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旗妞三部曲(望尽天涯路)第一部 正黄旗下-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董嬷嬷,把那付西厢酒筹拿来!”

  二老爷一听太太要那付酒筹,就赶紧开溜,到外院跟官客们划拳去了。这玩意儿太文邹邹的了,二老爷嫌费心,什么“可怜你多愁多病身——有病体弱者饮”的令儿,孩子们也觉得沉闷,就忙忙地吃了半碗饭,跑到前院看卓二妈和小熊摆天地桌去了。上房台阶底下已经摆好一张方桌,面南竖着天地码,天地码前头供着香豆子一钵,生猪头一个,死公鸡一只。猪头和公鸡都用红头绳拴着,好象怕它们跑了似的,还有一双扑棱尾巴的活鲤鱼,也用红头绳紧紧拴在一个大盘子里,上面还罩着一个大红纸的绸绦,香烛蜡签当然少不了了,不过这里烧的不是檀香,而是线香。离着天地桌两丈多远,叠着一个二尺高的码堆,小熊正往上面放大盒子花。地上铺着许多麦秸,卓二妈看见海森和海蕖,赶紧说:

  “别往前跑,等一会儿‘踩岁’的时候才许过去哪!”

  孩子们只好收住脚,围着天地桌东瞧西看了。深夜十二点差一刻,董嬷嬷把海蕖、海森叫进上房。海桐和海荣也都先后到了上房,该“辞岁”了,一进屋,海森就往八仙桌上瞅,看见桌上那一卷卷的红纸包,捅了捅海蕖说:

  “瞧见没有,一会儿玩儿去有本儿啦!”

  红纸包里包的是一百枚大铜子儿的压岁钱。

  董嬷嬷把二老爷和二太太请出来,刘妈在地毯上又铺上大红拜垫,于是两位老人分坐在两张太师椅上,小辈们就依次叩头辞岁。这一年当中就这个头叩得最上算,不但得了一百大铜子儿的压岁钱,还得了个大苹果,听到太太一句“一年平安”的祝福。这时候院子里也已经鞭炮齐鸣。大家就跑出房去“踩岁”——在麦秸上来回走动,脚底下发出啪啦啪啦的声音,把麦秸踩碎了,旨在“岁岁平安”。踩完岁,小熊赶忙把麦秸打扫干净,然后点着了盒子花,这时候外院帐房前面也放起了祭财神的一千头的小鞭。盒子花直冲云霄,再撒下来五彩缤纷的大小花朵,煞是好看。二老爷拿烟卷放烟花,海桐、海林两个大一些的男孩子放二踢脚和麻雷子,海蓉帮助海森用唾沫把小鞭粘在台阶上,海森一只手捂着耳朵,一只手拿着香战战兢兢去点;至于海蕖就只有放“小鞭”,或是扔个“摔炮儿”的份儿了。等这阵鞭炮齐鸣之后,又吃了一顿祭财神的素煮勃勃(饺子)——其实谁也不饿,可是都得去吃,不光是为应景儿,还为了看谁有发财的运气,看谁能吃着那个包着一枚小铜钱的煮饽饽,谁今年就能交好运。到底是谁三十儿晚上咬到了这顿素煮饽饽里的小铜钱,没人记载,只知道谁也没发财,燕宅的日子是越过越穷。

  大伙勉为其难地吃了一个素煮饽饽之后,上上下下、老老少少就各就各位,耍钱守岁。就连十岁的海蕖,十一岁的海森,跑上房的小熊,门房的卓二妈都无一不沉浸在这个耍钱的海洋里。二太太平常日子不许家里人赌钱,只在大年三十才开这么一回戒,她有一个非常漂亮的抽花掸布和一付象铜子那么大的化学掸饼儿,一个江西瓷的掸盒和一付“色子”。谁都能下注。二老爷是打麻将,比较文明;外头帐房是推牌九,一翻两瞪眼,最不艺术;董嬷嬷和刘妈、李妈、还有卓二妈在下房斗“索胡”,一个小子儿一胡。海蕖和海森换上几大枚筹码,在“红杠”上顶多押个“双串”,来个“不输不嬴,脖子生疼”,没劲!于是海蕖就趁着大人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吆五喝六的空挡,拉着海森跑进堂屋:

  “嗨!六哥,咱们唱戏玩吧,你不是说这儿是个大戏台吗?”

  “唱什么?我什么也不会呀!”

  “不要紧,阿玛不是常说‘不怕胡唱,就怕不唱吗’?咱们就胡唱吧!”

  “阿玛说的那是在台上忘了词,‘不怕胡唱,就怕不唱’咱们根本就没词儿!”

  “干嘛没词儿?你不是会念‘月影照纱窗’吗?我也会唱‘老爹爹发恩德把本奏上’,咱们就唱《宇宙锋》吧。”

  还没等两人在腕子上拴好毛巾当水袖,三哥海林就进来了,后面跟着他的一个同学辛亮,还有大哥海桐、大姐海蓉。辛亮是三哥的好朋友,他父母双亡,跟着叔叔生活,叔叔不管他,他一放学就到燕宅来玩儿。

  “来,玩《大观园》”。

  “什么叫大观园?”海蕖和海森都没见过这种玩意儿。

  “进来,告诉你们。”

  两人只好让《宇宙锋》回戏,跟着哥哥姐姐们走进了梨花格子。就见他们把南窗户底下的八仙桌抬到屋子当中,海林一边吩咐海森到厨房要一只大碗和一只小碗,一边和辛亮搬了六把椅子放在桌子四周。摆好桌椅,海森也喘吁吁地拿来了两只碗。

  “坐下、坐下!”海林从小纸盒里拿出一张画的密密麻麻的图,钉在桌子上。

  这张图足有三尺见方,印着《红楼梦》里大观园全景,从一进园门的“省亲别墅”直到最后的“太虚幻境”曲曲折折一门相通。沿路亭台楼阁,各个居场,应有尽有;凡是有点头面的红楼人物,一应俱全,每一场所,每一物下面都印着“某人至此请安、”“某人至此贺喜”等等。另外有六个小泥饼儿。上面刻着“宝玉”、“黛玉”、“宝钗”、“凤姐”、“湘云”、妙玉、还有色子一枚。

  海林开始解说了:

  “这六个小饼儿,一个人抓一个,抓着谁就是谁,”他把六个小饼扣着放在图上。海蕖看了看,算上辛亮正好是六个人。

  “抓,抓吧!”于是六个人一齐伸手,海蕖抓的是“宝玉”,海森抓的是妙玉。六个小饼又挤挤擦擦地放在一起。接下来是掷色子,掷着几点就走几步。至于‘请安’、‘贺喜’的地方就往大碗里放一枚铜子,谁先走‘太虚幻境’谁就把碗里的钱拿去一半,退场。于是海蕖忙不迭地在小碗里掷了一下色子。

  “别着急啊!”留神掉在‘迷津’里,那就还得从头走起”。海林提醒说。

  海蕖抓到“宝玉”本来很高兴,以为这位主角一定有不少便宜可占。岂料他是最倒霉的角色。走到贾母、王夫人、邢夫人、薛姨妈这些长辈面前都得和其它人一样请安不算,遇到个丫头也得给‘买脂粉钱’要遇见贾政就更糟糕,不但不能前进,还得退上几步,什么时候躲过他才能继续前进,最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往大碗已经‘贺喜’进去的三十多个小铜子,眼看着‘太虚幻境’已经在望,不幸一乐掉进“迷津”,糊涂灌顶,还得返本还原,从第一步走起。结果眼巴巴看着海森把那半碗钱那走!

  不知是哪位圣哲先贤的发明创造,大年三十照例要熬一宿,富贵人家把它叫做“守岁”,这两个字大概原意是“首岁”,即一岁之首的意思,和八十年代后的“新年钟声”一样,表示新的一年的开始。贫穷人家管它叫“熬年”,这倒很为形象。“熬”字总是含着不大好过而硬撑着过的意思。穷人熬过一年好不容易呀!燕宅这样的说不清贫富的人家儿熬过这一年也大非易事。一年到头没个可靠的进项,却有那么多决不能将就的开销,旧帐不能还清,新帐却定而不移地有增无减,对于这样的“岁”守个什么劲儿!孩子们自认没有奉陪到底的职责,大概才半夜两点多钟,还没走到“太虚幻境”就一个接一个的打着哈欠,爬在“怡红院”入了梦乡。

  早晨七点多钟睁开眼,就听见那些疲惫不堪又余勇未尽的吆五喝六、噼哩啪啦声。晨妆一过,牌局收了场,大人们有的去泡澡堂子,有的按照皇历的指示,朝财神所在的方向去溜湾,有的打道回府准备更衣拜年。

  初五以前官客们的主要任务是到七亲八友家去拜年,看看人家的天地桌,这天地桌本是一个临时性的供桌,是除夕专设之桌。一般没有大佛堂的家庭特别重视天地桌,因为平时对佛供献较少,到年终岁尽时就对神佛大大酬劳一次,此外,这天地桌主要是为接神使用。天地桌的内容与常年佛堂有所不同,除共有的挂钱、香烛、五供、大供之外,其受祀的偶像也大都是临时性的,如:“百分”,它是一本木刻版的神像画册;“天地三界十八佛诸神”,是一张用大幅黄毛边纸木刻水彩印的全神码;禄福寿三星画像等。以上诸像有的接神后即焚化,有的则须到破五、甚至到灯节儿才焚烧。摆天地桌的位置也不统一,如堂屋地方宽大,可置于屋中,如屋内无地,就置于院中。传说三十儿晚上是天上诸神下界的时侯,所以也是民间接神的时候。

  这世界上好多事往往都是在人们自己的主观意志下慢慢的变味儿的,像这天地桌原本是接神的,尽心就得了,无所谓有多排场,可因为大家伙都要去别家拜年,都要祭拜一番别家的天地桌,于是这天地桌的摆设也就无形中成了显示这个家庭的实力的象征。为了接待各路官客,初一到初五女人是不能出门儿的,也叫做“忌门儿”,说是女人这几天去拜年要冲犯人家的天地桌。其实这也不能全视为是轻视妇女,细想起来也大有道理:那年头,没有电话,也没那么多方便的交通工具,借过年之机亲友们彼此登门拜年,以保持联系和示意亲近;要是从初一起官客堂客一起出去拜年,岂不全要彼此摸空么!所以初五以前堂客不出门,也含着留守待客的意思。“堂客”不仅指大姑娘、小媳妇,老太太,也包括海蕖这样的小姑娘。这五天里头,男孩子也都出去拜年了,妞儿们只能在家里跟着嬷嬷们学着赶皮包煮饽饽。也不知道又是哪来的规矩,从初一到初五,除了初二吃一顿祭财神的的元宝馄饨和初五晚上一顿年菜以外,顿顿是煮饽饽!

  这年,二太太的身体更加一天不如一天,脸色发黄,连白眼珠也黄了,肚子里有两个硬块儿,轻易不出门儿。海蕖就完全担负了堂客之职,在家待客,出门拜年。在家陪着客人抿盖碗茶,出门儿陪着主人抿盖碗茶。谁家都摆着果盒,里头装着干果花生、酱油瓜子、蜜枣、桂元、果脯、杂拌、南糖,可都是装装样子,绝不能吃,大家沏的可都是好茶叶,无异于打食的药,尽管让之打得饥肠碌碌,也不能吃一个大蜜枣。就是象征性的磕几个瓜子也得抿着嘴而不能大嚼,这是“礼儿”,旗人家的姑娘哪有不讲礼儿的?那成何体统!

  正月初八,又叫八仙,是各路神仙下界的日字,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制做漂亮小灯,待晚上点燃,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祭祀用两张神码,第一张印着星科、朱雀、玄武等,第二张是";本命延年寿星君";。两张前后撂在一起,夹在神纸夹子上,放在院中天地桌后方正中受祀。神码前陈放着用香油浸捻的黄、白二色灯花纸捻成的灯花,放入直径寸许的“灯盏碗”,或用四十九盏,或用一百零八盏点燃,再供上熟元宵和清茶。黄昏后,以北斗为目标祭祀。祭祀后,待残灯将灭,将神码、香根与芝麻秸、松柏枝一同焚化,祀成。整个过程充满着神奇与美妙,是孩子们过年期间最盼望的一项内容。

  初八这一天,瑞来了,他是专门来看“顺星”的,海蕖以为普天下所有的人家都顺星,虽然很不明白瑞表哥家为什么不“顺星”,可也为此而高兴,因为瑞表哥这天必来无疑。

  “舅妈为什么不顺星?”海蕖。

  “阿玛前天就走了,我额娘从来不愿意闹这些玩意。”

  “舅舅这么早回去干嘛?不是离开学还早呢吗?”

  “我阿玛还教家学馆呢,得早回去。”

  “舅舅也真是的,在学校教书就得了,还教什么家馆?闹得一年到头都不着家。”

  “哟,我阿玛要总在家,我们吃什么去?你当你们家呢,只知道卖点儿吃点儿,这叫什么过日子呀?再说我们家也没那么多可卖的呀。”

  在燕宅的所有亲友中,不靠卖东西而靠自己做事挣钱过日子的为数不多,只这一点海蕖就觉得舅舅家挺维新的。同时海蕖也就更觉得瑞表哥不了一起了。舅老爷只在寒、暑假才回一趟北京,而一过初五就回学校。家里就剩下舅妈带着娟和瑞过日子。

  大伙一边说着一边往外走,刚走到垂花门儿,就见佟姑老爷家的王顺慌慌张张跑了进来。他看见二太太就改为小步趋前,同时打了个千儿,低声说:“回太太,我们铁哥儿没了。”

  “什么?”这事太突然了,大家听了都是一愣。二太太急急地问:

  “前几天不是还好好的吗?”

  “是啊,可是时衰鬼欺人。今儿个后半晌,奶妈跟于嬷嬷拾掇灯碗儿,眼神儿不见铁哥子就从椅子上爬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