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井冈风云录-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毛泽东听龙超清讲完,没有马上表态,只是摸出纸烟点燃,慢悠悠地抽了一大口,说:“天色已晚,你们两位先住下,有些事情明天再谈,你们看如何呀?”
  “一切听毛委员的。”龙超清说着和陈慕平站起身。
  张子清把他俩人引走,毛泽东送到门外。
  第一部 燎原星火(二)
  4。诚收绿林
  毛泽东送走他们,孤身一人在门外徘徊不止,一直想着一个问题……
  王佐、袁文才这两股势力,虽然受共产党的影响,进行改编,袁文才还加入了党组织,他们究竟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他们在当地有一定的影响,吃掉他们虽说并不是一件易事,但也不难解决。这样一来,我们就会失去一部分群众……改编他们,组织上完成也很容易,要改变他们的思想,也并非是一件易事……吃掉他们会迎合一部分人的心里,改编他们也会遭到一部分人的反对。革命是一场流血的战争,但要尽量避免流血……夜茫茫,黑沉沉。毛泽东心情矛盾地还在缓步行走……天亮了,古城也开始苏醒了。
  街道上响起了沙沙的脚步声。
  一队一队出操的队伍穿街而过。
  村民有些好奇,许多人家悄悄开启了自己的房门,立在房檐下或趴在窗户边,观察这支与众不同的队伍。
  早饭过后,街道上又归于平静。
  毛泽东陪着龙超清、陈慕平沿着街道向南走去。
  张子清跟在后面,好像一个警卫人员。
  他们来到街南端的岔路口。正南一条路通向宁冈,东南一条小道通向茅坪。毛泽东一行同龙超清俩人握手告别。
  毛泽东告诉他说:“我明天一定前去拜会。”
  龙超清握着毛泽东的手,用力摇动:“我一定转达毛委员指示,敦促早日改编农民自卫军。”
  龙超清和陈慕平辞别毛泽东上了路。
  毛泽东回到文昌宫继续开会,突然宣布一个决定:“经过调查了解,权衡利弊,我决定明天进山,先收编袁文才这支队伍。”
  事出突然,大家没有思想准备。反对收编的领导和赞成收编的领导都反对毛泽东匆忙进山。
  团长陈浩极力阻止道:“土匪反复无情,毛委员进山,凶多吉少。我看这事应缓办。”
  黄子吉第一个站出来赞成陈浩的意见。“对!对土匪不能太相信了。”
  副团长徐庶不阴不阳地说:“我看这事不能操之过急,要从长计议。”
  毛泽东平静地说:“我们要在这里建立革命根据地,立足未稳之时,一着不慎,就会造成满盘皆输的局面。同土匪打交道,是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是,只要我们策略得当,就一定能达到目的!”
  毛泽东说着用他那扭转乾坤的手在空中使劲一挥,足见他的决心有多大。
  东源大仓村坐落在大山之中,群山环抱,地势十分险要。
  袁文才的大本营设立在茅坪,不在茅坪而到这里会见毛泽东,足以看出他的聪明才智。照老百姓的话说“小本经营,赚得起,赔不起。”他对毛泽东领导的队伍,只是听了龙超清和陈慕平的一面言词,心中不托底。他们是共产党的队伍,他也是在党的人。可究竟不一样啊!他知道自己的半斤八两,一个土匪出身的人,怎么敢同堂而皇之的真正共产党人相比?俗话说得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天晓得他们是什么货色?多年的绿林生涯,在生命的沉浮中吃过亏,上过当;交过学费,跌过跤。聪明的人是吃了亏后,才变得聪明的。他的聪明多半是心疑。不见真佛不烧香,不见真人不露相,这是他时时刻刻信守的一条戒律。就这么一点家产,决不能像关老爷那样,“大意失荆州”和“败走麦城”。总之,小心无大错。
  早饭过后,为防万一,袁文才全身披挂,指挥队伍,村里村外、房前屋后都埋伏上了他手下的人。袁顺带领二十多人负责院内的安全工作,同时还交给了他一个任务。
  袁文才这里巧计安排,毛泽东那里轻装简从,只带几个人,在陈浩、徐庶、韩庄剑、张子清、何挺颖、宛希先、黄子吉、伍中豪、罗荣桓等人送行下,出了文昌宫。
  张子清认真地说:“毛委员,我对你提个意见。”
  毛泽东望着他那严肃的面孔,不觉笑了:“好啊。欢迎。”
  张子清仍然绷着脸:“你说过,革命不能轻易的冒险。你这样做是不是在轻易的冒险?”
  “是冒险。”毛泽东很爽快的承认。他的目光从张子清身上移向大家,严肃而认真地说:“我这个冒险是经过仔细斟酌后决定的。袁文才是个土匪出身,而且还是一个多年的老土匪。他打家劫舍,杀人越货,毫不留情。可那是对付地主豪绅。且不说他的动机如何,前不久还入了党。我们是能够坐在一条板凳上的。”
  何挺颖也提醒他:“毛委员还是小心为好。我看为防不测,就多派一些人去。”
  张子清诚挚地说:“你是我们的引路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我带一连保卫你。”
  毛泽东很欣赏他这股倔劲,也喜欢他这个人。他笑而不语。
  张子清见他不答应,忙改口道:“带一个排。”
  毛泽东还是望着他笑而不语。
  张子清这一下急了。“带一班总可以吧。”
  毛泽东仍是微笑不语。
  众人有些疑惑。陈浩、徐庶、韩庄剑三人的目光一碰,随即离去。谁也不知道他们这是什么用意。
  宛希先也劝道:“毛委员,你是属于大家的,革命不能没有你。你就答应张营长的要求吧。”
  毛泽东作深思状。
  张子清见毛泽东还是没有答应的意思,就赌气地说:“再不行,我一个人陪你去。”
  毛泽东突然笑了,笑的是那样的自信。笑后问大家:“你们谁看过《三国演义》?”
  大家互相看看,没有一个人回答。
  “关云长,关老爷都知道吧?”毛泽东见大家无声地点点头。“关云长都敢单刀赴会,我毛泽东为什么就不敢去收编土匪?况且,我还有几个人相随嘛。你们尽管放心好啰。”毛泽东在关键时刻总是做出出人意料的决定。这就是他作为一个伟人和军事家有常人不及的博大胸怀和出奇制胜、运筹帷幄的谋略。
  到了古城镇南口的岔路口处,这里曾是毛泽东送别龙超清和陈慕平的地方。
  毛泽东首先停住步,微笑而轻松地说:“都请回吧。”
  众人只好止步不前,向毛泽东挥手告别。
  毛泽东摇摇扬起的右手,率先走上通向茅坪的岔道。
  毛泽东走了一段路,回头还见他们立在原地,就停下来向他们挥挥手,示意离去。毛泽东心境坦然地上了路。
  东源大仓村的黄泥屋前,袁文才怀着疑虑的心情看看天空的太阳。大概有九、十点钟光景。他焦躁不安的在院中来回走动。
  这时,龙超清风尘仆仆地进来,对走动的袁文才抱歉地说:“对不起,因事迟来一步。迎接毛委员都准备好了吗?”
  袁文才狡黠而神秘地告诉他。“都准备好了,保证万无一失。”
  龙超清也没在意他的神情,以商量地口气说:“那我们到村口去迎接吧?”
  袁文才不慌不忙地说:“时间还早。不忙,来,里面坐。”
  他俩进了黄泥屋。
  这时,毛泽东一行出现在山口,前面有些开阔,远处的村庄历历在目。毛泽东见战士走累了,个个满头是汗,关切地说:“大家休息一下子。”
  战士们就地休息,摘下帽子扇着风,借以取凉消汗。
  毛泽东立在原地,环顾四周,打量青山绿树。
  就在他们休息的时候,山口旁边山上的树林中,有一个人正在密切注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这时又过来一个人,俩人小声嘀咕了几句,就悄悄离开这里,隐没在密林中不见了。
  休息的毛泽东并不知道被人跟踪,而被一个战士看见。那个战士马上报告了毛泽东,毛泽东只是笑了笑。他见战士个个消了汗,吩咐道:“走,我们下山去。”战士们随着毛泽东沿着山道下山而去。
  袁顺大汗淋漓地进来,到了屋门口,见大当家的正和龙超清、贺敏学、贺子珍在一起,从外向里招招手。
  袁文才看见走出来,俩人走到一边的背人处。
  袁顺小声告诉他。“他们已经出了山口。”
  袁文才极其关切地问:“后面有尾巴吗?”
  袁顺说:“没有。就他们几个人。”
  袁文才不放心地问:“你们看清楚了?”
  袁顺肯定地说:“看清楚了。”
  龙超清走出黄泥屋,见他俩人在小声嘀咕,脸上出现一丝不意觉察的神色。
  袁文才一回身看见了站在外面的龙超清,立时产生出一点尴尬。他不愧为经多识广的老手,马上满脸堆笑。“他们报告,毛委员已经下了山口。我们去迎接吧。”
  龙超清虽有疑窦,也没及细想,就招呼屋里的贺敏学、贺子珍随他出了小院。
  袁文才、龙超清、贺敏学、贺子珍等来到了村口。
  不多时,他们看见了毛泽东一行迤逦而来。
  袁文才嘴角露出一点点不意为人觉察的神色。
  毛泽东一行走近了,他们迎上前去。
  毛泽东高兴地和他们见面,一一握手。毛泽东在和袁文才握手时打量这个带有传奇色彩的绿林好汉。只见他瘦高的个子,长长的脸膛,宽宽的上额,大大的双耳,稀疏的眉下有一双机警而黑白分明的眼睛。袁文才也在打量他。只见他个子瘦而不失挺拔伟岸,脸膛黝黑而不失清秀。浓眉大眼,耸鼻阔口,下腭有一颗明显的黑痣。给人一种威严而不失和蔼的感觉。
  最后,毛泽东握住贺子珍那双灵巧的小手。
  袁文才介绍道:“她叫贺子珍。”
  毛泽东高兴地说:“祝贺的‘贺’,善自珍重的‘自珍’。
  好名子。“
  袁文才还介绍道:“她还是永新县委委员。曾是永新县妇委书记。”
  毛泽东十分惊讶地赞叹道:“一点也看不出,看不出呀。”
  他端详着面前这位端庄大方、清秀俏丽的姑娘。
  袁文才又说:“她可是我们永新有名的‘一枝花’。”
  毛泽东笑了,在场的人都笑了。
  贺子珍却羞红了脸,难为情地低下头。
  来到黄泥屋,毛泽东和袁文才、龙超清、贺敏学、贺子珍等分宾主落座,袁顺一一递上茶水,放到每人面前的桌子上。
  袁顺看看袁文才,袁文才用眼神示意他,他会意的悄声退下。
  毛泽东看见了他俩的小动作,毫不在意。他轻松坦荡、开宗明义地说:“我们来这里的目的,不是为了吃掉你们,而是要联合你们,一起打倒军阀,消灭旧制度,建立我们自己的政权。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决定送你们一些枪支。”
  情能感人,义能动人。“情义”二字往往被绿林人所珍重。
  如果没有真情,谁敢送你真家伙?袁文才被毛泽东的坦荡直言所感动,暗怀的戒心解除了一半。
  龙超清、贺敏学、贺子珍脸上都荡漾着笑颜,也没有想到毛泽东这么大方。袁文才谦虚地说:“毛委员如此看得起我们,实在羞愧。”
  毛泽东望着他那不自然的神态,问道:“你说说,需要多少条枪?”
  袁文才一下犹豫了。他心中很矛盾,怕要少了失去这个机会,又怕要多了被驳面子。他思索着没有回答。
  龙超清面带微笑地看着他,并投去一束鼓励的目光。
  贺氏兄妹也在无声地交换眼神。
  毛泽东又一次地催促道:“需要多少条枪?我看就给你们一百零八。”
  出乎袁文才的意料,有点受宠若惊,惊讶地脱口而出。
  “一百零八。”
  龙超清和贺氏兄妹也是一阵惊讶。
  毛泽东风趣地说:“一百零八条枪,就是一百零八条好汉。
  梁山泊就有一百单八将。我们相聚在井冈山,并不是单纯地打家劫舍的绿林好汉,而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革命军,有信仰,有宗旨,有纪律的队伍。“
  贺敏学很有感触地说:“同毛委员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毛泽东对着门外叫了一声:“来人。”
  话音刚落,进来一个战士。
  毛泽东吩咐道:“你带个人回去,告诉陈团长,我今晚不回去了。要他明天派人送来一百零八条枪,多带些子弹来。”
  战士领命而去。
  袁文才既感动又激动,没有诚心敢在他这个生疏的地方过夜?可见毛泽东是一片诚挚之心。此时的袁文才,深感自愧拂如,对着门外高声道:“来人!”
  袁顺应声而到。
  袁文才把身上的枪取下,交到袁顺手里毫不掩饰地说:“把房前屋后的人都给我撤了!”
  袁顺得令而出,刚走到门口,又被叫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