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创伤也是一种成熟-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是,你太浅薄,所以容易让人看穿,看穿了就是看扁了、看透了,不是他的神机妙算太厉害,而是你的浅薄、无知、让别人有机可乘。 

  婚姻专家分析别人的男女关系,不但搔到痒处,而且头头是道,极令有婚姻困扰者佩服之至,但最令人头痛的是,自己也传出婚变困扰,所谓的〃美满家庭〃、〃神仙伴侣〃,不过是欺骗别人的障眼法罢了。 

  曾有人说,一个高喊〃解放妇女,为自己而活〃的女人,通常有个不快乐的婚姻,写出爱情畅销书的作家,有可能自己的恋爱并非顺顺利利一帆风顺,与其全然相信所谓的〃专家〃,何不去认识真正的自己。 

  一个人必须抽离自己,才可能看清真相,佛家主张勘破〃我相〃的虚妄,就是这个道理,很多人之所以成为专家,有可能就是因为自己发生的问题比别人多,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也让自己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不要迷信专家,专家也可能有盲点。有些问题只有自己真诚的去面对、去解决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因为,你才是自己问题的专家。 

  超前与落后 

  在人生的旅途中,你可以随时超前,也可能暂时落后。人生高高低低,你也不必一直缅怀美好的过去。在人生的旅途中,你有时超前,有时落后,不过,这个决定权在你的手里。 

  雅惠直到三十五岁那年才把自己嫁出去,之前,很多人都认为雅惠大概会独身一辈子。而雅惠的确让许多想看好戏的人失望了,因为,雅惠的老公不但条件样样不差,对雅惠更是疼爱备至,这让坚持多年的雅惠终于宽了心,原来,等久了,依然能够不必失去自我。 

  博夫年轻的时候对念书并非十分热中,所以,大学一毕业就投入商场工作,没想到四十岁那年,人生却来个大转弯,博夫竟然重回学校念书,花了六年的时间,拿到了博士学位,脱离商场并到大学教书,博夫说:〃绕了一大圈,我才发现真正的自己,并找到人生另一片天空〃。 

  已经三十岁的哲文,是一个高中毕业的业务销售员,他对自己一直很没有信心,因为大学联考落榜了三次,一直有种失落感,对于自己的人生总是充满着悲观的想法,之后,他把心思全力的放在工作上,三十五岁那一年,他升任为业务经理。对于没有高学历这件事,一直是耿耿于怀,直到他在四十五岁之龄,向公司申请提前退休,在事业上他已经是成功的,不过,他却说:〃我的人生还有未完成的梦,那就是我想念大学。〃 

第五章 生命的繁华与寂寞
 
一个走过生命关卡的女人

  其实,念不念大学对他的人生来说,看似已无关紧要,只是,有些曾经失落的梦想,他想追回而已。 
  在这个充满变化的人生里,有人超前的实现自己的梦想,有人一直处于落后之中,超前的人,也可能只是暂时的超前,落后的人也未必永远落后。 

  只有那放弃梦想的人,才是永远落后的人。 

  不安与矛盾 

  生命是学习的历程,每一个灵魂,选择来到地球,都有他要学的功课。 

  成长,就是一段意识转化的历程,每一个灵魂都需要一段攀升的历程,生命是流动的,回到最朴素的生命型态,自得其乐的心境,会让人充满喜悦起来。 

  在《唐君毅全集》(卷一)里有一段文字我很喜欢,他写道: 

  安定的心灵,犹如太空,任白云舒卷,明明去来,它永远不留痕迹,总是空阔无边,寂然不动。 

  你不要说:〃待我的什么问题解决时,我的心便安定了。〃 

  因人生总是有新的问题。 

  你亦不要说:〃等我那些重大的问题解决时,留下的小问题,将不会如此扰乱我的心。〃 

  当重大问题解决时,小问题便成为你重大的问题。 

  你不能等待到某一时,心灵才求安定。 

  等待的心理本身,是向名驰逐的,会创造出你无尽的烦恼。 

  你要求安定,必须当下就开始安定,除此以外,莫有第二条路。 

  现代的人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却太多,欲望的鸿沟深不见底,享乐颠峰高于山,很多压力来自无止境的追逐、比较、竞争、强求、不满足,三十四五岁的中坚族群,经常会面临生活与事业的转型,一个人同时扮演多种角色,面临种种的矛盾和冲突,很难做到面面俱到,面对生命时难免有不安和矛盾的产生。 

  成长,就是一段意识转化的历程,每一个灵魂都需要一段攀升的历程,生命是流动的,回到最朴素的生命型态,拥有自得其乐的心境,就会让人充满喜悦起来,让生命中不安和矛盾成为助力而不是阻力。 

  暂时屈身的智慧 

  〃尺蠖之屈,以求信。〃这句话是说,尺蠖缩起身体,是为了伸长;同样的,人暂时屈身,也是为将来的跃升。 

  所谓:〃英雄不怕出身低。〃这是一句鼓励怀才不遇、落魄的人,能够鼓起勇气,振作起来,最适合的一句话。其实,这句话并不是毫无根据的安慰之词,它是根据〃易〃的原理而来,所以,自有它的道理,阴与阳、屈与伸的交替循环,就像是冬去夏来季节更替一样,是天地依序循环的一部分。成功与失败亦然,也是人生的一部分。 

  当你失意之时,不必感叹怀才不遇,新的展望就是要我们考量未来的步伐,才能打开另一条路。因为,人生时时都在改变,一时的好与坏不必太在意,人生需要的是恒久的努力。 

  如果你陷入困境,好像一切都同你作对,你似乎再也撑不住一分钟,但是你决不可因此而放弃,因为,那正是否极泰来的关键时刻与境地。 

  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暂时屈身若能换得日后的大展抱负,那么委屈一阵子总比委屈一辈子要好的多吧!所以,大丈夫能屈能伸,只要是不逢迎谄媚,只是暂时的收敛锋芒,日后,何患无可挥洒的天空呢! 

  塑一个最真的我 

  塑一个真实的自我,到底难不难? 

  在心理学把我分成三种,自我、本我,超我。 

  那么〃真〃也可以解释为,纯真、天真或者真实。净空法师说,自性是什么?自性是真心。真心是什么?真心就是清净心。在《唯识三十颂记》里,把〃我〃音译阿特曼,原意为〃呼吸〃,引伸为生命、自己、自我、自性等。 

  世间任何事物,皆有它特别的体性,我们对于它所起的见解,无论是对是错,它的本质仍有最真、最自然的面貌,这也是事物自性。举凡世间一切,有形的、无形的、真实的,虚妄的、精神的、物质的、事物其物的、道理其理的,林林总总,统称之曰〃法〃,就是宇宙万有的意思。 

  耕云禅师说:〃为什么要发掘真我?因为人人都有真实、永恒的自我,真实地自我就是原来的自己;凡是真实地,必定是原来如此、普遍如此,而且是必定如此。〃 

  人生在头脑与心灵二重生命中,二者同步成长当然最好,单独发展头脑,忽视灵性的德性,总是不完美。 

  重新塑造自己其实并不难,重要的是,你决定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一个走过生命关卡的女人 

  服装设计师潘黛丽说:〃人生和衣服一样,宽窄长短都是一种循环。〃 

  对潘黛丽而言,生命的本身已没有所谓的低潮或难关,一切的经验,对她来说,都是既深刻又轻盈的感受,都是生命中必须承受的轻与重。 

  她自幼就患有癫痫症,在五十岁以前就经历了两次的开心手术,至今每天必须精确地服用凝血剂。 

  五年前,她以一个半月的时间赶制了一百三十几套的衣服,在忙完这场台北时尚圈的盛宴后,谢幕的掌声和鲜花淹盖了个子娇小的她,当她走回后台后,一一的和工作同仁拥抱,然后,独自回家,洗个澡、喝杯红酒。隔天,就到医院做开心手术,这是她第二次的开心手术。 

  对于这样的现况她说:〃当现实问题来临时,只有去面对,没有选择的余地。〃 

  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有大小不等的难关,走的过,走不过完全是个人的意志力,面对人生,困境有时候很难放的下,想的开,有时仍不免自问,为什么是我?而想不开,又要如何面对人生呢?对于人生的困境,我们只能坦然面对,却无法逃避。 

第五章 生命的繁华与寂寞
 
挫折是另一个生命的开端

  生命这门功课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一个主要的课题,这个课题就是生命。 

  你的人生课程掌握在你的手中,这是你的生命,也是你该学的功课。 

  生命如大海中的一叶扁舟,在航行时,需要坚强的意志和信心,才能突破惊涛巨浪,到达自由宁静的港湾,人有实质的智识,才能建立美好的环境,唯有一个创造性的理想,才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希望,所以,人应该培养自己,丰富生命内涵。 

  一个人的生命,是极其短暂,在成长的岁月里,常会遭受到孤独与寂寞的侵袭,我们在生存的岁月,如果对世俗没有理性的认识,容易掉入自艾自怜的情绪里,人在自我的追求中,应竭力培养有意义的人生,去开创人生的追求,去开创命运的新机。 

  人有自我进取的精神,就是在储备自己的智识,智慧愈发展,对于世俗的认识就愈透澈,人应该在自己的生活中求进步,在别人的生活中求知识,人类智慧的创造,从文学和艺术的成就,显示最高的价值。 

  作家刘侠认为她从来不为落叶感叹,她说:〃就像我也从不为夕阳流泪,因为我知道今年的叶落是为了孕育明年的新生,今天的日落是为了展现明天的晨曦,怀抱一个美丽的希望,这一切都是可以忍受的。〃 

  如果你不耐着性子多学点,只会感到空虚和不自在而已,生命是需要你去了解的,而不是你能走得多快来决定的。 

  我想,生命的真正目的,是要学习永恒的生命技巧与智慧。 

  人生原来不是你想的那样 

  人生有很多时候,并不是原来想的那样。 

  过度期望、高估了自己,就会有失望的时候。 

  现代的人情感浓烈奔放,却也聚散匆遽,其实,悲欢岁月才是人生真貌。生命就是如此,充满了各式各样的矛盾,人们的眼睛往往不够雪亮,无法彻见自己生命的矛盾。 

  人生的福分,如果没有兑现,其实是不算数的。 

  对人生真要搞清楚、弄明白,原来是如此,当然,就真的放下了。如此生活就会比较快乐,一切随缘,在随缘之中就能〃相随心转,境随心转了。〃 

  《金刚经》亦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人若能心处于不动欲念之境,随遇而安,善尽生之职责,命必然过得踏实。所谓:〃以静心处理顺境,以善心安于逆境。〃 

  美国幽默作家李勒说:〃生命就像一部缝纫机,希望裁出些什么,就得放进什么。〃 

  人生来来去去之间,自有一番学问,没有想像的好,也没有想像的坏,不管是什么样子,却往往不是原来所想像的那样,人生的每一步都是充满着未知和冒险。 

  人生要用〃心〃过,不要用头脑想。 

  因为,人生充满了无数的惊叹号! 

  生命的滋味 

  这生命的滋味,你可曾尝透?而什么才是生命的滋味? 

  你觉得生命的滋味是什么?什么才是真滋味? 

  我想,生命的滋味就是慈悲的滋味。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说:〃我们都生长在命运树上,有的直直而顺利的一路长上去,有的则不幸长到了侧枝上,还有更多长在死芽上,有的甚至都还没开始,就已结束。但不管生长的命运如何?我们终究都是在同一株命运树上。〃 

  生命如树的譬喻里,有惜福和悲怜的含意。 

  佛陀是慈悲的,是彻底的慈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就是佛陀的精神。耶稣也是慈悲的,有一次耶稣带着弟子们进教堂,适逢奉献时刻,弟子们看见许多富人各掏出金币奉献,也有人奉献银币,后来又看见一位寡妇,一手抱着小儿,另一手掏出一小铜板,放进奉献袋内。耶稣问弟子们有没有注意到谁的奉献最多,弟子们七嘴八舌的指出,哪些富人捐出的金币,哪些富人捐出银币。 

  耶稣却告诉他们,今天奉献最多的是那位寡妇,理由在于那些捐金币银币的,都是拿自己多余的钱来奉献,唯独那位寡妇却捐出了她和儿子的午饭钱,给那些比自己更需要的人。 

  〃即使是微小的行为,也会因发自慈悲而显得高尚。〃 

  圣经上说:〃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