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生活是最好的修行:办公室里的修行课-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女居士想了很久,竟然立即顿悟:“原来苦都是来自愚钝无知,这正是十二因缘的根本啊。愚钝才远离佛法,无知才不懂佛法,导致不断经历轮回,生出诸多苦恼。”她反复琢磨,立即证得须陀洹道(佛教将众生分为十类,其中有四类已经超出欲、色、无色三界,脱离了轮回,称为四圣,即佛、菩萨、缘觉、声闻。其中声闻是四圣中的最初级,分为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和阿罗汉果,须陀洹果为初果,是俗人初入法道的第一个等级)。

    女居士顿悟之后,很感激比丘,于是打算拿一些贵重的衣衫给比丘。可等她一抬头,却发现比丘不见了,她以为比丘用神通飞走了,所以拿着衣衫到松寺去找。

    比丘回到寺庙后便躲了起来,觉得自己错教了人家,担心人家会找上门来。这事被比丘的师父知道了,师父知道女居士证得了须陀洹果,于是告诉了比丘。比丘这才知道,一切胆怯不过是自己吓唬自己,非常可笑。后来这位比丘证得罗汉果位,他就是五百罗汉里的摩诃罗尊者。

    按照心理学的说法,胆怯其实就是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比丘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会不会威胁到女居士的求法之路,所以胆怯;职场新人则担心自己说错话、做错事,从而威胁到职场生存,所以胆怯。

    一般而言,胆怯表现为与陌生人相处紧张;在人多的时候不敢说话、不愿说话,不敢看他人的眼睛;在公共场合手足无措,局促不安,说话没有逻辑。胆怯通常出现在以下三种情境中:

    (1)人际关系发生变化时。比如新生入学、新人入职等。当周围的人际关系变得陌生时,胆怯就会出现。

    (2)经历过失败的体验后,再次面临同样困境时。比如职场新人在某个问题上犯过错,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时就会产生“要是再犯错怎么办”的担忧,从而产生胆怯心理,不敢面对。

    (3)自卑的时候。比如职场新人觉得自己刚到公司,对公司不熟悉,工作能力不够,所以容易感到自卑,不敢发表意见。

    要想克服胆怯,就要找到胆怯的根源。如果是性格内向造成的胆怯,则需要跟一些开朗的同龄人多相处;如果是认识性胆怯,即太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担心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则可以多和人交流沟通,尝试多说话,放下包袱;如果是因为失败挫折导致的胆怯,则可以通过提高个人能力,克服自身弱点来解决,不要自我逃避。

    其实还是那句话,胆怯都是自己吓自己,自己对未知进行了过多负面的思考,并扩大了负面后果带来的影响,导致事情还没发生,就在脑海里形成不好的结果,好像已经身处威胁中一样。胆怯的新人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丢掉胡思乱想的沉重包袱,清空一切杂念,先迈出该迈的步伐,之后才知道下一步是否存在危险。如果连第一步都不敢迈,那么以后只能原地踏步,永远不可能实现预期的目标。因此应走出去,小心走,才能融入新环境,一步步迈向你的理想阶梯。

    重要的不是在哪里办公,而是做什么

    生活:公司规模小,地址在民居里,感觉很没面子。

    修行:只要有修行的决心,在哪里都无所谓。

    大鹏毕业半年了都没找到合适的工作,看着同学一个个都就业了,心里难免不平衡。他给我发来咨询邮件,问我该如何调整这种不平衡。我回复他说:“很简单,先找一份工作干着。”然后收到了他这样的回信:

    “我也很想找一份工作干着,但没有合适的。我看上的工作岗位都要求有经验,而那些不需要经验的大多是销售工作。我学的是平面设计,想从事相关行业,不想当销售。还有几个公司的岗位倒挺合我的专业,可都在居民区里办公,规模也小,只有十几个人。我那些同学都在写字楼里上班,怎么也算是个白领。我要在居民区里办公,就像一个小作坊的从业人员。在那么小的公司工作,能有什么发展?”

    我没有直接回复他该怎么做,而是先发给他一篇故事。
第8节。
    有三个和尚在河边修行,三人各自找到一块大石头在上面打坐禅定。过了一会儿,有个和尚站起来要走,原因是有虫子咬他,他不想杀生,于是想找个没虫子的地方打坐。又过了一会儿,又站起一个和尚离开河边,原因是河水湍急,声音太吵,他想找个更偏僻的地方修行。这时就剩最后一个和尚,一动不动地坐在河边,蚊虫来叮他,他不动;河水“哗哗”地从他面前流过,他也不动。

    到了中午,三个和尚在一起吃午饭。提前离开的那两个和尚互相说:“那个地方不适合修行,到处是虫子,咬得我没法入定。”“是啊,河水声也很吵。我们应该找个更适合修行的地方。”只有一直没离开的那个和尚一言不发,这两个和尚就问他:“你觉得呢?”

    和尚放下碗筷说:“蚊虫叮我咬我,是我前世欠下的。也说不定,它们在某一世当过我的父母,父母对我有养育之恩,我牺牲点血又有什么呢?河水流淌是自然之声,我们既然生在自然之中,那我们的每一句经文也都是自然之声。既然都是自然之声,流水声和念经声又有什么区别?区别的是修行的心,只要足够坚定,在哪里修行都一样。”

    两三天后,我收到了大鹏的回信,他说已经在那几家办公地址在居民区的小公司里挑了一家去上班。我想他明白了我的意思,只要心存目标,不管什么样的环境都能有所发展。其实像大鹏这样的毕业生看不上小公司,归根结底是因为面子问题。不是找不到工作,是找不到有面子的工作;也不是觉得在小公司里没前途,而是觉得说出去很没面子。

    在心理学上有个理论叫“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hierarchyofneeds)”,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Maslow)提出,他将人类需求分成了五个层次,由低到高呈金字塔形,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而人们对面子的追求属于尊重需求。

    尊重需求包括自我尊重、自信、成就、对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等内容,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人们希望在不同的环境中表现得有能力、有信心、有自主权,简单来说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人们希望获得外界的尊重、认可、赞扬,并以此获得地位、建立威信。只有尊重需求得到满足,人们才能找到自我价值,对人生充满信心,对社会充满热情。所谓的面子,就是渴望得到外界的称赞、认可,由此加强自尊,是一种理想化的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的统一。

    如何放下面子,不是单纯的学术问题,可能需要一段比较漫长的过程,只有在这段过程里经历过挫折、体会过不容易,才知道面子跟尊严是两回事。对于职场新人来说,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现在能为目标做些什么,而不是把重点放在如何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显得高贵、优雅。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清朝有位禅师批卦算命很准,有很多信徒、追随者,备受尊重。有一天,禅师为自己算了一卦,卦象显示自己后天早上启明星消失后就会死。禅师很担心,不知道到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情。

    这个卦象传到了信众耳朵里,大家担心禅师会有不测,于是自发组织在寺庙门口为禅师日夜祈祷。到了应卦的那天凌晨,信众们更加紧张,他们遥望启明星,嘴里不断念诵经文,希望能改变命运。而禅师此时在藏经阁里也同样战战兢兢,但他担心的不是性命将休,而是一直到当下,他身体没有任何不适,周围也没有什么危险环境会让他送命,他担心自己的卦象不准,失去在信众间的名誉。

    时间一点点消失,启明星也慢慢隐去了光辉,禅师还是没有一点将死的迹象。他推开窗户,看着下面密密麻麻的信众,心想:“不能丢面子。”于是,就在信众认为禅师会躲过一劫的时候,禅师从藏经阁纵身跃下,死在了信众面前。

    禅师为了面子而丢了性命。他却从没想过,自己不死,信众会更相信佛法具有无边力量可以改变命运。他只想到,自己如果不死,信众再也不会相信自己。

    大鹏也一样,他只想到在居民区工作不如同学在写字楼工作有面子,却没想过抓住眼前的机会,将来可能会一飞冲天。为了面子丢了机会,才是最大的愚蠢。

    兴趣和工作,不是矛盾体

    生活:找到的工作不是兴趣所在,越做越没意思,可丢了又太可惜。

    修行:放下一个,才能拿起一个。

    我有个朋友,多年前刚入职场的时候满腹牢骚,主要是由于工作和兴趣相冲突的问题。他喜欢摄影,但专业是财务。上大学的时候,他用在摄影上的时间比用在学习上的还多。毕业后,他一心想找个摄影方面的工作,可相关单位看他不是科班出身,而且没什么作品,就

    一一拒绝了他。倒是有几家公司想聘他当出纳。他起初不想去,执着要找一份摄影类的工作,可眼看要从应届生变成往届生,再加上经济上也的确拮据,就挑了一家公司当出纳。

    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刚入职一年,每次跟我碰面都抱怨这工作不是兴趣所在,干着一点劲都没有,越做越乏味,越做越烦躁。“上班跟坐牢一样,憋屈死了。”这是他让我记忆深刻的一句话。

    但几年后的现在,他开了自己的摄影工作室,生意还不错。工作室开业的时候,我们几个朋友聚在一起为他庆祝。我问他:“你干财务快十年了,都做到资产管理了,怎么就舍得辞职呢?”

    他回答我说:“我还是想干我真正喜欢干的事情,而且现在我喜欢的事情也可以成为事业了。”

    我又说:“我记得那时候你刚入职,成天抱怨工作不是兴趣所在,提不起精神。可后来一干就干了快十年,而且成绩不错。你怎么调整这种别扭心态的?”

    他跟我说了一个事情。他刚入职的时候的确很焦躁,上班的时候没办法专心,总是在翻阅一些摄影类的网页以及相关招聘信息。后来被领导发现了,领导狠狠批评了他一通。他很恼火,就趁假期出去玩了几天。假期结束后,他又开始焦虑。为了缓解这种情绪,他把自己在假期拍的照片复制到了单位电脑上,午休的时候翻出来看看。周围的同事看到了,也都围过来看,还不断称赞他摄影技术好,他很高兴。

    有个前辈问他:“你是不是特喜欢摄影?”

    他说:“当然,摄影比财务有趣多了,我一直想当个摄影师。”

    前辈问:“那你怎么当财务了?”

    他就趁机把自己的烦心事跟前辈聊了聊。

    前辈说:“这份工作不能丢,不然你拿什么养活自己?拿什么养活相机?摄影是个烧钱的玩意儿,你得有资金来支持。你不如这样想,把在这儿的工作当成你在为摄影攒钱,你工作越卖力,钱赚得越多,镜头就买得越好,就能去更多的地方,拍更多的风景。这叫曲线救国。”

    朋友说自从听了前辈这番话,他忽然想明白了。他把摄影当成了一个目标,把干财务当成了实现目标的手段,反而很有工作动力。而且为了下班能多锻炼摄影技术,他想方设法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加班,竟然因此成了优秀员工。公司给了奖励,他更有热情,工作更努力,公司也更看重他,由此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而现在,他带着这么多年积累的资金和人脉开了摄影工作室,总算得偿所愿。

    兴趣和工作不统一,是很多毕业生面临的问题。其实问题本身不是二者的不可调和,而是思想的不可变通。当工作不是兴趣的时候,要懂得放下其中之一,就像我这位朋友一样,暂时放下对摄影的执着,专心投入工作,然后用工作多年的积累来完成梦想。

    佛教一直以来都在教人如何放下,其实对众生来说就是要放下执着的念头。

    有位国王一心求法,想获得解脱。他听说邻城里有一位得道高僧在传法,就决定去拜师。为了表示诚意和决心,他放弃了王位,带着一大包金银珠宝去求法。到了邻城,他听说高僧住在山上,于是扛着珠宝去爬山。

    走了一段路后,国王碰到一个樵夫,他问樵夫:“到山上的寺庙还要多久?”

    樵夫看了看国王身后的大包袱说:“如果轻身上山,一两个时辰就到了;如果背着这么大的包袱上山,恐怕天黑也到不了。”

    国王一听有点害怕,深山之中,如果天黑都到不了寺庙恐怕会有危险。他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