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影响中国的100本书-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U庑┕鄣阒苯佑跋炝撕罄吹淖什准陡牧寂伤枷爰铱涤形涤形骸缎卵本肌ぶ乜涛本己笮颉罚5枪ㄗ哉湓诮裎木Х矫娴挠跋熘饕辉谟谒慕裎木骱凸鄣悖谟谒豆颉芬謇槁凼闭?涤形坛辛斯ㄗ哉湟跃哉拇常跃员浞ǎ佣破鸩ㄌ涡谟康奈煨绫浞ㄔ硕T谇宄餐鲆院螅桓龅蹦攴炊晕煨绫浞ǖ耐绻谭肿右兜禄栽谧芙崆宄餐龅难跛枷朐蚴保担骸瓣僬吖庑髦幸叮D诜缟小豆颉分В笊斫皇窒壬囊槐啵ò粗浮抖ㄢ治募罚F涫挤⒍擞诤⑾妫坝谖魇瘢粒浞浅?晒种郏撇ㄑ锢剑谛戮傻痴迳缢煳荨B壅咦吩鍪迹木滔壬ò粗腹ㄗ哉洌┘吧垩粑耗睿ㄔ矗┒恕!保ㄒ兜禄裕骸多E园北游文存·龚定庵年谱外纪序》)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龚自珍的学术思想对晚清思想发展和政局演变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龚自珍除了发表政论以外,还写过不少着眼解决各项具体社会问题的经世文章,他尤其长于西北舆地,而收录在《定庵文集》中的《西域置行省议》一文最为著名。这篇文章写于道光年间,大约过了半个世纪,清政府于光绪八年(1884年)正式在新疆建立行省,设置州县。对于龚自珍的远见卓识,后人十分钦佩。李鸿章曾写道:“古今雄伟非常之端,往往创于书生忧患之所得。龚自珍议西域行省于道光朝,而卒大设施于今日。”(李鸿章:《黑龙江述略序》,转引自吴昌绶:《定庵先生年谱》)
  龚自珍的散文、随笔、诗、词也都很有成就,尤以诗歌突出。他的诗多为七言绝句,另有古诗、律诗、乐府歌行体。
  诗的内容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深刻反映社会危机、愤怒鞭挞统治阶层的作品,如《咏史》、《逆旅题壁,次周伯恬原韵》、《行路易》、《歌哭》等;另一类是一些蕴含丰富、内容复杂的抒情诗,如《杂诗,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得十有四首》、《又忏心一首》、《漫感》、《夜坐》、《耿心》、《西郊落花歌》等。他最有名的诗作是长篇组诗《己亥杂诗》,共315首。他的诗风格多样,以浪漫主义为主调,想象丰富奇特,形象生动有力,文辞瑰丽多姿。
  他的政论、散文自成一脉,写得鲜活。有情感,有气势,有锋芒,富于形象感,文笔横姿,不拘一格。
  当然龚自珍的影响也不都是积极的。他的某些诗文中所流露和表现出的颓唐思想,他语求艰深,以致造成佶聱难读,等等,都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二十:《天朝田亩制度》
  “农业社会主义的空想”
  中国近代,由于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渴望,曾出现过三次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第一次思潮的出现,就是太平天国的农业社会主义空想——《天朝田亩制度》。
  太平天国革命前夕,地主豪强兼并土地十分严重。全国土地大部分都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而80%的农民没有土地。
  在江淮流域、华北地区,就出现了有百顷、千顷的地主;形成“田主不知耕,耕者多无田”的局面。广大农民处于啼饥号寒之中,所以,他们都渴望着有自己的土地耕种。洪秀全为了在人间建立一个人人平等、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天国”,于1853年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的中心内容是,要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所以洪秀全要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均天下田给天下农民耕种,以实现“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这个天国理想的宏图,是它立国的纲领性文件。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它是第一次提出了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的出现,不仅标志着农民战争发展的历史高峰,而且是近代中国农民阶级摸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一次伟大尝试。
  《天朝田亩制度》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为中心,它涉及到经济、政治、军事、文教和社会改革等多方面的政策和措施。
  它把土地分为九等,好坏平均搭配。然后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16岁以上分全份,15岁以下分半份。
  它还绘制了一幅新型社会的蓝图,这就是以25家为基层单位,称为“两”。两个“两”,设“两司马”主持。每5家设“伍长”一人。每家出1人当兵为伍卒,“有警则首领统之为兵,杀敌捕贼,无事则首领督之为农。”每个基层单位,建立一个“国库”,“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25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苧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各家遇有婚丧嫁娶和生育等事,按规定费用到“国库”领取;鳏寡孤独残废等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也由“国库”开支抚养。农民除耕种外,还要利用农闲时间饲养猪、鸡、蚕,从事纺织、缝衣、制作陶器、木活、打石等家庭副业和手工业生产。
  《天朝田亩制度》中的反封建精神,鼓舞着千百万农民群众,为推翻封建的土地制度而斗争。太平军所到之处,出现了没收地主、官僚的财产,焚毁田契、债券,限制地主收租的斗争场面。不少地主哀声叹气说:丰收“于我无份”;有些地区的地主全年地租“籽粒无收”。有的地区甚至把地主的土地分掉,太平天国政权发给“田凭”。除此之外,太平天国把一些庙宇祠堂占有的土地、公田和逃亡地主的土地没收,分给没有土地的农民耕种。以上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群众的经济政治要求。这样一来,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发挥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有的地区出现了“谷物丰收”、“农安物阜”的繁荣景象。
  但是,要在个体劳动、分散经营、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并绝对平均分配所有财物,这是一种空想,加上连年征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不能实现的。所以,太平天国在江西、安徽等地实行比较切合实际的“照旧交粮纳税”的办法。
  在政治制度方面,实行乡官制度。在太平军的区域内摧毁了各级地方封建政权,建立起农民的革命政权。凡县一级以上的负责人,一般都由革命军将领担任。地方乡官由贫苦农民担任。《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地方官吏由人民选举,“凡天下每岁一举,以补诸官之缺”。乡官如有贫污不法的,人民可以检举揭发,随时革退。太平天国地方政权的建立,有力地推进了革命的发展。
  对于妇女政策,《天朝田亩制度》也有一些进步的规定。
  妇女和男子同样分配土地和生活资料;妇女可参与军政事务;设置女官,开科取士;在宗教上,妇女和男子都参加拜上帝活动。还提出禁止缠足和买卖婚姻。这样,妇女地位有了显著提高。妇女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太平天国在婚姻上,规定“天下婚姻不论财”,废除了把妇女当作商品的买卖婚姻。太平天国发给男女自由结合的结婚证书——“合挥”,上面登记着结婚人的姓名、年岁、籍贯等项目,还盖有龙凤图章;这是史无前例的创举。
  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革命,由于它终究是一次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革命,在坚持长达18年斗争之后,终于被中外反动派联合绞杀了。农业社会主义的理想宏图——《天朝田亩制度》,由于受时代和阶级的限制,尽管它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喊出了农民对土地渴望的呼声,但它只能成为一种乌托邦的空想。
  二十一:《大同书》
  “写了《大同书》,……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
  在中国近代史上出现过三次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即太平天国的农业社会主义空想;康有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大同社会主义空想;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生主义空想。这三种空想都反映了中国人民对专制制度的厌恨和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尽管康有为和孙中山设计的方案不同,但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的政治主张,和孙中山倡导的“天下为公”的思想不能说没有相通之处。
  领导震惊中外的戊戌维新运动和撰写《大同书》,是康有为对中国近代历史和中国文化思想宝库最重要的贡献,是值得后人怀念的。
  康有为生于1858年,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他受老师朱次琦的影响,青年时便重视“经世致用”之学。他早年去过香港、上海等地,接触到一些西方资本主义的事物,还攻读了一些介绍西学的书,因而深感中国再也不能以“天朝上国”夜郎自大了,这使康有为的革新思想逐渐萌发,并把学习外国,搞改良当作救国救民的真理。
  贯通中西思想的《大同书》,酝思较早,而正式成书较晚。
  康氏自称早在1884年就开始“演大同主义”,1885年就“手定大同之制,名曰《人类公理》”。1898年秋,康有为在日本时,已有稿本20余篇,1902年避居印度时,最后成书。《大同书》初名为《人类公理》,它是康氏的主要代表作之一。当时除梁启超等少数门徒看到过外,很少人有机会目睹这部杰作。直到1913年才第一次把它的甲部和乙部发表在《不忍》杂志上。1919年由上海长兴书局将甲乙两部合刊印成单行本,书名为《大同书》。一直到1927年康有为死后的第八年,才由他的弟子钱定安将全书交给中华书局出版。1956年,古籍出版社重印《大同书》。
  康有为为什么要写《大同书》呢?他本人是这样说的:“吾为天游,想象诸极乐之世界,想象诸极苦之世界,乐者吾乐之,苦者吾救亡,吾为诸天之物,吾宁舍世界天界绝类逃伦而独乐哉!”(《大同书》见古籍出版社1956年版,第四页)可见,康氏的目的是为了救苦救难,救国救民。
  戊戌变法失败后,血的教训,使康有为看到国家民族的苦难更加深重,他流亡日本,游历欧、美等地,寻找医国治民的良药,西方资本主义进化论学说和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对他产生了影响。但是康氏《大同书》的思想仍基于儒学的“不忍人之心”的博爱观,“思有以拯救之”。他依据《春秋》公羊三世说和《礼运》中的“小康”、“大同”说,运用今文经学的交易哲学,表述了人类历史的三个阶段,即由“据乱”进为“升平”(小康),由“升平”进为“太平”(大同),那时人们都成为快活无比的“神圣”。而这种大同极乐世界,正如《礼记·礼远》篇所说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不作。故外户不闭,是为大同。”康氏在《大同书》中追寻的理想社会,就是这样既有中国社会理想特色,又有西方空想社会主义色彩的世界。
  《大同书》全书共30卷,约20万字,分为10部,甲部《入世界观众苦》,乙部《去国界合大地》,丙部《去级界平民族》,丁部《去种界同人类》,戊部《去形界保独立》,己部《去家界为天民》,庚部《去产界公生业》,辛部《去乱界治太平》,壬部《去类界爱众生》,癸部《去苦界至极乐》。
  康氏以民主主义的平等精神和某些社会主义的空想,用他的彩笔,勾画出一幅人类未来社会的美景——大同世界的蓝图,它具有进步意义和深远的影响。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一书中将《大同书》的内容曾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1。无国家,全世界置一总政府,分若干区域。
  2。总政府及区政府皆由民选。
  3。无家族,男女同栖不得逾一年,届期须易人。
  4。妇女有身者入胎教院,儿童出胎者入育婴院。
  5。儿童按年入蒙养院及各级学校。
  6。成年后由政府指派分任农工等生产事业。
  7。病则入养病院,老则入养老院。
  8。胎教、育婴、蒙养、养病、养老诸院,为各区最高之设备,入者得最高之享乐。
  9。成年男女,例须以若干年服役于此诸院,若今世之兵役然。
  10。设公共宿舍、公共食堂,有等差,各以其劳作所人自由享用。
  11。警惰为最严之刑罚。
  12。学术上有新发明者及在胎教等五院有特别劳绩者,得殊奖。
  13。死则火葬,火葬场比邻为肥料工厂。
  尽管《大同书》问世以来,学术界对其评价毁誉不一,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但有几点是应该加以重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