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赵匡胤私密生活全记录-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继勋强调道:“你们的任务,就是把马峰引向西去,引得越远越好,最好能把他引到汾河西岸去。记住,对马峰展开攻击的时候,要猛、要狠、要把马峰打痛,从而激怒于他,然后且战且退,切不可恋战!”
  李继勋还正色言道:“如果尔等因为恋战而误了我全盘大计,我决不轻饶!”
  众将领唯唯诺诺领命而去。李继勋也没耽搁,迅速回到步兵大营中。他把四万步兵分成两路,一路直插刘继业和马峰之间,一路则沿着那条昌源河北上。显然,李继勋的战略意图是,待宋军骑兵将马峰引往西去之后,就对刘继业的二万北汉军进行左右夹击。
  李继勋一边北上一边默默念叨道:刘继业,我李某找你报仇来了!
  原来,李继勋曾统兵驻守在宋朝北境,而刘继业也曾统兵驻扎在北汉南境。两个敌对的国家领土接壤,边防军之间发生一些摩擦那是很自然的事。就李继勋和刘继业两人之间而言,曾爆发过三次较大规模的战斗。战斗的结果是,李继勋二负一胜。尤其是第三次战斗,李继勋自认为是吃了大亏。双方各有数千人,可战斗结束后,宋军死伤近半,而刘继业的北汉军却伤亡不足千人。对此,李继勋一直耿耿于怀。当然了,李继勋是不会把自己曾被刘继业打败的事情轻易地告诉别人的。当得知驻守在柏团谷一带的北汉兵将领有一个正是刘继业时,李继勋便想着如何好好地复一回仇了。
  李继勋想着复仇,而刘继业却不曾有类似的想法。刘继业想的是,现在北汉朝政不稳,无论如何也要在柏团谷一带将宋军堵住,不然,太原就危矣,北汉国就危矣!
  刘继业和马峰是在宋军骑兵势如破竹北上之际,才被北汉朝廷匆忙派往柏团谷一带的。刘继业和马峰都知道,他们带走五万军队之后,太原城内外的北汉军只有二万来人了。
  所以,北汉军开到柏团谷之后,刘继业便对马峰言道:“如果我们挡不住宋军,那宋军就可以长驱直入了!”
  马峰却不以为然地言道:“刘将军休得多虑!我等皆与宋军交过手,宋军不过尔尔!”
  刘继业忙着提醒道:“马将军切勿大意!刘某以为,宋军已今非昔比,更何况,此番北犯的还是宋军中的精锐。正是这些精锐之师,竟然在短短的数十天之内便亡了偌大的蜀国!这岂不骇人听闻!”
  马峰笑道:“这只能说明,蜀军太无能了,而并非宋军有多么强大!”
  当闻听此次来犯的宋军统帅是李继勋时,马峰找到刘继业言道:“据马某所知,那李继勋是刘大将军的手下败将,赵匡胤派他统军,刘大将军还有何虑?”
  刘继业摇头道:“此一时彼一时!彼时,刘某侥幸获胜,此时,刘某断不敢言胜也!要知道,在刘某看来,那李继勋乃一位智勇双全之人啊!不然,大宋强将如云,赵匡胤又何必派李继勋统帅宋军?”
  马峰哼道:“刘将军似乎是在长他人志气!我马峰敢保证,如果宋军胆敢继续北犯,我定打他个落花流水!”
  马峰不仅这么说了,还似乎真的这么做了。没多久,马峰便派人通知刘继业:遭宋军骑兵突袭,他已率军向西追击。马峰的部下还告诉刘继业:马将军说了,不把突袭的宋军骑兵彻底打垮,誓不罢休!
  刘继业大惊,谓左右道:“马将军行事太过鲁莽!他这一西去,我刘某在此岂不就势单力孤了?”
  刘继业连忙派人西去,要求马峰赶紧停止追击、还军于柏团谷一带,又吩咐左右道:“速速派人南下侦察!我估计,定有大批宋军正向这里开来!
  西去的人回报刘继业道:马峰追击的速度很快,三万军队已大半过了汾河,并拒绝撤回。
  刘继业跌足道:“马峰如此一意孤行,正中了李继勋调虎离山之计啊!”
  南下的人回报刘继业道:“李继勋率二万宋军正向柏团谷开来!”
  刘继业一皱眉:“不可能只有二万宋军!快,沿昌源河向南侦察,如果我所料不差,定有一股宋军从东边开来!”
  刘继业的“所料”当然“不差”。当得知真有二万宋军沿昌源河西岸北上时,刘继业对左右长叹一声道:“吾军败矣!”
  虽然如此,刘继业也没有惊慌失措。他立即作了两项布置:一、他身边的两万北汉军一分为二,分别迎击左右开来的两路宋军;二、命人迅速西去告诉马峰:宋军大批部队已开始向柏团谷发动进攻,请赶紧回撤支援。
  当李继勋的宋军从左右两边对刘继业进行夹击时,刘继业对手下将领吩咐道:“告诉弟兄们,不要考虑胜负,只要考虑战斗!”
  战斗的结局虽然早就没有悬念,但战斗的过程却依然十分激烈。刘继业率二万北汉军硬是与李继勋的四万宋军在柏团谷一带激战了一天一夜又一天。后来,眼见着就要全军覆没了,刘继业才率残部突围北撤。就在这当口,马峰率军赶来与刘继业合在了一处。
  马峰追过汾河之后,才觉得情况有些不对头。他发觉,那些宋军骑兵并不是真想与他交战,而且为数也不甚多。恰好刘继业又派人催他东撤,说是宋军已大举进攻柏团谷,他终于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于是,他把属下数千骑兵留下阻挡宋军骑兵,自己率军东渡汾河向刘继业靠拢。闻听刘继业已经溃败,他就赶紧掉头北上,及时地追上了刘继业。
  马峰懊悔不迭地对刘继业言道:“马某一时糊涂,中了李继勋的计了!不然,宋军何以能够得逞一时?”
  刘继业倒也大度,不仅没有责怪马峰,还安慰马峰言道:“宋军来势凶猛,纵然马将军不中计西追,我等在此也难以取胜!”
  这一回,马峰就没有说刘继业是在长他人之志气了,而是惴惴不安地问道:“事已至此,我等当如何应对?”
  刘继业回道:“在此设一道防线,与宋军再战一回!”
  马峰连忙道:“刘将军,恕马某直言,此时此地,若与宋军再战,恐毫无胜算啊!”
  刘继业点头道:“马将军所言甚是!我等在此与宋军交战,必败无疑!”
  马峰愕然问道:“既然必败无疑,刘将军又何必再战?何不撤军北上、固守太原?”
  刘继业喟然言道:“我刘某如何不想撤回太原?只不过太原城内早已是人心惶惶,在这种时候,如果我等撤回太原,恐宋军未至,太原就已经是一座空城了!”
  马峰还是不解:“刘将军,如果我等在此兵马尽折,那太原依然无足够兵力防守,太原岂不是依旧会沦于宋军之手?”
  刘继业回道:“如果一切如故,太原实难保全!我的意思是:我等在此与宋军再战,至少可以拖住李继勋数日。有了这些时间,如果辽人肯来相救,那辽军就可以开到太原城外了!否则,太原一破,我大汉就毫无指望了!”
  马峰明白了,刘继业是想不惜任何代价以争取时间。但马峰又问道:“刘将军,辽人行为乖戾,他们会来救助太原吗?”
  刘继业颇为沉痛地道:“刘某不知辽人是否会来救助,刘某只知道,如果辽人不来救助,那我大汉实不能独存!”
  不难听出,刘继业对北汉朝廷中君臣之间的争斗很是痛心疾首。马峰言道:“是啊,刘将军说的对,宋军今非昔比了,我大汉也今非昔比了……”
  于是,马峰就与刘继业一道,在柏团谷之北迅速地布置了一道防线。刘继业对马峰言道:“我估计,李继勋暂不会对我等发起攻击。待他的骑兵部队打过来之后,他才会对我等的防线全线攻击。”
  马峰笑道:“那我等就在此恭候李继勋吧!”
  刘继业却摇头道:“不,我们不必消极等待。我还有二千多骑兵,可令他们西去,与你的骑兵一道,缠住宋军的骑兵。等李继勋发觉时,我们至少又在此延宕了一日。”
  果然,李继勋一举将刘继业打败后,并没有马上北追。个中原因,除了等待西边的骑兵外,还有粮草供应问题。李继勋的想法是,待大军粮草送到,西边的骑兵也赶过来了,再北上与刘继业、马峰交战。李继勋肯定地认为,打败了刘继业之后,虽马峰及时地与刘继业会合了,北汉军也无力阻挡宋军前进了。
  然而,大军粮草都送到两天了,李继勋却没有等到西边骑兵的消息。后骑兵派人送信过来,李继勋才得知,宋军骑兵被马峰和刘继业的数千骑兵死死地缠住,一时难以摆脱。
  李继勋后悔不已地对左右言道:“我们白白浪费了两天时间啊!”
  李继勋立即催军北上。宋军与北汉军再次发生大规模的激战。虽然北汉军人数比宋军要少,更无多少能征惯战的悍将,但在刘继业和马峰的督率下,北汉军依然与宋军厮杀了整整三天三夜。最后,北汉军只剩下不足万人了,实在无力再构筑防线拦截宋军了,刘继业和马峰才无奈地领着残兵败将向太原逃去。而此时,宋军骑兵也终于击溃了北汉骑兵,赶到了李继勋的身边。
  李继勋把部队稍稍整顿了一下,就马不停蹄地向太原进发了。与此同时,他派人驰回汴梁向赵匡胤禀报:北汉军在柏团谷一带惨败,死伤数万人,大势已去,宋军正乘胜追击,不日即可兵临太原城下。
  赵匡胤得到李继勋的禀报后,心中的那个高兴,实在是难以形容。他立即召见赵普,眉飞色舞地问道:“爱卿,你不是说朕不可发兵攻打北汉吗?现在,李继勋就要开进太原城了,不知爱卿心中作何感想啊?”
  赵普回道:“宋军北伐如此顺利,臣心中与皇上一样的高兴。不过,臣想对皇上说一句实话,臣现在还不敢太过高兴!”
  赵匡胤知道赵普的话外之意:“你以为,李继勋攻不下太原城?”
  赵普连忙道:“臣不敢这么说,也不敢这么想。臣只知道,那李继勋至少目前还没有打进太原城!”
  赵匡胤冷哼一声道:“赵普,朕现在不想与你斗嘴。待李继勋拿下太原之后,朕一定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与你好好地理论!”
  赵普满脸堆笑道:“皇上,臣也在满心期待着李继勋能够早日拿下太原啊!”
  赵普所言自然是心里话,只不过,赵匡胤听了总觉得有点不舒服。好在这点不舒服并没有影响赵匡胤的情绪。而数日之后,已经攻到太原城下的李继勋又遣人送回汴梁一条消息,赵匡胤就越发地高兴了。连那赵光义也这般对赵普言道:“看来,北方的这个心腹大患终于要消除了!”
  是什么消息使得赵匡胤越发地高兴?原来,在李继勋与刘继业、马峰在柏团谷一带激烈交战的时候,太原城内发生了一起重大的变故。这次变故的发生,乃北汉皇帝刘继恩与北汉宰相郭无为之间的矛盾激化所致。
  刘继恩对郭无为越来越憎恨。郭无为当然也对刘继恩越来越不满。矛盾发展到这种地步,就是一种你死我活的斗争了。前文中说过,刘继恩性格较软弱,又很是忌惮郭无为的势力,所以,刘继恩虽然对郭无为无比憎恨、早就想把郭无为废除掉,但却犹豫不决、一直不敢动手。而郭无为就不同了,他不仅萌生了把刘继恩除掉的想法,还把这种想法付诸了行动。
  一天夜里,刘继恩正在宫内的守丧室中为养父刘钧守孝,朝廷供奉官霸荣突然带十数人闯入,不由分说地就把刘继恩杀死了。可刘继恩的尸体还热乎乎的呢,那郭无为又带人闯入守丧室,将霸荣等十数人又一起杀死了。
  紧接着,郭无为就自作主张立刘继恩的弟弟刘继元为北汉新皇帝。
  李继勋在进军太原的途中听说了北汉又一次“改朝换代”的事。李继勋觉得此事非小,所以迫近太原城下之后,就没有急着攻城,而是派人火速回京禀报,请皇上定夺。
  赵匡胤闻之大喜。他乐呵呵地对赵普及群臣言道:“朕不仅能够拿下太原,还会和和气气地拿下太原!”
  赵匡胤立即向刘继元发出了招降令:如果刘继元及时率北汉臣民投降,则刘继元可封为平卢节度使,郭无为可任邢州节度使,其他北汉大臣也各有封赏。赵匡胤同时在招降令中还威胁道:“如果尔等拒绝投降,那朕的天兵天将就踏进太原城,将尔等杀个鸡犬不留!”
  赵匡胤以为,在大宋军队兵临太原城下、北汉又无力守住太原的情况下,他这么一招降又一威胁,那刘继元就肯定会乖乖地献出太原城,从而了却他始终萦绕在心的那种“北伐情结”。
  然而,赵匡胤想错了。那刘继元虽然刚刚坐上北汉皇帝的宝座,且以郭无为为首的一些北汉朝臣因惧于宋军的威势,纷纷劝说刘继元献城投降,但是,刘继元却在宦官卫德贵和大将刘继业等人的支持下,拒绝投降,并发出了“与太原城共存亡”的豪迈誓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