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色管理: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管理是一切社会机构的基本职能,这种职能在每一个国家,每一个社会中的基本任务是相同的。在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也需要管理。而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开始,就自觉和不自觉地按照管理学的原理在构建和完善红色管理理论体系:
  
  1。正如现代管理学的起源在于对组织的研究,红色管理理论的源头也在于对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正式的组织的研究。在中国近百年历史中,中国共产党是理论最先进、战斗力最强、规模最大、基业最长青的一个组织,其组织的形态包涵了一切管理学上关于组织定义的基本要素。

  

前言:红色管理引领伟大复兴(3)
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自从一成立,在确立了组织的纲领、使命和奋斗目标之后,就开始了红色管理的理论建设和实践探索。中国共产党是红色管理理论的提出者,也是管理活动的实践者。
  
  西方现代管理学中关于“组织”的最早定义是二次大战期间,德鲁克通过对通用公司18个月的研究,写出了《公司的概念》一书,德鲁克首次在书中提出“组织”的概念,并由此奠定了组织学的基础。
  
  两相比较,中国共产党的探索早了几十年。
  
  2。如上所述,中国共产党在组织成立的同时,就确定了组织的“纲领”,并明确提出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这个纲领直至今日,仍在指导着共产党的行动步伐。而现代管理学上与“纲领”相对应的词汇“愿景”,最终确立于1994年出版的吉姆·柯林斯所著的《基业长青》一书中。该书从《财富》500强企业中选出18家公司进行研究,并得出一个结论:那些能够长期保持竞争力的企业,都有一个基本的经营理念。柯林斯将它定义为“愿景”(Vision)。时下,“愿景”一词已成为企业理论研究者和众多企业家的口头禅,他们在向西方学习时髦的管理理念的同时,却没有想到,中国共产党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实践“愿景的力量”,而且中国共产党关于“纲领”一词的理论和实践,其深度、广度又超越了一般管理学的含义。
  
  年5月20日,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毛泽东发出“要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的号召,也正是在这一次讲话中,毛泽东就组织学习对于共产党的意义进行了精辟的阐述。其后,毛泽东关于组织学习还有《改造我们的学习》这样的名篇。
  
  于1990年出版的彼得·圣吉所著的《第五项修炼》,在管理学上第一次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概念,《第五项修炼》一书也被誉为“21世纪的管理圣经”。
  
  其实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共产党在组织学习这个问题上,比任何组织都认识得更深刻、更彻底。毛泽东认为:为什么要倡导组织学习?首要原因是“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学习不仅是一种手段,一种工具,“学习”已经成为组织保持生命力和战斗力的关键要素。在这种高度上,相当一部分当代管理者还远没有认识清楚。
  
  4。创新。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至今,一直把“创新”当作组织的灵魂来看待。中国共产党的整个发展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历史;自主创新正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内在生命力。
  
  现代管理学对于“创新”的理解,大部分还停留在“创新是企业文化的一种构成要素、企业经营的一种赢利工具”这个认识层次上,而没有上升到“创新是民族的灵魂”这样的高度。这也说明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在80多年的斗争中,保持组织的先进性,成为管理学意义上的一个标竿式组织,成为“基业长青的组织”。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中,也从没有一个历史时期有一个政党如此强调创新精神,并且引领和实践着这一场前无古人的创新运动。
  
  以上仅是就红色管理体系中的某些观点作了一些简单的论述。
  
  红色管理是把共产党的实践经验,在管理学上所做的一个归纳。同时,也是运用共产党的革命理论和实践对传统管理学进行的一个伟大的提升。红色管理是我们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管理工具,它是与中国国情紧密结合、不断创新并拥有强大生命力的理论体系,它将作为一种科学的思想武器,引领中国组织管理的变革,引领全国人民在正确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当然,同目前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正在进行的这一场伟大的实践运动相比,本书只是轮廓式地提出一个理论框架,相关专题的深入研究,还有待更多同仁深入总结和提炼。
  
  本书是在多年思考之后对于构建红色管理理论体系的一点尝试,也是本着“创新”的精神对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体系的一次创新补充。观点若有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最后,我希望用天地逢源集体创作的一首诗来表达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良好祝愿:
  
  领   航 
  
  是什么力量领航着远行的巨舟
  
  是谁用思想握住中华精神之手
  
  四海风云奔涌倾听人民在呼唤
  
  我们挺立潮头驾驭这沧海横流
  
  是什么话语道出了历史的要求
  
  是谁的声音催发生机布满神州
  
  时代脉搏涌动谱写改革新篇章
  
  我们引领风帆看中华壮志得酬
  
  让“和谐社会”的追求走向五大洲
  
  把思想精魂注入炎黄子孙心头
  
  揽日月入胸怀华夏江山更锦绣
  
  振兴民族数风流人物再写春秋
  
  2006年6月6日于北京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一章 纲领是组织存在的理由(1)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的管理王道:纲领是组织存在的理由
    中国共产党是当代管理史上最大管理案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现代管理学的奠基人,管理大师德鲁克花了18个月时间,研究通用汽车公司,并撰写了《公司的概念》一书。在这本书中,德鲁克第一次在现代管理上,提出了“组织”的概念,并奠定了组织学的基础。
  在进入21世纪之后,管理问题成为当今社会讨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在经过多少次的迷茫和反复之后,人们终于找到了管理的核心问题:组织问题。
  因为人们发现,当我们盲目引进西方的管理理念,在中国进行移植再造的时候,我们对于管理的基本问题还没有解决。正如当年中国共产党引进马克思主义一样,任何西方的先进思想都需要与中国的土壤和阳光结合,才能开花结果。
  按照管理的基本原则,管理是伴随着组织的管理而实现的,是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手段。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集体活动,而不是个人活动。所谓组织,是指一群人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结合在一起相互行动的集合体。
  当今社会处处都有组织存在。工商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大学、医院等,都是一种组织机构。可以预见的,在当今中国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对组织的关注将日益迫切。
  纵观中国近100年以来的历史,按照管理学上关于组织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的一个结论是: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最大、最先进、最有生命力的组织。如果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始算,作为一个组织,中国共产党已有85年的历史,从管理的角度看,这是空前绝后的。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其他组织机构,可以做到这一点:组织兴旺发达,组织成员达6800万之众,依然保持着先进性和适应力,并成为执政党组织。
  这就是我们研究中国共产党的管理初衷。
  所以,当我们以虔诚的姿态向西方学习的时候,我们其实忘记了中国管理史上一个最大的MBA案例就在我们的身边;当我们的企业、政府、学校在中西之间徘徊选择的时候,当联想、海尔、TCL、华为这些优秀企业在国际化道路上陷入困境时,其实早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共产党就已经给出了最好的答案:迄今为止,中国共产党是最成功的融合中西方先进理念并获得成功的一个组织,是最具有标竿意义的一个管理案例。
  从组织的形式上看,无论是从组织的结构、组织制度、组织文化等哪个方面考察,中国共产党都完全具备了现代组织学的一切要素。而这个组织生存80多年仍然生机勃勃,逾益彰显出活力;其中蕴含的管理之道,一定是科学的、先进的,研究这些管理之道将对今天的我们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另外,从结果上看,中国共产党在自身的系统化建设、自我更新、永续经营上,呈现出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已经自觉地完成了对自己的组织之道、管理之道的理论建设和实践探讨,如果我们不把这些管理大义挖掘出来,无论是对党和组织,对整个社会,都会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让我们回归历史、实现未来,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尝试构建红色管理的基本框架。
  如果从管理的角度来考察中国共产党的成功经验,应该从何入手呢?
  “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而不徒在显见之迹。动其心者,当具有大本大源。今日变法,俱从枝节入手,如议会、宪法、总统、内阁、军事、实业、教育,一切皆枝节也。枝节亦不可少,惟此等枝节,必有本源。本源未得,则此等枝节为赘疣,为不贯气,为支离灭裂,幸则与本源略近,不幸则背道而驰。”
  “夫本源者,宇宙之真理。天下之生民,各为宇宙之一体,即宇宙之真理,各具于人人之心中,虽有偏全之不同,而总有几分之存在。今吾以大本大源为号召,天下之心其有不动者乎?天下之心皆动,天下之事有不能为者乎?天下之事可为,国家有不富强幸福者乎?”
  “只将全幅工夫,向大本大源处探讨,探讨既得,自然足以解释一切,而枝叶扶疏,不宜妄论短长,占去日力。”
  “当今之世,宜有大气量者,从哲学伦理学入手,改造哲学,改造伦理学,根本上变换全国之思想,比如大纛一张,万夫走集,雷电一震,阴噎皆闻,则沛乎不可御矣。”
  这是《毛泽东早期文稿》的几段话,在隔了将近一个世纪之后,依旧新鲜而明亮。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后来领导了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革命,他领导着全国人民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彻底推翻了一个旧世界,开创了一个新世界。
  他的后人们秉承着他的思想,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成功,使中华民族昂首挺立在世界的东方。
  

第一章 纲领是组织存在的理由(2)
多年以后,我们活在一个太平盛世里,我们正面对着一个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商业社会。当中西方管理思想相互融合、发生碰撞的时候,这引发我们来讨论一些有关组织管理的问题,我们一直相信:八十多年前建立的那个政党,它才是最好的管理老师。80年的辉煌与成就,到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当我们只能在书页里面找到毛泽东的年轻的声音的时候,我们才更好地理解了他的智慧。这个伟大的领导、他所领导的伟大的组织以及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思想体系,在当时,到底是怎样发动了中国亿万民众,怎样激发他们前所未有的豪情和干劲、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并最终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其实,在他的早期文稿里,我们就可以见其端倪。所谓“大本大源”,实际上就是一个政党,乃至一个国家强盛的根本。这个根本到底是什么呢?
  毛泽东所探究的“大本大源”,后来在马克思主义中找到了答案。马克思主义是伟大的,它足以担此重任。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念正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基础和力量源泉。马克思主义的政党许诺了一个没有剥削,人人平等的社会,它许诺了一个现代化国家,许诺了一个这样的理想的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于是,所有的人们都是在这个理想光芒的照耀下,变得神圣而可敬,变得热情而奋进。如此,“天下之心皆动,天下之事有不能为者乎?” 笔者一直在想什么才是组织的“大本大源”问题,如何能使我们的组织成为一个有理想的组织?
  在企业管理中,企业的“大本大源”也必然是能“动企业之心”的一种力量和思想,当然也可能是一幅图景。一切事物的生存与发展都必须有一个基础,都有其赖以成长的条件。就如同一棵树之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