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汴京风骚-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司马君实败落了。但自己的主张和所操之术就完全为皇上接受了吗?完全不是的。只怕在“变法”竟其功事之前,皇上心中的疑虑是不会完全消失的。皇上常以心血来潮和一时震怒作出决断。谁知什么时候皇上会再来一次翻转乾坤呢?
  “农田水利法”和“募役法”现时都还是纸上的文字,在实际执行中,谁知道又会出现什么样的偏误?偏误,是新法推行中的孪生兄弟,也是新法夭折的无情杀手啊!他望着眼前的歌扬舞旋、飞酒流觞,机敏的眸子有些黯然失神了。
  王雱似乎觉察到父亲的不安,为了宽慰忧郁不悦的老父,他大步走到歌使女乐面前,吩咐弹唱王安石前几天写作的一首《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祗在谈笑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这首词是王安石词作中气势磅礴之作,它节奏明快,一气呵成,血脉贯通,豪气凌云。评说古代贤人伊尹、吕望,并以吕望、伊尹自比,抒发抱负,踌躇满怀,给人以蔑视一切之感。
  琴弦骤响,急流奔马;歌声回荡,裂石穿云。吕惠卿、曾布挺起了发软的脖子,李定、舒亶抬起了酒醉的头颅,章惇、谢景温停住了斗酒的嘴巴和猜拳的手臂,王安礼忘却了手中的酒杯,都在欣赏品味这首豪情澎湃之作。此刻,王安石却愈加烦乱。这首《浪淘沙令》所表现的情感是真实的吗?是希望的真实,是幻境的真实,现实未必能完美其所期所愿!司马君实“风虎云龙”久历三朝,今天不也“老了英雄”吗?但王安石不愿拂去众人的兴致,也不愿轻慢歌伎们的辛劳,便站起身来,故作高兴地说:“弹得好,唱得好,舞得也好!音律之妙,歌声之美,舞姿之佳,给一首格调不高的抒怀之作增添了飓风烈火般的魂灵。雱儿,赏给弹奏、歌舞者每人白银五两。”
  乐声骤停,歌伎们站起,笑容含娇,向王安石弯腰邀赏。
  突然,一支悲怨的洞箫声随着室外的清冽寒风飘飘而入,若泣若诉,落在众人心头。箫声如同给满堂的欢乐兜头浇了一盆冰水,真是乐极生悲啊!
  吹箫者谁?还是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
  碍于王安石的面子,人们都憋着怒气隐忍着。王安石却忍不住了,他原本心情不好,这悲悲切切的洞箫声似乎提前哀悼着他的未来。于是,他暴怒而吼,厉声吩咐王雱:“去!请你二叔到这里来?”
  也许巧合,此时苏轼的书房里,亦悠悠回荡着一缕筝声。
  寒风呼号,拍打着垂落的竹帘。一盆炭火,温暖着宽敞的屋宇。歌使倩楚坐在窗前,轻抚古筝。
  苏轼坐在桌案前。桌上的石砚里已磨好墨汁,笺纸已然展开,一支诸葛笔已经濡墨却搭在笔架上。
  苏轼喜酒,但浅饮即醉。更喜以美酒、女乐宴客,有“客饮我醉”之说。常于酒醉之际,乘兴赋诗、填词,歌伎尚不及离去,诗赋即成,便乘兴以歌伎为第一读者,请其推敲评说。久而成习,习惯于借音律以酬诗神。据其自述:音律之力,可排除杂念干扰;音律之功,可翼助神思飞翔;音律之妙,可迪发神来之笔。今日为写一篇奏表,特约歌伎倩楚作陪弹奏,却是历来不曾有过的。也许因为这篇奏表太重要了,苏轼为了镇定纷乱难决的思绪,不得不借助于歌伎倩楚五指间的古筝了。
  聪明的倩楚,似乎理解苏轼苦涩的心境,慢捻琴弦,筝声若思。
  自从驸马王诜赠予一幅《乱云劲松图》之后,苏轼决意抛却悲哀和犹豫,直挺挺地向皇帝陈述自己对“变法”以来种种缺失的看法,匡正王安石因其性情执拗而派生出的种种谬误。他的才智和敏锐洞察,使他在短短的几天内,已对“制置三司条例司”、“均输法”、“青苗法”、“议行变更科举考试”等新法在推行中的利害得失作了深刻地分析,并在胸中反复斟酌,已有了一个相当完备的腹稿:他认为“制置三司条例司”之弊在于:“使两府侵三司财利之权,常平使者乱职司守会之治,刑狱旧法不以付有司而取决于执政之意,边鄙大患不以责帅臣而听计于小吏之口,百官可谓失其职矣。”他主张废除“制置三司条例司”、“消谗慝以召和气,复人心而安国本。”
  他认为“均输法”之弊在于:“亏两税而取均输之利”不能增加朝廷收入,反而肥了私囊;为推行“均输法”而“设置官吏、簿书廪禄、为费已厚”增加了朝廷的负担。
  他认为“青苗法”之弊在于:户分五等贷款,一等户贷款为末等户贷款十倍。不需要贷款的一等户贷巨款而放高利贷,实际上是为富豪盘剥细民开了方便之门,而且是以官银助富豪牟利。他反对实行“抑配”,认为“此乃暴政。”
  他认为“变更科举考试”没有必要。“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者,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他认为根本问题不在于变更科举考试内容,而在于朝廷用人是否得当……
  但苏轼仍旧不敢贸然付诸文字。因为弟弟子由的被贬离,自己已成为皇帝和介甫特别关注的人物,稍有不慎,就会咎由自取。而且自己不同于司马君实。司马君实赢得皇帝信任的是“忠”,自己取得皇帝赞赏的是“才”。“忠”对皇帝来说是根本,“才”对皇帝来说是枝叶。历代皇帝可以不用“才智之士”,但不能不用“忠耿之臣”。“才”与“忠”原是不能等量齐观的。皇帝对“忠耿之臣”总是宽宥三分,对“才智之士”总是刻薄五成,前者因情之所近,后者因疑之所远。
  苏轼看到,今天的形势不是有利于自己的时机,而是逼迫自己非行动不可的时机。今日早朝的四项决定表明,皇上竟然容不下一个忠耿无双的司马君实了。这是“变法”深入推行之所需,也是朝廷之大哀啊!司马君实如若淬然倒下或者悄然出京,今后的朝廷就真的是介甫的一言堂了。那时,年轻的皇帝在吕惠卿等人包围之中,还不知会作出什么样的事来!该挺身而出了,该直言谏奏了!为了贫弱的国家,为了朋友君实,也为了朋友介甫,该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了。
  筝声凝重,如荡峡漫谷……
  苏轼开始思索上呈奏表的途径。按朝制上呈东府吗?中书门下全是新进官吏,早已把守着通向皇帝的关隘,只怕“奏表”在皇帝不曾阅览之前,便经介甫过目判决了。就算事后能放置在皇帝的御案上,自己也许早就遭贬离京了。弟弟子由半年前与虎谋皮之教训不可再犯。他突然想到驸马王诜,由王诜而想到贤惠公主,想到皇太后,想到太皇太后,心中立即敞亮了。若由驸马王诜设法转呈皇帝,不仅可以避开介甫的中途截杀,也可以为自己借得一顶遮雨伞啊!这是一条不正常的途径,可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只有走此一次了。
  聪明的歌伎倩楚,似乎察觉到苏轼已经作出了大胆的决断,她急弄琴弦,筝声激越,和弦轰鸣,如大雨滂沱、铁骑出奔……
  苏轼霍地抬头,持袖端坐,提笔濡墨,神态昂然:司马君实,你不会孤立无援的!他口诵笔走,写下了那篇大宋历史上著名的《上皇帝书》:……《书》曰:“予临兆民,凛乎若朽索之驭六马”,言天下莫危于人主也。聚则为君民,散则为仇傩,聚散之间不容毫厘。故天下归往谓之王,人各有心谓之独夫。由此观之,人主之所恃者,人心而已。人心之于人主也,如木之有根,如灯之有青,如鱼之有水,如农夫之有田,如商贾之有财。木无根则槁,灯无膏则灭,鱼无水则死,农夫无田则饥,商贾无财则贫,人主失人心则亡。此必然之理,不可逭之灾也。其为可畏,从古以然。
  倩楚停奏,筝声平息。书房内响彻苏轼的诵语和笔墨落纸沙沙的作响声。倩楚惊叹,这哪里是奏表?分明是诗!孟子所谓的“君权民授”之义,被苏子瞻借用自然造化之理说透了!苏子瞻啊,似你这般以理喻义、以物喻义的谏奏,君王会被说服的。
  苏轼的笔锋此时直指那个“制置三司条例司”:今者无故又创一司,号日制置三司条例。使六七少年日夜讲求于内,使者四十余辈,分行营干于外,造端宏大,民实惊疑,创法新奇,吏皆惶惑……夫制置三司条例司,求利之名也。六七少年与使者四十余辈,求利之器也。驱鹰犬而赴林薮,语人曰:“我非猎也”,不如放鹰犬而兽自驯。操网罟而入江湖,语人曰:“我非渔也”,不如捐网罟而人自信……
  歌伎倩楚大骇:苏子瞻啊,锋芒太露,祸之源也,你“口无遮拦”的老毛病又发了!
  苏轼似乎不是在笔行纸上,而是托着一颗心在诉诸世人。他就“青苗法”之弊向皇上直接质询:青苗放钱,自昔有禁。今陛下始立成法,每岁常行,虽云不许抑配,而数世之后,暴君汗吏,陛下能保之与?……孟子有言:“其进锐者其退速”,若有始有卒,自可徐徐,十年之后,何事不立。孔子曰:“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使孔子而非圣人,则此言亦不可用?……今朝廷之意,好动而恶静,好同而恶异,指趣所在,谁敢不从?臣恐陛下赤子,自此无宁岁矣……
  问得有理,问得痛快,问得瞻前顾后,问得惊心动魄!苏子瞻,你好大的胆子,竟然教训起皇帝来了!歌伎倩楚吓傻了,瞪着一双惊恐的眼睛,望着气宇轩昂的苏轼。
  苏轼突然掷笔于案,徐徐舒气,张起双臂站起,蓦然发觉筝声缈无,歌位倩楚正果望着自己,不胜惊讶,旋而记起了自己的所在所为,欣然问道:“你也在听?”
  倩楚点头:“雷滚九天,不能不听。”
  苏轼笑了:“有何高见?”
  倩楚苦笑:“雷声迅厉,惊动鬼神。只怕鬼魂肆虐,神灵震怒啊!”
  苏轼惨然一笑,说:“食中有蝇,吐之乃已。神鬼之事,顾不得了!”
  歌伎倩楚摇摇头,又伏下身去,猛力拨起琴弦,筝声又昂然鸣响。
  此刻,在司马府邸的卧室里,司马光经过反复的思考,决意拒绝刘攽“辞职求安”的建议。他是忠于皇帝的臣子,他仍保持着古代士大夫屈原、贾谊一类人物的自尊。他对皇上的迷误有着屈原、贾谊那样的不满,但也同样继承了屈原、贾谊那种不愿舍此而去的爱。“辞职”作为一种规劝帝王的方式,他乐于采用,但作为一种退却求安的办法,他不屑一为。他决定走“虽九死而其犹未悔”的道路,以保全自己人格的完美。于是,他坦然一笑,询问刘攽:“贡父,你知孔门子夏之为人否?”
  子夏,姓卜名商,是孔子门下七十二弟子中的文学家。其人家境贫寒,衣若悬鹑,全身都是补丁,但极有志气,不为官位屈其志。刘攽当然是知道的。司马光此语一出,他便明白自己提出的“辞职求安”之策已被朋友拒绝,伤情失色,着实为司马光的安危担心了。
  司马光神情肃穆地说:“子夏有几句话说得很好:”诸侯之骄我者,吾不为臣;大夫之骄我者,吾不复见‘。为人总是要有一点骨气的!古人’食无鱼、出无车‘的叹息,非为果腹走马,实为其不可苟且之志。光感谢贡父’辞职求安‘之策,但此时罪名临头,诛罚在即,光不敢因苟安而遵行。请贡父鉴谅。“
  刘攽神情沉重地说:“司马公高风亮节,刘攽拜服。现时,君实处境险恶,亲朋忧心,今后何以自处?刘攽心神乱矣!”
  司马光拍案立起,神情怆然:“屈子有教:”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人无名,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为了大宋不朽之业,光将再呈奏表,弹劾介甫!“
  刘攽大惊。
  司马光激情难捺,仰天而诉,声情悲壮:“我要禀奏圣上,‘均输’官商勾结、‘青苗’驱吏抑配,农商丧业,谤议沸腾,上自朝廷,下及田野,内起京师,外周四海,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如此治国,何得其安!昔日太宗皇帝平定河东,就以与今之青苗法类似的‘和朵法’行之于河东乡村,遂成河东世世之患,至今民犹恨而不忘!西汉末年,刘欲就用此法以住王莽,至使农商失业,涕泣于道,最终亡了西汉江山!
  “我要禀奏圣上,思虑未熟,讲义未精,徒见目前之小利,不顾永久之大害。忧政事之不治,不能辅陛下修祖宗之会典,乃更变乱先王之政刑;患财政之不足,不能劝陛下以慕俭节用,乃更遣聚敛之臣,诛剥齐民。设官则以冗增冗,立法则以苛益苛。使四海危骇,百姓骚然,犹且坚执而行之,不肯自以为非啊!
  “我要禀奏圣上,安石以为贤则贤,以为愚则愚,以为是则是,以为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