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通史-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0个兵团、20万士兵的强大陆军和一支拥有48艘战舰和多艘小艇的海军。
  彼得在改革过程中深深感到,过去按出身门第选用官吏这种制度的腐败,决定打破这个旧传统,根据能力大小来任用各级官吏。这一改革,使一些出身低微的人在政府中升任要职。彼得的第一位总检察长雅古任斯基童年时当过猪倌;他的亲信大臣、陆军元帅缅西科夫曾经在莫斯科街头卖过肉包子。
  彼得的改革很有成效,俄国变得富强了,他向外侵略扩张的野心也大了起来。从1700年到1721年,俄国同北方的瑞典进行了长达21年的北方战争,目的是从瑞典手里夺取波罗的海的出海口。瑞典也是一个欧洲军事强国,打败它很不容易。1700年,俄军在纳尔瓦和瑞典打了第一个硬仗,被打得溃不成军,几乎全军覆没。一年后,彼得重整旗鼓,再次攻打瑞典在波罗的海沿岸的要塞,占领了诺特堡、尼恩尚茨堡和纳瓦尔等城市。后来俄军又屡次取得胜利。1721年,双方签订和约,俄国从瑞典手中夺走了芬兰湾、里加湾沿岸土地。
  彼得对于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是煞费心机的。1703年,在北方战争初步取得胜利以后,彼得就在涅瓦河口附近的科特林岛上修建喀琅施塔特要塞,同时又在叶尼萨利岛上建立彼得保罗要塞。彼得保罗要塞地处大涅瓦河、小涅瓦河的汇合点,控制着通向波罗的海的水路。彼得选中这块地方作为未来的首都,使它成为真正的通向欧洲的窗口。他驱使成千上万的农奴大兴土木,在这些荒岛上建起一幢幢房屋、宫殿和一座座堡垒。1713年,新首都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为了炫耀自己的功绩,彼得就用自己的名字,给这个城市取名为彼得堡(现在的列宁格勒)。不久,彼得下令把首都从莫斯科迁到这里。
  1721年10月,俄国枢密院把大帝和祖国之父的称号献给彼得,俄国也正式改称俄罗斯帝国。彼得的野心很大。在东方,他派兵侵占了额尔齐斯河上游的全部土地,还妄想打到中国的长城脚下。但是,当时的俄国还没有这样大的力量,俄国侵略军被阻在雅美谢夫湖,被中国准噶尔军队消灭。
  彼得的改革和连年的战争,的确打开了通向欧洲的窗口。但是受益的是大商人和贵族地主,人民群众却承受了改革和战争的全部负担。苛捐杂税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俄国社会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彼得在位期间,接连发生了阿斯特拉罕、顿河哥萨克和巴什基尔等几次大规模起义。所以说,俄国这扇通向西欧的窗口是用人民的血和泪打开的。
  61。向沙皇造反的农奴
  18世纪中期以后,俄国出现了一个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她原来是彼得三世的皇后。为了登上皇帝的宝座,她勾结贵族暗杀了自己的丈夫。彼得三世死得这么突然,民间就有种种关于他的猜测。在广大农村中流传着一种说法,说他逃脱了女沙皇的毒手,已经隐藏在人民当中了。
  1773年秋天,有一个30开外的汉子来到黑海北边的乌拉尔地区。他体格粗壮,脸色黝黑,长着深褐色的头发。在哥萨克(逃到顿河地区的农奴、奴隶和城市贫民)当中,他走门串户,自称是彼得三世,并且号召大家起义,反抗女沙皇。人们一听到这个消息,马上沸腾起来了。在人们心目里,这个人是不是彼得三世,无关紧要。只要他有胆量领导起义,大家就拥护他。因为人们对沙皇的压迫实在忍受不下去了。那时候,农奴是地主的私人财产,地位十分卑下。狠心的地主随意打骂和侮辱农奴;在报纸上往往可以看到拍卖农奴和拍卖牲畜的广告登在一起。许多农奴家庭被拆散,弄得他们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到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期,农奴连控告地主的权利都被取消了,动不动就被放逐或罚做苦工。因此,当那个汉子号召大家起义的时候,农奴们都马上响应了。
  这个汉子当然不是彼得三世。他就是起义领袖普加乔夫。普加乔夫的家乡是顿河流域的齐莫维斯克村,他的父亲也是一个贫苦的哥萨克。17岁的时候,普加乔夫应征入伍。在沙皇军队里当兵是个很苦的差事,打仗冲在前面,平时还挨打受气。许多倔强的士兵都不愿忍受折磨和欺侮,普加乔夫就鼓动他们逃跑。后来事情被发觉,普加乔夫被捕了。他逃了出来,就开始冒充彼得三世,联络起四方农民,准备起义。
  起义军很快组织起来了。1773年9月17日,一支由哥萨克人、卡尔美克人和鞑靼人组成的400多人的起义军,在普加乔夫的率领下,向边区首府奥伦堡进军。他们接连攻下了许多城堡,只用了十几天时间就打到奥伦堡城下。奥伦堡城池坚固,有重兵把守,还配有70门大炮,是一个难攻易守的要塞。但是在起义军的围攻下,它很快就成了一座孤城,通往各地的道路都被切断。奥伦堡周围村庄的农民和乌拉尔工人纷纷加入起义军的队伍。起义军人数增加到2500人,并且拥有了20门大炮。这使城内的贵族和官吏人心惶惶,乱成一团。
  奥伦堡被围的消息传到了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耳朵里,她慌忙调动三路大军,星夜增援奥伦堡。
  第一路大军是援兵的主力,有3000多人。带队的将军卡尔根本不把起义军放在眼里,他想:我的人比普加乔夫多,装备比他强,这一仗必胜无疑了!他一心想独得战功,快到奥伦堡的时候,就派出一支人马去包抄起义军的退路。他自己率领着2000多名士兵,打着旗子,扛着刀枪,沿着大道漫不经心地往前走,连在前面警戒的人也没有。
  其实,这位骄傲的将军已经不知不觉地走进了起义军的包围圈。普加乔夫早已得到消息,做好了埋伏。卡尔的军队正得意洋洋地走着,只听高地上有人喊了声打!顿时炮声轰鸣,一颗颗炮弹在他们中间爆炸了。官兵们人仰马翻,死伤无数。卡尔刚下令还击,起义军的骑兵已经发起猛攻,像一阵旋风刮了过来,雪亮的战刀上下挥舞。官兵仓惶迎战,哪还招架得住,都喊爹叫娘地四散逃奔。不愿意为沙皇卖命的士兵纷纷扔下兵器,举手投降。卡尔吓得魂不附体,在几名随从保护下夺路逃走了。
  刚打退了卡尔,第二路援军又来了。普加乔夫亲自带兵埋伏在离城不远的一个山头上。山下是一条宽阔的河流。起义军居高临下,完全控制了渡口。11月的一个早晨,寒风刺骨,渡口周围静悄悄的。官兵来到河边,头领车尔内舍夫上校策马向四处张望了一下,立即下命令渡河。他们刚过了河,普加乔夫率领左右两支队伍发起攻击,从山头上冲下来,直插渡口,切断了官兵的退路。正面的起义军跟着普加乔夫一阵呐喊,从山头上压下来。官兵陷入了重围。军队中的卡尔美克和哥萨克士兵趁机起义。结果,所有的军官都当了起义军的俘虏。车尔内舍夫化装成脚快,想混在人群里逃走。但他没逃过起义军值日官的锐利目光,终于被搜查出来,当场处死了。
  两路人马溃败的消息,把第三路援军吓坏了。他们不敢同起义军交锋,就绕路冲到城边,在守城官兵的接应下逃进了奥伦堡。
  官兵的大围剿就这样被彻底粉碎了。起义军威震边区。许多省份都相继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普加乔夫和他的战友的名字传遍了全俄罗斯。
  后来,沙皇政府又派出军队,更大规模地镇压起义。经过半年多的激战,普加乔夫和各路起义军都被打败。最后,普加乔夫在草原深处被一伙叛变了的哥萨克首领逮住,解交沙皇政府。1775年1月10日,普加乔夫和其他一些起义领袖在莫斯科被杀害。
  农民起义失败了。但是,这次伟大的农民战争,给了沙皇的统治和农奴制度一次沉重的打击,成为俄国历史上一次有深远影响的事件。
  62。列克星敦的战斗
  隔着大西洋和英国遥遥相对的美国,最初是英国的殖民地。1606年的圣诞节,有个叫克里斯托弗·纽波特的英国人率领3艘船和120名移民,沿着当年哥伦布走过的航线向美洲进发。到1607年初,他们在詹姆士河口建立了第一个英国殖民地弗吉尼亚。13年后,一批流亡在荷兰的英国清教徒为了逃避本国政府的迫害,搭乘一艘名叫五月花号的船,来到了北美。他们以波士顿为中心,又建立了一个殖民地马萨诸塞。当时这个地方天气寒冷、一片荒凉。新来的移民们赤手空拳,缺衣少粮,大家依靠集体的智慧和艰苦的劳动,在当地印第安人的帮助下,终于度过了严寒、饥饿的冬天,在荒漠的土地上扎下了根。
  这以后的100多年中,英国人在北美一共建立了13个殖民地。它们是:弗吉尼亚、马萨诸塞、康涅狄格、罗德艾兰、纽约、新泽西、特拉华、新罕布什尔、宾夕法尼亚、马里兰、北卡罗来纳、南卡罗来纳、乔治亚。这13个殖民地都由英国人管理。到了18世纪后半期,英国和殖民地的矛盾加深了。殖民地的居民,无论是普通的工人、农民,还是商人、产业主和知识分子,都对英国人的蛮横和压榨愤愤不平;
  英国人禁止殖民地的毛呢在产地以外出售;
  英国人对输入英国的殖民地食粮征收各种附加税;
  英国人和法国人打仗,却要在殖民地增加税收;
  英国人发布印花税法,报刊、小册子、证件、票据、广告等印刷品都要交印花税;
  这一切,是多么不平等啊!殖民地人民忍无可忍,感到只有起来反抗,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才是出路。共同的命运、共同的经济利益,唤醒了他们的民族意识,使他们团结在一起,逐渐形成了美利坚民族。于是,自由之子社、通讯委员会等秘密组织在各地相继出现了;抵制英货、赶走税吏、焚烧税票甚至武装反抗的事件一起接着一起。
  1775年4月,马萨诸塞的总督兼驻军总司令盖奇得到了一个消息:在波士顿附近的康科德镇上,有通讯委员会的一个秘密军需仓库。盖奇立即传下命令,派军队前往搜查,没收这些军火。两天以后,一支由800名士兵组成的英军,由指挥官史密斯率领,连夜出发了。第二天凌晨,他们来到了离康科德还有6英里的小村庄──列克星敦。
  英军在黎明前的薄雾中向前行进。忽然,他们发现在村外的草地上有几十个村民,正手握长枪,严阵以待。显然,这是要阻击英军。史密斯知道这些武装村民是列克星敦的民兵。他十分惊讶:这些民兵怎么这样快就知道了英军要来讨伐呢?他哪里知道,通讯委员会的侦察人员得到情报后,早已飞马急驰把消息报告给了列克星敦的民兵。列克星敦是通往康科德的必经之路,这两个地方的民兵已经联合起来了。
  史密斯下令开火,民兵们立刻还击,枪声震响在列克星教的上空。反对英国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第一仗,由这个英雄的小村庄民兵们打响了!几分钟以后,枪声逐渐稀疏。民兵们因为人少,加上地形不利,很快撤离了战场,分散隐蔽起来。有8位战士献出了生命。
  史密斯初战得手,非常得意。他指挥英军进入村庄,大肆搜捕,却始终没有找到一个革命者。这伙殖民军又集合起来,直奔康科德。
  康科德镇外有一条河,地势比较险要。英军到了镇口,只见家家关门闭户,镇上十分清静。史密斯猜测军火可能已经分散转移了,就下令搜查。士兵们跑遍了全镇,结果,除了糟蹋了仓库里的一些面粉,砸坏了3个铁炮的炮栓,放火烧了一堆木汤匙以外,一无所获。史密斯无可奈何地耸了耸肩膀。
  就在他下令返回波士顿的时候,镇外传来一阵喊杀声,喊声中还夹杂着清脆的枪声。原来,附近各村镇的民兵已经聚集在一起,向这里奔来。民兵们的行动这样迅速,后来人们把他们叫做1分钟人(意思是1分钟就能集合起来)。上午9点多钟,三四百名1分钟人包围了正在撤退的英军。他们埋伏在四面八方,从篱笆后面、灌木丛中、房屋顶上,射出了一排排枪弹,打得英军措手不及,不断有人中弹倒地。当英军举枪还击的时候,却找不到民兵们的人影。因为民兵在树林里边走边打,能主动出击,而不被敌人发觉。英军狼狈逃到了列克星敦。在这里,每一间房屋,每一堵墙,都是复仇者的掩体,英军再次受到这个小村庄民兵的阻击。
  战斗一直持续到下午。最后还是从波士顿开来一支援军,才把史密斯的败兵救出了包围圈。这一仗,英军死伤240多人。剩下的人不仅弹药耗尽,而且饿得厉害。有个士兵说:我48小时没吃一点东西,帽子被打掉3次,两颗子弹穿透了上衣。我的刺刀也被人打掉了。身穿红色制服的英国军人,历来是不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