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细节决定成败2-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政府的绩效考核现在也都已细化了。人事部2004年8月公布的各级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分职能指标、影响指标、潜力指标三大指标。职能指标包括经济调节、市场管理、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固有资产管理五个方面;影响指标包括经济、社会、人口与环境三个方面;潜力指标包括人力资源、廉洁、行政效率三个方面。
  恩格尔系数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在家庭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大。对一个国家而言,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费用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就会下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和农村家庭恩格尔系数已由1978年的575%和667%分别下降到2005年的367%和455%。     既然是指标当然还要做分解,如:“经济”分解为人均GDP、劳动生产率、外来投资占GDP比率等;“社会”分解为人均预期寿命、恩格尔系数、平均受教育程度等;“社会管理”分解为贫困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刑事案件发案率、生产和交通事故死亡率等;“行政效率”分解为行政经费占财政支出比率、行政人员占总人口比率及信息管理水平等。考核最后落实到11个方面的33个具体指标上。北京市政府还把控制大气污染纳入了考核范围,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必须达到62%以上。四川省则引入了绿色GDP制。这就是“求真务实”。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二、管理是严肃的爱——规则胜于一切(4)
4票据粘贴也需要立规则
  在各地巡回讲座或去企业做顾问辅导,常常有管理干部问:“管理似乎越细越好,但总要有个度嘛!细到难以操作不仅执行成本高,最终也没有意义啊!”是的,我的第一本书《营销人的自我营销》中就提到:“人生最难掌握的规则是度。”企业规则制订的度如何把握?规则细化要细到什么程度?的确是须明确的。
  一般来说,管理规则应该力求细化。因为只有细化规则,员工才好执行,团队才便于操作。但这里的细化依企业当前管理现状而论,既非管理好的企业才细化,也非颇有年头的企业才细化,而是在旧有规则的基础上逐渐细化,先完成最常用的规则。小企业或新企业先把几个主要的管理规则拿出来,细化到每个人不必培训就懂得如何操作就好。我的观点是:管理,先把员工当傻瓜。当然,不是真说员工傻,聪明着呢;但制订规则时就要假定所有人都不聪明,规则做得不细、不透,员工就可能做不好。
  我做老总时,财务制度有,报账制度当然也有,连报账票据粘贴同样也有规定。比如费用报销,一是把全部票据分出交通、办公、接待、其他四类,二是交通费需按飞机、轮船、火车、长途汽车、短途汽车、出租车的顺序粘贴,三是同一交通工具票据按时间先后粘贴,四是同一时间的票据按面额大小顺序粘贴。我们不仅画出了一个粘贴票据的图表,而且把老员工按规定粘贴好的已报账票据单复印出来,放到文件里面做样式,使员工没理由说不明白。
  5减少规则中“特殊情况下总经理特批”的提法
  对于规则的认识,东西方的差距实在太大了。我曾写过一篇文章《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认为国人的规则意识存在不足,多讲谋略、讲机巧、讲厚黑,少讲规则、讲科学、讲法制,最后我把它概括成八个字:“分析规则,任意篡改。”
  在企业管理中,我们的员工没有经历过工业时期的职业化训练过程,对规则的认同就不够,但我们管理者又恰恰要留出若干从规则中钻进钻出的缝隙,“特殊情况下,总经理特批”就是典型现象。
  “特殊情况”指什么?往往没有界定,自以为聪明的员工常常去寻找理由去适应“特殊情况”的范围,总经理也很难作出理性、科学的判断,也就“特批”起来。那些钻空子的员工往往就以为得计,这样就加剧了员工苦心寻找“特殊情况”的风气。天长日久,很多已经存在的规则就被破坏,规则就在总经理“特批”的掩护下被踢飞了。待到“当初差之毫厘,而今谬以千里”之日,收拾旧山河已十分困难。于是三令五申重新制订规则,咬牙切齿要求“坚决执行”,殊不知企业靠规则管理的文化已被破坏,积重难返。
  在科学管理的企业里,极少有“特殊情况”的说法,即使有也会注明哪些特殊情况,按“当……就……”的方式处理非常规的问题。当然,有没料到的事情出现时,成熟的企业往往把它纳入“危机管理”之中。
  话说回来,有的企业老总(尤其国企)过于热衷于“总经理特批”是为了集中权力、培养权威,最终只能是以人治推翻法治,以个人意志代替管理规则。这样企业风险变大,管理复制和传承困难,发展也受到很大影响。
  6企业能力不能超过总经理个人能力的上限是可怕的
  总经理的权力大是自然的,但太多的事情都由总经理来决定、承担是不正常的。在今天团队为上的时代,如果个人权威依然大于规则的力量,是多么可怕啊!只有伟大的团队,没有英雄的个人。因此,有的企业某一个人过于突出、特别关键就不太正常,包括目前仍然活得很好、不断扩张的企业,潜在的风险太大了。
  “抓住大事,放开小事,允许错事,防止坏事”是我在《营销人的自我营销》中提出的观点。企业大了,总经理无法大小事一把抓,即使下属做事信不过也得放手让他去试、去练,甚至让他不断交学费,只要不出现重大的品德问题就没有什么不可以放手的。当然,监督措施一定要跟上,而监督要靠规则和程序来实行。没有规则,只靠一双眼睛,哪怕再加一副高度的眼镜也无济于事。
  

二、管理是严肃的爱——规则胜于一切(5)
在给沈阳市政府领导讲课时,我给他们建议:高层管理者要多做选择题,少做问答题,不做论述题。这一建议对企业高层同样适用,也就是多让下属提交方案、提交设计稿,你作出判断,打勾打叉就行。决策是在两个以上方案中做选择,少亲自去做方案和设计,更不要长篇大论,从头到尾喋喋不休,要给下属以思考的空间、发挥的余地、承担的意识。
  也许,有人会反驳,这与你的细节观念是否冲突啊?不,细节的到位靠规则去保证,靠程序与制度保证,而不是靠老总个人的聪明和努力。
  在给企业总经理的培训课上,我曾总结过几句话送给老总们:“发现点的问题,寻求面的解决;问题出在岗位,答案藏在流程;员工违反流程,岗位培训缺位;反复训练无效,企业文化之过。”意思是总经理对企业存在的管理问题应做系统思考,不要头疼医头、脚痛医脚、东抓一把西抓一把、按下葫芦起了瓢、疲于应付。
  老总发现一处问题,不必马上去管去纠(当然,厂房着火是例外),而应该考虑这是否为普遍现象。大多数岗位出现的问题,往往是管理流程不明确、不完整、不细化。流程没问题,多是员工培训不到位。日本企业新员工入社教育每年人均费用是400万日元(2005年的数据);英国一个中层干部的培训往往前后历时20年,平均一人75万英镑的投入;2003年美国企业用于员工培训的花费为300亿美元,占员工工资的5%,全美已有1200多家跨国公司开办了自己的管理学院。如认为自己企业培训是到位的,但员工还是屡屡违反流程,就应该归结于员工的凝聚力了,最终是企业文化的问题。总之,高层应通过制定和推行规则来规范企业的管理,日常管理也就是解决类型性的问题。
  7偶尔为之,做透一事,解剖麻雀,形成风格
  企业老总当然也可以偶尔把一件事从头做到尾,用意在于解剖麻雀,深入了解全过程,更准确地总结出特点、制定出规则来。也通过抓透一件事形成一种令出必行、行之必果的管理风格,不给下属以浮在面上的印象。需要强调的是偶尔为之,过多地搞下去就会破坏公司授权的规则,挫伤下属的工作热情。
  我曾亲自抓过员工迟到。员工迟到非大事,偶有出现,用不着大惊小怪。偶尔遇见一个迟到进厂的员工,他低着头斜着身子溜过去,我从不去责备,也不会呵斥他站住。一个人一辈子从不迟到一次怕是十分困难的事,所以用不着管它。但有两种迟到的情况总经理要亲自管:一是重要成员多次迟到,以至于你觉得他有点精神恍惚,心不在焉。比如总工、财务总监、营销副总、采购经理等,你得亲自去了解他个人或家庭出了什么问题没有,或工作有无重大失误,还是有离职之意;二是整个公司员工迟到成为流行病,连续3~5天迟到率都不低于3%,那就是大问题,说明人心涣散。
  我那次遇上的就是第二种情况,太多人迟到,干部几乎每个人一周就有数次迟到。那是我赴任总经理前对企业暗访时知道的情况,于是,我通过以下步骤来治理公司普遍存在的员工迟到病。
  第一步,首次开干部会,我说了八分钟的话:“从今天起,我是本公司的总经理,各位的工作该怎么做不要问我,我不懂,但我有追究各位工作失误的权力。企业员工总迟到是不正常的,目前我只抓这一件事。普通员工迟到我不管,我只管在座的各位,包括我一共八位。大家都不愿早早上班,说实话,我也不想。可以由八点上班改为十点上班,不会迟到了吧(有人插话说好),但晚上八点下班(有人插话说太晚了),我还没权力把每天八小时工作制改为六小时,我们的效率也还达不到。从明天起,我只做一件事,管八个人的迟到问题。”
  第二步,每天七点三十分我站在厂门口迎接员工上班。如另外七位干部中有八点后到的,我会与之对表,看看是不是他的表出了问题。没必要说人家不对,傻瓜都懂得迟到不对。
   。 想看书来

二、管理是严肃的爱——规则胜于一切(6)
第三步,罚款?不,不罚款。每天下班前在厂门口的墙上贴一张公告,把八位干部上班时间列出来,迟到的用红色字。可能他不在乎钱,但他绝不会不要脸。
  第四步,一周下来,按迟到次数的多少列一个单子,再次公布。迟到次数多的写在最上头,字号特别大,有一台手提电脑屏幕那么大。迟到次数少的字逐渐小一些。我让他的下属去看,只要他不在乎,我也无所谓。
  我打算陪着大家玩一个月,每天早晨花半个小时监督,傍晚花半个小时贴榜。果然第九天起就再没有干部迟到了,员工自然也不敢迟到。
  总经理做一件事,要做就做透,我的话叫“布置不等于完成”,做透了就会在企业形成一种风气。
  8人性化管理的点点滴滴
  每次讲座或演讲结束,学员总要问:“你强调管理要严,严肃、严格、严酷,那如何实现人性化管理?”问得太好了。我说,在很多员工都是德鲁克所说的“知识工作者(Knowledge worker)”的今天,人们的工作具有更强的知识性、专业性,劳动形式往往包括阅读、思考、讨论、研究,员工的知识资本累积在自己的头脑里,因而就要求得到尊重和自我实现,人性化管理当然就越来越必要。然而,人性化管理不是放任、放纵、放肆,只有严格要求,培养出高尚的职业素质,员工才有核心竞争力,这才是对员工真正的负责,才是当前中国企业最大的人性化。就像家长对子女,在小孩13岁前后,特别容易走错路,抓紧一些,要求严一些是必要的,随波逐流、听之任之反而害了子女、废了孩子。
  人性化问题是个大题目,留给专家去谈,我在这里只说说我的一些做法,可能太鸡毛蒜皮,但我一直以为这些是人性化的一种实际操作方法,供各位读者评判。
  第一,用“谢谢”和“对不起”开头。我每次同员工谈话,员工做对了、做好了,就说“谢谢”;员工做错了、做砸了,也先说“对不起”。“对不起,小王,你做错了,是我没交代清楚吧?”“对不起,张小姐,这事不对,是流程不清楚吗?”“对不起,老李,你又错了,可能是我们对你的岗位定得不对。”
  第二,写封短信,赞扬下属,送到他的妻子或父母手中。我一向奉行“当面批评,背后表扬”,当面批评当然不能有第三方,背后表扬也无奉承或应承之嫌。
  第三,员工生日送一本他可能喜欢的书。送书时题写一句我认为有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