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哈佛商魂-12位精英传奇和69条商规评点-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防部长。在7年任职内,他成为华盛顿仅次于总统的第二号人物。1968年2月,麦克纳马拉离开国防部长职位,担任了世界银行行长。那些受训的人认为,管理本身就是目的,就是一项专业,与管理对象并无多大关联。

——威廉·怀特

1。亨利·福特难过得哭了

1960年11月9日,在美国,有两个新领袖—一个在企业界,一个在政界—站在台上仔细地端详着他们的信徒。企业界的是罗伯特·麦克纳马拉,政界的是约翰·肯尼迪。这一天,43岁的肯尼迪在海恩尼思面对着支持自己的民众,感谢他们把自己送上了美国总统的宝座。同一天,亨利·福特二世和麦克纳马拉在福特公司圆楼的小礼堂召开记者会,两人一起在台上,亨利当众宣布任命41岁的麦克内马拉担任他的新总裁,自己担任主席兼最高执行长。就此,麦克纳马拉成为1906年以来第一个当上总裁的非福特家族成员。麦克纳马拉只所以被任命为总裁,按亨利的解释是:“麦克纳马拉先生所有的知识和数据,都记在头脑里,其他人却得去翻书查资料才会知道。“但真正的原因在于,当福特公司所有的部门都亏损连连之时,只有麦克纳马拉能够为公司赚进大把大把的钞票。这一次晋升,是亨利给他的报酬。亨利·福特选择麦克纳马拉作为总裁,是因为他认为麦克纳马拉是能够保障他与公司未来的最佳人选。麦克纳马拉本人也并不怀疑这一点,如果没有一个月后的那件事的话,他会努力证实这一点。事实上,他已开始了他的证明。就任总裁不到两个星期,麦克纳马拉在公司高层主管的内部会议上,再次展现了他惊人的管理天才。他在长达两个小时的演讲中语重心长地警告说,美国的物价和工资不断上涨,必然会遭到国外厂商更大的竞争。为了防患于未然,麦克纳马拉呼吁福特必须降低生产成本和售价,才能跟外国车竞争;他认为,在生产成本和售价之外,也必须重估消费者如何计算单车的总成本;他提出了世界车的观念—将来一部汽车的零组件,会分散在全球各地不同的国家生产,以利用较低的生产成本—在无人正视外国竞争、或是预见外国车未来影响的底特律,这是一个突破性的观念。麦克纳马拉引述哈佛商学院教授勒维特和福斯汽车负责人的谈话,对汽车工业做了一番权威而前瞻性的剖析,其论点充满了先见之明。然而,麦克纳马拉未能实现他对福特公司的理想。因为当选总统肯尼迪正在筹组新内阁,由于罗维特的推荐,新总统敦请他出任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不为所动,他说他刚接任公司总裁,就这样弃亨利而去,实在有负他的赏识和重托;他说他如果入阁,就得放弃福特所有的价值数百万美元的股票和买卖选择权,也得放弃福特的高薪,1959年他的年薪是410833 美元,这还是他出任总裁以前的数目,而政府公职的年薪只有25000美元。不过,他说:“我现在的钱一辈子也用不完。”由于肯尼迪总统的力请,也因为麦克纳马拉渴望挑战的性格,他终究还是谢绝了公司的挽留,决心入阁。他说他赚的钱已经远超麦氏家族的列祖列宗,现在该是他回报社会、为国效力的时候麦克纳马拉正式宣布辞职那天,福特万分沮丧地坐在书房里,喝着酒,难过得哭了。他说:“这大概是我这辈子最难过的一天,我实在不敢相信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在我训练了他这么多年以后,他却要走了,我真不敢相信。现在我怎么办?“亨利的难过是真的,但他的话未必全对,因为造就麦克纳马拉这样的英才,绝不只是福特的功劳。

2。天生我才

1916年6月9日麦克拉马拉生于旧金山,其全名是罗伯特·史特朗奇·麦克纳马拉,中间名史特朗奇(Strange “奇怪”)得自信仰新教的母亲的姓。他出生时,只念到八年级的父亲已50岁了,而母亲只有25岁。年轻的母亲非常严厉,吃晚饭时她会朗读《大卫·科波菲尔》给儿子听,如果儿子的成绩单没有全部拿到甲等,她便无休止地帮他补习。麦克纳马拉从小就很爱看书,求知欲非常强,算术好,身体却赢弱,一天到晚生病,15岁起开始上船当水手,到过巴拿马运河一次,东方一次,夏威夷四次。他念皮蒙特高中时,成绩几乎都能令母亲十分满意,三年中他共得了26 个甲、7个乙。他不但学业成绩令人刮目相看,课外活动更是丰富多彩。1933 年初春,麦克纳马拉上高三的时候,小罗斯福就任总统,当时是经济大萧条最严重之时,国家正“涉于动乱边缘”。每四个成年男子就有一个失业,5 千多家银行倒闭,27万多个家庭流离失所。经济大萧条和社会的不安,并没有改变麦克纳马拉对经济学的兴趣。大二下学期结束时,他被选入全国学生会,证明他是受人欢迎的好学生。暑假期间他去挖金矿、学滑雪,而且培养出终生的兴趣—登山。1937年他大学毕业,累积了傲人的总成绩——288个学分。他接着到哈佛商学院继续求学。当年的哈佛,一年级学生往往会有12% 被淘汰掉,麦克纳马拉当然是不会上榜的。他是那种在班上老是举手的学生,发言的机会比任何人都多。“他喜欢受人瞩目”,他哈佛的同学说道,“但是他的确聪明,口才极佳,书又念得好,决不会虚张声势。“麦克纳马拉的意见总是一针见血,他综合问题的能力更让同学佩服。有的同学回忆说:“当我们还在山脚下时,他早已起飞到更高的地方去了。“在哈佛,麦克纳马拉比以前更加独往独来,只专注于学业,变得冷淡甚至不近人情。大部分学生还都跟别人合租房子,他却一个人独住一室。1939 年春天,麦克纳马拉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在普莱斯沃特豪斯公司旧金山分公司找到会计师的工作。之后,由麦克纳马拉担任向导和策划,与另外5个同学去欧洲旅游了3个月以资庆祝。这次旅游正碰上希特勒入侵波兰、英法对德宣战,而他们却浑然不觉。然而,战争还是给他们的归途增添了麻烦,因羁留日久,他们把钱花光了,为了抵付船费,他们在船上的餐厅担任服务生,每天工作14个小时。14天后,他们回到了美国。 3。进入军界麦克纳马拉在普莱斯沃特豪斯公司担任会计没多久就辞职,于1940年回到哈佛担任会计学助理教授。美国参战后,他才有机会开始自己一生的转折。

1942年3月间,28岁的查尔斯·桑顿少校奉命出掌陆军航空队总部管理控制

局下的统计管制处,他要把统计管制处建成一张完整的网络,把统计管制官

派驻到全球各地的航空队指挥中心,负责搜集人员和装备的资料和数据,并

加以整理、分析。

他们的数字代表真实、具体的事物,由身在第一线的人收集而来。有了

正确的数字,才能够反映出无比庞大复杂的战事中的确切的细节。他们知道,

整体是由许多独立个体组成,而数字正能整合这些独立个体而发挥综效。后来,这个观念被彻底发挥:数字是制订决策的工具。算术好,对数字十分钟爱的麦克纳马拉立刻投到桑顿麾下。他的首要工作是建立起一个系统,让航空队知道自己拥有多少架飞机。麦克纳马拉和他在哈佛的同事花了三天的时间,亲笔写出一份关于这个系统的报告,这份报告后来成为陆军航空队分派飞机及人员、配置装备,拟订训练时间表、动员部队的决策基准。桑顿及麦克纳马拉们首次见识到数字能够发挥多么惊人的力量。麦克纳马拉渴望能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因此在1943年3月,他进入陆军航空队担任统计管制处上尉,被派驻到英格兰。生活的艰苦,德军的空袭,他通通抛诸脑后,一心只专注于眼前的工作。他只对数字有胃口,总是不吃早餐,早上7点钟以前就直奔办公室。麦克纳马拉和其他数字专家想出来的办法,可以说是日后管理革命的开端,他的天才在于他有能力在一个接着另一个的企划中,不断从数目字中萃取出惊人的效率。对于军队来产,效率就是胜利;对于企业而言,效率就是赢利。

4。进军福特汽车公司
1945年8月14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在庆祝活动中,桑顿开始计划未来—组建一支深具影响力而又能令人刮目的队伍,把这支队伍带入福特的汽车王国里去。在他组建队伍的过程中,唯一且主要的阻力来自罗伯特·麦克纳马拉。在形式上,麦克纳马拉仍然处于向哈佛请假的状态之中,而商学院的院长急于要他回来,且已经授予正式教授之名,聘他返校任教,并允诺他爱教什么就教什么。他对生意没什么兴趣,特别讨厌人事运作,他热爱教学且热爱学术生涯。

“我们一定得找罗伯特·麦克纳马拉加入。”摩尔极力主张。而桑顿则已把麦克纳马拉归入他薪资表中所得最高的人之列,一方面因为他已经答应了至少要为麦克纳马拉争取到哈佛商学院薪水的两倍,一方面是因为他确实相当具有潜力。然而,他们的目的不只是丰厚的薪水和奖金而已,他们想要有所影响,他们有更宏大的计划。麦克纳马拉相信,许多底特律的劳工问题就在于管理,他认为一些汽车公司多以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态度对待他们的员工,时机好时招募他们进来,时机一坏就随即将他们裁员。数年来,对付工会的最常见的管理手腕就是先打压工会的领导人。他想改变这一切。他相信,公司有社会责任将它的企业管理得更好,以使工人能享有较高的安全感。不过,麦克纳马拉和他的伙伴们不得不先接受进入福特的测验,那是在他们看来十分滑稽的可笑的数百个题目。这些题证实:这些人聪明异常,是集智慧、平衡和情感成熟一身的稀有动物。麦克纳马拉在思考和推理能力方面得了满分,他的语汇和非语汇能力都拿了最高分,是最接近电脑的人。在动机和魄力上,他与桑顿平分秋色。显然,这些测验使他们在福特的声誉更加水涨船高。

5。新老大麦克纳马拉他们10个人是以桑顿为首进入福特公司的,桑顿是这个小团体的大哥。因为与公司上层的矛盾,桑顿被迫去职。很快地,罗伯特·麦克纳马拉成了这个小团体的老大。这个团体的成员之一,查尔斯·包士华一点也不感惊异,因为他早就见识过麦克纳马拉了。那时他们都在服役,麦克纳马拉因病住院,桑顿电令包士华去接替麦克纳马拉的指挥工作。包士华在病房里见到了麦克纳马拉,他神采奕奕,一如往常,坐在布满空军文件的床上。“哦,我很好很好”。他丝毫未谈他的病况。包士华来的目的是为了解相关事宜,好接替指挥工作,但麦克纳马拉无意把工作交出来,即使是在病床上他仍要掌管一切。那就是不屈不挠、凡事主控的麦克纳马拉,即使在病中也拒绝让出任何拿控权—就如这些人在福特公司里所见识到的他一样,面无倦容,决不让步,一路带着众人往更理性化的管理模式冲锋陷阵。精于计算的他,三两下就看完福特竞争对手的财务报告,一一分析给亨利,布里奇和克罗素听。他埋进公司里早被人遗忘的数字堆中,把成本分析出来,揭露某笔生意的实际利润。他决心要让福特公司的经营管理在40年代后期独领风骚。他、蓝迪和米勒先设定好系统,让那些可供做财务控制之用的“事实”进入系统,再借他们诠释数字的能力,掌控愈来愈多的实权。以往的会计基本上只是将所发生的事记录下来—他所做的是会计的职责,以及做财务记录。麦克纳马拉为主计长规划了一个新的关键角色。在他们重新定义之下,这样的地位允许主计长从事计划、预测未来以及做数量分析。这个新取向是受了哈佛教授汤姆·桑德思、路思·渥克以及艾德·仁特极大的影响。从他们的“成本中心”和“预算中心”这样的词语,自然而然地诞生了“利润中心”。而罗伯特·麦克纳马拉在幕后推动公司利润中心的设立,以此为每个运作把脉。他超越传统的生产成本控制,把控制的观念运用到所有的事物,包括市场营销和采购。他们计算产品对福特而言“应该付多少“,而不是仅仅接受最可能的好价钱。渐渐地,麦克纳马拉为美国企业界衍生出一套新术语和新规则。他在数字方面的鬼才令布里奇和克罗素赞叹有加,遂在1949年提名他担任主计长一职。他的快速升迁显示了一个主要的改变:头脑对企业的经营比狡诈重要多了。

6。最怕失去控制或感情用事

麦克纳马拉的升迁远未达到顶点。不久他又出任公司最大的部门福特车

系的总经理。他越来越叫人恐惧。那个忠实的丈夫、宠爱孩子的父亲、有人

缘的朋友,一到办公室就变成一个靠聪明才智欺压别人的恶霸。大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