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纤手遮天-第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烦躁地看他一眼。   
    天知道怎么会莫名其妙给东宫出那个主意,我从没想过要管那档闲事的啊。   
    张缇想了想,笑道:“好了好了,不管出了什么事,张某先烧水给你暖暖,进去休息一下吧。以后要是痛得更厉害,可别怪张某没提醒了。”   
    我扯住他:“如果一个提议会使自己人得到好处。但害死无辜的人……”   
    张缇回头道:“怎么又开始女儿心性了?能得到益处就大胆去做,过了这村不一定有这店。那无辜之人与你何干?”   
    他顿了顿,问:“……受害的不是张某吧?”   
    我摇头。   
    于是他继续理直气壮:“各人自安天命,要真是命数到了,那也不是东家你一人之力就能翻覆他人的!”   
    我摆手:“歪理。算了,你去热水。”   
    并不是希望他能讲什么来宽慰,只是心里认为劫人家使节的队伍实在是缺德,搞不好北狄公主娶进来以后东宫会喜欢她呢?就像假太妃,东宫声声地讨厌太后讨厌秦家,后来不也是跟她处得好好的么?   
    可是我就看不惯他娶第二个啊!   
    假太妃那是没办法,谁让我这个本尊出走太久了呢,秦家总得找个女孩来补缺吧?   
    良娣什么的,根本就是让东宫娶妾了!   
    口胡!我怎能容忍?一夫一妻最高!   
    不管对这个老公有没有感情。…就是不爽,就是想从中作梗。反正东宫是我的,爱怎么玩都是我的事,别人不准再来掺和。   
    这才是我感到然地地方。   
    什么时候开始把东宫当作自家的了?明明是冲动莽撞地小孩一个嘛,还没揽过来呢,就已经麻烦多多了。真要当作自己人来照顾。那不忧心死才怪!   
    捧起茶杯(特殊时期不宜喝茶,姐妹们别学她),我喃喃道:“何况我可是前后加起来四十岁的老人家……”   
    江近海这句话刺中我的心,那是非常之痛啊。   
    唉,不想那么多,先回头来看自己这边的麻烦事吧。   
    我目前怀疑的对象是王郊。动机或许有了,作案地可能性也有,但是毒物他从哪里得来呢?   
    卤水本是北方农家常见的东西,可他光棍一条巡务各县,上门讨卤水,或者直接买盐卤,都是令人生疑的吧?   
    要不从这条线索上追查?   
    沿着他行进的路线,挨村挨户打听他有没有买盐卤或者卤水?   
    就算买了。==他是用什么盛放的呢?   
    我拿着茶杯往袖里塞,如果是放进袖袋里,只怕很容易被看出形状,惹人怀疑。   
    不管是杯还是碗,没见他带到夏城来呀。他来的时候两手空空,衣衫褴褛,从哪里带那些东西?而且他进孙家店地时候。若是带着古怪的东西,没道理孙二嫂无法察觉。   
    更重要的是,就算王郊先入孙家店是做准备……   
    李县丞接待金老三,乃是张缇安排的,谁也不可能事先知道李县丞会在路过的时候跟孙二嫂拌嘴,从而引得金老三决定在小店吃饭。   
    更没有人能够预测我当时会恰好在衙门口。为阻止双方争执。做东请客入席。   
    也就是说,我、李县丞、王郊这三人的三碟有毒的佐料。是在三方完全独立的行动下,机缘巧合放置在我们面前地。恰好三碟,或许真的只是恰好?   
    猜测王郊作案,莫非是错误的方向?   
    我越来越不明白了。   
    果然,假想能力虽重要,可只靠猜测揣摩来办案,是行不通的。   
    张缇提着灌好的水袋进来,说:“怎么,东家又遇到烦心事?”   
    “无头绪啊。”我摇头,“原本以为终于有了进展,可仔细想想,又要全部推翻。烦呀!”呵,莫急莫急。”   
    我接过鹿皮水袋,敷在肚上,跟张缇讲了自己的怀疑和矛盾之处。   
    他起身在房内踱了几步,问:“怀疑御史的话,东家苦于找不出毒物来源。假设是定孙二嫂为案犯,一切都能迎刃而解,既然如此,东家为何坚持她不是凶手呢?”   
    “我并非坚持,只不过由她地表现,判断她并非真   
    “那依然是东家自己的看法,不觉得对王御史不公么?”   
    我撇嘴,开玩笑道:“为表公平,顺便也怀疑一下张大哥好了。”说完,我把桌上的卷宗展开观看,不理他了。   
    张缇没趣地往门边去,临了回头道:“这样吧,张某替东家查一查。”   
    “查什么?”   
    “到时候自然知道。”他神秘地笑笑,离开了。   
    涉案的人我问得差不多了,张缇总不会是从王郊担任给事中(给事中,官职名,属于言官)的时候查起吧?如今我可再也经不起一个京城来回的耽搁,就算他能查到人家在京城与孟章有来往,时间上也……   
    咦?   
    对喔,这里还存在一个时间差。   
    王郊离开京城调来祝州任巡务御史,是去年春末夏初,孟章逃离京城地时间不详,但也在秋季之后了。他潜伏在夏城一段时日,离开地时候是命案前一天。而王郊抵达夏城的时间是命案前几日,到命案那天早晨才第一次出衙门,这么看来,两人是没有接触地可能。   
    原来如此,我忽略了关键的问题——   
    这么一来,另一个疑问也迎刃而解了!   
    “阿青!”   
    我冲出门(抱着鹿皮袋?),叫来阿青,让他立刻去几天前遇见孟章的镇上,取回一样重要的物证。   
    只要做了,就会留下蛛丝马迹!   
    前脚刚遣走阿青,后脚派到县境上设商卡的衙役回来了,院里院外地找少年捕头。   
    现在御史就住后院里,怎能让他们钻来钻去呢,我拦下,问:“什么事?跟本县说是一样的。”   
    其实有大事应该先报告我才对吧?算了,反正他们就是比较信任阿青,就像乡绅有事必然先找张缇一样。这样的民心分属,本来就在我的计划内,不奇怪。只是稍微有点伤心而已。   
    衙役大哥悄声道:“大人,不好了!铜山关的驻军往东去了,只留千余人马在铜山关内!”   
    诶?   
    守军五千多,大半转移,为什么?东边出了县境就是……莫非!   
    “咱们县的商卡还有多少人?”   
    “回大人的话,连小的一共四名!”   
    我立刻下令:“返回商卡,把阻在那里的粮车放过来!”   
    “可——大人!那是金老三的牛车队!”衙役急了,跟我争起来,“不能放行啊!”   
第一百六十二节 筹兵备粮……   
    “本县知道利害,请大哥速去传达吧!金老三的车队,全数放行到县城来!”我严肃地说,“此事耽误不得,速去速还!召回留在商卡的兄弟,还有要事急需各位去办!”   
    把已经快凉掉的鹿皮袋丢一边,我立刻差书吏前往城中各富绅家,打听金老三的落脚处,找到就请来衙门一趟。   
    前面说过,这唯一的一名书吏也是流刑者出生,他对我的命令颇为不解,再三催促下也只得前去。   
    等金老三满脸堆笑地登门拜访,已是我在第不知多少本人口普查的账册海洋里游过一圈以后了。   
    话说,夏县已故的师爷和县丞,对作假学问的研究,还真是够水准。瞒报的人头,多出来的税收便不用上缴,收归自己腰包,真实在。   
    所以说其实好好清点一番的话,夏县人口应该还是能上万的。   
    人口上万有什么好处呢?   
    按照律法,民兵的规模可以从两百增加至五百,在衙门服役的人数增至七十。   
    别小看这个数目,有七十人武装部队的话,普通规模的闹动咱都不用怕了,像上回那种一条村反起来的,根本不放在眼里。   
    不过,七十个人我就更养不起了……   
    “哟,县老爷还在忙哪?”金老三乐呵呵地进来,揣着帽站在桌前一侧,“听说您传鄙人,这就赶忙过来,生怕耽误了!”   
    “贸然打扰。==还请金爷亲自来一趟县衙,真是过意不去。”我微笑着作势起身。“请坐,请坐。”   
    他连连点头,依言落座。   
    “不知大人传在下为了啥事?”他半撑起身往前,问,“是不是孙家那案要鄙人证言?”   
    我摆摆手:“不是不是。请金爷来,是为了商队的事情。”   
    “喔!听说要回避御史大人,这不一直耽搁在商卡那儿嘛!”金老三苦笑到,“您看这天气快热起来了,货运不出去,那边几船都等着呢……”他说着。伸手往袖里去取物事。   
    我抬眼看见,便抢先到:“可以过!”   
    东西给张缇可以,直接给我?免了!   
    “啊?”金老三的动作迟缓起来,他低头看看袖袋,再看看我,“大人是说……”   
    我露出和蔼可亲的笑脸:“请尽早启程,回去商卡把商队带过来吧!商机难得,耽误这么多天。真是抱歉了。”   
    “哎,哪里地话,哪里的话!配合知县大人是小民地份内之事啊!”金老三喜出望外,扑到案桌上,“大人肯放行实在妙极,今晚请务必让老金做东回报!”   
    莫非我就躲不过么?   
    既然选择亲自跟他接触,我自然早已准备好说辞。^^^^   
    “唉。金老爷谢错人了,”我端起茶杯,轻描淡写地来了一句,“您该谢的,是张师爷啊……”   
    名也要,钱也要!张缇啊。就麻烦你继续背黑锅吧!   
    商场和官吏间摸爬滚打半辈。金老三也是懂事的人,一听便明白我的意思。于是再次谢过,得意洋洋地踱着方步离开衙门。   
    我跟出来,望着金老三的背影,心里比他还舒坦。   
    张缇出门一圈回来,乖乖上缴一千五百两,道:“张某还以为金爷说笑话呢,想不到秦小弟真答应放行?”   
    “……张大哥听说了没?铜山关驻军向东去了。”   
    这个算不上军事机密,在没有网络没有电话地古代,却也是要消息灵通才会知道的,张缇回答:“看到富绅家收拾行礼包裹,准备逃难的样,大概能猜出呢。”——   
    不问你是不会说的吧?   
    我悻悻道:“只可惜,一县知事不能闻风而逃啊!”   
    张缇大笑起来:“东家的嗅觉敏锐,令人赞叹呢,所以跟着你是没错。”   
    “本县还要观望一阵,希望不是想象的那样。”我啧了一声,“偏巧三公也在夏县,看来要早点把他赶回京才行!”   
    “三公到底是什么人?”张缇悄声问。我反问:“你不知道?”   
    “当然是不知了。”   
    “哼,谁信你!你分明看到他地权印了,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呢!”   
    “是是,瞒不过东家,”被立刻戳穿,张缇就当作没事生过,继续聊,“却不知道监国太到这偏远地方做什么?”   
    “跟着真人来看看江庄主是怎样作威作福吧?”他自称是为了逃婚,有没有别的意图,那就难说了。   
    但无论他有什么理由,我都不能让他再呆在这里。   
    因为,这个小县很有可能又将上演一场兵灾!   
    “张大哥,麻烦你拟一份告示,本县每里增招一丁备役,列入乡里民兵役,可按月领半饷。”我想了想,又补充到,“每月上旬操练。”   
    “好的。”张缇答应着,想想不对,“那岂不是……跟徭役(按律免费服役的)人数加起来,夏县今年能征的兵力超过五百了?”   
    “其实还是不足五百的,你看,单是用钱粮缴更赋的就上百人,另外齐知县为了补账面,又收不少人的捐爵,令他们免徭役了。所以人数嘛……”所以按照5%军事人口来说,夏县还远远不够呢。   
    (如果铜山关地驻军算我们县的,那就严重超标了口还好它不算。)   
    张缇担忧道:“可是东家做这些准备,该不会是想跟人硬拼吧?”   
    “为什么不可以?”我抬头看看他,微笑,“——谈笑而已,别吓成那样。有备无患,何况乡民中间有更多的预备者,凡事调度起来快一些。”   
    如果料得不差的话,区区五百的步兵——顺说本县虽有草场却没自己能分配的马——是不足以抵挡挥师而来的精兵,但是,五百名有警惕性地民兵分散在乡亲中,却可以救活不少人的性命……   
    “大人!”   
    我正思索对策呢,突然有人闯进房里,将我和张缇都吓了一跳。   
    这不是南门的门丁么,慌慌张张,有豺狼虎豹进城了不成?   
    “大人,现在城门已关了,但是有人叫开门!”对方匆匆报告。   
    “他让开就开么?你也做到近一个月的差事了,这种小事竟然跑来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