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势中原-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敬久江苏丰县人。1925年毕业于黄埔1期。中将。内战一爆发,蒋介石就委任其为第32集团军司令长官。鲁南会战开始,蒋介石又把他调至山东战场,任第2兵团司令。王敬久对此职并不满意,况且他属下的第5军自恃是陈诚的嫡系主力,不听指挥不买帐,所以一气之下称病到上海“治牙”去了。
  当时正是沂蒙会战的关键时刻,蒋介石大发雷霆,下令将王敬久召回山东。因此,当顾祝同提出调王敬久指挥鲁西南作战时,蒋介石不甚满意地说:“这个粗人不长进,当年那点勇气也不见了。”
  蒋介石有意让第66师师长宋瑞河指挥鲁西南作战,又恐其资历不够,众将难服,只好作罢。
  王敬久对顾祝同的委任同样不感兴趣。他得知他所要指挥的部队是从豫北和豫皖苏调来的,觉得自己属下的部队老是变来变去,使用起来很不顺手,于是要求顾祝同给他固定几个师,最好是和他关系密切的部队。这一要求未得到满足,他便呆在泗水老家不肯上任。
  顾祝同也被这个王敬久弄得很恼火。他发了一通脾气,王敬久才于7月6日驱车到达鱼台。此时第70、32、66师均已奉顾祝同之命到达羊山附近。
  王敬久的司令部真可谓凑合的“杂烩司令部”:参谋长由苏北师管区司令刘秉哲兼代,副参谋长由第长70师第139旅副旅长徐成宣兼代。王敬久对他所指挥的第7O、32、66师三个师的战斗力如何一无所知;而最头疼的是不知对手的意图。
  这一切搅合在一起,使王敬久就像进入了一个大迷阵,既弄不清东南西北,又摸不准上下高低,真是举步维艰。
  在此种情况下,既不能不向北增援,又还要靠公路运输,王敬久只好将三个师摆成北起嘉祥、六营集、独山集南至羊山集、金乡城的一条长蛇阵,向北推移。
  蒋介石把这个“长蛇阵”端详了半日,打电话问顾祝同:“你认为王敬久的部署怎么样?”
  顾祝同说:“王敬久这个人粗中有细,如此布阵可进可退,进可寻歼顽敌,退可兼顾徐州。”
  蒋介石越发觉得不顺耳:尚未接敌怎么就想到退守徐州了?
  郓城失守,王敬久在电话里被顾祝同奚落开导一番,心里愈发不踏实,便接通了第70师师长陈颐鼎的电话。
  第70师在整编前为第70军,老底子是湖南部队。师长陈颐鼎毕业于黄埔3期。日本投降后,蒋介石命他带领第70军到台湾整训,同时接受日军投降。第70军在台湾期间为了补充兵员,贴出布告招募。适逢战后的台湾失业人口很多,布告一贴,报名踊跃,补充了3万台湾兵。
  1947年6月,陈颐鼎接到调令,率第70军回到大陆,整编为第70师。这时第72师在泰安被围,蒋介石让陈颐鼎速去支援。第70师还没赶到,第72师便被全歼了。陈颐鼎又接到顾祝同的命令,率师西进金乡。刚刚驻下,刘邓大军飞越天险,郓城被围。7月6日,顾祝同电令陈颐鼎火速北上解第55师之围。部队赶到巨野,就看到有很多散兵向南逃。一了解,郓城已被共军占了。
  这一个多月,陈颐鼎就是带着部队到处转。转来转去,跑了大半个中国,援军没当成,倒成了不折不扣的“疲军”。上下怨声沸沸,精疲力竭,“劳而无功,士气低落。陈颐鼎本人更沮丧且气忿。
  陈颐鼎尽管性格内向,平素沉稳,喜怒不形于色,但这会儿一听是王敬久的电话,语气还是有些不恭:“司令长官,本人资短历浅,目不见睫,还是想多言一句。古今作战,知己知彼为最一般常识,且又为作战之第一要素;而今我们是既不知己,又不知彼。这种仗,鄙人还没有打过。”
  王敬久并不生气:“依陈师长之见呢?”
  “55师已经被歼,我70师和32师、66师一字排开,且不说刘伯承的打算如何,就连司令长官的动意我们也不甚明白。我以为,鲁西南我军均为远道奔袭而至,不知天文,不明地理,应该先见见面,谈谈各自的情况,以便互相协同。另外,耳目不具则为废人,采探不设则为废军,我建议各师派出一个团,搜集情报,侦察共军的真实动向。”
  王敬久说:“陈师长建议很好。你70师迅速派出一个团,侦察侦察吧。”
  陈颐鼎噎了一下:“我意各师均应派出侦察部队,以明耳目,摆脱被动局面。”
  “其它是我的事,你执行命令吧。”
  王敬久挂了电话。
  陈颐鼎非但没能发泄腹中之郁气,反倒往脖子上套了一道锁链,好不晦气。
  鲁西南 定陶 1947年7月5日——12日
  定陶守敌是第63师第153旅,原系广东陈济堂的老部队。去年蒋介石在庐山避暑,曾要他们当卫戍部队。5月山东战局吃紧,又调他们去山东,走到半路,刘邓过了黄河,又改变计划调到定陶。
  第153旅抵定陶的第二天,为防刘邓部队靠近城池,把距定陶五里以内的村子全用大炮推平了;庄稼就不用说了,就连正在结果的梨树、核桃树也锯倒了。
  定陶是刘邓大军曾经解放过的地方,解放军的军属多,共产党员多。为了铲除“红祸”,第153旅制定了大屠杀计划:一个星期内消灭全县共军军属和共产党员。仅在三天内,即杀害、活埋了1000多人。正在大屠杀计划实施期间,刘邓大军的第6纵队日夜兼程,逼近了定陶。
  通向定陶城的大路、小路上,战士们老远就看到路边一片刺眼的白,那是欢迎解放军的定陶百姓。他们的脚上穿着白鞋,头上顶着孝布,泪水哗哗地流。妇女们则一个个梳着又硬又粗的发誓,发很高高地上翘着,穿的白鞋是那种裹足女人才穿的带尖的小鞋——她们都剪过头、放过脚,敌人说剪发大脚的妇女就是共产党,搜出来就站火砖,上绞刑,她们才又搭上假发,包上了裹脚布……
  纵队政委杜义德跳下马。
  “乡亲们,你们受苦了!”
  杜义德的声音哽咽。
  “哇——”
  一个身穿重孝的年轻媳妇一声悲嚎,昏倒在地。她的公爹因不让锯门口的梨树,被绑在树上,跟树一块被锯成两段。她的丈夫夺锯,被刺刀挑了。她三个月的身孕,被三个敌兵轮奸后流了产……
  一个青年把头上的孝布往地上一扔,“扑通”一声跪在杜义德面前:“我要当兵!”
  杜义德搀起他,转过身对参谋长说:“给他发一杆枪!”
  呼啦一下站出一排青年。
  5日夜晚,第6纵队以神速突然的动作袭占了定陶四关,完成了对敌第153旅的合围。
  杜义德两天两夜没合眼。第6纵队司令员王近山在豫北战役中负伤住进医院,杜义德军政两副担子一肩挑,好在手下有第16旅旅长尤大忠、第18旅旅长肖永银和第17旅旅长李德生三员虎将。杜义德一想到他们,就觉得世上没有6纵办不到的事。他一面组织部队做好攻城的准备,一面组织部队抽出尽可能多的人力、牲口,帮助饱经苦难的乡亲恢复生产渡过难关。
  第18旅仅直属队就在三天里助耕2196亩,在一片一片被砍倒高粱的地里,抢种了晚谷、豆子、红薯。
  定陶四周的田野里,遍地可见穿灰色军装的战士在拉犁抢种。
  杜义德到被炮火摧毁的村庄检查工作,看到战士们用高粱杆帮助老乡搭建了简易住房,甚至还有院墙、照壁、牛棚、驴栏和鸡窝,感慨道:“我是湖北佬,这些年在河南、鲁西南见到最多的东酉就是高粱杆。无论走进哪,田地、场院、屋檐下、屋顶上,到处可以看见一堆一堆的高粱杆。行军宿营住下,烧水,做饭,冬天烤火,更离不开高粱杆。特别是坐汽车的时候,一碰上泥泞反浆的水洼地,没有高粱杆垫路,你就毫无办法。”
  参谋长姚继鸣说:“高粱杆搭成的浮桥、扎成的划子,去年还救了我们一个团呢!”
  杜义德用手抚摸着用高粱杆搭的房子,动情地说:“黄河边上的父老乡亲们就像这高粱杆那么朴实,再大的苦吃了,再大的罪受了,为了战争胜利默默地做出最大的牺牲……”
  杜义德走出村子,田野里军民头顶烈日,挥汗耕耘。人群里有一个光背的战士引起了杜义德的注意:他弓着背,像牛一样抵着头,背着一条粗粗的麻绳,人力拉犁;他旁边是一头拉犁的驴,他打两个来回,那驴才拉一趟。
  杜义德走过去,看到那战士的帽子被汗水浸了个透湿,不免有些奇怪:热得连衣服都不穿,帽子怎么还戴着呢?
  “你辛苦了。”杜义德跟他打招呼。
  “湿帽子”仍弓腰抵头。
  “刘栓!政委跟你说话呢。”连长喊了一声。
  杜义德一听“刘栓”,顿时想起来了。过黄河前第49团收了个“秃子兵”,分哪个连,哪个连都不愿要。这事闹到纵队,后来又被刘伯承知道了。刘伯承很生气,在旅以上干部会议上专门提到此事:“我们有些人说癞子头没资格当兵,人家舍下新过门的媳妇,舍下年迈的父母,舍下新分到手的土地,来到部队当兵打仗冒生死,还没资格吗?结果气得跳井。20年才长成一个人!”刘伯承不轻易这么大怒。
  “杜政委!”
  连长提醒,刘栓才发现杜义德在身边,慌乱中敬礼,突然想到没穿衣服,血呼地涌到脸上。
  杜义德笑着去握刘栓的手:“刘栓,你干得好呀!”
  刘栓嘿嘿笑着,使劲把手往裤子上擦了又擦。
  连长说:“刘栓打靶、投弹都是优秀。这回助耕,他头一天就犁了四亩地。昨天夜里我们连开会,同志们提议选刘栓为爱民模范”
  刘栓红着脸,用脚踢刚刚翻起的黑土地。
  据守定陶的第153旅面对席卷而来的刘邓大军惊惶失措。几天过去了,不见攻城的动静,更慌了。
  第6纵队各旅每日天黑抢修工事,勘察地形、地物。战士们靠着手中的一柄小钢锹,在城外四郊的开阔地上挖出了纵横交错的通道和战壕。
  王克勤在挖战壕、做工事的空隙,教新战士投弹、射击。定陶参军的新战士看排长累得嘴上起满了火燎泡,心里过意不去,又不知该说什么好,就问:“排长,啥地方人?”
  “安徽阜阳,也是穷人家的孩子。”王克勤说,“我14岁那年,爹就被地主逼死了,国民党又把我抓了去,剩下娘和弟弟无人照管,背井离乡逃荒要饭,不知道他们这会儿逃到了哪里去了。共产党把我从狼窝里救出来。我解放了,可是定陶人民还受这样的罪。不打好这一仗呀,对不起定陶的乡亲,对不起你们的父母!”
  7月10日下午,杜义德接到野战军总部的攻城命令。
  刘伯承在电话里说:“拿下定陶的意义一是解放定陶人民,二是为我军南下扫清障碍。如果攻不下,我军过陇海路就会受阻。你们要攻必克,攻必全歼!”
  19时整,攻城开始。
  三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炮击开始。火力之密集、骤然,天上的乌鸦、麻雀数分钟后落地一层。
  20时零5分,步兵发起冲击。第16旅第47团登城突击队1营2连在特功英雄刘玉芳的率领下,经过10多分钟的激战,突破东门。
  第18旅攻北门,突击队是第58团1连,登城突击排是王克勤的1连1排。
  有攻城经验的王克勤知道,炮火一延伸就该突击排上去了。他一把将新战士余三虎的手榴弹篮夺过来,说:“我帮你提着,准备好,跟着我冲!”
  一直伏在王克勤后面的3班长张老四急忙抱住王克勤:“排长,你病成这样,不能冲前面。我带着他们上!”
  王克勤已经发高烧四天,粒米未进,面色腊黄,颧骨更高了。进入阵地前同志们就劝他留下,他说:“我不能打,还可以指挥大家,帮你们选择道路,看出击信号。这点小病,枪一响就好了。”
  此刻大炮一响,任谁拉也拉不住。绿色信号弹刚一升空,王克勤就一跃冲出堑壕。
  战士们紧跟着他们的排长,像群愤怒的狮子,那架五丈多长的梯子巨龙似的向城墙靠去。
  天黑下来了。
  “机枪,对准西北角那个枪洞打!”
  王克勤一面指挥,一面向城上投手榴弹。
  城头浓烟滚滚。
  王克勤大喊:“冲啊——”蹭蹭蹭登上云梯。当他向云梯第四阶攀登时,一发炮弹飞过来,落在云梯左边爆炸了。王克勤被抛起来,又沉沉地落下。
  张老四大惊:“排长!”他扑向王克勤,在排长身上轻轻抚摸,当摸到肋间时,发现一股热血从排长身上往外涌。张老四的心猛j揪,泪水夺眶而出:“快把排长背下去!”
  王克勤喃喃道:“不要管我,快冲!……冲上去!”
  张老四悲愤欲绝,含泪转过身,大吼:“为排长报仇!冲啊!”
  从来没练过、登过云梯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