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经理人的权杖-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己并没有真正出钱,说话也不硬气。自从做了股东以后,不仅没有真正行使股东的权力,更由于老板和员工的双重压力,加上自己的心理作用,反而比较严重地影响到他做职业经理人的权力,搞得他很苦恼,心想还不如不要股权。
  股权带来了角色的变化,导致职业经理人权杖的软化。经理人得到股权后,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叛徒”和“内奸”的两难选择:要么完全站在老板的立场上,这样,员工会把你看成“叛徒”;要么完全站在员工的立场上,老板会说你是“内奸”,吃里爬外;如果还像过去做纯粹职业经理人那样两方面兼顾,那么你就担纲了“叛徒”和“内奸”的双重骂名。因此,职业经理人一旦被老板赠送的股份(成为真正的小股东)“套住”,将会很尴尬。
  股权就像软化剂一样,使职业经理人手中的权杖疲软下来,职业经理人的业绩自然也会大打折扣。
  成为大股东—自掘的陷阱
  职业经理人成为小股东会遇到上面的尴尬,那么成为大股东是否就好办了呢?还是用事实来说话吧。
  一位老板想投资某一新兴服务行业,刚好遇到了行业内一位经理人A。两人一拍即合,于是就注册了一家公司,注册资本500万,现金完全到位。因为此前A经理已经做了详细的商业计划书,500万元就能完全启动,实现正现金流。老板说我不懂这行当,我只派财务人员,其他完全由你经管,法人代表是你,你占55%股份,我占45%股份。前提是不发工资,但报销业务产生的费用。于是A经理欣然上任,正儿八经地做起了老板,大刀阔斧地干起来。除按计划购置常规的办公用品外,招聘技术人员、行政办公人员、筹建网站、印制宣传品等这些基本到位以后,A经理开始高薪大量招聘行业资深人士作业务代表。一时间,该公司人才云集,势头非常凶猛。A经理由于绝对控股,且是法人代表,自然是全力以赴,同时也把自己家中的许多资源都投在了公司上,真可谓是铆足了劲。作为背后投资人的真正老板尽管也在公司留了一间大办公室,但由于忙其他事务,很少到公司来。
  由于A经理过去是业务老总,刚开始公司业务启动很快。但随着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许多管理问题便凸显出来,尤其是业务代表的管理问题。而且A经理过去一直是做经理人,一旦做了老板,处理起问题来能力显得捉襟见肘,于是便劝说夫人辞职一块加盟,替自己打理内部事务。夫妻俩为了公司,可谓披星戴月,但谁想妻子的加盟反而让管理问题更加复杂化了,公司上下都有意见。没过多久,许多员工便知道真正的投资人是谁,于是一些有意见的员工便不怎么把A经理放在眼里了,认为你是打工的,还开夫妻店—于是就有人开始找“真老板”告状,此后,背后的投资人出现在公司的概率高了,而A经理的身份便尴尬起来—虽然在员工面前仍是以老板自居,但只要真老板在场,说话也不得不看人眼色,而这些大家当然心领神会,就这样,A经理的权杖一点点地开始软化。
  当然,公司业务自然比最初的计划速度要慢许多;###个月之后,现金流开始吃紧;熬过严冬时,已是账面亏空,开始拖欠员工工资;等到五月份,账面亏损接近200万,同时一些被欠薪两三个月的员工开始找A经理闹,有些员工熬不住已经离开了。A经理好生烦恼,期间找投资人商量了几次,当实在不能强求投资人继续投资时,投资人提出了两个解决方案:一是两人先按股份比例把亏损的额度补上,二是公司破产关门。A经理夫妻俩一商量只能是同意公司破产。就这样,A经理无奈、伤心、灰溜溜地离开了公司。
  在本案例中,A经理占据了绝对大股东的位置,并出任法人代表,可谓是双保险,但是为什么还出问题了呢?根本原因在于,A经理就是一位职业经理人,不论他以什么身份出现,都改变不了这一特性。作为职业经理人,虽然占据了绝对大股东的地位,可他没有能量履行大股东的责任和义务,所以他作为大股东的权力自然无法兑现。但他名义上毕竟又承担着这些责任和义务,所以这势必影响到他作为经理人的权力。更要命的是他还出任法人代表,这更让他作为经理人没有回旋的余地。所以他败得很惨,而且败得名不正言不顺。可见股权对经理人权杖更多是起制约作用,甚至是毒害作用。
  。 最好的txt下载网

32。 恰恰是股权,软化了经理人的权杖(3)
上面讲的是真实股权对职业经理人权杖的软化作用。
  同样起软化作用的还有管理股。管理股不是真正的股份,更多是针对管理层的分红股,在担任管理职务期间享有股份的表决权和分红权。这种股份对经理人有双重作用,可能会在董事会里争取一部分主动性,但是对下发挥权杖产生的仍是制约作用。事实上,管理股就是镜中的烧饼,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分红股对权杖的作用应区别对待。如果分红股只是针对主要高层,其他员工没有,那么这样的股份也会软化权杖;如果是针对大多数员工的,那么对经理人的权杖则有积极作用。因为此时的分红股是一种激励手段,而且也是一种把现货转变为期货的分配方式,不仅激励了经理人,更激励了全员,经理人可以较好地运用权杖的作用,激励全员奋斗。
  期股本身就是期货,是现货延期支付的一种方式,是一种分配形式,也是一种用未来激励经理人和员工奋斗的方式,同时也是企业降低风险的一种方式。期股如果是针对少数经理人的,那么其对权杖的影响是不明显的;如果期股是针对大多数员工的,那么期股就变成有效的激励方式,对经理人的权杖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期股的缺陷是一旦目标实现,激励作用将会大大降低,此时对经理人的权杖起到消极的作用。这个消极作用可能来自经理人自身,也可能来自那些成为富翁的员工。
   电子书 分享网站

33。经理人远离老板“疯狂”的企业(1)
前不久,笔者遇到了一位职业经理人,他说有一位老板非常看重他,多次邀他加盟,但由于担心该企业可能会发生动荡而犹豫不定。我回答道,企业有以下三种情况时,不要进入:第一,老板处于疯狂状态的企业不要进,因为企业离死不远了;第二,企业文化与自己行事风格差异较大的企业不要进,进入后的调整成本太高;第三,企业发展阶段与自身职业经理人类型不一致的不要进,否则进去之后不匹配,会很快被边缘化。
  他接着问:何谓老板疯狂?我回答道:有三个指标,第一,语言疯狂;第二,行为疯狂;第三,“不务正业”—经营疯狂。
  语言疯狂
  俗话讲:言为心声。语言疯狂,可能就是内心疯狂的外在表现。有些老板把企业做到一定规模后,开始疯狂。首先表现在口出狂言,一切都不放在眼里,认为世界上没有办不成的事情,瞧不起所有人,自己仿佛是世界上最大的英雄。这些人最初并不疯狂,最多只是自信,然而一旦他们超越了自信,便走向了疯狂,开始冒大话,开始出口伤人。其实,是开始伤他们自己。
  行为疯狂
  疯狂起来的人不仅表现在口头上,更进一步表现在行为上。某些早期的民营企业老板发起来后,无视道德法律,无视政府,在自己的地盘里构建权力王国。也有许多老板在逐渐发展起来后,越来越猖狂,行为疯狂到令人发指。
  “不务正业”
  许多老板本来是做实业起家的,但当实业做起来后,便认为自己无所不能,疯狂跳进资本运作旋涡。资本运作确实可以加速企业的发展,但是许多企业家在尝到了资本运作的甜头后,往往便开始为资本运作而运作,结果是由做实业变为做资本运作为主。最著名的代表是德隆,他的金融帝国的资产规模高达1 200亿,结果很快就土崩瓦解,身陷囹圄。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家从做实业转向做资本运作后真正获得成功的案例。资本运作和实业运作完全是两码事,其运作规律是不一样的。
  严格说,目前我国的市场环境不足以支撑纯粹的资本运作。所以那些想当然地把国际上成熟的资本运作手法移植到国内,开始大肆的资本运作和产业并购的人,失败是必然的。即便是美国资本大鳄索罗斯,也一直专注于资本领域,他投资的目的只是为了赢利,而不是为了所谓的产业整合,进入实业经营。所以,无数的事实证明,只有稳健的专精经营,才能走得更远。那些认为自己无所不能,什么都想干、什么都能干好的疯狂企业家,等待他的最终结局必将是灰溜溜的惨败。
  能够做起来的老板,都有过人之处,也都不乏自信心。自信心是必要的,但自信过了头,就是自负,自负再发展下去就是疯狂。这个尺度为什么难以把握?客观地讲,随着老板事业的逐步做大,社会各种关联人群为了追逐利益,本来很刚性的机构和人物纷纷在利益面前失去了刚性。这时本来就自负的老板看到这些人的低声下气,会更加自负和狂傲,认为金钱的力量多么了不起!到后来,也不认为是金钱的力量,而是认为自己的力量多么了不起!于是对那些接踵而至的鲜花、掌声、赞美都毫不客气地接纳,而对某些批评之声,要么充耳不闻,要么打击报复。这样,他就再也不能直接听到批评之声了。在他的接收世界里,从此失去了平衡。由此,他的思想开始跃出常态体位,开始疯狂起来。
  以上分析了一个老板疯狂的过程。当然,不同的人疯狂基点是不一样的,有人也许有了1 000万的资产就会疯狂,而有人会到100个亿才疯狂。为什么不一样呢?原因在于本身和环境双重因素。
  就环境因素而言,如果周围都是100万元家产的人,也许自己拥有1 000万时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如果周围都是亿万富翁,他或许还能有几年的自知之明。
  就自身因素而言,很简单,因为他已不能“承载”这么多财富了。古人云:厚德载物。人之所以疯狂,就是自身的德不能承载外物了。《易·坤》讲:“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载物,这个德就是一个人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综合在一起的产物,物就是指社会评价体系中的权力、荣誉、财富。一个人德不够,是承载不动社会赋予他的所谓成功的。当一个人不能承载时,这个人便会自我疯狂,他离灭亡也就不远了。所以人们常说:上帝欲先灭之,必先使其疯狂。
   。 想看书来

33。经理人远离老板“疯狂”的企业(2)
直接毁灭企业
  老板疯狂带来的危害,首先是对企业的直接危害。因为疯狂的结果是,老板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这样就会出现真正干事的人才离去,聚集来的大多都是逐利之人。疯狂直接带来的是,干企业组织系统干不了的事情,干大家不能干的事情,干违背经济规律的事情。其结果就是,盲目投资,盲目上马,造成大量人财物的浪费。疯狂带来的还有民心的失去,周围人都会静盼着其灭亡的一天早日到来。总之,老板疯狂的企业,必将是风雨飘摇,离灭亡不远。
  伤害麾下职业经理人
  有人在入职时不分就里,一猛子扎进去,进去后发现企业老板已然疯狂,企业更是千疮百孔、危机四伏。怎么办?想退出也不是那么容易了。所以,职业经理人进入之前要慎重,千万不能眼看着疯狂的老板,还抱着不管三七二十一,进去后再说的心理。如果你另有动机,抱着趁乱捞点的心理,也很可能会偷鸡不成蚀把米。当你看了下面的危害分析后,就会重新思考自己的选择了。
  危害一,或被疯老板干掉,或一同毁灭。一般情况下,老板一旦疯狂,就很难再回到常态来;除非有大的打击,而且这个打击又不能是致命的。如果你是位性格直爽、事业型的职业经理人,那你很可能与老板的思路不一致,你会极力劝诫老板,而老板这时一般是听不进逆耳忠言的,你冒死进谏等于是不识时务,所以没有等到企业危局,也许就已经被疯老板“干掉了”(这或许还是你的幸运)。如果你能够忍受老板的疯狂,希望老板自己清醒,甚至你赞同老板的疯狂,跟着老板一块疯狂,那结果就肯定是一块失败。
  危害二,增加找工作的成本。有这样一位有一定名气的老板,本来软件企业做得好好的,忽然心血来潮,开始在资本市场上运作。运作几个来回后,企业崩盘,大量的中高级职业经理人不得不树倒猢狲散,重新寻找新的职场舞台。然而,职业经理人跳槽是要花费成本的,更何况是被动离开已经崩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