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场文化与潜规则-第1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高,政府和消费者都只能接受,别无选择。虽然他们的工资可能远高于社会平均工资,可是他们还不断告诉公众,他们的企业还在亏损。因此,不管是从单纯经济的角度考虑,还是从公共利益的角度出发,都必须努力破除垄断,开放市场,引入市场竞争,让成本过高的企业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压力,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如果打破了垄断,就等于割掉垄断“福利腐败”的命根。要消除“福利腐败”,根本的办法就是打破行业垄断。
  垄断福利滋生的温床是内部财务不透明和垄断地位,治理垄断“福利腐败”首先要加强企业内部治理并处理好垄断问题。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许多问题,行政权力不正当参与市场利益分配,破坏了成熟市场的培育环境。行政垄断造就了“老爷”企业,垄断福利腐败在这些企业中尤其突出:一方面说成本上涨要涨价,一方面又大肆发放各种福利,其福利价值甚至超过了工资收入。
  审批是行政官员的一项权力,既有法律政策的规范,又有以人为本,公平公正等行政伦理的要求。
  中国国有企业的职工工资仍在沿袭1985年工资制度改革的方案,即实行工资总额个经济效益挂钩,工资总额增长率控制在效益增长率之内。这事实上使国有企业职工总体上获得了其不应有的相当于股东的地位,将原本属于全民的利润在小圈子内被瓜分了。问题在于,无论企业的经营结果如何,国企的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利益都可以确保。这就不是按要素分配,而是按权力分配、按政策分配。国家没有代表全民将国有资产的经营所得拿足,留给了国企在内部私分剩余价值的空间。比如,中石油倒原油赚了1200亿,接着成品油提价提晚了,国家补贴了100亿。我们要问,你那1200亿交国家了吗?怎么挣钱的时候你说是企业,赔钱的时候又算国家的呢?
  福利腐败主要存在着三个方面的危害:一是一些垄断行业长期以来高福利,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二是垄断企业长期转嫁福利成本,以亏损为由、以涨价为形式增加群众负担,引发社会信任危机;三是垄断行业利用掌握的公共权力优先服务自己,有国有资产流失之嫌。
  政府资源配置、计划经济的惯性,法律规定的缺失是福利腐败赖以生存的三大原因。
  首先,市场还没有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的作用,还是政府在配置资源。这里的政府是广义的政府,实际上就是公共的部门。由公共部门配置资源,又没有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所以自然而然就会形成所谓的垄断和特殊部门的特殊地位。
  其次,计划经济所形成的制度惯性使然。在垄断行业出现的福利腐败现象,大多是在计划经济年代就有的。但是在进入市场经济之后,各行业的发展,包括竞争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就形成了有些行业利用它的垄断地位,形成了所谓的高福利,有些行业没有垄断地位,完全进入市场之后,就失去了原来的地位。
  其三,垄断行业缺乏法律规制。在我国,许多公共事业、公益服务和自然垄断的行业,都缺乏严格的法律规制。
  警惕福利腐败
  福利腐败不外乎两类,一是指垄断企业的员工除可得到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工资外,还可享受到高额的年终奖金、旅游等方面的福利;另一类福利则是垄断企业以免费或极低的价格向其员工甚至家属提供本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服务。实际上,除了年终高额奖金及分红等福利腐败外,即使是在平时,一些垄断性行业将自己掌握的行业资源无偿或者廉价地向本行业的职工和家属提供。据统计,电力、电信、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3倍,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甚至更大。
  垄断行业将企业福利的成本转嫁于社会
  福利腐败是经济转型时期的现象。垄断行业的高福利问题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破坏了社会公平,有很大的负面作用。
  首先,福利腐败与和谐社会格格不入,破坏了公平和平等原则,导致贫富差距的拉大。相同劳动量与劳动复杂程度,在不同行业收入差距如此之大,必然会在广大劳动者队伍中产生强烈的不平衡心理和不满情绪。我国当前存在的社会不稳定问题与社会分配不公有着密切关系,而福利腐败对社会分配不公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按常理,社会福利应当是由全社会承当,用于帮助、扶持社会弱势群体的,而不是给收入已经很高的垄断企业员工的。现在,垄断企业却利用公众给予它们的强势地位,将企业福利的成本转嫁于社会,在经济转型时期,这种现象显得比较突出,如果得不到遏制,会加剧利益冲突和矛盾。
  其次,福利腐败不仅会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还会造成国有资产的巨大流失。由于福利低于市场价甚至是无偿的,势必会使部分剩余福利进入市场流通,冲击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例如,福利房被炒卖和火车免票证、学位名额被倒卖便是常见于报端的事件。福利腐败最大、最明显的危害在于把国有资产、税收等全民财富以福利的名义转为个人财富,或是转嫁福利成本,以亏损为由通过涨价增加群众负担,引发社会信任危机。
  另外,福利腐败表面看是垄断企业本身得利,但实质上它们是在扼杀自身的活力,无异于“慢性自杀”。由于缺乏改善经营和提高产品质量的动力,垄断行业往往阻碍着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我国已经加入WTO,这些垄断性行业竞争力面临严峻的挑战,风险与日俱增。在垄断状态下,它可以转嫁给国家,一旦打破垄断,进入市场竞争状态,又将如何自存呢?
  福利腐败的根源:员工特殊待遇在于行业垄断
  所谓福利腐败其实反映了转型时期的普遍性问题,即通过公权力而形成的行业垄断企业内部的员工特殊待遇,与市场化理念之下的参与主体平等地位之间的矛盾。
  其实,垄断行业的内部福利之所以被指福利腐败,恐怕不在于福利的丰厚,而在福利的来源。事实上,即使是市场机制相对健全的国家,各种行业也都会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潜规则,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只有该行业是充分竞争的,这种企业内部福利才是无可非议的。因为竞争企业福利的提高是与企业竞争力和利润提升相关的,而垄断福利依附的是垄断利润,垄断行业因其控制资源的绝对优势,加之关系“国计民生”,在保障公共利益的招牌下,往往可以取得价格加行政带来的双重利润,这种利润中的相当一部分,是对公众利益的强制剥夺,行政垄断中这种人为剥夺的特色更为浓厚。
  造成福利腐败现象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资源配置没有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机制,所以自然就会形成所谓的垄断或特殊部门的特殊利益。二是内部潜规则的泛滥。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在垄断行业出现的福利腐败现象,其实在很多行业都存在;虽然福利腐败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破坏谁都看得见,而被我们忽视的是福利腐败的高传染性。只要有福利腐败存在,任何掌握公共资源的行业或部门,就必然会跟进模仿并竞相攀比,从而进一步加剧福利腐败泛滥。三是对垄断行业的管理缺乏法律规范;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
  垄断行业往往一方面挤压了消费者剩余,另一方面却享受着福利配给的优先权。这很类似一场集体腐败。福利腐败需要接受市场化改革的阳光暴晒!
  遏制福利腐败关键是引入竞争
  铲除福利腐败,必须从根子上打破行业垄断。企业只有面临市场压力,才会主动去控制成本,才会有自发消除福利腐败动力。
  遏制福利腐败根本上还是在于引入竞争。对于行政垄断当然必须破除,对于市场形成的垄断必须限制,即便是对于自然垄断行业(譬如城市供水等),也还是可以进行经营者竞争的。惟有竞争,方能有硬性的成本收益核算。要加快推进垄断行业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革,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其科学经营和民主管理,增强其自我发展的能力;在公共物品的供给体制上放松管制、引入竞争,这是当今世界各国对垄断行业进行改革的基本潮流,也是技术进步、市场需求变化的要求。同时采取多种措施,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有关垄断行业,适度建立起市场竞争机制。特别是一些盈利性的运输、通信、能源等垄断行业,应根据条件成熟程度,逐步取消体制障碍和人为限制,引导社会资本的进入,促进有效竞争。
  对于政府直接投资生产的公共物品,例如水、电、石油等国家战略物资,公交、地铁、铁路公共设施,应该加强监管,防止行业暴利危害百姓利益。要建立公开透明、监管有力的垄断行业监管制度,实行规范的听证制度和审计制度;要公开生产成本,垄断企业不能以原料涨价作为生产成本提高和产品涨价的理由,“控制了高福利,成本也就降下来了”。同时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将垄断行业的监管纳入法制化轨道。
  形成“垄断福利即腐败”的舆论环境。治理福利腐败远非想象的那么简单,垄断福利已成为一些垄断性行业中普遍存在且根深蒂固的现象,因此,尽快在全社会形成共识很有必要,这是根除福利腐败的思想基础。
  垄断福利撕裂社会
  垄断行业的收入过高,高到什么程度?按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步正发的描述,其工资是其它行业平均水平的2至3倍,加上工资外奖金、住房公积金及各种补贴,收入则更多,例如某市电力集团公司一名普通员工的年薪可达15万元,相当于全国职工年均工资的10倍。即使是门口的值班员,楼里的电梯工,或者是高速公路的收费员,其月收入都可能高达数千元。
  垄断行业的工资增长过快,快到什么程度?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最高、最低行业间的差距,2000年是4。71倍,2004年扩大至7。52倍。
  面对悬殊的收入差距,社会成员产生了“不公平感”。“垄断行业收入过高的问题,势必扭曲社会的资源配置,造成规模的不经济,这种高收入和现今的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又形成鲜明对照,加大了人们对收入差距的承受压力,容易引发社会情绪动荡。”
  垄断:沿袭体制庇护
  与国外相比,目前我国垄断行业的垄断形成过程有特殊的一面。
  这种特殊首先表现在垄断行业人为地“设置高门槛,别人进不来”。
  垄断行业为了挡住民间资本跨进门槛,他们就打出“影响国家安全”的旗号,好像在他们手里最安全,在老百姓手里就不安全了。“这就很奇怪了,粮食是不是战略资源?农民千辛万苦种的嘛,过去统一在国家手里,粮食储备很少,很危险,吃不饱饭,饿死人,后来改革开放以后,粮食承包,藏粮于民,现在粮食吃不完了,卖粮都难了。”
  这个事情说明了什么?共产党不能怕群众,哪有共产党怕群众的道理呢?所以,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缺什么就垄断什么,垄断什么最后就缺什么,恶性循环。改革开放以后就是缺什么就放开,东西就多了,竞争了,要相信市场的力量,相信群众的力量。
  垄断的门槛不仅挡着资本,也在阻挡人员,因为公众进入垄断行业的机会并不平等。既然是垄断行业,当然具有相对稳定的收益,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公共事务管理职能。正因如此,在垄断行业的准入门槛上就具有了某种暧昧的色彩。公务员的招考被有关部门较为严密地监控起来了,而垄断行业的职员招聘,基本“下放”到行业内部。正是垄断行业在职员聘任上具有一定的“垄断色彩”,使其只保证了一部分人来分配行业利益。
  现在的垄断企业是占有行政资源,利用政府的、社会的成本来巩固自身的垄断地位。
  资源垄断性企业对资源收益无偿占取。以石油为例,我国的国有垄断性石油公司是无偿获得石油开采权,本来应当属于全民的资源收益,实际变成了企业的收入。”
  与此同时,垄断企业借口与国际市场接轨来抬高价格,不仅成了某些垄断性企业转移成本上涨压力的泄洪口,而且还成了他们获取暴利的重要源头。
  这样的作派正是垄断企业与竞争企业的本质区别。竞争企业的经济学特征,是他们的产品必须接受市场给他们的价格,而垄断企业的特征,是他们为自己的产品制定价格,让市场接受。所以,竞争企业如果生意难做,只好“打碎牙齿和血吞”,而垄断企业嫌赚头小了的时候,可以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