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经理人的权杖-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是辅助作用。正职经理人不是十全十美的人,副职经理人可以起到互补和辅助的作用,比如老少搭配、男女搭配、技术和经营搭配等。
  三是考察的作用。上级想用又拿不准,于是先放到副职的岗位上,考察一段再决定如何安排使用。
  四是起到分权的作用。正职经理人不能大权独揽,可以安排副职主要负责某一方面的工作,甚至可以安排多个副职,分别负责某一方面的工作,起到分散权力、控制风险的作用。
  五是起到相互制约的作用。副职安排是各种利益制衡的结果,是某一方面斗争的需要,能起到监督和代言的作用。
  六是纯粹的“人事安排”。比如,此人有某些背景,或者是老资格,或者不好处理,或者只是临时放在这里,这些情况通常发生在安排非经营的岗位或不重要的岗位的副职时。
  副职又往往是尴尬的角色,其中有8大尴尬。
  一是常规情况下只为正职做参谋而不决策,执行组织的决策又不承担责任。无论自己多么努力和智慧,出了成绩是正职的,有什么失误也是正职的,自己最多是个配角。这两点作为中间层的副职体会最深。
  二是虽然副职也是领导者,但无论大小事情,只要是工作,往往必须向正职打招呼汇报。如果不打招呼总是心里不踏实。
  三是正职犯糊涂时,或者看不上正职的做法时,作为副职最多只能提建议,不能指责和批评。
  四是正职如果没被提拔,自己升迁的希望就比较渺茫。无论什么原因,副职的提拔都不可能快到哪里去。所以正职往往成为副职升迁的最大障碍。
  五是副职在升迁时,正职的意见往往成为很重要的参考。如不和正职处好关系,升迁就会受到阻碍。
  六是副职如果和正职关系太密切时,又往往可能成为利益共同体。当正职倒霉时,副职往往跟着倒霉。即使不倒霉,也容易被别人划到一条线上去。如果和正职关系搞得比较僵,上级认为你这个副职不好相处,谁也不敢用你,更难以得到“扶正”。
  七是如果副职不止一位时,往往又存在着副职之间的竞争较劲问题。
  八是副职手中没有权杖。如果有也只是正职临时授予的,或者说是正职不在岗时临时行使一下代理权。一旦正职回来后,又得交还。因此副职行使临时权杖时,大家有可能不听你的。
  作为副职,角色往往是非常尴尬的。如何拿捏好,是副职职业生涯成长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作为副职,一旦“扶正”,同空降经理人和轮岗经理人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一是了解原来的组织规则,不用任何培训和熟悉。
  二是了解组织的文化。作为副职这个特殊的岗位,对管理层和基层的文化都可能有比较清晰地了解。
  三是了解组织人与人之间的人脉关系。副职的特殊性使他很容易了解到组织成员间的人脉关系,尤其了解非正式组织脉络关系,很有可能他自己就是非正式组织的一员。
  四是了解主要组织成员的主要性格、特长、能力。如果组织成员在二三十人以内,副职可能了解每个人的性格特征。
  五是了解组织中存在的诸多矛盾与问题,因为身居副职,有时候看得更清晰明了。“扶正”经理人的这些优势对权杖发挥作用都有积极帮助,但同时,他也有劣势。一是组织成员对你了解比较全面,包括你的性格为人、生活工作习惯等,完全没有陌生感。
   。。

29。“扶正”经理人如何挥舞权杖(2)
二是由于对你的熟悉和了解,大家对你没有敬畏感,也就是说对你的权杖没有敬畏感。
  三是某些组织成员在你接到权杖之前往往和你有感情,这种感情关系是权杖最大的软化剂。
  四是在副职岗位上和某些组织成员形成了非组织性的利益关系,这些利益关系会对自己秉公执权产生极大的腐蚀作用。
  鉴于以上因素,副职往往在私下嘀咕:我要是做了正职,就怎样怎样,绝不像谁那样等。然而真正做了正职后,又往往发现自己原先的想法并不可行。等开始行使权力,更是很快发现,正职并不是自己身为副职时想像的那么好干、过瘾,甚至出现了短期的不适应,尤其对权杖的不适应。权杖挥舞起来不能得心应手,要么挥舞过头了,要么挥舞不开。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自己曾经讨厌的、前任正职的某些做法,当自己试图改变这些做法时,发现行不通,新的问题很快产生。
  二是自己很好的朋友这时不听自己的,自己很客气地请他们做事,他们懒散得很;自己命令他们做事,他们反而冷嘲热讽。
  三是曾同为副职的人存心和自己捣乱。过去大家都为副职,无论是表现得一团和气也好,或是矛盾重重也好,终究彼此的制衡天平相对是平稳的。而你一旦“扶正”,这个天平就迅速倾覆了,往往会立即招来嫉妒甚至仇恨,表现在工作上,他们不尽力、不配合,甚至公开对抗。
  那么,副职在“扶正”后该如何挥舞权杖呢?
  第一部,沿袭前任正职的做法
  副职经理人“扶正”后,切忌否定前任经理的一切做法。尤其注意不要否定自己在副职时认为不正确的做法。比如,有的副职经理人认为前任经理人过于霸道、严厉,或过于软弱,对某些操作流程、制度、文化等有看法,自己上来就要改变现状,这是大忌。因为,前任经理人之所以那么做,是有他的道理的,是长期选择适应的结果,只是这样的做法你不了解内情罢了。如果上来就改变,就等于改变了制度结构和文化结构,组织就失去了平衡,很有可能出事。一上任就打破大家已经习惯的制度及文化,必然带来大家的不适应。正确的做法是沿袭前任的做法,继续前行。如果需要改变,在行进中悄无声息地改变。
  也许我们会经常看到、听到某些成功的“操作案例”,说是新官上任就如何如何,取得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得到了大家拥护,获得了多好的效益。如果是听来的,那一定是“演绎”出来的美丽传说;如果是从图书、影视作品中看到,或者是课堂上老师讲的,那是“提炼升华”出来的太平盛世,是艺术加工的需要,更有可能是艺术创作者本人就是位被管理者,是站在自己的角色进行“逻辑”推理出来的。作为副职,一旦“扶正”若真像影视艺术作品中所说的那样大刀阔斧地改革,那就不是正常的扶正,而是“造反”,是“革命”。这些造反和革命性的举措,对企业正常的运营来讲,是有极大伤害的。
  作为“扶正”经理人,在舞动权杖时,应尽可能沿袭前任经理人的做法。越是过去在副职的岗位上认为应该改变的,“扶正”后越要谨慎和坚持。因为你的身份变了:过去你不舞动权杖,你只是听命于权杖的,服从于权杖的。一旦自己舞动权杖,那就不能只考虑服从于权杖的人,应该多方位地全面考虑,尤其要考虑整个组织的利益。这就叫“在其位,就要谋其政”。
  第二部,在渐变中完善和发展
  作为“扶正”经理人,并不是说上任后就完全继承前任,一成不变。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忌讳的是急风暴雨式地变。作为企业,重要的使命是赚钱,是维持企业的赢利,而不是搞运动。偏离了这一目标,就有可能把企业葬送。所以,作为企业不是不变,而是如何变。只要变,就会涉及经理人权杖运用的问题。正确的做法是在大家不知不觉中完成改变,经理人正确地舞动权杖,引导大家主动地潜移默化地变,向着有利于企业生存状态改变和发展的方向改变。所以,作为“扶正”经理人在挥舞权杖时,应主导组织渐变,而不是突变。
  

29。“扶正”经理人如何挥舞权杖(3)
第三部,在发展中形成风格
  作为“扶正”经理人,在遵从组织规范、流程和企业组织大文化的前提下,应该有自己的特色。这些特色应该是在自己日积月累的工作中形成的工作风格。没有特色,权杖也可以舞动,但舞动起来就没有个性。每个人都有个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舞动权杖的技巧和方法,这些就形成了一个企业的文化特色,或局部的文化特色。当然,企业大的文化背景和规范是要保持的,“扶正”经理人可以在制度框架范围内舞动组织赋予你的权杖,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应用到企业发展的方向上,促进企业的健康和谐发展。
  “扶正”经理人布置完工作后,要放手让下属干,不要插手,但要及时跟踪反馈,防止走两个极端。
  一是还像副职那样盯具体的事情,忽略了整体。你盯住的具体事情过多,就会没有时间和精力顾及整体的事情。二是放手以后,不及时追踪反馈。作为正职,你是这一团队责任的承担者,你的下属出错,你也必须承担责任。所以,应该及时追踪和反馈,建立有效的跟踪反馈机制。
  “扶正”经理人言行要有分寸,与组织成员保持适当的距离。
  过去做副职时,自己的言行还不是那么重要,你可以随便议论一些事情,可以比较随意地与大家一起聊天。但“扶正”后就不同了,身份变了,角色变了,自己的随意聊天和议论就有可能被当成方向性的东西,所以要适当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像以前那样。如果和部分组织成员亲密无间,让一部分组织成员产生优越感,会让另一部分组织成员产生距离感,形成对组织不利的非正式群体。当然,这并不排斥你和组织成员保持亲近的工作作风和组织文化特色。
  “扶正”经理人一般情况下都至少要犯一次愚蠢的错误,无论是自己的不经意,还是自己自作聪明。“扶正”经理人由于角色的转换导致心理的变化,而这个转换一般情况下都要付出成本。权杖是有重量的,舞动它需要付出成本。这个成本,就是“扶正”经理人所犯的愚蠢的错误,即使睿智过人的诸葛亮,在刘备去世后还犯了一次错用马谡、痛失街亭的严重错误,更何况普通人呢?
  所以,“扶正”经理人要做好在谨慎小心中依然出错的心理准备,不要一出错就乱了方寸,失去自信。
  

30。经理人应对老板插手的慢四步(1)
笔者:“你为什么离开××企业?”
  经理人:“咳,甭提了,那老板……我正按部就班地执行既定计划,突然老板插进来指手画脚,而且不了解情况,瞎指挥。你越不希望这样,老板越是插手,搞得根本没法干活儿。所以我选择了离开。”
  笔者:“平时遇到这样情况,你是怎么处理的?”
  经理人:“既然老板插手要管,那我就不管了。不然出错了,算谁的?”
  笔者:“那你这样做是不是要证明老板是错误的?等着看老板的笑话?”
  经理人:“用事实说话。我这样做是让老板长记性,以后不再插手。”
  笔者:“老板吃亏后,长记性了吗?”
  经理人:“要长记性就好了!这一点就是××老板的瓶颈。所以,××企业做不大。”
  笔者:“那你说老板该如何做?是不是老板决定让你做后就不用管了?”
  经理人:“对!既然老板安排我做了,就不用管了,等着要结果就是了。”
  笔者:“万一时间到了,最终没有实现预期的效果、有了大的闪失,该怎么办?”
  经理人:“拿我是问!”—经理人这时往往显得很有气节。
  笔者:“拿你是问,问什么呢?能问出什么呢?”
  这时大多经理人都会语塞,但也会有经理人勉强回答:“我以人格担保。”
  此时我开玩笑说:“人格能作为担保写进合同文本吗?”
  笔者:“你想过老板为什么要插手吗?”
  经理人:“不信任!表面上信任,事实上处处设防、跟踪、插手。”
  笔者:“不信任你什么?”
  经理人思考后回答:”两条:一是能力上不信任,二是担心我做什么手脚。但主要还是能力上不信任。”
  笔者:“为什么会产生能力上的不信任呢?”
  经理人:“大多数老板总觉得自己最高明,自己的能力最强!”
  人品好并不等于不需要约束。对人品信任问题,很多老板也认同:职业经理人做到一定层面,人品上一般没有什么大问题。但人品没什么问题并不等于就不需要约束和监督。好人和坏人的区别就在于好人能够自觉地遵守制度的约束和监督,坏人是积极地钻制度和监督的漏洞,甚至破坏制度。
  发挥能力是需要条件的。能力信任问题,始终是老板关注的问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过去的能力换了环境能否发挥出来还有待于检验。职业经理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