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势中原-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次日,《中央日报》、头版通栏标题:《庆祝开封大捷——国军胜利收复汴梁》
  京城上下一片欢腾。
  河南 瞧杞 1948年6月27日7月6日
  粟裕此刻正倚墙而蹲,晒着太阳。他一面翻动着手中的“卡片”,一面思谋豫东战役第二阶段的展开。
  两天前,他主动放弃开封,正是要把包袱放在对手身上,分散其兵力,以便利用敌各路兵团的不同特点,集中兵力在运动中歼其一路。
  不停翻动的“卡片”在粟裕手中停住了。这是他自制的“档案”,国民党将领的指挥特点、出身经历、性格爱好,乃至家眷子女情况,全记在里面。这时停留在他手上的是敌兵团司令区寿年的“档案”。
  此人陆军中将,广系,非黄埔出身,曾任蔡廷错第19路军第78师师长。接受蒋介石改编后,赴德国留学,并考察英、法、意各国政治军事。“八·一三”上海抗战开始,赴沪参战,获胜利、忠勤勋章。性格特点:老道世故,高鼻梁上两只细眼终日似睁非睁,闪着狐疑和游离不定的光;虽与邱清泉同庚,均为46岁,但其瞻前顾后、优柔寡断却与锋芒毕露的邱清泉大相径庭……
  粟裕胸有成竹。他的第1、4、6纵队已在杞县以东隐蔽集结,撤离开封的第3、8纵队正向通许方向机动,割裂了邱、区两兵团的联系。一场大的围歼战已经在即。
  恰在此时,中央军委的两个复电到了。军委赞同粟裕的方案:“部署甚好。”“在睢县、杞县、通许之线,(或在此线以南)歼敌一路是很适当的。如能歼灭75、72两师当然更好,否则能歼灭第75师也是很好的。”
  机要参谋同时报告,邱清泉于今晨除留一部分兵力守开封;亲率主力直扑通许。而多疑的区寿年却担心解放军“有向平汉路进攻模样”,因而向东进抵至睢杞地区后举棋不定,蜗行观望,尚未发觉自己已落人埋伏。
  粟裕大喜,拍拍屁股上的泥土站起身。太阳暖融融的。他快步来到指挥室,一面下令隐蔽于杞县地区的第1、4、6纵队迅速围歼区兵团,一面致电刘邓,请中野协助阻援。
  “篮球”比赛继续进行,开封战役是“上半场”,作为“下半场”的睢杞战役即将打响。
  6月27日是个晴朗的星期天,中原野战军在上蔡地区阻敌援汴战斗之后休整。部队召开报告会,由陈毅传达毛泽东的指示,刘伯承也在座。
  陈毅双手撑案,解开衣襟,亮开大嗓门:“同志们很盼望得到中央的指示,毛主席和党中央是很关心中原部队的,因为你们大别山兵团无后方作战一年,战略成就最大,吃的苦也不少;第二是陈谢兵团,4、9两纵队过黄河也是无后方作战。中央给我任务,要我代表中央向中原局、中原全体同志致敬!”
  掌声。
  “毛主席在《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中说:”我刘邓、陈粟、陈谢三路野战大军,从去年夏秋起渡河南进,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歼灭大量敌人,调动和吸引蒋军南线全部兵力160多个旅中约90个旅左右于自己的周围,迫使蒋军处于被动地位,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获得全国人民的称赞。‘光荣啊,同志哥们!“
  刘伯承笑起来。
  陈毅越讲越兴奋,天气又热,衬衣全被汗水湿透了。他点上一支烟,抡起大蒲扇。
  刘伯承:“我讲过,这里就是逐鹿场。看自己是不是男子汉,有没有勇气……”
  陈毅把大蒲扇猛一拍:“对头。又想光荣,又不想再干,没有胆量,没有智慧,你逐鬼的鹿?记得有两句唐诗:”中原还逐鹿,投笔事戎轩。‘好像是魏征的诗,伯承,是不是?“
  刘伯承笑道:“你是文武双全的将才,记得不错,是魏征的。魏征是冀南人,巨鹿的,王蕴瑞的老乡。”
  满场哈哈大笑。第2纵队参谋长王蕴瑞摸着脸上的胡茬子,笑得很有气度,似乎一下子沾了那位唐代宰相的灵气。
  这时,机要参谋给刘伯承送来了粟裕的电报。粟裕电告睢杞战役已经打响,预计7月1日解决战斗,请中原野战军迟滞胡琏、吴绍周两兵团,阻止他们北援。
  当下,刘伯承、陈毅把报告会改为战斗动员大会,即令中野第1、2、4纵队于当夜分由襄城南北向指定地区开进。
  回到中野指挥部,刘伯承、陈毅与坐阵指挥部的邓小平通宵研究,于6月29日晨发布了《战字第一号命令》。随即组成了一个百余人的前线指挥部,由刘、邓、陈亲自率领,于当日门时30分冒雨出发,连夜开赴前线,指挥平汉路方面的阻援作战。
  纵队的一些团营部队有的刚开到休整地,接今后立即套上烫洗后还没有干的棉袄(外线作战,物资供应不上,6月里还穿着棉袄)集合。战士们莫名其妙:不是要休整吗?怎么又出发?干部们来不及动员,分头插到各排的行列里,一面行军,一面交待任务。半天一夜行军180里,终于赶在由驻马店北进的吴绍周兵团之前到达郾城、漯河、西平、遂平一线,予吴绍周以迎头痛歼,同时吸引胡琏兵团西顾,为主战场上的粟裕成功“投篮”创造了条件。
  正在睢杞地区蛙步行进的区寿年最怕误人“雷区”。不料钻人粟裕的迷魂阵,一脚踏响了“大地雷”。他后悔不迭,急向南京、徐州报告。
  蒋介石冷笑道:“共匪就这么一套,往来繁动,诱我单兵,伺机聚歼。命令:邱清泉、黄百韬以最快速度向睢杞对进,三大兵团会战粟裕。这回再不能让他跑掉!”
  邱清泉离开开封,率部向南追击;追来追去,目标不见了。正在火头上,刘峙的电报到:“区寿年兵团进至睢杞地区被粟匪包围。委座手谕,邱兵团、黄兵团东西对进,会歼粟匪于睢杞。”
  邱清泉原以为区寿年和他保持适当距离,谁知竟远远落在睢杞,气得他破口大骂:“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事情就坏在这些王八蛋滑头的手里!”
  骂归骂,委座的命令还得执行。
  邱清泉兵团掉头向东,黄百韬兵团向西,鲁道源兵团向东北;这面,华野第3、8纵队向西南,中野几路纵队向平汉路以东……敌我双方数十路队伍,50万人,你穿过来,我插过去,走马灯一般频频调动,脚步声、军号声、马嘶声、枪声、炮声、马达声滚动中原大地。
  6月28日,粟裕指挥第1、4、6纵队和中野第11纵队迂回穿插,把团团围住的区兵团切成两段。29日夜,战斗打响,一举歼灭敌整编第75师的第6、21旅。
  尽管如此,粟裕还是低估了区寿年。
  谨慎多疑是区寿年的弱点也是他的长处。区兵团扎营,部队布局合理,防范严密,不合要求不准开饭、不准就寝。因此区兵团的营地难以攻破。
  此时,邱、区两兵团相距40公里,其它各路援敌相距也不甚远。这就要求粟裕必须速战速决,否则便有前功尽弃的危险。
  6月30日,粟裕重新调整部署,一面令第3、8纵队全力阻击邱清泉兵团,一面指挥第1、4、6纵队和中野第11纵队再次发起猛烈攻击。
  激战进行到7月1比西线邱兵团在节节阻击下进至距区兵团约10公里处;东线黄百韬兵团也抵进至被围的第72师以东10公里一带。
  战场态势一下子严峻起来。
  坚持还是改变原定的战役决心,需要刻不容缓的决断。
  粟裕是不容易被压垮的。
  华野党委向部队发出动员令:不怕疲劳,不怕伤亡,咬紧牙关,坚持下去,不能让已经到嘴边的敌人溜掉。
  黄百韬兵团眼看着与区寿年会师,可就是攻不过去。西线邱清泉兵团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极大的牺牲;他把坦克调上来开道,但一昼夜仍开不进五公里。
  蒋介石等着会歼粟裕的战报,却迟迟不到。他坐卧不宁,飞到睢杞上空,斥问邱清泉:“你到底想干什么?一定要等到区兵团被打掉才能越过阻击线吗?”
  邱清泉无法把地面的情况说清楚。阻击线虚虚实实,一道又一道,刚过一道是虚的,放胆冲过去了,突然前面冒出一大片,枪炮齐鸣,四面受敌。
  区寿年的兵团部被死死围在龙王店,如瓮中之鳖。第75师师长沈澄年再也忍不住了,第三次向区寿年建议:“我们不能再坐以待毙,现在不组织突围,有全军覆没之险!”
  区寿年不是不想突围,他担心的是突不出去,反误人了粟裕的“口袋阵”:“不忙。西线、东线的援兵就到了。要沉住气,越是这时候越忌讳盲动。”
  攻打龙王店的解放军部队寸寸前进,昼夜不停,轮番进攻。从阵地上换下来的战士们顾不上喝水吃饭,倒地呼呼人睡。尽管掠过头顶的炮弹在不停地呼啸,却没有一个人能惊醒过来。
  只有多年战地生活经验的人才能理解:人到极度疲劳的时候,最大的幸福就是睡觉。
  7月2日凌晨3时,龙王店终于拿下来了,区寿年兵团团部、第75师师部、第16旅的一个团全部被歼。老谋深算的区寿年机关算尽,不情愿地举起了双手。
  同时被活捉的还有第75师师长沈澄年。
  粟裕不肯罢休,又把“铁爪”伸向黄百韬。蒋介石盛怒,给邱清泉空投手令:
  雨庵弟:
  龙王店已于今晨拂晓失守,区寿年、沈澄年二同志
  若非阵亡,即已被俘。瞻念前途,深堪浩叹!弟为中原
  之主力,与友军相处,不解围,不互救,殊堪痛恨!兹
  限于两日内东向驰援黄百韬,达成任务,则可将功免罪
  矣。
  中正谕
  邱清泉惶惶然,忍了委屈,立即召开高级将领会议,问道:“当面之敌粟裕、刘伯承、邓小平、陈毅……兵力雄厚,鹿砦坚固。正面攻击,力不从心,友军之围又危在旦夕,我们如何才好呢?”
  众将领哑然无声。
  邱清泉拳头砸向桌面:“我要冒一次险!从妃县北上洲里,经柿园、华西营折而向东,攻击敌人侧背。全军成败、存亡,在此一举。”
  当晚令第5军第200师的第60O团殿后,掩护部队正面撤退,大部队向北转进。部队所过之处。沙土飞扬,弥漫天空,暴露了企图,刚过柿园、华西营之线,即遭解放军袭击。
  战后,邱清泉因“指挥不当、作战不力”,“坐视”区寿年兵团被歼,受到蒋介石的“申诫”。气愤之下,邱清泉“意欲解甲归田”,“请假返回”故乡。
  蒋介石决不能再失去黄百韬兵团,大批的援军又调向睢杞。
  豫东战役已达预期目的,粟裕不与敌纠缠,于7月6日命令部队撤出战斗,收兵北移。
  中野钳制任务已完成,但发现胡琏兵团的第11师已北进到淮阳地区。为保粟裕安全收兵,刘伯承决定中野全军夜袭吴绍周兵团,并在7月8日同吴兵团激战整天,直到8日夜才向平汉路转移。
  豫东战役至此结束。
  华野继开封歼敌3。8万之后,睢杞战役又歼敌5万。
  中野在钳制、阻击战中歼敌48O0,自己伤亡2500。
  面对这种战果和伤亡,刘伯承教育中野部队:“打仗如打球,要有全局观念。球场上有前锋、中锋、后卫,不能看到前锋投篮就觉得后卫吃亏。这回你是后卫,以前你也打过前锋。还要说清楚,不要因为你这次啃了骨头,下回就一定让你吃肉。”
  7月11日,中共中央发来贺电:
  庆祝你们继开封胜利之后,在豫东歼灭蒋敌区寿年
  兵团、黄百韬兵团等5万人的伟大胜利。这一辉煌胜
  利,正给蒋介石“肃清中原”的吃语以迎头痛击,同时,
  也正使我军更有利地进入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三年
  度。
  蒋介石还是敢于面对失败的。豫东战役结束后,当即召开了军事检讨会,在《中原会战经过及检讨》中,对自己的对手有这样的分析:
  此次会战,共军表现特异的有三点:敢集中主力作
  大规模之会战决战;敢攻袭大据点;对战场要点敢作顽
  强固守,反复争夺。
  豫东战役的胜利改变了中原战场的战略态势。从此,在中原战场,国民党军队失去了发起战役性进攻的能力。
  粟裕脸上露出不易察觉的微笑。虽然很淡,却是3月以来最动人的笑。
  第17章 襄阳城下
  武汉 三元里 1948年7月1日
  白崇禧坐在白藤凉椅上。婆娑绿荫,玫瑰花坛,一阵小风吹过,好不自在。
  此刻豫东之战正打得不可开交,想到蒋介石、何应钦如坐火山口的灼燥,白崇禧嘴角微翘,手把紫砂泥壶呷口凉茶。
  去年年底“围剿”大别山,白崇禧曾在此客住,印象不错。此时身为华中“剿总”总司令,整个华中成了他的一统天下,住在这里的滋味更是不同。6月28日离别南京登机时,夫人还频眉冷目,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