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事业是父亲-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广贤文》、《幼字琼林》、《朱子家训》等等。其中都有很多关于道德行为规范教育的篇幅。我立孩子开始口语教育时就教他们背这些诗文,例如《三字级》中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李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知让梨。
  弟子长,宜先知。
  这些简单的句子很容易被孩子接受,久而久之就自然成了行为的准则。
  稍长以后,我们开始向孩子讲述一些法制常识,并经常讲一些法制故事,逐步培养法制观念。
  (4)道德教育以孝为先:我们很难想像一个不懂孝道的孩子,将来会对国家、对社会作出大的贡献;更难相信一个连父母不尊敬的人,会有很高的道德素质。因此,我们在孩子的道德教育方面,把“孝”摆在首要的位置上。孩子是在父母和上辈的关爱中长大的,所以“孝”这个概念孩子很容易接受。在孝的基础上很容易进行其他道德教育。“孝”是对父母之爱的回报,其他一切道德情操是“孝”的变种,光宗耀祖思想是孝的直接派生物,而其他一切伟大理想都是只光宗耀祖思想的变种。
  (5)亲贤人、避小人:孩子道德素质的培养除了家庭这个最重要的环节之外,与孩子接触的人对孩子道德的发展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人们常说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就是这个道理。孩子小的时候,可塑性很大,特别容易接受坏的影响。所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千万不能让他与道德素质很差的人为伍,否则很容易染上恶习终生难改。
  我们家乡有一句欲语,“跟狗就吃屎”,这句话听起来虽不文雅,但从道德教育角度来看,却是一句很有价值的致理名言。
  我们经常教孩子所背诵圣经中的一首小雅,以勉励他们亲贤人而避小人。
  莫偕无道行,
  耻与群小立。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人的格调的高低,是衡量未来人生规模的砝码(2)
避彼轻慢徒,
  不屑与同席。
  摘自《我的事业是父亲》 一书
  

我的教子三字经(1)
我们根据孩子们早教的经验,给孩子们记忆的内容太多并无好处,每天学四句不如每天学两句。学完一遍之后,再重新来一次,复习巩固一下,这不仅有利于记忆,而且会增加孩子学习的兴趣。后来我编了一个《 家教三字经 》,教给孩子背,效果很好。《 家教三字经 》的内容如下:
  人之初,无善恶。性相近,习相远。
  教以善,则成善。诱以恶,恶乃生。
  养不教,母之过。教不严,父之惰。
  少不勤,老徒悲。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成才。
  教子道,贵在早。空白纸,画得好。
  一岁养,快快长。二岁教,大必孝。
  三至四,学前期。教算术,学识字。
  五上学,不可迟。习教化,习礼仪。
  六独立,学自理。三看大,七看老。
  幼一年,值十年。勿延晚,宁超前。
  一日计,在于晨。一年计,在于春。
  一生计,在于童。误童年,误一生。
  世间事,皆可待。儿教育,万勿等。
  天才者,神童始。神童者,早教致。
  早开发,早发现。早培养,要远见。
  不逐波,不随流。向前走,莫回头。
  天才路,难重复。望成龙,自己闯。
  教之序,志为首。志未立,无舵舟。
  立志圣,则为圣。立志贤,方为贤。
  童年梦,志之先。儿尚幼,父母编。
  顺自然,不可为。果实小,悔晚矣。
  三更灯,五更鸡。好儿女,立志时。
  平常心,慰平庸。儿少时,万勿提。
  好素质,万万千。有四条,不可偏。
  曰志气,曰道德。曰自信,曰毅力。
  小德行,人各异。大道德,四准则。
  爱祖国,孝父母。尊师长,利他人。
  教道德,身作则。儿所忌,己莫为。
  近朱赤,近墨黑。亲贤人,避小人。
  我中华,多奇迹。长城长,黄山美。
  游山河,览古迹。拓胸襟,增见识。
  站得高,看得远。登泰山,小天下。
  神仙者,凡人也。成神仙,靠心坚。
  古有圣,今有贤。圣贤者,榜样也。
  说历史,讲故事。促兴趣,塑灵魂。
  儿女优,勿宣扬。露锋芒,增压力。
  儿女错,勿严惩。更关爱,保自信。
  上大学,求学始。前所学,奠基耳。
  人生路,不轻松。幸福者,追求中。
  凡教育,必艰辛。纠自然,改野性。
  家教诀,造快乐。化压力,为动力。
  要踏实,要超前。勿虚荣,求真才。
  真公平,从来难。勿清高,要面对。
  真教育,教于学。成大才,培自学。
  先学优,后补劣。培兴趣,见效率。
  多动手,做总结。助记忆,增理解。
  拜导师,觅志气。激斗志,励心态。
  活书橱,要不得。虽博学,限思维。
  真名师,出高徒。读书呆,误弟子。
  今日诗,明日歌。成大事,前车鉴。
  要努力,今日始。待明日,事休矣。
  重家教,好家风。益社会,利家庭。
  遗钱财,富三代。留功德,万万年。
  父作马,子成龙。父母心,古今同。
  教子经,赠世人。高山水,送知音。
  另外,把所学的内容与故事联系起来,《 三字经 》中有关劝学的典故,例如披蒲编、削竹简、悬梁、刺股、囊萤、映雪、负薪、挂角、孟母三迁等等,我们后来都以故事形式一个一个讲给孩子听。孩子因为已经背熟了这些典故的句子,所以听起来也就特别感兴趣,对他们的学习也起着促进作用。
  与口语教学相比起来,我们在识字教学方面进行得较晚,我们的早期识字教育是从数字开始,三岁之后才教一些常用的汉字。
   。。

我的教子三字经(2)
据最近的研究资料表明,三至六岁是儿童识字的最佳年龄,我们的识字教学也算赶上了这个最佳年龄段,因此对孩子的智商培养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日本东京幼儿识字教学研究机构从1967年开始的一项研究表明:五岁开始汉字教学的孩子智商可达95;四岁开始学汉字的可达120;而三岁开始学汉字的,智商可高达130。因此,对儿童识字的最佳年龄有了最新的说法,冲破了学龄前儿童不宜过早学习识字的传统观点。
  

养儿育女,不走寻常路(1)
蔡笑晚/文
  要想培养出一个杰出的人物,必然需要一套特殊的手段。在育儿和家教领域里不存在“偏听则暗、兼听则明”的问题,而是“多听则乱、越听越糊涂”。在没有严格科学根据的情况下,无法判定究竟哪一套方法更高明。这并不表明人类在家教领域内束手无策。恰巧相反,这给创造性和想象力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奇迹往往出现在人们没有想到或不敢想的地方。而一套大家都满意的方法,必然培养出一个四平八稳的平凡孩子。因为,尽善尽美就不可能是出类拔萃了。
  小时候,我的父亲讲过这样一则故事:
  从前,爷爷带孙儿去市场,买到一头小毛驴。回家的时候,先是爷爷骑着毛驴,孙儿跟在后头走。走了一段路后,遇上一群妇女。妇女就指责爷爷,说他不关心小孩,大人骑驴让小孩走路,不像话。爷爷听了感觉有理,就立即下来,改让孙儿骑驴,自己跟在后头走。又走了一段路,遇上一群老年人。老人指着小孩骂,这小子真不孝,年纪轻轻的骑着驴,让老人走路。孙儿听了觉得有理,就叫爷爷上来一起骑。两人又走了一段路,遇上一群养驴人,养驴人指着祖孙二人说:“这么小的毛驴,两个人骑着走,太狠心了,这驴儿肯定会累死的。”祖孙二人听了想想也是,索性两人都下来牵着驴走。途中又遇上一群年轻小伙子,青年人指着两人风趣地说:“你们两个傻瓜,有驴不骑,真是笑话。”祖孙二人听了觉得也有道理。但是,他们的处境很困难:爷爷骑驴有人责备,孙儿骑驴有人指责,两人都骑有人非议,两个都不骑又有人取笑。所有的选择似乎都不妥当。剩下的唯一选择就是两个人抬着驴走。他们也这么做了。结果在经过一座独木桥时,两个人不小心把驴掉在溪沟里摔死了。
  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历史,人世间能够发生的稀奇古怪的事都发生过了,所有高明见解、金玉良言能说的都说了,可能入大雅之堂的都有经书史册可考,不能入大雅之堂的也有杂文野史在民间流传。现代的任何一种见解,不管有意无意,几乎都可以在漫长的五千年历史河流中找到源头。所以可以说,当今世界没有新东西,只有新组合。
  家教理论方面也是如此,几乎所有现代家教理论都可以从古人那里追溯到源头。今人的各家理论只不过以不同方式重新组合了古人的信条。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理论特色,去实现属于那个时代的理想和追求。
  经过多年的研究之后,我奇怪地发现,现实世界的任何一种理论和经验都有一种与之相反的理论和经验存在。虽然两者之间似乎水火不能相容,但各自又有各自存在的理由,谁也无法否定谁。
  比如:有人说要不失时机地早教早学,要及早开发儿童的智力,开发得越早大脑就发育得越好。因此,要争取时间早教早学,把教育时间提到学龄之前,提到三岁之内,甚至提前到尚未出生之前。要及早发现儿童的智力情况,该早读的就早读,该跳级的就跳级。可是,也有理论说这是拔苗助长,教育必须符合儿童的自然发展情况,要循序渐进,否则欲速则不达,甚至认为孩子在十二岁之内绝不应该读书。
  又比如:有人说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他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但也有人提出,如果什么事情都让孩子自己去慢慢摸索,那么人类肯定还处在茹毛饮血阶段。一旦错过了最佳学习期,有许多东西就永远掌握不了。因此,必须尽快教给孩子们,不能等待他自己独立探索,否则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会错过时机。
  又有人说,要多听大家的意见。偏听则暗,兼听则明。这几乎是普遍公认的处世准则。但是也有人提出如果把每位科学家对世界的意见综合起来,那么世界根本就不复存在,不可构建。“祖孙买驴”的故事中,两位善良的祖孙,因为兼听了众人的意见,结果是抬着驴过独木桥,把驴摔死在溪间,遗恨终生。
  要想培养出一个杰出的人物,必然需要一套特殊的手段。在育儿和家教领域里不存在“偏听则暗、兼听则明”的问题,而是“多听则乱、越听越糊涂”。在没有严格科学根据的情况下,无法判定究竟哪一套方法更高明。这并不表明人类在家教领域内束手无策。恰巧相反,这给创造性和想象力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奇迹往往出现在人们没有想到或不敢想的地方。而一套大家都满意的方法,必然培养出一个四平八稳的平凡孩子。因为,尽善尽美就不可能是出类拔萃了。
  

养儿育女,不走寻常路(2)
因此,有人提倡“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我认为人生要想干成一番事业,也只能如此,没有别的两全之策。“祖孙买驴” 的故事哲理提示我们,在教子成才的漫长道路上,必须排除干扰,坚定地按既定方向前进,走自己的路。如果前面没有路,也要勇敢地闯出一条来。
  鉴于这一点,正是我要介绍的一些经验与理论。我相信真的“高山流水”必然会遇上知音。我写作这本书《我的事业是父亲》的目的就是奉献给这些知音。“祖孙买驴” 的故事哲理是我奉献给知音的第一个重要经验:教育孩子,自己要有主见。
  节选自《我的事业是父亲》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越挫越勇,胜券必握
蔡笑晚/文
  在培养孩子的恒心和毅力的具体操作方面在《我的事业是父亲》中也有详细的论述。我们除了自己带头以身作则之外,还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从小培养孩子从头至尾完成一件事情的能力和习惯:在学习或生活中的任何一件该做的事情,我们都严格要求孩子有始有终地按预定计划完成,绝不允许半途而废。这种能力必须从小培养,长大之后,成了习惯,就难以更改了。
  完成能力和习惯是人一项很重要品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缺乏恒心和毅力的人,做事往往半途而废。因为从小没有严格要求,做任何事情一遇到困难就没有坚持下来的习惯,达到很小的高度,就心潢意足。这是读书成才的大忌,这种人达不到高的档次。
  (2)培养责任感:做什么事情都必须让孩子负责任。不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