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细节决定成败2-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设备,关键是我们是否认为需要。
  2定置习惯
  所谓定置包含两方面:空间的定置和时间的定置。
  空间的定置主要是指所有物品、材料、工具等都需要有一个摆放次序,有一个固定的摆放位置。我们曾对三家企业的176名办公室工作人员做过一次检测,得出的结果是平均每人每天有87分钟在找文件、重新整理文件、找尺子圆规之类。这是很可怕的,工作时间被无谓地浪费,工作效率大大地降低。而这又不能怪他们工作不努力,完全是因为没有经过定置管理训练的缘故。
  多数制造型企业的生产系统都推行过“5S管理”,生产现场的材料、半成品、成品、工具、工装、配件、耗材等的放置都很有秩序,即使人员换岗也不存在找不到东西的现象,而绝大多数非制造型企业的白领却很少进行过这种管理训练。
  定置习惯还包括时间的定置。所谓时间的定置就是一些常规的、成周期的事情,应定时进行。
  以各种会议而言,很多董事长、总经理就完全没有时间定置概念。很多员工都不喜欢这种情况:下午四点,突然接到总经理的电话,“五点半开个会”。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安排:拜访客户、接待记者、部门讨论等等,即使在写一份报告被无故中断也很不好。如果随时可以召集开一个不知主题、不明议题的会,只能说明我们手头工作量不满。最终,那个临时召集的会效率也会很低。想要提高会议的效率,就应该制定例会制度,形成时间定置概念。哲学家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教学时,每日起床、写作、讲课以及吃饭和散步,时间都非常准确。早晨,每当邻人看到康德教授携着手杖步出家门,走向两旁栽着菩提树的小路时,此故事见亨利希·海涅的《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一书。就知道是六点半了。如果自家的钟是六点三十五分,那一定是自家的钟快了五分钟,拨回来准没错。当然,我们不一定要像康德那样生活,但在工作中有良好的时间定置习惯,就会使团队成员之间的配合更默契,整个组织工作效率就会提高。
  

四、知道不如做到——细节习惯的训练(2)
从某种意义上说,研究细节的意义在于效率。做定置习惯的训练,意在培养下属能够有节奏、有次序地做事。尤其在团队合作时代,定置习惯的训练可以使团队整齐划一,减少由于参差不齐而需要等候、调整等浪费时间的麻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例会怎样开管理例会是处理日常问题的主要手段。但是,有过管理经验的人都有这样的认识:管理例会开好了的不多,80%的会议都没有什么效果。一般来讲,务虚的会议好开,务实的会议难开;计划性的会议好开,解决问题的会议难开;问题明显,要求整改的会议好开;问题不明显,分析责任源头的会议不好开。另外,例会中,情况汇报多,原因分析少;问题说明多,解决建议少;听得多,说得少;会议记录多,落实到位少。
  那么,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呢?
  第一,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与态度:
  (1)领导不要相信例会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例会可以解决调度协调问题,作业困难支持问题,计划安排、任务分配问题。但是,问题的根源性分析最好不要涉及,对于频发问题的刨根问底不要在例会上进行。要以“微服私访”或者“调研小组”的形式把问题根源搞清楚,然后面对面地研讨对策和办法。
  (2)领导不要把例会当成追究责任的会议。例会的使命是发现问题、发现难点,不是追究个人责任。在例会中,永远不要有追究个人责任这种意识,也不要让干部有这种心理印象。会议就是呈现问题、困难、计划、分工,与对个人的评价无关。领导要让问题都在例会上暴露出来,但是,不追究任何人的责任,只探讨解决办法或者提供解决困境的支持。如果有人捂着、盖着问题,结果要自负。
  (3)参会人员不要把例会看成责任追究会议,更不要当成攻击异己的“媒体”,或者推诿责任、为自己辩护的“下院”。会议就是来谈问题、谈困难、谈计划、谈分工的地方,没有任何其他意图。领导层要打击在会议上谨小慎微、别有用心的风气与心态。
  (4)例会不进行任何务虚讨论。例会就是分析企业现在需要协调的问题和需要安排的任务。
  (5)例会不进行任何鼓动宣传工作。例会是抓事实,不是抓干劲的。
  (6)例会要有记录。问题、困难反映记录,措施记录,任务分工记录,时间计划记录等等。在下一次会议中,检查本次会议决议的落实情况。
  第二,把例会内容进行简单分类:
  (1)情况通报。就是日常工作进行得怎么样,以及上次例会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
  (2)调度协调。工作中有什么困难、问题需要在会上协调解决。比如:生产部需要增加××原材料供应量,销售部需要解决××产品的技术问题等等。
  (3)计划、任务分配。对某项任务进行分工落实、时间规划。
  (4)问题、困难汇报。对于本部门不能解决的问题和困难进行总结与汇报。
  第三,按照以下程序和思路展开会议:
  (1)备会:内容要点情况通报① 本职、本部门工作完成得怎么样② 上次例会的要求落实得怎么样③ 管理活动开展得怎么样,诸如5S、细节管理这样的活动调度协调① 计划落实中,遇到什么问题,需要哪些部门配合② 计划落实中,人力、设备、权限上有何不足,需要什么支持问题、困难汇报① 技术装备问题② 人员配备问题③ 流程、规章、标准问题
  (2)会议进程控制:
  ① 听取汇报;
  ② 上次例会要求的落实检查;
  ③ 明确、确认问题和困难的含义;
  ④ 解决办法讨论;
  ⑤ 任务分配讨论;
  ⑥ 决议。
  (3)决议:
  ① 复述决议内容;
  ② 沉默视为同意;
  ③ 决议记录在案,下次例会检查落实的情况。
  3接点习惯
  

四、知道不如做到——细节习惯的训练(3)
先讲一个故事。一个商人请一位画家到家里吃饭。商人亲自下厨,他的妻子则陪着画家聊天。于是画家就一边与女主人聊天,一边给她画了一幅素描。素描画好后,商人看了很满意。就在商人啧啧称赞之时,只见画家远远地向商人伸出了左手的大拇指,类似于做比例测量的姿态,右手在素描册上迅速地勾勒着。商人便迅速地摆好姿势,让画家为他也画一张。很快,又一幅作品完成了,商人很兴奋地抓了过来。但他却不高兴了,原来素描册上画的并不是男主人,而是画家左手的大拇指。商人很不高兴地嘟哝着说:“我以为是帮我画像呢。”在工作中我们也常常犯同样的错误,而且很频繁,那就是“我以为”。我们常常“我以为”,结果却“并非如此”,等到明白以后,却为时已晚,或浪费了机会,或浪费了时间,而重要的是使上下游的衔接无法到位。因此,如何克服“我以为”来减少团队合作中衔接的失误,就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接点习惯也就因此而被提了出来。
  工业时代的主要特征是“分工越来越细,合作越来越强”,这就更需要我们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努力进行接点习惯的训练,来强化自己工作中的衔接能力,以减少合作中衔接的失误。
  下面介绍三种接点习惯的训练方法。
  第一,承诺制。
  用于上司对下属布置工作,多是高层对中层布置工作时使用。所谓承诺制就是下属向上司打工作领条。我们借100块钱会写个借条,领10本信纸要写个领条,但接领一项工作(有的工作很重要,事关成千上万元的成本,或关乎十万百万的利益)我们却不习惯打条。比如,总经理给部门经理布置工作,就要求下属写个条,写清楚何时、何地、接受了何任务、何时完成,如有必要还要写上完成后的验收标准和成本代价,最重要的是要签上姓名。中国人一向注重签名,签上名就意味着承诺、负责、说话算数。重要工作的布置,一定要落实到文字上,并且一定要签字。面对白纸黑字的承诺,事后的评价、追究、考核就有了依据,也极大地避免了交代工作时没说清楚、没听明白、互相赖账、无法追溯的可能。
  第二,进度表。
  多用于中层经理对下属布置工作时使用,尤其适用于对一项工作可拆分成若干子项目的情形。常见的格式如表31:表31工作进度表序号项目责任人完成时间验收要点备注     1    2 ……N责任人(签名):
  这样的表很简单,一件事分成了几个子项目需要分头完成,一张表分发下去,每个责任人都要签上名,每人存一份。这样,每个人的责任心都会有所加强,检查落实容易到位,工作考核也更方便。
  这样的进度表累积到年底,我们就会发现评优、奖惩就不为难了。当然,一些成熟的企业已经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有了更好的方法,如项目管理软件、MindManger等,但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先按这种方法操练起来,对员工素质的提升会很有帮助。
  第三,口头复述。
  工作中很多小事情上下沟通时没有必要写领条、列进度表,但应让接受指令者重复一遍,避免衔接的误差。比如让秘书去买一张机票,秘书听明白之后,必须再复述一遍:“买一张12月22日下午4点左右从北京到广州的机票。”这样可以避免出现机票日期不对、地点不对等错误。
  这样的做法挺机械的,似乎上司对下属不尊重。其实,大可不必这样理解。建议有想法的人去碰一碰计算机的Word文件操作系统,关闭文档时,看到界面上出现“是否保存?是(Y)、否(N)、取消”的提示框就明白了。微软这么设计,并非认为所有人都是糊涂虫,而是加一道确认,减少误操作,减少错误率。
  管理就是这样,把所有的琐琐碎碎的事情,一件一件地认真对待,并努力做透,才是正途。
  4换位习惯
  换位习惯,准确地说应该称之为换位思考习惯,就是站在工序和环节的下一位去思考问题,站在服务对象和顾客的角度思考问题。我曾入住一家四星级酒店。早餐时一进餐厅就有服务员来收餐券,这当然是应该的,但收完餐券就没下文了,也没有给我领座。我找到一个座位坐定后,发现没有餐巾、刀叉、筷子等,去盛稀饭时发现盛稀饭和牛奶共用一个舀勺。用完餐需要餐巾纸,举目四望却不能对视上一个服务员,于是只有“哎、哎”地大声叫。     以上这些细节都不是什么大的问题,在地摊上就更不当一回事,但在星级酒店就是服务的缺陷,或者是餐厅服务的事故(虽然是小事故)。应该让服务员到别的酒店去消费一两次,别人的优点就学,差的地方对照自己去改正。当自己作为顾客时发现的问题,记忆是深刻的,改起来也容易,比领导苦口婆心去教育快得多,彻底得多。
  

四、知道不如做到——细节习惯的训练(4)
有时候,我们很多事也努力做了,但就是不到位,多数是因为没有站在被服务者的角度去思考。在广州开车,我在一个路口处突然愣住了,不懂该怎么走,两块指示牌:一个“环市路”,一个“内环路”。我怎么也找不到哪条是环市路,哪条是内环路。如果立路标的人带上自己外地的亲戚开车跑一趟,我想就不会这样挂路牌了。
  在老家办出国考察的手续,反复几趟地跑,不是配套材料不齐,就是表格填写不对。我还是一个所谓的知识分子,读了17年的书还填不好一个表,没有读那么多书的人该如何呢?如果以己推人,这些干部一定会给出材料清单,做样表示范,指出哪些地方最容易错。这样,我们老百姓办事也就方便了。
  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服务不好,恐怕也不能说他们都是态度不好,公仆意识不够,而是因为没有接受过换位思考的训练。
  在企业,换位思考的习惯可以训练出来。比如让员工到下一道工序工作一周、让销售经理去生产部当10天见习副经理、让财务人员到市场去收货款;再比如让生产部的干部协助采购部的人去买一两次比较紧俏的原材料(而且在公司资金紧张的时候)等。
  员工经过一定量的系统训练,习惯于列清单、习惯于定置、习惯于做接点和换位思考,天长日久,团队的成员工作起来,就一定能变得更细致、更认真、更到位,合作也就更流畅,效率也就更高。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孔子
  txt电子书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