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为祖国而战-风尘儿女英雄-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午,双方停火,苏军冲进城内。

  当时斯科内尔和拉菲尔已经进城,还在跟德国驻地军队指挥官谈判,他听到“阿虹”山附近的枪声,斯科内尔站到窗口想看个究竟。

  这批德军,毕竟是斯科内尔手下的党卫军突击队。

  这支部队将成为德军里的特战精锐,耗费了斯科内尔的无数心血。

  对侵略者而言,游击队和地下抵抗活动是他们最大的麻烦。

  这些游击特遣分队大都成立于敌后,其成员来自社会各阶层。他们包括侥幸在德军后方幸存下来的红军指挥员,受上级指示留在敌后的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爱国市民,以及各类俄罗斯苏维埃地下组织和准军事组织的成员等。 

  在被占领的城市,城镇和乡村,苏联居民英勇顽强地抵抗着侵略者。

  地下斗争和游击运动密切配合,在当地居民的支持下,开展得如火如荼。

  地下党员分发苏联的报纸和传单、揭露法西斯的宣传、通报前线战况,组织破坏小组,处决敌伪分子,破坏敌军设施,为游击队和苏联红军搜集情报,营救战俘并把他们交给游击队。

  除了群众自发的爱国行为和自行组织的爱国团体外,共产党,共青团等苏维埃组织也建立了一张庞大的反法西斯地下斗争网。

  分布在明斯克,维捷布斯克,莫吉廖夫,戈梅利,波列西耶和克拉斯诺达尔地区的89个党支部甚至在这里未被完全占领前就组织了地下党委。

  而戈梅利,明斯克,莫吉廖夫和索契,4个地区的党委在战争期间一直发挥着职能。总共有近8000名共产党员和近5000名共青团员留在了敌占区,等候地下工作的特殊使命。

第六十一章.黄金分割律
一.

  由于黎国维和铁柱他们特遣分队清扫了部队后方的麻烦,使苏军最高统帅部及时地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战略指导和战役指挥。

  在防御阶段,构筑大纵深防御体系,适时占领防御阵地。

  及时前调预备队,组建新的方面军。

  不断实施反突击和反冲击,大量消耗敌人,阻止了德军进攻,为尔后转入反攻创造了条件。

  反攻开始前,最高统帅部适时制定周密的反攻计划,隐蔽实施反攻准备,正确选择主要突击方向和确定反攻时间。

  1943年1月10日,顿河方面军经过猛烈炮火准备和航空火力准备后,开始转入了进攻,部队大规模歼灭被围德军。

  各方面军和集团军之间密切协同,并以坦克军和机械化军组成快速集群,同时而迅速地构成合围的对内,对外正面,并在对外正面发展反攻第65集团军从西面向斯大林格勒方向实施主要突击。

  炮兵在苏德战争中首次以徐进弹幕射击支援步兵和坦克冲击。

  12日,苏军逼近德军位于罗索什卡河的第二防御地带。为突破该地带,第65集团军转移到第21集团军地带。

  方面军各兵团于15日重新开始进攻,17日前到达沃罗波诺沃,大罗索什卡一线,遇到德军顽强抵抗。经22-25日的激烈战斗,苏军粉碎德军在该地的抵抗。

  26日晚,第21集团军在马马耶夫岗西北坡与从斯大林格勒迎面进攻的第62集团军会师。德军集团被分割成南北两部分。

  31日,德军第6集团军南集群停止抵抗,保卢斯被俘。

  2月2日,北集群投降。

  会战中,德军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罗马尼亚第3,第4集团军,意大利第8集团军被歼灭。法西斯集团损失官兵近150万人,约占其苏德战场总兵力的1/4。苏军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胜利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局势,不仅成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而且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性转折的主要标志。

  苏军从此基本掌握战略主动权,开始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和进攻。

  会战的胜利坚定了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必胜信心,巩固并扩大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法西斯集团在斯大林格勒的失败,有力地震撼了整个法西斯德国,动摇了仆从国对它们的信任。

  二.

  “”一个极为美丽而神秘的数字。

  黄金分割律的创始人是毕达哥拉斯。

  他断言:一条线段的某一部分与另一部分之比,如果正好等于另一部分同整个线段的比即,那么,这样的比例会给人一种美感。

  这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于2500多年前发现的,古往今来这个数字一直被后人奉为科学和美学的金科玉律。

  这种分割法被人们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在艺术史上,几乎所有的杰出作品都不谋而合地验证了这一著名的“黄金分割律”,无论是古希腊帕特农神庙的美轮,还是中国古代的兵马俑,它们的垂直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关系竟然完全符合1∶的比例。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由此黄金分割律所确定的黄金分割点,却不应该是一个固定的确定的点,我们现在应该把它理解为一个大致的位置区间即可。

  因为这个黄金分割点的哲学本质,应该是“一个既不偏执也不中庸的点”即在偏执的极端与平庸的中点之间一个适合的点,这个点对于中点而言固然有些“偏”,但是对于极端的点而言又有些“中”,这就是一个最美的点即最适合的点。

  这种对黄金分割点的区间认识,有助于我们扩大对黄金分割律的理解空间与运用空间。

  比如,文章结构中事实上也存在着黄金分割点,大如戏剧的高潮位置之所在,小如律诗起承转合的“转”处之所在,都能够暗合黄金分割这一天地间的一大规律。

  尤其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表明,“”还始终与军事发展有不解之缘,而且常常与战争不期而遇。

  防御战斗中,第一道防线的兵力兵器通常为总数的2/3,第二道防线通常为总数的1/3,也正是在悄然重复着黄金分割律。

  所有的战史学家认为苏联卫国战争转折点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就发生在战争爆发后的第17个月,正是德军由盛而衰的26个月时间轴线的黄金分割点。

  但是它们却难以接近一般人们认为的1:或5:8这样的精确比例,所以,我们只能把类似这样的黄金位置理解为一个黄金区间。

  当发射子弹的步枪刚刚制造出来的时候,它的枪把和枪身的长度比例很不科学合理,很不方便于抓握和瞄准。

  间瞄火炮的最大射程如果为17公里,则其最佳射击的距离在11公里左右,为最大射程的2/3。

  遂行进攻战斗任务时,炮阵地的配置位置距离敌防御前沿一般应为火炮最佳射程的2/3,在7公里左右,正遵循了黄金分割律。

  在进攻战斗中,第一梯队的兵力兵器约占兵力的2/3,第二梯队约占1/3。

  在第一梯纵队中,主攻方向所得到配属和加强通常为兵力总量的2/3,助攻方向则为1/3。

  到了1918年,一个名叫阿尔文&;#8226;约克的美远征军下士,对这种步枪进行了改造,改进后的枪型,枪身和枪把的比例恰恰符合的比例。

  实际上,从锋利的马刀刃口的弧度,到子弹,炮弹沿弹道飞行的顶点,从飞机进入俯冲轰炸状态的最佳投弹高度和角度,到坦克外壳设计时的最佳避弹坡度,我们也都能很容易地发现黄金分割率无处不在。

  两支部队交战,如果其中之一的兵力,兵器损失了1/3以上,就难以再同对方交战下去。正因为如此,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有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军事大国都采取长时间空中打击的办法,先彻底摧毁对方1/3以上的兵力,武器,而后再展开地面进攻。

  不仅在武器和一时一地的战场布阵上体现出来,而且在区域广阔,时间跨度长的宏观战争中,也无不得到充分地展现。 。。

第六十二章.库尔斯克战役
一.

  当这些对他们坚强生命力的轻蔑预言落空的时候,也就是德军在也是二战中进斯大林格勒战略失败之时,战役以德军的失败告终。

  西方考虑到,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损失了大量的人员和装备,在库尔斯克弧形地带的牺牲巨大,那些首脑们不约而同地认为,到1944年春天苏联的进攻能力将消耗殆尽,人力储备也将完全丧失。

  在战争中,出其不意是克敌制胜的法宝。

  1942年,不只是土耳其和日本,美国也在等待苏军拱手交出斯大林格勒,以便重新制定自己的政策。

  盟国不同意与斯大林分享情报,比如德国人通过顿河进攻伏尔加河地区乃至更远的高加索地区的计划。

  美国人也没有向我们提供任何情报,尽管他们每时每刻都在得到新情报。

  战争不只是在两个战场进行。但战争同时又是在两条战线上进行。表面上,盟军在实施对德国非常重要的军事行动,他们无疑牵制了部分德军部队。

  但正如丘吉尔所说,他们的主要意图是尽一切可能阻止苏联。

  尚在1942年10月的一次粗暴的反苏会议上,丘吉尔就说,“应该把这些野蛮人尽可能远地阻挡在东方”。

  没有在1943年结束,不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错,不是苏联军队的错。

  如果那些盟友们诚实地履行自己的盟友职责,如果他们坚决完成自己在1941年,1942年和1943年上半年应对苏联人民承担的义务。

  正因为他们没有做到这一点,战争被延长了至少一年半到两年。

  德军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尽管训练素质普遍下降了,但是士气却依然旺盛,与此时的敌人相比德军依旧具有很大优越性,因此他们还是完全能够完成通过战役机动消耗敌军这一战略所提出的任务。

  由于德军是在敌人领土纵深进行防御,后方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在有利的地方实施顽强防御交战,在其他可能遭到苏军突破的地段,则通过从容不迫地退却,随后突然实施反突击,来削弱苏联人的进攻实力,并疲惫他们。

  1943年,二次大战进入了关键的转折阶段。

  由于在之前苏军在库尔斯克地域作了精心的准备,整个地域布满了地雷,德国工兵的进展很不利,许多坦克成了苏军空军的牺牲品。

  战斗中,尽管德军握有制空权,苏联飞机仍进行了猛烈的袭击,而即便是在德军第一日占领的地域,也会突然有苏军出现。

  同时被寄予了很大希望的波尔舍虎式坦克、豹式坦克和裴迪南式坦克歼击车的表现也不令人满意,波尔舍虎式坦克由于没有机枪,提供不了近距离的防御火力,而一旦陷入敌人步兵的防御阵地之内,就只能用火炮打步兵,根本不能歼灭和压制敌人,因此也不能掩护步兵前进。

  而豹式坦克则由于底盘技术上不过关,仍然不适用而且容易起火。此外由于豹式坦克和裴迪南式坦克歼击车配备的弹药数量和油料均不足,也造成了战斗可持续性的下降。

  情况已经十分清楚,德军的进攻彻底破产了。

  进攻刚开始时,突破苏军那种绵密的地雷场掩护的阵地远比德军设想的困难得多。

  由于苏军使用了大量兵力兵器实施的猛烈反冲击更使德军显得有些不知所措。

  德军人员伤亡倒不算太大,而技术兵器尤其是坦克的损失是惊人的。

  二.

  而真正使德军最终丧失战略主动权而转入全线溃退的原因并不是德军在此次战役中将领指挥的失利,而是希特勒由于缺乏自信而导致的指挥失误。

  德军立即投入了战斗顿时,火炮、穿甲弹在双方阵地中爆炸,硝烟笼罩了整个大地。

  一线德军依然拥有较强的作战实力,并在以后几天的战斗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包围了苏军的几个步兵阵地,占领了一些极有战略价值的高地,而且苏联已经无力挽回即将失败的颓势了。

  这时英美联军已在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的情势恶化。

  当时希特勒认为德军必须要抽调兵力到意大利和巴尔干半岛,因此“堡垒”作战可能被迫停止。

  但形势并不是如此严重,而且正相反德国最伟大的战术家曼施泰因则认为德军已经到了胜利的边缘,因为他手里还有整整三十万的战略预备队还没有使用,苏军此时却已经无军可调。

  接到这个消息后,希特勒坐立不安,他决定放弃苏德战场的会战,将军队撤出以保存实力,为防御做准备。

  而原因就是,在苏德战场上的战役进行到白热化的时候,由蒙哥马利指挥的英国第八集团军和巴顿将军指挥的美国第七集团军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大举登陆。

  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