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儒道至圣-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唉,边兵跟草蛮的战事屡屡失利,柳……某些人却为一己私yu置国家危难于不顾!我若能考中秀才,必然持笔从军,不为报效朝廷,只为我人族子民!”

卢霖一番话说的慷慨激昂,附近鸦雀无声,除了少数人嘲笑,大多数人都面带敬佩之sè。

圣元大陆有三蛮,分别是草蛮、沙蛮和林蛮,而三蛮又有各族,诸如狼蛮、虎蛮等,相传是妖族和人族杂交的后裔。

方运仔细看了一眼卢霖,浓眉大眼,国字脸方方正正,这人也是私塾里最有正气的人,当年方运刚入私塾的时候有人欺负他,多亏卢霖伸出援手。

五个人里卢霖虽然话不多,但最让人敬重。

不过,哪怕是他也不敢当众骂左相柳山。

卢霖说完看了看方运。

方运一愣,意识到自己出了纰漏,以前的方运虽然不如卢霖这么刚正,但因为家境贫寒,深知人间疾苦,一心想要考取功名然后安邦定国,是个铁杆的主战派。

方运立刻说:“卢霖说的是,男子汉当志在沙场,马革裹尸!”

卢霖露出赞许之sè,梁远笑道:“方运你拍马屁的水平越来越高了。”

其余人轻笑。

众人一边聊着,一边随着队伍向前,方运很少说话,他一直在消化记忆。

走到文院门口,两个面无表情的士兵站在那里,其中一个向方运伸出去。

“考牌,文书。”

梁远把书箱递给方运,方运打开书箱,先拿出最上面的木质考牌和身份文书递给一个士兵,又把书箱递给另一个士兵。

右面士兵接过书箱翻看,里面有毛笔、墨锭、砚台、笔筒、笔架、镇纸、盛水竹筒、糖饼布包等物,士兵点了一下头,把书箱递给方运。

左面的士兵看了一眼考牌,又看着身份文书,上面画了一张方运报考时的画像,又用文字描述了方运的体态外貌,他看着方运对照,最后目光落在包裹方运头部包扎好的药布。

“怎么回事?你就是那个坐牛车来的?”士兵一脸严肃问。

方运答道:“昨夜遇四个大源府口音的歹人袭击,幸好捡回一条命,包扎伤口的是慈生堂的李大夫,他可以为我作证。”

士兵点点头,说:“每次科举都有三位先圣坐镇圣院,俯察天下,无人可以瞒过圣目,你自己知道后果。”

“小生知道。”

士兵把考牌和文书递给方运,放方运进去。

方运的好友这才知道方运竟然被人打了,非常生气,可这里是文院,不敢作声,只能把愤怒压在心底。

文院正门之后的广场宽阔,方运稍稍抬头,就见近处的天空蔚蓝无云,这片蓝天呈不规则的圆形,圆形之外乌云密布,依旧在下雨,仿佛有一种恢宏的伟力驱散附近的乌云,保证考试顺利。

等两千名考生全都进入圣院后,一起走到圣庙前,考生两侧站着士兵衙役,前面是本地官员,众人最前面是县令、县文院院君、府文院学正共三位县试考官。

在圣元大陆上,“文院”是极为重要的体系,和军方、文官并称各国三大体系,负责教化万民,负责科举,也是各地最好的学校,一旦和妖蛮交战,文院的师生会赶赴战场。

在县级或府级,院君地位大都略次于县令或知府,但在各州,州院君论官位和州牧等同,论文位往往超出,整体地位也超过州牧。

国文院又称“学宫”,掌管学宫的必然是内阁四相之一的“文相”,又称“代夫子”,因为有资格称“夫子”的只有孔子一人,乃天下师。

所有文院学宫的真正掌管者只有孔子一人,院君也好,文相也罢,不过是代孔子管理文院学宫。

文院是圣人讲经之地,而各衙门只是国君朝廷的一部分,在许多读书人心里,文院地位更高。

三位考官之前立着一座半人高的铜香炉,三支粗大的香正冒着青烟。

铜香炉之前是圣庙,红墙黑檐,朱门赤柱。

最里面有一尊孔子立像,孔子立像之下是较小的六位亚圣立像,分别是周文王、孟子、荀子、曾子、子思子和颜子。

在两位亚圣立像下,则竖立着几十位半圣的圣牌。

方运诧异地看着圣庙,他可以清晰地感应到这座建筑散发着一种实质但无形的力量,有山岳之威,碧海之阔。

“那恐怕就是圣庙蕴含的才气,也是驱散乌云的力量。”方运暗想。

县令高喊:“拜圣人!”

所有人弯腰行礼参拜。

县院君高喊:“拜亚圣!”

众人再鞠躬。

“拜众圣!”府学正高喊。

众人第三拜。

接着县院君诵读《祭众圣文》,

方运记忆里有这篇文,原为半圣董仲舒所作,文中列出每一位众圣的名字和一句概括,董仲舒去世后由孔子的嫡系后代“衍圣公”添加。

接着,府文院学正宣读考场规矩。

最后,县令宣布开考,众考生在衙役的带领下根据自己考牌的号码步入考房。

方运仔细看了一眼自己的考牌,上面写着“地丁辰三”,然后背着书箱慢慢寻找。

考房是一排排连在一起的小屋子,每两排之间的道路足够两辆马车并行。

考房坐北朝南,屋高不足一丈,方运如果进入里面平伸两臂就能碰到东西两面的墙壁,非常狭窄。

里面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和一个马桶,桌子上有个盛着清水的笔洗,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

方运找到自己的考房,站在门口看了看,从坐下开始,无论发生了什么事,一旦离开考房就视为考试结束,不可重新进入考房。

方运不由得紧握双拳,慢慢走进考房。

“我一定可以!”方运在心中坚定地说。

方运静静地坐着,抬起头看向天空,由于被屋檐挡着,只能看到小半个太阳。

文院内的阳光变得格外柔和,方运哪怕直视太阳也没有任何不适。

方运想起圣庙的才气气息,对这种神秘的力量更加渴望。

东面传来马车声,越来越近。

不多时,一辆马车缓缓出现在考房前,一个人从马车上拿出一叠微黄的纸递过来。

方运站起来,双手接过试卷,说:“谢谢。”

那送卷人点了一下头,看了一眼方运,继续给下一个考生发卷。

方运把试卷放在桌子坐下,看着既熟悉又陌生的试卷,露出古怪的苦笑。

“哪怕到了异界也摆脱不了考试,前生就不是学霸,希望此生不会成为学渣。”

方运心里想着,没有立即动笔,而是先翻看试卷。

他曾看过一个故事,一些人参加考试,试题非常多,可只考十分钟,不可能答得完,还多人急忙开始答题,希望尽量多写一些。

但是,试卷的最后一道题却写着:只答最后一道题。

方运看过这个故事后,每次考试都检查一下各张试卷,不是看最后一道题,而是仔细看有没有破损错漏。

有一次考试方运发现了第二张试卷有问题,提前让老师换了,如果等答完第一张卷再换,会耽误不少时间。

有了一次甜头,方运就养成了习惯。

试卷比方运以前考试的试卷大一些,共有四十页,三十页上印着考题,另外十张是空白,若前面的考题试卷出了问题,考生可手动重新抄写整张试卷。

纸张和印刷质量极好,仅落后地球水平几十年,方运毫不奇怪,这可是才气的世界,如果在笔墨纸砚印刷等基础方面落后,早就被妖蛮消灭。

方运粗粗看完,有了大概。

试卷前三张是考部分众圣的生平或事迹,其中圣人孔子和六位亚圣必考,看似简单,但答案必须是众圣经典中的文字,不能用自己的话回答,否则就不是请圣言。

再三张是考众圣的诗词歌赋。

其后十五张是各出一句话,然后填上前面或后面的原文。

最后的九张全都是默写大段甚至整章的众圣著作。;

第六章 孔子去哪儿了

方运轻声一叹。

以前那个方运记忆力很一般,加上每天只是上午去私塾学习,中午开始去酒楼当伙计,学到的背诵的很少,如果不出意外,那个方运很难考中童生。

方运在地球学的东西是不少,可根本没学这些。

方运想着心事,希望那些多出来的记忆能帮助自己,然后把笔墨纸砚等物拿到桌子上。

别的中规中矩,唯独用来压纸的两条镇纸比较简陋,别人的镇纸都是特制雕刻的玉石、金属、奇木,而他的镇纸只是杨玉环从河边捡来的石头,然后慢慢打磨成两指宽、筷子长的青sè石器。

那个方运每次用镇纸都有些不好意思,觉得丢人,但方运却很喜欢这简陋的镇纸,因为这是杨玉环的心意。

方运铺好第一张试卷,用镇纸压在页面上端,看了眼第一题,就把水倒入砚台中,手持长条状墨锭慢慢研磨。

方运一面思考一面研墨,可对第一题毫无头绪。

“昭公二十七年,孔圣于何地?我哪儿知道啊!这道题是第一题,按照前世的经验应该最简单。”方运心中腹诽不已,想破头也想不出来。

等磨好了墨,方运选了一只小楷羊毫笔,沾了浓墨,又把笔放回去,把一张羊毛毡子垫在试卷下,有了羊毛毡吸收墨汁,墨汁就不会下渗影响卷面。

方运拿起笔,不甘心地看了一眼第一题,确信自己不会,正要看第二题,脑海突然出现一本古书的封面。

《史记》。

随后,那本《史记》自动翻页,翻到“孔子世家第十七”中,方运大喜,但是整个页面突然模糊。

方运心头一跳,感到要出事,突然,脑海多出一些记忆碎片,飞入《史记》中,就见“孔子世家第十七”迅速变幻成“孔圣本纪第五”,孔圣本纪的内容比孔子世家的内容多很多。

方运愕然,但很快想通。

《史记》有十二本纪、八书、十表、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内容各有不同。

其中“本纪”排在最前面,是全书提纲,记录最重要的帝王和朝代,比如夏本纪,秦本纪。

而“世家”则记录王侯封国的事迹和特别重要人物的事迹,地位次于本纪。

地球上的《史记》里,孔子只位于世家中。

但是,圣元大陆的孔子可不是地球的孔子,他的地位和实际作用超过任何“本纪”里的帝王,所以这里的《史记》中没有孔子世家,只有孔圣本纪,按时间顺序位列周本纪和秦本纪之间。

在圣元大陆,《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是半圣,封“史圣”,是史家的代表人物,写他书里的话也算请圣言。

孔圣本纪第五的文字变得清晰,上面是密密麻麻的黑sè文字,眨眼间,部分文字由黑变成金sè。

方运看完这些金sè的字,长长松了一口气,金sè文字就是跟题目相关的语句。

方运又仔细看了一遍,心想出题人果然刁钻,第一题就有小陷阱,题目是问孔子这一年在什么地方,实际那年孔子从齐国回到鲁国,不在一个地方。

这还没有完,一本又一本书浮现在方运的脑海里,第一本是《左传》,翻到昭公二十七年,金sè字体写着一个叫季礼的吴国人出使晋国。

第二本是《礼记》,翻到“檀弓下”,写着那个季礼在齐国的时候,长子死了,把长子埋葬在吴国的嬴博之间,孔子参加了葬礼。但这本《礼记》里没写这个葬礼的时间。

方运晕了,这两本书既然先后跳出来,肯定跟这道题有关系,可从表面上无法确定这个葬礼在不在昭公二十七年,也就无法确定孔子那年去没去吴国。

就在方运犹豫不决的时候,《乡党图考》《洙泗考信录》《孔子自齐返鲁考》《孔子家语》等各种书籍一一出现,浮现金光字体。

方运仔细阅读这些书,上面的金字证明了这个叫季礼的人出使晋国,后返回,而他的长子就是在他返回路过齐国的时候死的,这样,就确定了其长子死亡的时间。

孔子既然参加了这个葬礼,就说明他在昭公二十七年不仅在齐国和鲁国,还去了吴国。

方运哪怕有各种书籍参考都差点被绕晕,初觉这题真没什么实际意义,可仔细一想,这道题还算是文科大综合,包括了历史、地理还有别的经典,别说一般人,就算是极为出sè的才子也很难答对。

方运提笔摘录金字的内容书写。

“鲁乱,孔子适齐。昭公二十七年,齐大夫yu害孔子,孔子遂行,反乎鲁。延陵季子适齐,其长子死,葬于嬴博之间,孔子曰:延陵季子,吴之习于礼者也。往而观其葬焉。”

齐、鲁和吴三地具备。

答完第一题,方运看着不是特别工整的字迹,擦了擦额头的汗水。

“这童生试也太难了!”

方运心里抱怨完,发觉脑海里的书已经隐去,不由自主猜测这些书的来历。

“我隐约记得,图书馆失火跳楼的时候,我戴着的龙形玉佩碎了,然后什么都不记得。这些书不可能凭空进入我的脑子里,应该是东江图书馆的。妈妈说这玉佩是父亲留下的,必须让我戴着,说会保护我,莫非我能重生真的是玉佩的功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