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为祖国而战-风尘儿女英雄-第1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

  陆地是人类最重要的活动空间,无论战争形势如何发展,陆地永远是承载战争的起始点和终结点。

  陆海空天各个空间的交战,最终都将在陆地聚焦。

  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各军兵种作战功能的变化,陆军力量的战略运用和作战方式也在发生着重大变化。

  陆军的模块化概念要求一个部队的编制结构应该是具有弹性的,能胜任多任务的,人员配置是有效率的,以及能够及时作出反应的。

  此外,部队还应该具有单独或者跟其他部队联合进行部署和执行任务的能力。更进一步的来说,部队需要适应在单位合成和部署行动方面的新观念,同时能够在一个非线形和非接触的任务环境下进行独立的部署。

  朱洪涛的战斗联合旅正是按照这个指导原则进行设置的。

  发展战斗联合旅将为未来部队提供了一个很有价值和能力的任务单位。

  该旅将能够为在一线作战的战斗部队提供有效的快速支持,同时能够在它既有的任务范围内承担支援进攻,防御和稳定任务。

  一支由数台迷彩指挥车组成的“蓝军指挥所”在各阵地间隐蔽穿梭,各种作战指令不时从车上传出。

  这支装备精良,战法多样的信息化“蓝军”一出现在演兵场上,就使军区栖霞岛联合训练基地各级指挥员深感压力,训练观念,训练方法和指挥手段也随之发生变化,部队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对抗训练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

  作为“战略主宰”的陆军,适应战争形态发展的要求,发挥其实现战略企图和达成战略目标的关键作用,首先要确立新的作战观。

  一支合成化陆军部队,不仅是步兵和装甲部队的合成,更是地面力量和空中打击力量相结合的立体合成。

  陆军航空兵活动在低空或超低空,与地面摩托化部队和坦克部队同步冲击,可形成空地相交叉的“高压效应”。

  战斗将由原来的“一”字型平面格局,发展为空对空,空对地,地对地,地对空的“X”型立体交叉格局,并逐渐形成“空地一体作战”的“纵深打击”作战理论和“进攻进攻再进攻”,“打不赢就飞”的崭新战法。 

  “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反映了战争基本规律。但不同的时代条件,作战“重心”是不断变化的。

  在信息化战争中,“歼敌”的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敌人“整体所依赖的重心”,才是“打垮敌人”的具体军事目标。

  信息化战争表现为作战力量体系的对抗,瘫痪敌作战力量体系在信息化战争中具有突出的战略价值。

  瘫痪作战力量体系,破坏整体作战功能,能以较小的代价和附带毁伤达成战争目的。

  信息化战争展现出融整体性;联动性;高技术性于一体的诸军兵种联合作战,以夺取制信息权为核心的信息作战。

  以征服民心军心和打击敌士气为主要目的的心理作战,注重毁伤效果的超视距精确作战;强调发挥不同军兵种优势的非对称作战。

  整个陆军作战的过程,其主体行动就是一个在联合背景下的快速反应,快速进入,机动制敌,占领控制的过程。

第二十二章。 迅速崛起和壮大
一。

  它是中国军队中最年轻的兵种,刚刚划过20年的航迹。

  从茫茫林海到雪域高原,从巍峨昆仑到婆娑椰林,中国陆航的战鹰飞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在搏击世界新军事变革的风云中练硬了翅膀,不断飞向新高度。

  上世纪80年代,新军事变革大潮涌起。世界各军事强国的陆军在历经徒步行军,机械化运载的变迁之后,已经摆脱地面“爬行”的时代,逐步向“飞行化陆军”迈进。

  在中东,马岛,海湾等一系列局部战争中,一支支火力强大,突击迅猛,打击精确的“树梢杀手”活跃在战场上。

  专家断言,21世纪是陆军空中突击力量激增的时代,陆军航空兵必将成为现代陆军的新质战斗力和主战兵种,一个全新立体的陆战画卷已经展现在世人面前。

  此时,世界的东方,古老中华大地上也响起了科技强军的号角。

  1985年,中国政府做出了举世瞩目的战略决策:裁减军队员额百万,同时,组建中国陆军航空兵。

  1986年10月,在庆祝共和国37岁生日之际,中央军委正式批准组建陆军航空兵,并明确指示:“要下决心建设好这个兵种”。

  从此,飞旋的铁翼为中国陆军的腾飞插上翅膀,开始告别“铁脚板”走天下的历史。

  万事开头难,陆航的创建基本上是白手起家,地偏,房老,装备旧,各种设施残缺不全。“陆航人”拉紧操纵杆,加大油门,振翅奋飞。

  “把诗篇书写在蓝天,把身影寄托给白云。

  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艰险哪里就有陆航人”。

  这是飞行员冯华宇写在笔记本上的一首小诗,也是第一代“陆航人”艰苦战斗生活的真实写照。

  就是凭着这种不服输的劲头,陆航的创业者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创造出了部队建设的一个个奇迹。

  伴随保障,牵涉到组织指挥,机务维护,装备保障,后勤保障,飞行管制,气象预报,通信导航,机场开设等方方面面,组织工作复杂,协同要求全面。

  如何摆脱战时直升机只能依托固定机场保障的限制,提高搭建战时跟进伴随保障平台能力,是陆航机关部队一直思考和着力解决的一大难题。

  近年来,他们针对部队作战续航能力弱,专业保障要素多等特点,把开设野战机场作为战时陆航后勤保障的研究重点。

  通过广泛收集资料,邀请军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授课,在理论研究与实兵演练两个层面上对野战直升机场的分级,选址原则和要求,开设的内容和步骤进行了系统研究,形成了一套“三区,两库,一场”的野战直升机场开设理论成果,即:设立飞行保障区、工程抢修区,生活保障区。

  油库,弹药库,野战停车场,并研制出了滑油箱槽型清洗工具,野外便携式液压设备、起动机系统原位检测仪等15项仪器设备,有效地缩短了直升机零部件的维修保障周期,总结形成了“多点位快速加注”,“一条龙快速布设灯光”,“多点位,全时段,不间断供餐”,“担架转移,快速登机,空中急救,迅速后送”等几十种保障战法,全面提高了野战机场的使用效能。

  二.

  一支合成化陆军部队,不仅是步兵和装甲部队的合成,更是地面力量和空中打击力量相结合的立体合成。

  陆军航空兵活动在低空或超低空,与地面摩托化部队和坦克部队同步冲击,可形成空地相交叉的“高压效应”。

  战斗将由原来的“一”字型平面格局,发展为空对空,空对地,地对地,地对空的“X”型立体交叉格局,并逐渐形成“空地一体作战”的“纵深打击”作战理论和“进攻进攻再进攻”,“打不赢就飞”的崭新战法。

  磨砺制胜未来的锋刀利刃,就要敢于在电光硝烟中加温淬火。站在军事变革风口浪尖的中国陆航,不放弃任何一个摔打队伍的机会,频频亮相于各种重大演习演练。

  炎炎夏日,中原古道,骄阳似火汗如雨。

  “红”“蓝”两军装甲部队激战正酣。

  突然,“红军”坦克遭设伏的“蓝军”猛烈攻击,情况危急!

  只见数架“红军”武装直升机依托山谷树林的掩护迅速接近前沿阵地,在距敌几千米处突然跃出树林1米多高,悬停,发射,撤离,一连串动作干净利落。

  十余辆“蓝军”坦克瞬间被摧毁,这是我军首次使用直升机打坦克,全部命中目标,陆航“初露锋芒”。

  冷落清秋,东南沿海,疾风骤雨浪滔天。

  一场大规模陆,海,空三军合成实兵演习在这里举行。此时,云底高不到200米,能见度不足2公里,海上阵风达20米/秒,气象条件极其恶劣,只见9架迷彩战鹰突然从海涛中“踏浪”跃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敌”阵地发起猛烈攻击。

  由军区栖霞岛联合训练基地某陆航团团长王晓波领演的这场超低空破袭战活剧,受到了军区首长的高度赞扬:“陆航执行命令最坚决,作风最顽强,技术最过硬。”

  高技术战争的主要形式是全纵深机动战。

  全纵深机动战的基本特征是:强调突然性,速战速决。

  主要采取间接路线,快速机动,保持行动节奏,围绕打击重心展开作战行动;实施非线式作战,使敌在全纵深同时遭到攻击。

  陆战力量实现飞行化,将是遂行这种作战任务的可靠保证。因此,进一步提高陆航在高技术条件下的作战能力,是加快实现由辅助型向主战型转变的最好途径。

  目前,我陆航战鹰活动区域已从原来的平原,森林,山地,扩展到高原,海上,并逐渐走出了主要用于空中救护,运输等辅助性兵种角色,开始成为参与作战全程,具备对地攻击,远程兵力机动等综合作战能力的主战兵种。

  陆军航空兵的迅速崛起和壮大,正牵引着我陆军由平面向立体,由近程向远程、由区域向全域的加速转型,有力推动了陆军信息化,机械化建设的复合发展。

第二十三章。 陆航装备发展思路
一。

  在陆航装备建设中,逐步确立了“研制,挖潜,引进”相结合的装备发展思路。

  在抓好现实装备研制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新型后续装备的预研,探索工作,积极开展新型直升机和各型配套装备的前瞻性研究,使陆航武器装备建设逐步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之路,有效缩小了与世界军事强国陆军航空兵的技术差距。 

  在做好现役武器装备的挖潜改造方面,切实提高夜战,空战,远程机动和远距精确打击的能力。

  同时, 引进国外先进武器装备,尽快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满足现实军事斗争准备的迫切需要,有效降低了新型国产直升机的研制风险。

  直升机夜航训练是难度较大,危险性较高的飞行训练课目。

  特别是夜间多机编队距离更难掌握。

  飞行人员在飞行中容易出现空间定向障碍,产生对飞机状态或飞行位置的错觉。

  过去,夜间多机编队训练特别繁琐。

  飞行员要先在地面站位,模拟空中编队,熟悉位置,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对新飞行员来说心理压力特别大。

  可是现在就不同了,新型的夜视装备为飞行员擦亮了双眼!

  朱洪涛提出:“战场环境往往是复杂多变的,只有把部队放到近似实战的野战环境中摔打,才能加速战斗力的提高。

  温室里的花朵,在室内艳丽无比,一旦把它放到大自然中,就经受不起烈日的炙烤、狂风暴雨的洗礼,很快就会枯萎凋谢。

  部队军事训练也一样,如果整天只围着固定的训练场转,不去复杂恶劣的野外进行适应性生存训练,总结的战法套路再多,战术技术动作再娴熟,训练考核成绩再好,也都是温室的花。

  野战训练,地理环境各异,崇山峻岭,戈壁沙漠,大海岛礁,平原丛林什么都有。

  气象条件也千姿百态,大风大浪,雷电雨雪,严寒酷暑都能遇到,对官兵整体素质的提高,装备性能的检验,战法的实际运用,突发情况的处置等都大有益处。”

  要积极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使平时训练与实战要求接轨,就必须走出训练场的小圈子,多到野外去摔打。

  远远望去,跑道上正在着陆的直升机尽收眼底,近处两米以内的人能看清面目表情,和白天观看的效果差不多,难怪飞行员飞行时那样轻松自如。

  这时,临海军区陆航指挥员下达了紧急出航的命令。

  只见一架架战鹰快速升空,在夜空中形成战斗队形后,又迅速消失在茫茫的夜幕中。

  二.

  西藏的地理位置极具战略价值,在高山的地形掩护下,西藏的地形有如中国的自然屏障,但是面对这些高山地形时,中国早期的运输几乎都只能靠车辆进行,高原运输直升机的重要性在此突显了出来,直升机不但能进行人员运输,对於一些轻型车辆与火炮也有一定的运输能力。

  在与印度紧张的这段期间,西藏显然成为印度与中国之间的一道墙,印度也希望利用西藏问题来牵制中国,这使得解放军对於西藏的实质控制显得格外重要,这不单单只是民族统一的问题,也是关系到国家利益的问题。

  陆军航空兵部队成立后,需要大量的武装直升机,于是选定“直9”直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