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兵锋-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好,你还欠我茅台呢,铁公鸡拔毛不易啊。”
  “扑哧”坐在前排的秘书再也憋不住乐了。
  西北某军事基地
  操场上军旗如云,战车如龙。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突近战第三旅的3000雄兵,排成12个巨大的方阵,迎着戈壁扑面而来的风沙,巍然不动,犹如铜浇铁铸般屹立!队列前旅长张义飞大校在军旗下目视前方,丝毫不理会记者的提问。
  五天前,国内各大媒体,世界各地的名记,重要的传媒机构纷纷派人而来,这块古老的土地现在是各国记者眼中的肥肉,尤其是破天荒地第一次公布即将进行的军事行动,每天爆发的新闻刺激着记者们高度紧张的神经,生怕一不留神漏过了今年的新闻普利策奖。
  在这敏感地带采访,中国军人良好的军纪,周到细致的服务,使记者们在如沐春风的同时,当然也不会忘了顺手在笔下,赞上几句中国尊重采访权,增加了民主透明度等等。这也是卫国总参谋长始料未及的另一个良好副作用。
  在这热烈的氛围下,也涌动着一丝不和谐的音符,五天里,中国安全部门宣布13个不同国籍的所谓记者为不受欢迎的人,限48小时离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在这个西方人最忌讳的数字出现后,喧嚣的境外情报机构安静下来了。
  9:00在闪光灯的幻动中,卫国总参谋长、兰州军区司令员李可剑中将、兰州军区政委萧凡中将、新疆自治区主席等一行七人走上主席台就座。仪式由兰州军区参谋长毛隧主持。
  首先由李可剑中将宣布由中央军委、国防部、总参谋部联合下发的作战命令:……根据乌兹别克斯坦等友好邻国的请求,按照上海条约的协定,为了打击世界性的恐怖组织,卫我西疆,还中国西陲一个安定、祥和的发展空间。特命令空突近战第二旅、第三旅……“
  接着由萧凡中将宣布嘉奖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空突近战第三旅在新疆反恐战斗中,三战三捷,击毙东突救国战线第三号头目卡玛以下匪徒578 人,战功显著,打出了军威,给予集体记一等功1次,授予锦旗一面,以资表彰。
  近卫军第三旅旅长张义飞大校龙腾虎跃般走上主席台,啪的一个立正,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在总参谋长卫国手中接过锦旗,面向操场上傲然屹立的3000将士,迎风哗的一声展开锦旗:“西域雄师”四个烫金大字在蓝天下熠熠生辉!
  主席台下响起雷鸣般的呐喊:卫我西疆!佑我中华!!卫我西疆!佑我中华……3000热血男儿的声音足以惊天地、泣鬼神!
  据说事后,在场的一位香港《大公报》记者私下对朋友说,在香港解放军展示的是文明之师形象,而那一刻,他感受到了阵阵杀气。
  卫国走到前台,作了简短的战斗动员“……50年前,我们的前辈在开国之战中背水一搏,打出了共和国五十年的安定局面。今天,我军又一次踏出国门,为的是世界和平!……我们不喜欢战争,但也不惧怕战争,对于那些企图乱我中华,扰我友邻的恐怖分子们,我们军人怎么回答?”
  “以牙还牙!以血还血!!”
  “筑我长城!卫我西疆!!”
  3000铁血将士震耳欲聋的怒喊,让五天来一些心怀鬼胎、四处挑剔、窥探的某些西方记者胆战心惊。
  那一刻,坐在电视前收看直播的土耳其总统如坐针毡。
  卫国的大手在空中坚定地一挥:“出发。”
  张义飞走到队列前,将锦旗交给卫兵,跑步到军旗前,向全体将士敬完军礼后,喝道:“全体都有了,听我口令。”他向前一指:“近卫军,前进!”
  这一副画面,让一个眼急手快的记者拍下了,配以“真的汉子”四个字在网络上发表,引起轰动一时。张义飞在军旗下戟手前指的英姿,成为无数怀春少女的梦中人。
  而那句“近卫军,前进!”则成为中国近卫军团的经典,在以后历次的战斗中,激励着近卫军战士奋勇向前。当然这是后话了。
  天空中,作为近卫军第二旅、第三旅先头部队的近200架直升机编队飞过广场,地面上车流滚滚,扬起满天黄沙,在车队的前方那一面鲜红的军旗猎猎飘扬。
  为期三个半月,中国最大的反恐行动拉开了序幕,其规模仅次于建国初期的剿匪行动。
  三个月后乌兹别克斯坦境内
  反恐前期,在中国的协调下,各国封闭了边境,断绝了东突分子的补给和人员输入,摆出一副稳扎稳打的作法。
  中国方面,武警第二、第七师,近卫军第五旅及边防部队在四月底就封锁了新疆边境。
  而实际上,张义飞认为恐怖分子经常采取小股行动,大部队围剿不可能有效果,在和邻国军方商量后,他采用建国时剿匪、和打台湾小股登陆部队的经验,用小股对小股。把部队打散,最大营级规模,分散到各地,在当地警方和军队的配合下,利用空突部队快速机动的能力,情报一落实,立即出动最近的部队,一击必杀。
  实际采用后,确实效果不错,一个多月就歼灭了700多匪徒。但新问题又出现了,他们一撤,恐怖分子又回来,或者从别的地方流窜过来,和中国军队打起了游击战,令人不胜其烦。
  为了加快反恐进度,和第二旅协商后,他又果断采取了围三阙一的战术。利用当地军队进驻清剿后的地区,近卫军第二、三旅狼群赶羊一样把恐怖分子往一个方向撵。
  那就是乌兹别克斯坦境内,那里一个巨大的口袋正在逐渐形成。
  在电子地图上看着这一切,张义飞满意的笑了:今夜可以睡个好觉了,三个月了,每天身不离枪,精神绷的紧紧的。
  刚出国时,有的部队重视不够,认为几个匪徒,没什么大不了的。一支连队在夜间被袭击了,造成2死11伤。这才使部队清醒过来,认识到问题的重要行。并不是当地军队无能,毕竟原俄罗斯的战士也不是吃素的,而是这种游击战确有其厉害之处。
  值班军官进来问今晚的口令,他思咐了一下道:“铁骑,回令伏魔。”
  “是,重复一遍:铁骑、伏魔!”军官出去了。
  张义飞决定查一下哨后在休息,他出去转了一圈,结果让他很满意,这时才发现今天的月亮又圆又亮,宁静的夜空下,他们驻军的小镇仿佛睡熟了,只有稀疏的几点灯火。隐隐约约传来一首充满忧郁的俄罗斯风格的歌声:
  静静的村庄飘着白的雪
  荫翳的天空下鸽子飞翔
  白桦树刻着那二个名字
  他们发誓相爱用尽这一生
  一天战火烧到了家乡
  小伙子拿起枪奔赴边疆
  心上人你不要为我担心
  等着我回来在那片白桦林……
  “哦,是白桦林。”他心道,想起刚出世的女儿和娇小玲珑的妻子,一时间他竟有些痴了……
  一个宁静而浪漫的异国之夜,可惜毕竟太短暂了。
  远处,哨兵警惕的眼神在黑暗中闪光。
  第六章 英雄冢
  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帮迪村
  乌兹别克斯坦独立后,在承受原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的巨大压力的同时,还饱受境内伊斯兰激进分子的困扰。在多次进行有限军事干涉后,国内疲软的经济在也无力承担巨大的军费开支,国内民众不满的呼声日益升高。
  面对在野党咄咄逼人的攻击,为了摆脱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困境,现政府把目光投向了东方。中国温和、宽松的外交政策,国内良好的经济发展,对乌兹别克斯坦有巨大的诱惑力。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在中国军队入境协助剿匪的问题上达成了初步共识。
  帮迪村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边境交界处,临近阿富汉,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在这里的影响力日益降低,在政府军与恐怖分子有限的几次交火后,为安全计,原居民以逃的十室九空。
  而剩下的基本都和东突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这里成了一块真空地带。成为东突在中亚的一个最大军事基地,由土耳其——伊朗——阿富汉通道,源源不断运来各种伊斯兰激进分子和武器。在这里,你可以买到全球不同年代、各种制式的轻武器装备,甚至最先进的单兵肩射式导弹和火箭。
  这里充满了形形色色的伊斯兰激进分子、黑帮分子、被国际刑警通缉的逃犯、妓女、掮客、雇佣兵……
  这里被称为中亚的“金三角”。
  在这块畸形繁华的地带,东突无疑是最据权威的老大。在村子四周布下了火力强劲的防御网。村子西面小山和荒林地带有一个训练营地,常年驻有600人左右的武装部队,其主力是来自世界各地的雇佣军,战斗力极强。
  三个月来,被我近卫军打得无路可逃的恐怖分子,逐渐汇集到这里,3000多东突分子准备困兽犹斗,在乌兹别克斯坦政府的掩饰性攻击下,东突取得了数场小规模战斗的胜利,一时气焰嚣张。
  李江上尉在帮迪村唯一的一家旅馆内呼呼大睡,王刚表面上是在看卫星电视,而实际上却无时无刻不在注意着屋外的动静。
  十天前,在我东南亚情报站的帮助下,李江带着7 个红箭分队的特种兵,以马尼拉竹联帮分支的名头来到这里。借口是走私军火。
  十天来,他们白天出去酗酒,偶尔还去赌场耍几手。并和几个逃犯打了一架。终于使跟了他们五天的尾巴失去了最后的一丝疑虑和耐心。接下来的三天中,他们白天依旧“放浪形骸”,晚上出去侦察敌人暗藏的火力布置,把卫星无法拍到的火力点一一标出,通过随身携带的卫星电话发回国内。
  在这点上,他不由暗暗佩服情报人员的周到,这个特制的卫星电话兼有红外拍照和发报功能,能够不引人注意的带进来,而他们携带的三只手枪则被客气保管了,根本就带不进来,还包括一些对方认为不应该进村的物品。对方声明他们离开时在原物奉还。
  今天上午,经过连续几天的讨价还价,他们用现金买了6 支乌兹冲锋枪和五枝手枪,200发手枪子弹和1000发冲锋枪子弹。
  对方在看到崭新的美钞后,张着大嘴乐了,痛快的请他们喝酒,几番假意推辞后,他们接受了对方的美意。于是原定下午离开的决定,顺理成章 的推到了明天上午。
  在几个人的轮番敬酒下,陪客的三人兴致大发,嚷着今后继续合作,边大口猛喝白酒。
  最后,为首的边嘟囔着:“台湾……东突……有……共同的利益……利益。”边滑下了椅子,而另二人早以呼呼大睡。
  李江、王刚等六人也互相搀扶着回到了旅馆,在粗暴的打了老板几记耳光后,所有人立刻离他们远远的。
  进屋后,几个人立刻检查枪支,留守的二人早以把子弹压进了弹夹,然后众人马上抓紧时间休息。
  今夜是收网的时间了。
  200公里外,地勤人员正在给直升机加油,挂火箭巢。
  在战斗即将打响的时候,远在千里之外的马尼拉,林众永正在耐着性子陪小姐喝咖啡,心里琢磨怎么打发走面前的美女,好去赴一个约会,他频繁的看表,终于引起了李尼娜小姐的注意,用含情脉脉的美目看了一眼他,轻生问道:“林先生,你有急事吗?”
  “也没什么,我有一个从中东来的朋友,约了我去喝茶。顺便谈谈生意上的事情。”林众永痛快的说。
  “那好,你去吧,男人应以事业为重,我先走了。”李尼娜轻柔的说到,眼里却充满了对这位优雅男士的依依不舍。
  “好吧,我送你。”林众永绅士般的作了个请的动作。
  剿匪第一枪在凌晨2 :00打响。
  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张义飞的解释是:凌晨2 :00是人极度疲惫、精神上高度放松的时刻,大多数人进入酣睡状态。对于哨兵来说,这是一天中警惕性最低的时间。
  48架武装直升机、120架重型运输直升机、60架中型运输直升机,载着近卫军第三旅的官兵和装备,在200公里外的18个临时基地,发出巨大的轰鸣,卷起漫天尘沙,浩浩荡荡杀向帮迪。
  帮迪,这个毫不起眼的小村,地图上根本找不到的不毛之地,一夜之间声名大振,被《华盛顿邮报》称为“东突墓地”。
  李江带领他的人,摸掉了村口的岗哨,和接应他们的红箭分队汇合后,在荒野中向西撤离到安全地带,毕竟一会铺天盖地而来的火箭弹是不分敌我的。他可不想被自己人误伤。一个调皮的战士说道:“队长,你别紧张,误伤那可是美国人的专利,咱们不行,咱们最大的毛病就是对敌人打的太准了。”
  “嘿嘿嘿”战士们轻声乐起来,笑声中透出无比的自信!
  第三旅的直升机从东、南、北三个方向围住了帮迪村,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