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贞观之治-第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乱吗?两次议论三品与亲王的礼仪,臣以为不可再有第三次,因为它总是引诱君王对礼制的偏废。
  李世民思索,点点头开始了另外一个话题:你知道吗,前些天有人奏表提出想把我的文章编成集。
  魏征:陛下怎么回答?
  李世民:我说,我的主张见解要是有益于人,将来自然会有史书来记录,成为不朽。要是扰乱朝政殃害百姓,就算是现在编成了集,也是留给后人的笑柄。梁武帝父子、陈后主、隋炀帝不都留下了很多文章吗,而他们的所作所为又是另一套。做皇帝在于自己的行为,编那些文章有什么用?
  魏征赞许地点了点头。
  李世民看着魏征。略带挖苦的:尚书右丞魏大人都点头了,看来我是终于做对了一次。
  魏征装作没听出李世民话中讥讽的意思:陛下是进步了。
  东宫,李承乾表情严肃地在众人簇拥下一跛一跛地进入东宫大门。进入后,李承乾站定,簇拥的人们也站定。侍卫在身后关好大门。李承乾听到身后大门关上的声音,稍停,突然像变了一个人,双肩耸动,利用跛脚,做出一些顽童的动作。
  李承乾:哈,哈,哈,我下朝啦!来来来,我们今天玩什么?
  簇拥的人们也都纷纷大笑,可以看出,他们经常这样。
  一个近侍靠近李承乾:殿下,太师、太傅还没有去拜,明天他们又会给殿下在陛下那儿搬弄口舌……
  李承乾抬手就给了近侍一个耳光,之后语调真诚地:行,我去拜。说完,马上换了一副顽童面孔,回身:你们可要想好了怎么玩,我马上回来。我回来你们要是还没想好,我就抽你们。
  李承乾转身跛行而去,近侍捂脸跟上,簇拥者愁苦起来。
  东宫,张玄素拜李承乾。
  李承乾坐在太子席上:我今天的功课晚一点再做。
  张玄素:如果没什么很重要的事情,还是先把功课做了,做太子的时候养成拖拉的习惯,将来成了一国之君,正事就会被耽误。
  李承乾:我今天会把功课做完,不耽误,明天一早交给你。
  张玄素想了想,拜了一下:我没有听说太子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何不把功课现在就做了呢?
  李承乾:我今天脚不舒服,脚不舒服的话,做功课不会做得很好,我想叫御医来看一看脚,看好了之后再做。
  张玄素:那就派御医来吧。
  李承乾看张玄素退出之后,一拳打在旁边的几案上。
  房玄龄府
  房遗爱:现在魏王情势很好,口口相传,人人介绍,投奔的人越来越多。
  房玄龄:人多难免是乌合之众,晋阳起兵之后,我为陛下网罗的是天下才俊,虽不比孟尝食客三千,总也有百人之数,武德之后,尤其贞观年来,渐成栋梁。魏王是这样的格局吗?
  房遗爱摇摇头:与打天下相比,现在不可同日而语,难也就难在这里,太平年间,人才不同啊。现在是,谁与权势相亲近,才俊之士自然趋之若鹜,不必辛苦寻找。其实天下人都知道,陛下宠爱魏王超过东宫啊。
  房玄龄:嗯,这倒是。魏王要修撰《括地志》,陛下就资助良多,自然养得起修撰人才。
  房遗爱:魏王不仅是魏王,他还是左武卫大将军,雍州牧,京城都归魏王管。所有的亲王都比不了,好像父亲跟我说过的当初的秦王。是吧?水到渠成,魏王为太子,不是再明显不过吗?
  房玄龄点点头:嗯——魏王也如此想吗?
  房遗爱:是陛下这样想。
  房玄龄:嗯。说得通,也看得到。不过,未必就真是如此。你身在魏王府,魏王府不是东宫,言行逾矩,小心啊。
  房遗爱得意地笑了笑。
  花园中,长孙无忌与房玄龄边走边谈。
  长孙无忌:我听说陛下要把高阳公主嫁给你家的大郎遗直?
  房玄龄:陛下对旧臣一向是另眼看待。不过大郎遗直不敢娶高阳公主。皇族的公主……小辈们都觉得很难伺候周到。
  长孙无忌微笑:没办法,打天下的第二代啊。你的儿子们对陛下的女儿也太随便了吧!
  房玄龄:不过,二郎倒是有意思……大人为我在陛下身边说一说,可不可以?
  长孙无忌想了想:也对。我听说你家的二郎与魏王亲近。
  房玄龄:是,他们在一起编书,陛下很看重这部书。
  长孙无忌:你看啊,魏王府,礼部尚书王珪、黄门侍郎韦挺、中侍御史崔仁师、中书侍郎岑文本、工部尚书杜楚客,还有你家的散骑常侍房遗爱,一个亲王,辅助大臣的规格几乎是东宫的规格。而你看东宫,你是左仆射,做太子宫詹事;给事中张玄素,做太子宫少师;给事中杜正伦,做太子宫右庶子;中书侍郎于志宁,做太子宫左庶子;国子祭酒孔颖达,做太子宫右庶子;还有杜如晦的儿子,驸马都尉杜荷;侯君集的女婿,东宫千牛贺兰楚石。东宫除了你是左仆射,其实朝廷事务繁杂,你也管不了东宫的什么事,其他的人都不是权力很大的人。
  房玄龄:嗯,东宫的规格确实不如魏王府,陛下倾向魏王,力量消长,是很明显的,也难怪朝野议论。
  长孙无忌:左仆射要转而倾向魏王了吗?陛下命你辅助太子,你不可以犹豫。
  房玄龄:实在难说啊。自从上次陛下处出来,陛下有废太子之心。
  长孙无忌沉默了片刻:如果你真心辅佐太子,我就替你劝陛下将高阳公主许配你家二郎。
  两仪殿,李世民与房玄龄、魏征上下首对坐。
  李世民站起来,舒展身体,搓了一下脸:这几天常常听到外面有鼓吹的声音,百姓好像有什么事。
  房玄龄:现在是嫁娶的时候了,长安城里百姓娶亲的很多。
  魏征:天下太平了,嫁娶的事情就多,也热闹了。
  李世民很感兴趣地看着两个人:你们两个都有儿子,玄龄不用说了,我要将高阳公主嫁给你的二郎。
  房玄龄很得意的样子:现在就剩大郎了。
  李世民坐下,感叹:我记得打洛阳的时候,你家大郎遗直还没有多大。
  房玄龄:大郎就是矮了一点儿,容易叫人以为岁数不大。
  李世民笑:那儿媳妇要多高?高过大郎,就不合适了吧?
  房玄龄:还好,还好。终于下聘了,媳妇还是崔家。
  李世民:好。崔姓是大姓,魏征,你当年劝隐太子结交山东,后来又劝我结交山东。结交山东,就是结交这些大姓。
  魏征:没有办法,改朝换代,大姓不改。
  房玄龄:是啊,像我这样寒士出身要靠与大姓结亲,才被人看得起。
  李世民:我不是已经答应嫁我的高阳公主给你家二郎,还有人敢看不起你吗?
  房玄龄:与陛下结亲,求之不得。可是,话不是这么说的,所谓看得起看不起,还不是当朝权力,而是传续下来的名气。虽然我官居要职,又很快要与皇族联姻,可这还是改变不了他们的看法。大姓之家,几朝几代之前便已是显贵,香火延绵,有着自己的家族传统。虽然现在家道中落,却还是看不起像我们这样白手起家的人。
  李世民神情渐渐有些尴尬,终于不悦:你,随我打天下,今天得了天下,天下人还是小看你。叫人看得起,不是因为你的功劳,而是因为你的亲家,咄咄怪事!
  房玄龄:是啊,虽说是没有办法的事,我倒觉得还是办法。魏征,你不也是这样吗?
  魏征看了一下李世民,魏征觉察出李世民的不悦,犹豫了一下:陛下累了吧?我早上来的时候,看见外面菊花开了,开得不错,我倒想再看看。陶渊明爱菊,爱的是野菊。宫里的菊,想来是前朝的名菊吧?
  御苑,房玄龄、魏征骑马跟在李世民后面。走了一会儿之后,李世民将马转回来:我想了,随我打天下的,看来还是寒士多。我得了天下,却不能给当朝功臣虚名,只能赏赐实利。魏征,你怎么看?
  魏征顾左右,终于面对李世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百姓,却不是帝王专属。所以,为臣的,只能自取虚名了。
  李世民:我可以赐姓。
  魏征:陛下赐姓,可以自今日始,已有的姓,却不是陛下所能赐的。尤其是望族大姓,绵延数朝,只能攀附,无可奈何呀。
  李世民拨转马,驰开。魏征、房玄龄互相看看。
  房玄龄:真是没有办法的事。娶大姓女,比做驸马难多了。怎么样?你家儿子的亲事,快成了吧?
  魏征:我如果不是当朝大臣,只是一介读书寒士,给儿子娶亲,可能倒容易了。本来是办喜事,做起来,其实是苦事,说出来,叫人笑话呀!
  李世民驰马到太极殿前,下马,郁闷不乐。这时候,钟楼、鼓楼的钟鼓声起,四处回荡,李世民内心起伏……
  李世民走到太极殿大门口,卫士敬礼,李世民看着精壮的小伙子,从他手中拿过仪仗戟,持在手中,上下看着。之后,提着戟入太极殿。在殿内游走,之后,站定,直看着皇座,大吼:当今天下,姓李!
  太极殿,李世民与群臣对坐。大臣们纷纷将自己面前案上的文书归拢整理,时不时地互相低声交谈。
  房玄龄翻看了一下自己的卷宗:接下来应该是科举的问题。前朝制定科举,本朝沿用。今年的主考官要议一下,议定之后,还需陛下下诏。
  李世民:科举出了什么问题吗?主考官怎么了?
  房玄龄:不是非换不可。
  高士廉一撇嘴:不合适吧。
  李世民稍不耐烦地看了一眼高士廉,再看房玄龄:沿用去年的主考官没有什么不可以吧。
  高士廉:不过去年就有人说主考官不是望族大姓,今年还是换换人吧。历朝都是大姓人做官,本来是天经地义的事。兴科举以后,考上就可以做官,来应试的大小都算儒生,主考官非大姓者不足以服人啊。去年,河北、江州几个地方,不是就有应试的考生不满主考出身低微,联名上书的吗?
  有一个大臣马上翻看卷宗,找出,刚要读,李世民一挥手,不高兴:这个事,你们先去议,今天不要在这议了。
  大家都感觉到气氛有点不对,高士廉也感到惊讶。
  李世民对高士廉:你应该是渤海大姓,历代做官,可是在山东、河北,“高”好像又不是大姓,怎么回事?
  高士廉举指列举:山东“王”、“崔”、“卢”、“李”、“郑”为大;过江,“王”、“谢”、“袁”、“萧”为大;东南,“朱”、“张”、“顾”、“陆”为大;关中,“韦”、“裴”、“柳”、“薛”、“杨”、“杜”为大;代北,“元”、“长孙”、“宇文”、“于”、“陆”、“源”、“窦”为大。
  李世民笑:看来我说错了,你不是大姓。好。如果我让你编《氏族志》,会不会有主考官同样的问题?
  高士廉:陛下诏令,就不会有麻烦。
  房玄龄:这样吧,吏部尚书高士廉对山东大姓熟悉;黄门侍郎韦挺对关中大姓熟悉;中书侍郎岑文本对江南大姓熟悉,礼部侍郎令狐德棻对江北大姓熟悉,我建议,韦挺、岑文本、令狐德棻协助高士廉编写大唐《氏族志》,应该是最合适不过了。
  李世民:历来《氏族志》是讲门阀大族,大唐《氏族志》要将大唐的姓氏全都编进去。叫中书省先拟诏。
  房玄龄:是。
  魏征家。
  魏妻对儿子淑玉:你还是没见到王家的女儿吗?
  叔玉:他们家规矩很大,下聘礼之前是不可能见到的。
  魏妻:王家虽然是山东大姓,可是破落了也有快七十年了,聘礼要到七十万?我们家到底也是朝廷命官啊!
  魏征看着自己的两只手:说那些没有用的干什么,没有七十万,就娶不到王姓的闺女。我出身贫寒,天下大乱,跑来跑去,大起大落,现在总算有了归宿,可说起来到底是寒士出身哪。山东王姓是大姓,魏晋历朝历代、南朝北朝都做大官,就是因为是大姓。我选来选去,选中王家就是为了这个“王”啊!七十万,王家要一百七十万也得拿出来,拿不出来就结不上这个王家的亲啊!
  魏妻对魏征:山东有五大姓,家家都是这个价钱吗?
  魏征:我打听了,七十万还是最低价。如果找崔家,大概会要咱们半个长安城。
  卢兆玄家,卢兆玄坐在上首。卢兆玄和妻子对坐。卢家其他的人围着他们俩坐着。
  卢兆玄:当今宰相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直我见过了,人长得还算中上。但是习气很不好,见我的时候,手时不时地就扳他自己的脚。饮水,就直接用扳过脚的手拿起来就喝了。他父亲是当今第一宰相,炙手可热,想不到他的儿子是这样的。不过由儿子想到他的老子,房玄龄大概也是手脚没有顾忌吧。我觉得和房家这门亲事,不妨再放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