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给心灵开扇窗-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感伤意味,和对人生更深刻的思考。相信这样的文字才真的有能力帮助少年们镇定他们飞扬跳脱的心灵,能帮助他们在纷至沓来的生活经验里理出一条头绪,至少也会随着作者一起,在经历的同时,沉淀,并且思考。   
  这本书的内容,不夸张,但却真实感人;语言则是没有刻意张扬的纯净与透明,宛若轻轻抚摸岁月的一湾清水,你可以在里面映照出自己的影子。       
虹桥门户网。  
第57节:胡建文其人其文(6)           
  这似乎是一个文化极度繁荣的时代,但是少年的眼睛却和我们当年一样的饥渴;儿童文学乃至青少年文学的匮乏已经成为各个研讨会上的议题,但仍然有越来越多的作家为了市场,放弃了面对青少年的创作。看完这本书,我的心仿佛被一阵清风拂过,希望有更多类似的好书奉献给我们的青少年。   
  原载《青春就像一阵风》   
  我眼中的建文   
  杨莫莉(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硕士)   
  一间摆满书籍的房间,一把散发着幽香的古檀木椅子,一摞扎实厚重的等身著作,一壶由可人的妻子递上的热茶,这,便是建文渴望的最理想的生活状态。   
  而现在,建文漂在北京,一切离他还很遥远。乘着梦想的翅膀,带着真心去流浪,一路的憧憬、快乐、孤独、无奈,星星般跳动在建文生命的乐章上。   
  建文是个好老师。写诗作文的建文,赖以谋生的职业的是武术。从湖南师大毕业后,建文在沈从文先生故乡湘乡的吉首大学体育系任教。建文自幼习武,不仅基本功扎实过硬,武术的精髓更是于精神气韵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凡是上过建文武术课的学生,无一不被他英气逼人的气势所深深吸引。建文深深热爱着武术,也深深热爱着教师这门职业。他不仅教授学生武艺,更让学生在习武的同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体味人生,理解生活。   
  建文是个好诗人。漫漫十年文学路,建文写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但我无意也没有资格评论他的作品的成败得失,我要告诉读者朋友的是,他把人生这首大诗,写得精彩无限,荡气回肠。他有高尚的情操,谦虚的品格,质朴的美德。在他所经历过的人生旅途上,无论是坎坷的小径,还是平坦的大道,他始终带着一颗真诚善良的心,去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去发现,去拼搏,去思索。面对命运的苦厄,他总以奔腾的血液写下:热爱生命!   
  建文还是个好儿子。从贫困山村走出来的建文,父母都是目不识丁的老实人,饱尝过生活赐与他们的巨大磨难。然而,尽管地位卑微,贫病交困,建文的父母,硬是把他拉扯成一个能文能武的大学生。懂得感恩的建文,一直有一个心愿,等赚到足够多的钱,有了自己的房子,一定把父母接到身边来,与自己一起和和美美地生活。但这个善良的愿意,至今残缺着,只能用含泪的思念补圆。于是,回家时双亲殷切的眼神,临行前母亲深情的嘱咐,送别后父亲凝重的背影,都被建文小心地珍藏在爱的行囊里,让自己常常感动。   
  漂在北京。故乡渐行渐远,往事渐行渐远,成为一种“模糊的怅惘”。站在时间的河边,建文长叹一声,青春就像一阵风!青春真的就像一阵风?走过,就不留下一丝痕迹?我却分明看到青春年少的建文,手执长剑,气势如虹,傲立在逝去的风中……   
  原载《青春就像一阵风》   
  满满的诗情   
  涂静怡(台湾著名诗人、《秋水》诗刊主编)   
  初冬的午后,台北的阳光特别温柔。我推开满桌等待处理的稿务,暂时忘却忙碌的工作压力,腾出一片心灵的空间。这个下午,我真不希望有人来打扰,因为,我想全心走入属于《寻梦的季节》:    
  绵亘的群山挡不住远方的诱惑   
  童话中的小木屋锁不住疯长的渴望   
  这是寻梦的季节   
  七彩阳光芬芳着每一个如诗的日子   
  摘一片滴翠的棕榈叶   
  漂入曲曲弯弯清清澈澈的小溪   
  我们欢呼着与棕 叶一起出发   
  行囊里装着值得骄傲的年龄   
  ——摘自《寻梦的季节》   
  四季超短   
  隔不久就有一次蛙声   
  青涩的年龄憧憬成熟   
  总有无数缠绵缱绻的情愫   
  双眼一闭便是梦   
  美丽的故事太多太多   
  常常醒后还想追寻   
  ——摘自《在春夜》   
  像这样文思饱满,着笔清新,洋溢着青春气息的诗,是目前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的青年诗人胡建文所写的。这位出生于湘中农村的大男孩,自幼就喜欢文学,中学时代便开始了文学创作,以“绿歌”为笔名,在《语文报》、《少年文学报》、《湖南教育报》及《中国校园文学》等刊物发表作品。据说是先从散文起步的,后来才迷上了新诗。       
虹桥书吧BOOK。  
第58节:胡建文其人其文(7)           
  胡建文的诗,明朗易懂而富有深意。活泼的诗行里,跳跃的,尽是令人饮羡的情境。年轻真好!“行囊里装着”的是“值得骄傲的年龄”。欢呼可以与“棕榈叶一起出发”,七彩的阳光可以“芬芳着每一个如诗的日子”。这个“寻梦的季节”,无处不飘着鸟语花香的“诱惑”,纵然是“绵豆的群山”也“挡不住”。   
  是的,年轻真好。有用不尽的精力,挥不完的梦想;“美丽的故事太多太多”,所以“醒后还想再追寻”。   
  而四季在这位充满着活力的青年诗人的感觉上,也是“超短”的,因为,他有“无数缠绵的情愫”,等待“缱绻。”   
  如果说,现代诗的创作,可以分“代”来称谓的话,在当今老、中、青三代的“诗历史”里,我认为胡建文无疑是中国大陆第三代很杰出的青年诗人之一。北京著名诗评家丁国成先生就曾评价胡建文的作品,说他诗风好,创作路子正,如果坚持下去,将来“必有所成,乃至大成”。   
  湖南省校园诗人潇潇也在《1996年三湘校园诗坛大巡礼》一文中说:“建文的诗,古典而清新,格调昂扬,给人以明确、绚丽缤纷的快感,是典型的青春诗”。   
  认识胡建文的时间很短,但印象却特别深刻。   
  是今年的四月吧?我收到了他的第一次投稿,还有一封筒短的信笺。洁净的稿纸上,写着一行行俊秀的字,每一笔每一划都写得那么工整,那么用心(不像有些投稿的诗友,不但字迹潦草,还满纸涂涂改改,不知所云);谦恭的信笺上,满溢着真诚的期待,是吸引我目光的焦点。何况,他寄来的两首诗也都写得很抒情,正符合了《秋水》取稿的要求。不久,他的作品便登上了《秋水》。现在我想抄录一首题为《想乘一艘落叶归去》与诗友们共赏:   
  乡愁的河流日夜奔腾   
  多想乘一艘落叶   
  归去   
  家园的岸边   
  朴素的民谣唤我依旧   
  秋已深到如此   
  弯弯银镰该已暂时安歇   
  梦中   
  母亲端坐在木屋的门槛   
  把遥远的天际默默凝望   
  这首写乡愁的诗,有情有景,笔触自然。把乡愁比喻为“河流”,“日夜奔腾”着思念。我们在读这首诗时,不知不觉中,会被作者笔下的“家园”所牵引。于是,我们从诗中看到了秋已深刻地在“朴素的民谣”里呼唤,“母亲端坐在木屋的门槛”,痴痴“凝望”的情景跃然纸上,而离家的孩子因思乡急着“想乘一艘落叶”归去的心境,以从容的诗行,娓娓写来,情景与心境相融,亲情如同行云流水,顺情而下,紧扣住读者的心弦。才短短的十行,就把一首浓浓的乡愁诗表达得淋漓尽致,实在令人赞赏。   
  因为欣赏胡建文的认真,对他的印象特别好,便有了书信的往来,也就进一步了解了胡建文文学创作的背景。得知,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诗人出生于湖南新化一个叫新加村的山村。父母不识字,却为他取了一个很有文化气息的名字。也许因为如此,他才和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少年的苦日子,曾为他带来休学和当木匠的经历,可是,逆境无法阻挡这位“豪气万丈”的血性男孩的上进心,加上不妥协的执着,使他终究走上了文学创作这条路。   
  天生慧黠的胡建文,从小说、散文到钟爱的诗歌,一路走来,他的名字,通过大大小小报刊的肯定,展露了不同层次的才华,同时也丰富了他的中学生活。   
  “有志者事竟成”,虽是一句名言,但对于胡建文来说,更具有让他难以忘怀的特殊意义,因为,经过一番苦读后,在1994年他考上了湖南师范大学,这不但为自己的前途开拓出一条令人羡慕的光明大道,也为新加村带来了无上的骄傲。   
  胡建文的优秀,不仅仅表现在写作和求学上,由他发起成立的“湘魂文学社”及所创办的《校园作家》文学报,也因有了他热情的推动而蒸蒸日上。   
  想到“校园文化”,不免要联想起湖南的文风。如以前在书本上读到的“岳麓书院”;如常在台湾的报刊发表精辟论文的著名诗评家李元洛先生;如目前在编《湖南教育报》的吴新字;如十六岁就开始写诗,曾主编《青少年诗报》的曾冬,以及湖南新化的陈翊伟,都是印象特别好的几位“才子”型的诗人、诗评家。他们的诗风都很健康,除了李元洛先生,其他几位,也都是《秋水》的作者。       
←虹←桥书←吧←。  
第59节:胡建文其人其文(8)           
  听说胡建文明年就要大学毕业了,为了纪念这不寻常的日子,他要出版第一本诗集,书名就是《寻梦的季节》。目前他把将要付梓的诗稿影印一份寄给我,让我分享他出书的喜悦。   
  其实,胡建文时“诗创作”的追求,有他一定的方向:“崇尚真诚朴实,清新自然的诗风,以‘淡而有味,诗中有画’为诗的最高境界”。当然,这也是他的诗观。我们再来欣赏:    
  “不相信成功总是遥遥无期/不相信有什么能够阻挡年轻的心/草儿烧尽可以再长/希望枯萎了还会萌生新的希望”。(摘自《不相信成功总是遥遥无期》)   
  “秋风递我的一片红叶/写着火热的思念 有纤纤玉手,遥遥伸来温柔/把我自李清构筑的/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囚笼中/救出 踏着秋阳铺成的相思路/轻轻,步入温馨梦境”。(摘自《情书》)   
  虽然我到目前为止,还无缘见到胡建文,但从他寄给我的照片上,诗文中,我已清晰地看到一位俊逸青年的身影,一身傲骨,更是典型的中国文人气质。永远神采奕奕;诗好,人品更好。我真想有机会去湖南访问,除了很想拜访心仪已久的“岳麓书院”之外,我也想去问问湖南的“名山秀水”,是怎么样孕育孩子的,为什么个个都那么斯文,彬彬有礼?   
  收入在《寻梦的季节》里的诗,算算,超过100首,多半是胡建文“成长”中的寄情之作,有乡愁,有爱情,也有亲情和大爱。因为他的诗,明朗有味,诗中有画,便无须多加解释,只等待“知音”走进《寻梦的季节》。诗集里有满满的诗情,等你来采撷。   
  这个假日的午后,我自觉很浪漫,很有收获,因为我沉醉在胡建文的《寻梦的季节》中。   
  写于1997年12月5日, 原载《秋水》诗刊   
  侠骨柔肠胡建文   
  童光丽 谭必文(《团结报》记者)   
  2005年12月3日,“感动湘西2005爱心大营救义演活动”正在进行,一位身材单瘦、戴着眼镜书生模样的青年男子来到舞台中央。随着主持人声情并茂朗诵的一首出自该青年之手的诗歌,他摘掉眼镜,脱掉外套,为观众们表演了一套专业而地道的武术,一招一式中透出英武之气,侠骨风范,台下观众报以阵阵喝彩,同时将一张张充满爱心的钞票投进了募捐箱。他就是此次爱心活动的发起人———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的武术教师胡建文,一位静时若文弱书生,动时如武林豪侠的热心人。到底是什么让胡建文如此侠骨柔肠?甘愿为张义玉这样一位坚强母亲东奔西走呢?    
  12月6日,记者采访了胡建文老师。    
  母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刚刚步入而立之年的胡建文,出生在湖南新化县鹅塘乡新加村。由于贫困,小时候,胡建文一家7口日子过得相当苦。为让几个孩子吃饱吃好,胡建文的母亲常常是吃饭时不上桌,仅以孩子们吃剩下的汤汤水水果腹。    
  虽然穷,但只要家里有一碗饭,母亲就会拿去给村里的孤寡老人。“熬宝奶奶”就是其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