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做最棒的自己-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誉。”      
  同学们都笑了,我也笑了——虽然我做不到尽善尽美,但我已竭尽全力,所有的奖状也都证明了我的努力。为了日后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上生存乃至取得更大的发展,我就必须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借用各种机会锻炼自己,保持斗志,永不放弃。     
§虹§桥§书§吧§BOOK。  
第31节:报考大学前的准备       
  报考大学前的准备     
  关于在美国报考大学的体验,我真是感慨万千。     
  美国报考大学不像在中国那样,它没有限制,你可以报任何大学,报多少都没关系。比如我觉得我水平还不错,也想上最好的大学,就选择几所名牌大学。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我喜欢的科目学校不见得有名额,那就再报几所中等的大学,以便确保自己有学可上。这样算下来,一个人同时报近十所大学都是正常的。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亚洲的中国或其他国家的高等学府,比如我们国内的北大、清华等等。     
  在美国,你同时报一百所大学也没关系,因为要报考一所大学就要交一份钱,一旦不加选择地乱报,仅报名费一项花费就很大:名牌大学的报考费是70美金,普通大学则是30或50美金。     
  中国人在培养后代的问题一般都是不惜血本,尤其是到了上大学的时候,他们把这看成是辛勤劳动之后的收获季节,所以花多少钱也不在乎,有时还喜欢互相攀比。比如说,有的家长会因此责骂孩子:“瞧,人家谁谁的孩子都考上哈佛了,你为什么没上那所大学呢?”     
  这种家长大部分都是亚洲人,其中中国人居多,我听说中国报纸上经常登这种消息。比如:谁家的孩子多么优秀,同时得到了哈佛等6所名牌大学的通知。出于光宗耀祖的想法,他们把这种通知作为一种无上的荣耀,家长甚至比孩子本人还要高兴。     
  在美国的中国人为了让孩子到一流大学读书,有的家长不惜报名费而报很多学校。而美国的家长一般都是征求孩子的意见,根据他们的意愿有选择地去填报学校。     
  比如有的孩子成绩很不错,但是他们现在不想上很好的大学,或者是考虑到家庭经济条件不好,他就有可能选择上一所州立大学,没准将来学习成绩好的话,他还可以被保送到名牌大学上研究生,这样就会得到全额奖学金。     
  关于报考大学的问题,从经济的角度来讲又不一样。家里是中产阶级以上的学生,一般不担心大学的费用;可经济收入一般的人家,绝不会鼓励孩子上名牌大学(除非有奖学金),因为他们没有那么雄厚的财力,另外名牌大学也不见得有与孩子的兴趣对口的专业。     
  我的老师和教务长问我将来想搞什么专业?我说我想搞新闻传媒。主要是主持、采访、撰稿、编导等课程。     
  美国黑人女主持奥普拉的嗓音、想法、格言,风格与我很像,她是我心中的偶像。后来上大学后,我还自愿加学了商学院的商业会计、经济,因为我想用商业理念从事、管理传媒工作。     
  老师们建议我读锡拉丘斯大学,它是美国传媒最棒的一个大学,几乎所有CNN、NBC的著名主持人都是那所大学毕业的。     
  我从侧面了解到,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著名的电视制作人、电视管理等方面的人才,也都是这所大学里培养出来的,这所大学的新闻专业在美国的确是首屈一指,所以大家都一致推荐我读这所大学比较好。     
  这样一来,我一共报了七所大学,比如有锡拉丘斯大学、波士顿大学,宾州州立大学等,这样差不多就够了。为了确保被录取,同时我也报了别的大学,比如耶鲁大学、宾州大学等。其实我报这些大学是因为我对它们有亲近感。首先我妈妈在耶鲁大学教过课,我经常去,特别喜欢那里的校园环境以及老师、教授。再说耶鲁大学有表演系,也是文科,比较适合我。     
  宾大也是因为妈妈跟他们的交响乐团合作以后,我逐渐认识并爱上这所艺术气氛很浓的大学。可是这两所大学都没有我喜欢的新闻专业,所以只能作为最后的选择。     
虹桥书吧BOOK。  
第32节:报考细则(1)       
  报考细则     
  报考大学一般在12年级就开始进行,美国的高考不像国内或是匈牙利那样还专门定好了高考时间(一般是在六月),美国没有专门的所谓高考,只有一类考试,叫SAT,科目只包括数学和语文,但其严格程度与高考不相上下。     
  这种开始从十年级开始就可以参加,一年三次,时间大约是3月、6月和9月,可以一年考一次,也可以一年考三次,只要你愿意。要是超过三次,分数也不可能有特别大的变化,所以一般人都是只考三次。     
  我考过三次,最后一次考SAT是12年级的秋天,这次的成绩最好,我自己比较满意。     
  考完SAT以后,从9月份我们就开始要报考大学。一般都是12月31日以前,给自己所希望报考的大学寄去个人材料。     
  要在美国上大学,每个人都得考SAT。普通的大学,只要有SAT成绩就可以,不过类似哈佛、耶鲁等在美国排名居前20位的常青藤大学,还要加考一个SAT2成绩。     
  SAT2,我们就管它叫Subjects,即一门课的意思,看上去很简单,内容却很复杂,包括有各种世界文化、世界历史、物理、化学、微积分、生物,即所有高中学的科目都要在SAT2里面考。     
  我报了好几所常青藤大学,就必须得加考SAT2。高校规定,SAT2考试想考几次考几次,可一个人一次最多只能考三种SAT2。如果是考文科大学, SAT2最好考跟文科有关系,比如世界历史、世界文化以及文学等。如果要考理科大学,那就最好考物理、化学、数学之类。     
  出于兴趣和为将来择业的考虑,我选择了文科。     
  报考大学时,我们得自己写自我推荐信,一般都是自拟题目,当然有的大学也会指定题目,比如说你最崇拜的人是谁?或者是对历史上发生的大事的看法等等,题材有时宽泛得吓人。     
  很多大学还会有比较现实的题目,比如:你为什么要报考我们大学?我们大学比其他大学有什么好?无论再简单的问题,也得写文章来回答。     
  除了文章以外,他们还得看你高中的平均分,即高中每一年的分。比如说我的成绩表是从9年级的上半年以后才有登记的,那么我上10年级、11年级全年,以及12年级第一学期的平均分已经有了,就要在12月31号之前寄走。     
  目前大学只能知道我前半学期得的平均分,至于12年级后半年的,还得等一阵子。     
  分数以外,他们还要看看你都参加过什么社会活动。这方面我毫不担心,因为我自己创办过俱乐部、举办了好多活动,还组织了乐队,这些对我考大学都非常有帮助。     
  最后,校方还看你是否获得学习之外的奖项,比如钢琴、球类、游泳等等。     
  所有这些都完成后,还要有一封你的高中老师们写的推荐信,最少三名老师。你得找到最了解你的——也就是能给你写出不错的推荐信的三位高中老师。因为不了解你的老师,他只会写上:“这个学生在我们班里得了高分,学习很好,他的家庭背景良好”等等,全是套话,显得很不真诚。     
  可如果是跟你很熟的老师,他就会说一些关于你的故事。比如说我曾经帮老师工作过,或者我在班里怎样帮助同学,怎样为集体做好事,他会写出很亲切、真挚的介绍,这将增加你被大学录取的筹码,所以一定得找个好老师。         
虹桥门户网。  
第33节:报考细则(2)       
  我找了我在10年级时的老师罗伯、我在12年级的数学老师、文学老师,还有英语补习班的斯布兰克老师。我请求他们说:“希望您能给我写推荐信,因为我要报考大学了。”      
  我把大学的地址和信封都替他们打好,还贴上邮票,然后交给了他们。他们的信不能由我寄到大学,而是应该他们自己去寄,但我得给他们提供信封、地址和邮票。求别人帮忙不能把什么事都一推了之,也不能让别人破费,这是一条尽人皆知的潜规则。     
  此外还得需要教务长的推荐信。这种推荐信是最重要的,因为教课老师一直都会换,但教务长是从你进高中到毕业,他一直都管你,除非有问题,一般不会更换。     
  可是教务长一个人要管好几百名学生,他不可能特别深地了解某一个学生,但让他写推荐信又是必需的。所以有时候我经常去教务长那儿聊天,让他更了解我。就是随便聊天而已,不能让人感觉你去他的办公室就是为了让他给你写一封评价很高的信。     
  当然你不能冒昧地去见教务长,或者冷不丁去一次,要长期坚持。因为学生会的工作、还有亚洲俱乐部的事,我从11年级的时候就开始跟教务长来往密切。所以轮到他给我写介绍信的时候,他就很用心地介绍我的情况。     
  再有就是所有我自己写的文章,和那些填好的申请表格都得给教务长,由教务处的老师统一寄出去的。     
  教务长为人很好,很关心我考大学的事。有一次,他深夜给我来了电话,在电话里焦急地说:“菲,有一个词你写错了。”还详细地告诉我到底是在哪篇文章的哪一段上,让我赶紧修改,免得寄出去不好弥补。     
  就为了这么一个词,他连夜给我打电话,让我改好后明天交给他。可见他的确是很认真地在读我的文章,对我的事很负责任,希望我能够完美地寄出报考材料,对此我特别感动。     
  我特别感谢我的教务长,不只是因为他写了一封很亲切的推荐信。     
  推荐信的主要作用是看老师对你的印象怎么样,至于SAT分数,是由考试中心直接寄到你要报考的那些大学。SAT2分数、自我介绍的文章、高中平均分、高中时在外界参加活动的事项、所获奖的复印件,都得给高中的教务长集中装在一个大信封里,寄到大学。     
  这几个月是高中期最忙的几个月,所有12年级的同学都在报考大学。我们学校算是规模中等的中学,大约有400多个应届毕业生,那段时间,几乎学校所有的老师全都忙这项工作。学生报考了几所大学,那就得为他预备几套材料。像我报了7个大学,就得提前预备7份材料,同时寄给7个不同的大学。如果有的人报了20所大学的话,那就要有20多份材料。这个工作量是非常大的。每个学生平均报考四所学校,那我们学校的毕业班就有1600份资料需要寄到各所大学去。最少是这样的,所以说老师的工作量是很大的。虽然他们做着琐碎复杂的工作,但仍然非常认真,因为这关系到学生是否能上大学。老师都很重视,不会怠慢,都会很努力地把这些工作做好。     
  除此以外,我比别人特殊的地方,就是李伯伯还给我写了推荐信。他是看着我长大的,比较了解我,能用长辈的身份看待我。他写信的另一个目的其实是想让大学的教务长知道我。李伯伯那时工作繁忙,他加班给我写好了信,还要在电话里给我念,我说哪儿需要修改,他还得再麻烦一次,真是难为伯伯了。     
虹桥门户网。  
第34节:给老师讲京剧(1)       
  给老师讲京剧     
  我演讲的时间大约是下午三点多,我提前把所有该展示的服装都挂在墙的两边,把剧照全都贴在黑板上,录像带放在录像机里边,准备工作就绪。     
  这时候老师也都到了,一般这种演讲只要有三四位老师就可以了,可今天我的课居然上来了近十个老师,还有不认识的老师。大概他们都觉得京剧还挺有意思的吧?我觉得很高兴:来了就好,我一定让你们欣赏到美丽、神秘的京剧艺术。     
  开始演讲之前,我得先告诉大家京剧到底是什么。     
  我字正腔圆地说道:“京剧源自徽剧,在清朝时因为帝家的喜爱而发扬光大,从而得以扬名四海,成为中国的国粹,属于第一大剧种。与其他戏剧形式一样,京剧艺术主要运用唱、念、做、打、舞、翻等各种表演形式,来刻画艺术形象。京剧是虚实结合的艺术,其表演在审美特征上独树一帜,尤其与西方的写实性表演不同。京剧中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由‘手、眼、身、步、法’五体同步协作进行的,比如动作的最小元素‘山膀’,粗看上去可能没有什么,但是要达到形式美,就要有这样一个程序:欲左先右,从腰部启动,然后看手、眼随、上步、拉开、眼向前看、踏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