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几岁学点心理操纵术-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情呀!其实接受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
当别人真诚相待的时候,千万不要辜负别人的好意,即使别人的好意有时并不正确,也不要当面去摧毁,因为这样只会将别人挡在你的心灵之外,会让别人不知不觉变得冷漠。
拉近距离,走过去并拥抱他人
触摸,被认为是人际交往中最有力的方式。每个人都有体会,人在触摸或身体接触时对情感的体会最深刻。在生活中,身体接触是表达某种强烈情感的有效方式。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隔阂的消融、深厚的友谊,也需要通过身体的接触才能充分的表达。
有一次,你在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老板把你叫到办公室,对你嘉奖了一番。
现在设想有这样两个场景:
一:老板始终坐在老板椅上,隔着一个办公桌的距离与你面对面,他面露微笑地说:“小刘,你的能力不错,希望你再接再厉哦!”
二:老板从办公桌的里面,慢慢走到你身边,双手拍拍你的肩:“小刘,你的能力不错,我很看好你哦!”
你认为哪种方式对你的鼓励更大,或是你认为上面哪个场面更加表现出老板的平易近人、容易接触?
当然是第二种,因为第二个场景中,老板与你近距离接触,而且有身体上的“碰撞”。在老板的手拍到你肩膀上的一瞬间,对你产生的动力是语言所无法完成的。
触摸,被认为是人际交往中最有力的方式。每个人都有体会,人在触摸或身体接触时对情感的体会最深刻。在生活中,身体接触是表达某种强烈情感的有效方式。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隔阂的消融、深厚的友谊,也需要通过身体的接触才能充分的表达。
心理学研究发现,每个人都有被触摸的需要。人从出生开始,就存在与温暖、松软物体接触感到愉快的本能。所有儿童都喜欢拥抱、抚摸和亲近长绒毛玩具,绝大多数成人也有这样的愉快感。更为重要的是,人不仅对舒适的触摸感到愉快,而且会对触摸对象产生情感依恋。
你只要观察一些小孩子,你就会发现孩子与谁的身体接触最多,对谁的情感依恋也最强烈、最深刻。有过恋爱经历的人也有体会,爱情在身体接触,哪怕只是握手的那一瞬间都会发生质的变化。生活中,你也可以从两人身体接触的程度来判断两个人的关系。如果两个恋爱中的人,每次约会,都只是规规矩矩地“坐而论道”,而没有一点亲密的举动,那么他们肯定不会有什么发展。
我认识一个男孩,三十多岁了还没有发展出一个可以结婚的女朋友,他抱怨自己条件也不错,而且一向都很绅士,怎么就没有女孩子喜欢他呢?他感叹,自己最冤的是,虽然谈了三四次女朋友,但是跟每个女孩子都没有牵过手,就分手了。真是有点浪费青春了!


第9节:让他人接受你的心理策略(4)

  

其实,他的症结不在于他不会谈恋爱,也不在于他的条件如何,而在于他自己没有拉近与女朋友的距离,也就是说他过于“绅士”。
说来也巧,我还认识一个男孩,是个恋爱高手。有一次另外一个男孩向他取经,如何追到自己喜欢的女孩。他便向对方传授:“你可以装作无意中碰到她的肩膀,或是过马路时‘无奈’地牵她的手,如果她并不反感,那么说明你们的关系可以进一步发展;如果她很反感地摔掉你,或是对你的举动很敏感,那么你就不要再做无用功了。每个女孩都会乐意自己喜欢的男孩主动牵她的手。”
他说的这句话很有道理,在礼仪允许的情况下,如果你久久跟人保持距离,那么只能说明你刻意要拉开彼此的距离。
所以,要想与他人的关系更进一步,就要尽量产生身体上的接触,比如握手、拥抱、拍肩膀等。中国是个传统的礼仪之邦,见面握手就能表达彼此的好感,而在西方国家,都行贴面礼,彼此拥抱,这样显得关系更加密切。
要产生身体上的接触,首先要缩短两人之间的物理距离。我们常常会发现,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站在一米开外与人交谈,与人面对面的交谈,以及与人交头接耳说悄悄话,这三种情况下,人们的关系肯定是不同的。越亲密的人,人们与之接触的距离就会越近。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受到个体之间由于关系不同而产生的情感距离的影响。人类学家霍尔认为“人际距离”可区分为4种:
亲密距离(0…0。5米),通常用于父母与子女、情人或恋人间,在此距离上双方均可感受到对方的气味、呼吸、体温等私密性刺激;个人距离(0。5…1。5米),一般是用于朋友之间,此时,人们说话温柔,可以感知大量的身体语言信息;社会距离(1。5…4米),用于具有公开关系而不是私人关系的个体之间,如上下级关系、顾客与售货员、医生与病人等;公众距离(4…8米),用于进行正式交往的个体或陌生人之间,这时的沟通往往是单向的。
当然,“走过去,拥抱他”这个策略不能随意用,特别是在男女之间,否则就会被人曲解其中的含义。即使是同性之间,对初次见面的对方,你要是表现得过于亲密,对方就会怀疑你怀有什么用意,所以这一点最好运用在比较熟悉的人之间。
有一个中国老师在巴基斯坦教学。有一次,一个刚结婚的当地学生和他的妻子一起来拜访老师。老师主动与学生的妻子握手,以表示欢迎。
第二天,学生满脸怒气,拒绝回答老师的提问。老师感到莫名其妙,就问另一个当地学生,到底怎么回事。另一个学生对老师解释道,那位学生认为老师主动逼他的妻子握手,太失礼,所以不愿意再理老师了。按照巴基斯坦礼俗,男子与陌生女子不能主动握手。原来是这么一回事,老师恍然大悟。最后,老师说中国的礼仪是,初次见面与对方握手表示客气和友好,并没有其他的意思,这才消除了误会。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走过去,拥抱他”,如果善于利用,就会拉近距离,反之也可能拉开距离。
从头衔到名字,再由名字到昵称
处理好人际关系很重要,经常亲切地喊出对方的名字也是拉近距离的有效方法之一。
处理好人际关系很重要,经常亲切地喊出对方的名字也是拉近距离的有效方法之一。当然,能叫出他人的名字,首先就要记住他人的名字。记住一个人的名字,并自然地叫出来,就是对他进行微妙的恭维和赞赏;但是,反过来,你需要与他人打招呼时,却把他人的名字忘记了,或是叫错了,就是对他人不在乎,或是不尊重的表现。


第10节:让他人接受你的心理策略(5)

  

一个刚认识不久的人,如果下次你再看到他,他能亲切地叫出你的名字,你一定很高兴,而且对他的好感会大增;同样,在他人心里,也会有这样的感觉。我就经常有这样的体会:每次被一些地位比自己高,或是年纪比自己大,或跟自己并不太熟的人喊出名字时,我就感觉特别高兴,心想:“他居然知道我叫什么名字。”“他还记得我?看来我留给了他很深的印象。”
对于那些叫不出我名字的人,或是知道我的名字而不叫名字的人,给我的感觉就不太好了。有的人不管看到什么人都是“哎”“喂”“那个谁”,或者直接地来一句“你早”“你好”“吃饭了吗?”什么称呼都没有就直接说话,这样感觉很不礼貌。
比如要向陌生人问路,如果你直接走过去说:“那个王府井怎么走啊?”别人可能根本不想理你。如果你先亲切地喊一声“大哥”或者“先生”,别人因为这个称呼,对你的态度也会好一些。
在这里,说一个小的技巧,如果一位领导打你电话,你一看就知道是谁,这时候,不要接上电话就问:“什么事啊?”或是毫无表情地来一句“你好!”这样显得很生疏。不要忘了,开头一句是称呼,“陈哥,有什么事?”或是“陈哥,你好!”
当然,也有一些人特别喜欢听人家称呼自己头衔。对这种人,我们便不能直呼其名,而需顺从他的要求,称呼头衔来满足他那不自觉的虚荣心。他喜欢被人叫做“张总”,你就不要叫他“张哥”;他喜欢被人叫做“李工”,你就不要叫他“李师傅”。
从社会学来看,从一个人的称呼,可以看出他的地位;从心理学来看,称呼反应了彼此的距离和亲昵程度。不恰当的称呼会引起对方的排斥心理,让对方反感,而影响到你们进一步的关系。
一般来说,我们的称呼随亲密程度的发展也有所发展,比如,以同龄人为例,我们跟他还不太熟悉的时候,一般称呼他的头衔,比如“张老板”“王总”“赵秘书”等,这样的称呼不免显得生疏。彼此熟悉后,我们开始直呼其名。关系再亲密一点,就可以叫其昵称或是“张哥”“王姐”等。
我们也经常可以从称呼来判断两个人恋爱关系的发展,每一对亲密的恋人,必定会有相互称呼的昵称。从心理学上来看,两个人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近时,他们的称呼也会由头衔而姓而名。有些人,我们虽然与之见面不久,也不算亲密,假如你想拉近和他的距离,不妨以名字或昵称来称呼。
有一个销售人员,每次见一个客户,他都懂得如何从称呼上拉近与他人的关系。如果对方是长辈,他会这样讲:“张科长,我是一个小辈,我以后就直接称呼您为张叔吧!”如果对方是他的同辈,他就这样讲:“王厂长,我以后就直接称呼您为王哥吧,这样叫,您不会感觉我过分吧?”
这种称谓的变换,会一下子把双方的距离拉近。等下一次他再打电话给对方的时候,就直接称呼:“张叔,你好,我是小王啊,最近……”这种拉近距离的称谓变换,对他下一次的见面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但是,称呼他人的昵称,也不要让对方反感。比如,有一个女孩,新到一家公司,为了表示自己的谦虚,开口闭口就叫身边的另一个同事露露“露露姐”,这个称呼本身是对露露的尊敬,可是在露露的心里,就觉得很不是滋味。女孩都很在乎自己的年龄,所以,每次听到这个女孩叫自己“露露姐”的时候,她都觉得很刺耳,她很想告诉这个女孩,自己和她是同年的!自己并不比她老!


第11节:让他人接受你的心理策略(6)

  

对年龄比较忌讳的职业女性,谁也不愿意无缘无故就被叫老了几岁。见人就叫“哥”“姐”的这种方式,不是每次都行得通的。之前有一个不太熟悉的朋友,经人介绍有事求于我,见面她就叫我“姐”,后来我才发现,她实际上比我大两岁。我不禁想,难道我真的看起来比她大吗?
我有一个朋友刚从国外回来时,开始很不习惯公共场所人们对她的称呼。我跟她一起去逛街,商店的小伙子会问她:“大姐,看看这个吧!”去餐馆吃饭,服务员会问她,“大姐,您要吃点什么?”尽管对方的态度很热情和诚恳,但是这个称呼却叫得她很不舒服,因为在她周围,从来没有人叫过她“大姐”,她还生活在被人呵护的“小妹”角色中。所以,她经常抱怨,这些人真不会做生意,客人进门,好情绪就被他们叫走了。尽管她已经30岁了,也不算美女,但每当听到别人叫她“小妹”“美女”时,她都会很高兴,天性嘛!
他人对什么感兴趣,便给予什么
当你给予别人的时候,实际上也是你得到的时候。
无论你把自己想得多么清高,无论你如何认为社会不应该是相互利用的关系,但社会中的人在选择跟谁交往的时候,都是趋利避害的。
你不得不承认:在你选择进某个企业工作时,你肯定首先会想,在这里我将会得到什么,是否有好的待遇,是否有好的发展空间;你绝对不会想,这个企业没有我将会如何,我将为它的发展提供什么。你选择一个爱人的时候,你首先也会想,“他是否合适我?”而你绝对不会想,“我是否适合他?”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首先站在自己的角度想问题,也是人的一种生存本能。换句话来说,在处世方面,人们会对与自己利益关系紧密,能给自己提供帮助的人主动接近。
人们最在乎的东西,往往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东西。与不太熟悉的人相处,最好谈论一些对方在乎的事情,以引起他人的兴趣。当然,光谈论还不行,还要让对方有获得的可能。要打破一切为自己的想法,不要总是想着自己如何从他人那里获得利益,这样的话,人们肯定会远离你。
要做到这点就需要你能够洞察对方需要什么,你是否可以提供他所需要的,或是帮助他获得他所需要的东西。很久以来,“投其所好”作为一个贬义词为人所鄙夷,这主要是因为“投其所好”的人的目的往往是自私的、不可告人的。假如你的目的是光明磊落、合乎情、顺乎理的,“投其所好”就可以正名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