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柏杨曰(全三册)-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加扩建,正是大孝的基础。”刘盈立即下令在渭水北岸,为刘邦建第二座祭庙。
  孟轲曾斥责陈贾,说:“现代的人岂止继续错误下去而已,反而捏造出许多理由,把错误说成美德。”但陈贾不过是偶尔干那么一票的小人物。叔孙通却为拒谏饰非,提供理论基础:“领袖永远没有过失。”于是,冥顽不灵兼死不认错,上行下效,遂成官场中的金科玉律,贻害两千余年,使中国人丧失了承认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能力。到了现在,偶尔发现中国人主动向人道歉时,尤其在高位的中国人主动向属下道歉时,简直是一幅美好的图画。
  

诛杀三族
纪元前187年,西汉政府下令废除秦王朝的“诛杀三族令”及“妖言令”。
  诛杀三族(父族、母族、妻族)是秦政府制定的法律,这是专制帝王企图彻底消除叛逆的手段,谓之“斩草除根”。问题是,叛逆有它产生的条件,一旦条件具备,不要说诛杀三族阻吓不住,即令诛杀三千族也阻吓不住。而且因有诛杀三族的恐惧,一旦推翻旧统治者,新统治者的报复性和预防性的屠戮,就更凶恶。中国历史上,帝王子孙几乎都被杀光,就是渊源于统治阶层先下毒手。
  连坐,是野蛮民族的产物,时到20世纪,中国虽不再有诛杀三族,但家属对罪刑的分担,仍保持这种余绪。
  

吕家班
纪元前180年,西汉王朝皇太后吕雉逝世,政变爆发,吕家班最信任的郦寄,诱骗吕家班交出军权,吕家班遂全族被屠。
  班固曰:“刘恒(西汉王朝五任文帝)在位时,天下人都认为郦寄出卖朋友,见利忘义。然而,郦寄的老爹(郦商)是开国功臣,又被强力挟持,所以摧毁吕禄,安定国家,拯救父亲,拯救皇帝,大义已够。”
  根据已知的史料,并没有吕家班要夺取刘姓政权的证据,吕雉不过一个泼辣的悍妇,跟《红楼梦》上的王熙凤是一路货色。有小聪明,也有恶毒心肠,但没有疯狂野心。比起7世纪出现的中国唯一女皇帝武曌女士,吕雉就像一个白痴。吕雉最大的愿望不过把她娘家人封王,风光风光而已。封王引起激烈的反应之后,才不得不更坚持封王政策,来保护她的家人和她的弱孙安全。看她饿死刘友,只是为娘家女儿出气。毒死刘肥,只是因为他坐在她儿子的上席,都非一个胸怀大志的人的作为。吕禄、吕产,一对荷花大少,更非政治人物,如果有意谋反,岂会被郦寄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轻率地交出军权?吕家班政变的消息,主要地来自刘章,自从逃席事件之后,双方对立立场,十分明显,吕家班纵有阴谋,也不可能对刘章毫不设防。刘章年轻躁进,利用妻子身份,制造无法求证、但却迎合人心的情报,也只不过为了博取政治暴利。
  以陈平、周勃为首发动的政变,事实上是一场夺权斗争,所以必须使用“诬以谋反”法宝。郦寄当时就被人指责,可见即令在吕家班被肯定为叛逆的恐怖气氛下,公道仍在人心。班固为他辩解的理由:一、老爹是功臣,二、老爹被挟持。功臣之子,难道就可以丧天害理?这种想法可谓奇异之极。而我们又根本不相信他老爹真被挟持这回事,军权在吕家班之手,太久的劫持会使阴谋暴露。
  郦寄卖友求荣、见利忘义,已铁案如山,班固却把他美化得忠义千秋,只不过成则王侯败则贼,刘家班成功罢了。如果吕家班成功,对郦寄这种行为,又是如何评估?当时还有公论,后世的史学家,反而替郦寄开脱。
  不过,无论如何,我不希望朋友中有郦寄先生这种“大义已够”人物,上帝保佑!
  

魏勃
西汉王朝吕家班覆亡后,全国最高统帅(大将军)灌婴在荥阳(河南省荥阳县),听说齐军统帅魏勃是说服齐王(首府临淄)刘襄起兵的人,派使节召他见面,责备他轻举妄动。魏勃回答说:“家里失火,岂有先禀告家长,才去救火的?”退立一旁,两腿发抖,害怕得说不出话。灌婴再问他,他仍是这一句。灌婴瞅看他,失笑说:“人们都说魏勃人中豪杰,简直胡扯,不过一个脓包罢了,有什么作为?”命魏勃回去。灌婴也自荥阳班师。
  有些人久负盛名,平常日子,嘴脸多端,俨然人物。一旦形势有异,如果再继续拍胸脯表演将要杀身成仁,可能就真的要杀身成仁了。于是立竿见影,立刻两腿发抖。不过,柏杨先生积60年的经验,可以预测:魏勃回到齐国后,向齐王刘襄提出报告,或向他的部下训话时,准把这场“荥阳之会”,描绘成据理力争,灌婴终于被他说服,对他充满敬意,待若上宾。说不定魏勃还会在媒体上发表一篇回忆录之类,说灌婴还向他下跪,请他宽恕。达官贵人中,多的是魏勃,久瞧便知。
  

刘邦嫡孙被屠灭
诛杀吕家班政变后,西汉王朝政府面对四任帝刘弘属于吕家班的严重问题,共同会商对策,决定说:“皇上(刘弘)、梁王(首府定陶)刘太、淮阳王(首府陈县)刘武、恒山王(首府真定)刘朝,都不是惠帝(二任帝刘盈)真正的亲生儿子,而是皇太后(吕雉)夺取别人的儿子,杀死他们的娘亲,送到皇宫养育,叫惠帝收作自己的儿子,立为皇太子;晋封王爵,目的只在加强吕姓家族的力量。今天把吕姓家族全部屠灭,而皇帝也好、亲王也好,年纪一天天长大,一旦掌握权柄,我们可要付出代价。与其冒这项危险,不如在高皇帝(一任帝刘邦)儿子群中,遴选一位品德贤明的亲王,请他当天子。”于是刘弘兄弟全部被诛杀。
  刘盈16岁即位,23岁逝世。7年之间,正是青春壮士,生儿子的可能性远超过不生儿子。史书上只说皇后张嫣无子,并没有说刘盈无子,他的小老婆群照样可以生子。史书上强调刘恭(三任)、刘弘(四任)是“他人子”,只是指小老婆的儿子,交给张嫣抚养。站在张嫣立场,固然是“他人子”,站在刘盈立场,仍是刘家血统。正因为如此,吕雉才把孩子的娘亲杀掉。如果是抱自别家,难道独放过老爹,而不灭口?吕雉当然有可能把姓吕的孩子抱来充数,但屠灭吕家班罪状中,没有此条。如果有这种行为,反吕阵线难道不抖出来?而且,抱养一个就足够了,却抱养了七个,数目越多,泄露机密的机会越多。吕雉不傻。
  我们肯定地认为,刘弘兄弟八人,全是刘盈亲生之子。他们的罪状在于他们身上所流的四分之一的吕姓血液。高官们对他们长大成人后的恐惧之情,溢于言表。###下常使事实真相淹没,反吕阵线的史学家,自然希望后人相信这项诬陷。不过,至少有一点可以证实,政变时口口声声保护皇帝安全,不过一个骗局。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乱世悲喜剧
纪元前179年,西汉王朝五任帝(文帝)刘恒,封太子刘启的娘亲窦女士(名不详)当皇后。窦皇后,是清河郡(河北省清河县)观津县(河北省武邑县)人。弟弟窦广国,广国小时候,被人掠夺贩卖,共转卖了十余家,听说姐姐当了皇后,上书描述自己的身世。窦皇后召见,盘问出实情,于是,厚厚地赏赐给他田宅金钱,跟老哥窦长君,定居长安。右宰相周勃、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太尉)灌婴等人说:“我们的性命,握在这二人之手。二人出身微贱,必须妥善地给他们遴选师傅和宾客。否则,如果再步吕姓家族后尘,可是关系国家的大事。”于是物色品德高尚有节操的人,跟他们同住。窦长君、窦少君遂成为谦恭之士,不敢用他们的尊贵身价傲慢别人。
  窦皇后跟窦广国,是观津人,拥有使人唏嘘的凄凉身世和传奇性的姐弟相会。他们的遭遇如果写成报告文学,一定会被人认为虚构,但史实俱在,悲惨世界中,偶尔出现一幕喜剧,也足以鼓舞人生。
  窦皇后自幼家贫,被吕雉女士强迫征入皇宫。有一次,吕雉赏赐每个亲王五名宫女,窦女士在名册之中。她因家距赵国首府邯郸较近,哀求主持这件事的宦官,务必把她分发到赵国。宦官满口答应,但立刻也就忘记,他不会把一个穷苦的小宫女的话,放在心里。于是当动身时,窦女士才发现她被送到代国(首府晋阳【山西省太原市】),伤心哭泣,不肯上道,但皇宫岂允许一个小宫女反抗?想不到到了代国之后,受到代王刘恒宠爱,生一女刘嫖,再生一子刘启。后来刘恒当了皇帝,刘启又被封皇太子,她竟被尊为皇后,阴差阳错,使她走上巅峰。当初如果如愿以偿地分发到赵国,不过仍是一粒微尘。
  弟弟窦广国四五岁时,被人掳去卖掉,一连转卖了十余家,最后卖到宜阳(河南省宜阳县),替主人到深山伐木烧炭,山忽然崩塌,压死一百余人,只窦广国死里逃生,跟随主人前往长安。听说皇后新立,姓窦,又是观津人。窦广国虽然四五岁时就离开家乡,但仍依稀记得县名姓氏跟姐姐的模样,还记得有次跟姐姐爬到树上采桑叶,失足掉下来。就用这件往事,上书给皇后,请求相认。
  这件只有姐弟二人才知道的往事,使窦皇后震撼,随即召见窦广国,询问一遍,又问:“还记不记得其他儿时事情?”作为验证。窦广国说:“姐姐被强夺进宫时,跟我在旅社诀别,讨了一盆水给我洗头,洗过头,又喂我吃饭,饭罢姐姐才走。”陈述未了,窦皇后把弟弟抱到怀里,泣不成声。侍奉在左右的随从和官员,都匍匐在地,陪着哭泣。
  这项传奇背后,隐藏着中国人的命运,即令在所谓“汉唐盛世”的西汉王朝,男孩被掠为奴,女孩被迫入宫,人民都诉告无门。上帝特别用窦家姐弟二人的舞台式喜剧,显示人间悲剧的无穷。
   。 想看书来

张释之的利口
南阳(河南省南阳市)人张释之,当骑兵禁卫官(骑郎),十年没有升迁,准备辞职回家。袁盎知道他的贤能,向刘恒推荐,擢升当皇家礼宾执行官(谒者仆射)。有一天,刘恒游逛御花园(上林苑),张释之随从,参观虎圈。刘恒向御花园管理官(上林尉)询问禽兽数目和其他饲养情事,提出十余个问题,管理官结结巴巴,回答不出。虎圈管理员(虎圈啬夫)在旁代替应对。刘恒询问得十分详尽,打算考查他的能力,管理员随问随答,十分敏捷,无有穷尽。刘恒说:“一个负责的官员,难道不应该这样?管理官不过是个混饭吃的家伙罢了。”吩咐张释之:擢升虎圈管理员当御花园总管(上林令)。停了一段时间之后,张释之问刘恒说:“陛下认为绛侯周勃这人怎么样?”刘恒说:“忠厚长者。”张释之又问:“东阳侯张相如这人怎么样?”刘恒说:“忠厚长者。”张释之说:“周勃、张相如都是忠厚长者。他二人谈话时,口舌迟钝,有话说不出口,岂有管理员那张利嘴多言善辩?秦王朝一向重用条理分明的人,认为挑剔细微,明察秋毫,才是高手。发展到最后,都成了表面文章,而没有实质。在上位的听不到自己的过失,政府遂逐渐瓦解而终于崩溃。而今,陛下因为管理员能言善道,就给予不次升迁。我恐怕天下起而效法,竞相在言语上下功夫,而不注意本身工作。下级受上级的影响,比影子来得都快,擢升或贬谪,不可以不谨慎。”刘恒说:“好极!”遂停止擢升管理员。
  史实俱在,御花园管理官可是一个典型的脓包。而虎圈管理员事先并不知道皇帝会向他百般盘查,而竟能对答如流,显示他的专业精神,和对自己的工作全心投入。张释之竟攻击他“利口”,还举出周勃、张相如木讷寡言作为例证,看样子开国功臣陈平、陆贾、郦食其,都成了坏胚。就职责上的事务,作出条理分明的简报,怎么能叫“利口”?依张释之的诠释,一问三不知才是好官,这真是官场混混的福音。就在下文,刘恒询问他有关秦王朝所以衰亡的原因,张释之口若悬河,一一回答,如按他的标准,正是在逞“利口”。为什么不结结巴巴,回答不出?焦点应在于他回答得有无错误,如果没有错误,为什么怕天下效法?恰恰相反,正要天下效法。
  张释之在思考了一段时间之后,才向刘恒说出这番似是而非的道理,似乎有其内情。御花园是皇帝皇后常去的地方,总管必然来自皇亲国戚的推荐,管理员的后台,当然要弱得多,张释之不得不接受强者的请托,或者乘机伸手一摸强者的马屁。依官场的运转规律,这位管理员即令当上总管,他也干不了多久。现在,既然当不上总管,他的管理员位置,也可能不保。管理官那个脓包绝不允许一个几乎夺走自己职位的干才,仍在身边。
  只有刘邦才能用度外之人,刘恒没有这种能力。西汉王朝政府建立还不到40年,政治活力便已僵化,以后就更难突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