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哈佛商魂-12位精英传奇和69条商规评点-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箱一样,牌子可以不同,运转原则却只有一个。因此,他知难而上,勇敢地

和“苹果”公司竞争,占领市场。这个时期,他还不到24岁,便做了一笔特

大生意:为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设计便携式电脑机芯软件,事实证明了盖

茨的预言是正确的,他赢了,他因此获得巨大的成功。全世界除了“苹果”

公司之外的所有电脑厂商都采用了他的MS—DOS程序,他因此坐收巨利。全

球有7000多万台与IBM电脑相容的私人电脑,同时也就有7000万套DOS (作

业系统软件)来监控每台电脑的一举一动。他的最新产品“窗口”程序已经

售出1000万件。

由于微型软件公司设计生产的DOS 、OS/2和WINDOWS极受欢迎,是多年

来最畅销的软件,雄霸了美国私人电脑作业系统的市场,因而,去年微软公

司的股价暴涨,盖茨的家财也骤升至48亿美元。去年,在《福布斯》杂志的

美国富豪榜上,盖茨的名次已由第16位跃升至第1位。

这一来,不少对手对盖茨的微软件的蓬勃发展感到束手无策。他们决心

破釜沉舟,与盖茨的“毫微软件”决一高低,因此,他们联名起诉盖茨控断

了软件工业。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因此特别对微型软件公司进行调查,看看

他是否形成托拉斯并蓄意垄断市场。盖茨面对着强大的威胁和敌意,表现出

了格外的自信与冷静。也据理力争,否认自己垄断市场的指控,他振振有辞

地说:“我们成功地设立了工业标准,以合理的价格设计电脑用户真正想要

的产品,因而得到消费者的支持,但却招来别的公司的嫉妒。其实,这些老

公司都没能反省它们的成本结构太不合理,它们的售价太高。“这巧妙而严

密的辩护词恰恰道出了盖茨经营成功的秘决:用户第一,适销对路,勇于探

索创新。这是盖茨留给其他僵硬老朽的企业最好的忠言。如果谁死守几十年

不变的方式,他们必然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仔细分析盖

茨的产品和经营方式、销售渠道,终于得到公平合理的结论,这个结论恰恰

与盖茨的辩护词取得了实质性的相同,盖茨又一次胜利了,对手的阴谋破产

了。

这时,盖茨不仅在外部遭到其同行们的嫉妒、控告,而且他遇到了更大

的难题:与他合作多年的IBM ,突然残酷地中断与他的合作,转头跟其“死

敌““苹果”公司合作起来,盖茨只好与IBM分道扬镳。

如果说同行们联合控告电脑软件公司是因为嫉妒和害怕自己被吃掉,那

么IBM的掉头转向也使盖茨在巨大成功里感到恐惧。这次微软公司与IBM决

裂的原因,表面上是由于两家合作发展的OS/2取代DOS的计划实施后市场反

映不理想,于是盖茨全力发展WINDOWS (视窗),双方因而出现分歧。但是

实际上,是由于IBM担心盖茨那越来越强大的微型软件公司对自己有威胁,

因此,它必须改变自己的斗争策略,寻找新的合作对象,联合与盖茨抗衡。

它突然想起自己的死敌“苹果”公司来了,开始与“苹果”公司联手。要知

道,当今的死敌是盖茨,而不是“苹果”公司。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对付最应该对付的敌人。战场上如此,商场上也是情同此理。面对IBM与“苹

果“公司联盟的威胁,盖茨的风度和态度比对待控诉还要冷静,他那惯有的

自信的笑意又浮现在偏瘦的面孔上:“私人电脑约有90 %是采用DOS和

WINDOWS的,我们占了上风。它们那两家公司的成本都非常高,现在,它们

联手搞新的一套电脑系统标准,与现时盛行的电脑硬件规格又不相容,我倒

要看看他们下一步怎么办!“多么知道自己的特点,又多么知道对方的特点。

对方的缺点被他一语道破,盖茨的头脑是灵活的,他的眼光是敏锐的,也许

正是这种知己知彼的作风,才使他立于百战不殆的境地。他的自信与勇气也

正来源于对自己和对方的彻底认识,用自己的优点对付对方的缺点,才能立

于不败之林。即使再多的风波和挑战,凭借着超人的天才和自信,也能渡过

风雨飘摇的难关。

盖茨与IBM分手后,专心致力于经营微软公司,重点是搞WINDOWS系统

的开发,成为IBM最主要的竞争对手。目前,微软公司拥有1。6万名雇员,

并在42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子公司,在个人电脑软件方面居领先地位。已成为

英特尔公司、苹果公司、惠普公司、诺威公司、富士通公司和西门子等电脑

巨头的众矢之的。其业绩也令同行刮目相看,1994年全年销售额52。66亿美

元,市场价格366。03亿美元,在美国最有价值公司排行榜中名列11位。一

个成立时间仅二十几年的“后生”,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靠的是什么杀手

锏呢?微软的秘密就是在于不断地创新产品,不断地去开发。

盖茨认为,有些成功的大公司,由于只把眼睛盯在已成名的产品上,而

没能将自己的优势扩展到下一个发展阶段去,更没能发现新技术成果的巨大

潜力,结果渐渐失去优势而遭受挫折。盖茨说:“我们绝不让这种事情在微

软公司重演,绝不会因为缺乏对技术应用的远见而被抛在后面,而是要下定

决心使存在的优势继续扩展。在盖茨和全体员工的通力合作下,微软公司从

与IBM结缘后步步走在其他软件公司的前面,创造了一连串惊人的成功:1985 

年,推出“Windows1。0 ”系统软件,1990年,微软公司就推出“Windows3。0” 操作系统软件,全球几乎50 %以上的微机都配备了这种系统软件,1991年又推出“Windows3。1 ”软件,年销售量达1千万个拷贝,世界上1。5亿台微机中,有90 %以上都使用这种软件。可以说,“Windows ”技术成了微软公司微机软件潮流的旗帜,近几年来,微软公司年年都有新产品问世,尤其是在 1995年8月又推出了“Windows95 ”,销售势头强劲,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再次震动全球。

3。独特的经营方式

除了天才和机遇,企业成功的关键是科学而合理的管理方法,管理水平

的高低,决定着事业发展的快慢,每一个人由于对企业理解不同,由于经营

范围和经营特点的不同,会有不同的管理方式,没有像定理、公理那样适合

于每一个企业的管理方式。

怎样来描述和评价盖茨的经营方式呢?独特。他称他的办公总部为“校

园“。事实上,那里的设施也颇像美国的大学校园,高科技的设备干净而整

齐的摆放在实验室里和工作房里。外面绿树丛丛,喷泉点点,景色清新宁静,

员工努力工作之余像学生课间休息那样可以四处走走,舒展一下绷紧的神

经,然后再回到微机旁。盖茨说得好:“我们采取这种独特的管理办法,是

因为这是管理软件开发最有效的方式,这样能使员工觉得很自由,大家可以

自由交谈。有好的气氛才有创意。“事实正如他设想的那样,自由的气氛使

员工有积极的思维和创造力,他们像些调皮而聪明的学生一样不断的提出新

想法,盖茨则像一个善于引导、鼓励学生的好老师,他们这个积极健康的班

集体,这个奋发有力的大学“校园”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着。

高层次的产品往往诞生在高层次的人手中,为此,与IBM等公司相比,

微软公司更加注重招聘顶尖人才。盖茨认为,能否开发出高技术产品,关键

在于有创造力的人才,同时能不能为他们创造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微软公司

负责招聘人才的凯瑞·泰比特说:“招揽具有非凡创造力的人才是我们的最

高原则。“为此,他们每年到全国137所大学去物色人才,有些重点大学每

年要去三四次。为了招聘一两个人,他们要阅读1万多份简历,面试7000 

多名应聘者。20年来,他们为测试一些应聘者是否有很高的创造力已总结出

一套测试方法。例如,有一次测试一名叫约翰·尼尔森的应聘者,测试主持

人、执行副总经理史蒂文·A ·鲍默突然向尼尔森提问:“请你告诉我美国有

多少个加油站?“并说:“你不必回答准确的数字,但必须让我知道你是怎

样进行思考的。“当时尼尔森略加思考答道:“美国共有125000个加油站。

因为美国有2。5亿人,每4个人有一辆汽车,而每500辆车应有一个加油站,

所以答案是125000 。“鲍默听了表示满意,接着又出了一道更难的题,尼尔

森应答无误。尼尔森被录用了,他进入微软公司后工作很出色,四年后便升

任地区经理。由此看出,微软公司采用的选聘方法是很成功的。

又如,詹姆斯·奥青是网络软件方面的顶尖人才,微软公司为了得到他,

整整花了一年时间也在所不惜,最后,奥青同意加盟微软公司。

近几年,微软公司还雇用了不少远远超出PC机领域的各类专家,其中包

括哲学家、语言学家、民族音乐专家、电影特技专家等。盖茨说:“如果要

在软件开发上继续取得成功,我们还必须更多的理解外部世界,并从中汲取

营养,使微软公司继续发展。“
要开发就要有投入,在这方面微软公司毫不吝啬。1994年微软公司的利润是13亿美元,而该年用于研究与开发的经费就高达6亿美元。盖茨说:

“软

件工业是一种以创新为动力,以变化为能源的行业,大多数产品投产几年就

已经过时了。因此,我们必须以设计创新来带动产品创新,使微软公司继续

立于不败之地。“在微软公司,开发产品的工作常常是由小组来完成的,这

些小组是开发工作的主力,小组是由若干人组成的小单位,一般包括开发人

员、测试人员和文档人员。小组有组长,他有权根据具体情况解决自己面临

的问题。

由于组的规模小,组员之间便于沟通,容易建立共同语言和明晰度;专

业强手同在一个组工作,研究分析能力强,缩短了项目开发时间。有些项目

还可以由若干个组共同开发,一个组负责某一功能,一组功能一旦完成,下

一组就开始。这样,前一功能组的后期阶段很自然地与后一功能组的前期阶

段相重叠,使项目总是向正确方向延伸,最后取得成功。例如,微软公司组

织开发“WindowsNT ”就是这样,加速了项目的开发。

在这里,我们还应该特别提到几个人物,他们是微软公司的中坚力量,

是盖茨的亲密伙伴与战友,在他们辅佐与奋斗下,盖茨的成功率才进一步的

提高。

盖茨从小就在一起的伙伴保罗现在是美国最大的高科技企业资本投资人

之一,两人在业务上配合默契,保罗给盖茨的事业注入新的血液,经常特别

向他举荐一些专家人才来充实微软公司的科技力量。

鲍尔曼是微软公司的活跃人物,他曾经是哈佛大学足球队的经理,他们

在哈佛大学一块修高等数学与经济课程。微软公司成立后,盖茨特意把鲍尔

曼招来,充作他的“军师”让他负责公关及业务上的往来。

如果说鲍尔曼是盖茨社交方面的干将,那么37岁的米尔德就是他在智慧

方面的得力助手,两人构成盖茨的左膀右臂。米尔德有好多学位,包括普林

斯顿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他是微软公司尖端技术攻关小组负责人,钻研领

域广泛,从尖端技术到恐龙到烹调。“技术公司分为两类,一类公司的负责

人懂得如何冲浪,而另一类公司的负责人则依靠岸上专家的指引。“米尔德

说,“盖茨的关键之处在于他知道,而且热爱软件开发的技术要领。他做的

每项决定事实上都是基于他对事实真相的了解。““盖茨不会被聪明人吓倒,

只会被愚蠢人所吓坏。“

盖茨的电话好像从未响过,微软公司总部里的电话铃声好像也不太多。

办公区共有35座低层建筑,有草坪、白松和院路,像一所国立多学科学院。

盖茨管理公司主要是通过三种方式:“他每天发出100多份电子邮件,他常

常一边发稿一边自感有趣而一人暗自发笑;他几乎每月与高层经理开一次

会:而最重要的是,他70 %的日程是由自己根据情况安排的。他每天召开一

两次小型总结会,与会人员都是公司开发各种产品的工作人员。在一次公司

非计算机产品课题组会议上,年轻职员主谈,盖茨一目十行,浏览提交的报

告,很快就抓住要旨,继之是接二连三的发问,如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