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代幸福生活-第6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差一点儿没有笑出来的朱宣听到身后的脚步声,是妙姐儿过来,夫妻两个人并排站在一起偷听话,房里的薛宝绢问出来:“我时时都很乖的,再要乖一些吗?”
  “就是这样板着脸,就不可以要东西,”端慧郡主是这样的解释,朱宣和妙姐儿一起微笑,宝贝女儿又开始丢人了,好在只是薛宝绢这个小姑娘。说过以后的端慧郡主再去看朱闵:“这是我三哥说的,句句都对。”
  朱闵就点头,一向就是斯文的他正支着肘在看妹妹说话,这些话都是朱闵总结出来的,妙姐儿附在朱宣耳边悄声道:“这一点儿随谁?”朱宣示意不要说话,正在听得有趣。
  “要是高兴,”端慧郡主学着朱宣的表情微笑,学得足有七分象,妙姐儿把脸埋在朱宣衣襟里笑上一下,耳朵还在听着房里继续在卖弄。薛宝绢在家里是父母亲教着如何防备人,如何绊人,在王府里是听端慧郡主教着如何哄父亲给买东西,哄父亲带着出去玩。
  朱宣听着女儿一会儿也不停:“高兴就给钱,帮着牵马,而且牵到大街上去。”然后想一想再道:“不高兴的时候就要说,又不听话了。”最后一句是对着朱闵说:“我说的对吧,三哥?”
  “大多都是对的,”闵小王爷也是没有睡午觉,被端慧拉着在这里说话,有几分懒洋洋地道:“父亲对着你才会板着脸说不听话,对着我从不。”朱闵是个乖孩子,行坐都斯文。
  说到这里闵小王爷帮着端慧开始算账:“你这个月又花了不少钱,这个月你就别再要钱了吧,免得父亲训你。”拉开自己小荷包看一看的端慧郡主对着空空的荷包道:“可是我没有钱了呀,不要怎么办?”
  朱宣把妙姐儿硬拉走了,一直回到房里,妙姐儿才放声银铃一样笑起来,跌坐在朱宣怀里扳着他的面庞只是问:“这个月还要给多少钱才是?”
  “看看你生的淘气丫头,淘气儿子,”朱宣也笑起来,不想第三个儿子背地里也是这样淘气,帮着妹妹总结父亲的表情和心情,然后再帮着妹妹算一算一个月不可以多要钱。朱宣叹气:“原以为闵儿是个听话的,不想一样。”
  妙姐儿拉过朱宣的袖子里只是看,找出来几张银票来拿在手上数一数再放回去,歪着小脑袋道:“这钱要几时跑到端慧的小荷包里去。”然后抱怨道:“表哥只是惯着端慧,我现在只想着,孩子们大了,要经历世情世事,心里只是不安心。”
  回想起来上午那一幕的朱宣表示同意:“这么小的孩子都开始了,我们端慧看样子倒象是个糊涂人。”还告诉别人:“怎么你们总是摔,不是这个摔就是那个摔,”最后再来一句:“我就不摔。”天天都在摔,朱宣对妙姐儿道:“这是找陪伴的人,还是找事情。”
  妙姐儿只是听丫头们这些小姑娘们背后你推我一下,我给你一下,听到朱宣这么说的时候就更不舒服,正在朱宣这里拿主意:“那位小张姑娘不让她来了也罢。”
  房外丫头们回话:“小王爷和小郡主来了。”门帘打起来,端慧郡主是换过衣衫,一件玉色和蓝两晕色绣缠枝莲的罗衫,腰上系着她的小荷包,小脸儿是笑嘻嘻的笑容走进来。身后跟着的朱闵,一件藕荷色七巧云花样的长衫,腰间一条玉板带,是施施然的走出来。
  妙姐儿和朱宣的目光都放在朱闵身上,这个孩子也大了,现在也会帮着妹妹出主意,只有妙姐儿更是含笑,来过的夫人们都说过,闵小王爷象是翩翩佳公子。
  看着他小小年纪衣衫飘飘,施施然走过来的不慌不忙地步态,朱宣自己也不能确定哪一个孩子更象自己,这个孩子气质不凡,象极了诗酒园林下的自己。但是帮着妹妹出的这些主意,朱宣看一眼妙姐儿,这孩子该打才是,都出到别人家里去了。
  一进来,端慧郡主是毫不客气地奔着父亲去了,脱掉脚上的鞋子就站在父亲身上去了,朱宣故意板着脸,看着女儿小心不时地在荷包上摸一下,心里只是好笑。
  朱闵是毫不犹豫地去了母亲身边,任由着母亲摩挲自己,拉着她身上一个金银线五色织彩的荷包看了看:“这一个我倒没有见过,这个我喜欢,母亲给我做一个吧。”然后问一声:“胖倌身上的肚兜,我小时候有没有穿过?”活脱脱另一个毅将军。
  听听下面的话,又不象毅将军:“要是我穿过了,指不定我小时候象胖倌一样胖,难为我大了总算瘦下来。”原来是为了这个原因,妙姐儿给儿子理一理头上簪头发的金簪子,道:“你小的时候可没有这么胖,你不叫胖倌。”闵小王爷这才放心,自己又理了理身上的衣衫,这个孩子最为注重外表,妙姐儿也对着朱宣看一眼,这一点儿上最随你,表哥就是穿件布衣,也是要衣飘袜洁才行。
  抱着父亲脖子的端慧让母亲一起听自己说话:“不喜欢张姑娘,别的我都没看到,我对着铜镜坐的时候,她们给我端茶呢,我才看到郑姑娘用个托盘要送来,走到我身后就被张姑娘取走茶盏送给我,她们互相瞪眼睛,不喜欢她们这样。。。。。。”
  小小年纪的端慧郡主也觉得这样不对,对父亲道:“我只要宝绢陪我就行,前几天都是宝绢在摔跤,难得她几天不摔了。”然后嘟嘟囔囔:“我还以为是在我身边才会摔跤呢。看看她们挨着个儿摔。”
  朱闵插话道:“就是因为在你身边才摔的。”然后站起来笔直站着,这才对父亲道:“请父亲和母亲为端慧好好挑几个人才是,张姑娘爱有小伎俩,郑姑娘从来不服输,陆家的姑娘最爱说个没完,薛姑娘呆上三分,”闵小王爷一一评完,朱宣和妙姐儿都莞尔,听起来没有一个是好的。
  “就是给我选的冯五公子,”闵小王爷也不喜欢,对父亲恭敬地道:“他爱说跟毅将军的冯二公子不好。”对着父亲侃侃而谈的闵小王爷道:“我有先生,学武有师傅,伴读们不能陪我上进,要来也是无用。”
  朱宣招手,让闵小王爷近前来,一只手臂上是站在身旁榻上的端慧,另一只手为闵小王爷把腰间玉板带再重新理一下,端详道:“这件衣服倒是配个琥珀腰带好,”对妙姐儿道:“重新给他取一条板带来。”
  “瑞雪,那个铜角的箱子里有好几条腰带,你都取了来。”妙姐儿吩咐过瑞雪,也对着朱宣道:“闵儿说的虽然不是全对,也有道理,孩子们小呢,伴读不要也罢。”
  朱宣只是听着,看着瑞雪手里捧着几条腰带过来,有一个是点翠上面金银线缠着花纹的锦腰带,朱闵的眼睛一下子就看过去了,朱宣也道:“把这个给小王爷改一下才是,”看看眉目清秀的闵小王爷,最为好看的是毅将军,最为秀气夺人的却是这个孩子。
  最近乖了许多的端慧郡主在父亲面颊上又是一下:“吧哒”,朱宣微笑拍拍女儿的小肩膀,对妙姐儿道:“再给端慧一个一模一样的,今年的荷花节,我说过带他们一起出去。”端慧郡主和闵小王爷一起出现的时候,最爱的就是一样的打扮,让别人猜一猜,当然做父母的是能猜得出来,俏皮的那个是端慧,文静的有如女孩的才是朱闵。
  交待过妙姐儿,朱宣从袖子里把几张银票取出来,打开女儿的小荷包放进去,当然面颊上又被香一下,朱宣在女儿小脑袋上轻拍一下道:“知道你这荷包在招手了,放也放不住。”再猜测一下:“明儿要出门了?”
  房里是轻笑声,站着的丫头们也都是微笑,看着王爷示意这才退出去。房里只有夫妻和一对双胞胎,朱宣这才对妙姐儿和两个孩子道:“小张姑娘让她留着,端慧你再大了,还是会遇到这样的人。有事情来问母亲,或者是来问父亲。”
  再对朱闵也是一样:“冯二公子年纪与你哥哥相当,所以跟的是你哥哥;冯家的五公子年纪小,与你年纪相当,这才跟的是你。难道你以后当了将军,上战场上以前也要挑捡一下,这样的人不要吗?”
  继薛名时在解决女儿的烦恼,同样的问题也摆在南平王夫妻面前,朱宣对妙姐儿道:“小张姑娘少来几次也就罢了,不能就此不来,张大人面上就不好看。”妙姐儿也莞尔了,看看我们也不容易,答应一声:“是。”
  只有端慧小郡主小嘴巴嘟一下,看着父亲的大手在眼睛前面晃一下作势要打,赶快再收回去变成笑容,还搂着父亲的脖子,听着他在说话:“你再看到这样的事情,你就要说一下,不要看着只是不说,如果说了不管用,让丫头们来回我,知道了?”端慧赶快点点自己的小脑袋,看着父亲温和地道:“那就再撵她出去。”
  回到母亲身边重新在妙姐儿脚下小杌子上坐着的朱闵小声道:“我也想让冯五公子出去,不过我自己来。”妙姐儿用丝帕装着擦拭一下唇角,把笑容遮盖一下,这个时候笑总是有助长的意思吧,笑容遮盖过,这才道:“你也去问父亲,听父亲怎么说。”
  家里的大人们各自开始,为自己的孩子分辨人各自上自己的课。回到家里的薛宝绢当然是得意洋洋,早到宝绢回到家里的薛名时已经吩咐人备好银耳汤,看到薛宝绢一进门就先说一句:“我今天我赢了。”今天摔了别人。
  太夫人和老侯爷只在朱宣封地上住了半个月,就起程去逛,南平王夫妻挽留不住,只得带着孩子们送别。
  从长亭送别回来,刚行到城门口,有一个人来送信:“王爷,京里的三位大人已经到了,在府门口候着您呢。”还有一位大人要拜的却是沈王妃,带的是高阳公主的信。
  这些人这就来了,朱宣在府门前下马,与妙姐儿各自回房去见人,妙姐儿身上是送行的衣服,顺便就走到二门外的一个花厅上,这里平时是管事妈妈起坐的地方,自己有时候也在这里理家务,厅上摆的大多是一些奇石,家下人背地爱俗称呼就说“石头”厅。
  走进石头厅里,丫头们送上水来,妙姐儿随便洗了洗收拾停当,这才吩咐瑞雪,请鲁大人进来。
  进来的这位大人年纪倒是不大,而且也是个面容端正的人,对着这位闻名已久的沈王妃送上高阳公主的书信来,然后就眼观鼻、鼻观心地坐着候着沈王妃看信。
  高阳公主的信里就如同朱宣和妙姐儿背后猜测的一样:“。。。。。。胞弟初当大任,难免有偏颇,鲁大人精明强干。。。。。。”
  在这几句话仔细再看两遍,沈王妃先是把信收好了,后来想一想,看看面前的这位鲁大人眼眸如电看着自己,妙姐儿唤瑞雪进来,命她:“掌上灯来。”
  此时厅外日头天光正是艳阳,早起开的朝颜都垂下晒得蔫蔫的的花朵来,这个时候让掌灯,瑞雪取出火石来点上蜡烛送过来,同时也会意送上平素烧信烧纸的一个器具来,妙姐儿亲手把信放在烛上燃了,看着变成灰烬由瑞雪收拾出去,这才看看鲁大人,也是放心的神色。
  “。。。。。。胞弟初当大任,难免有偏颇,鲁大人精明强干。。。。。。”妙姐儿再细细咀嚼一下,才对这位大人道安好,先是缓缓地问一句:“贵妃娘娘好吗?”鲁大人倒也不藏着,直言不讳地道:“下官出京时,贵妃娘娘让带话给王妃,对王妃很是挂念,听说今年是不回京去,说明年来京里再见,又有礼物是带给恒校尉的。”
  高阳公主宫中把持,现在又要把持官场,妙姐儿自己都猜不明白,再见到高阳,她会是什么样子?父子猜忌已经是无疑,高阳肯这样出面,一定是为了太子殿下。正这样想着,听到对面的鲁大人在说盐政上的事情:“来京前看过,今年的盐比往年的要多,又在盐务上看过孙大人近两个月的公事,倒是有不少糊涂事情。”
  “盐务上的事情,就是王爷也是尽心尽力地行一切方便,”端坐着的妙姐儿温声地反问一句:“鲁大人指的是什么?”看着他在思忖回话,妙姐儿是一般地对待:“有什么事情只管来对我说,公主信中多为叮嘱,我不会负公主所托。”
  鲁大人这才道:“前面亏空只管放在那里,后面回执多有出入,今年算是太平,盗匪不多,频频损失船只和车辆,我倒是不明白。如果再有这样的事情,应该请王爷发兵护送才是。”
  对着几上一块嶙峋的怪石看了一会儿,妙姐儿当然是答应下来:“大人说的是。”也没有丢过几次,不过就是遇到一次水匪,丢过一次车辆,护送的盐务上的兵一个也没有伤亡,听着是让人觉得怪,象是没有反抗。
  官盐变私盐大多是运到当地报损耗报的过多,盐一路上干结或是溶化损耗是一定的。不过三十车的盐最后只剩下来二十车,这丢的也未免太多了些,用兵护送也是看不住。
  在书房里的朱宣会的是另外两位大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