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足球战国策-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体操,于是成为阻碍足球在德国发展壮大的一大障碍。
  2。 足球PK体操
  在当时,体操几乎是德国的国民第一运动。有实践有理论的德国体操体系领先于世。在国内,体操运动员受人尊敬和爱戴,全民宣传,全民操练,诸如“学习艺术体操、增强人民体质”之类的大标语绝对醒目。在学校课堂里,体操被列进课程表,而且是必修课。可怜那些身体协调性不够好、平衡感不够强的学生,年年都要担心不及格。  
  面对足球的“入侵”,反对者们表明了坚决抵制的态度。这些人主要是教育界人士和体操运动员,全民偶像、有“体操之父”之称的雅恩就是代表人物。他们批评足球是粗野的脚下游戏,远远比不上体操的完美优雅。他们的口号是:“德国人不踢足球,德国人做体操”。支持者们也不甘示弱,他们并不废话,直接采取行动,身体力行投入这项运动。足球的魅力天然吸引着精力充沛、渴望自由的人们,在街头巷尾,追着皮球跑的少年成了时代的风尚——相反,在街头巷尾做体操的倒是很少见。  

雄鹰从战火中展翅(2)
如果评选德国足球优秀推进者,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们传播已经成形的足球理论和打法,给足球风潮添入了理性的因子。在这个名单上,排在前面的有一位未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发现了炭疽病菌孢子的罗伯特?科赫,他利用自己懂外语的优势把英文的足球比赛规则翻译成了德文。大家终于可以有规则地踢球了,这是和国际接轨的第一步。  
  1880年,德国取消了体操必修课规定。足球堂而皇之成为校园里最受人追捧的运动。  在这场PK对决中,足球取得了胜利,“粗野”战胜了“完美优雅”。  
  可以说,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第一,双拳难敌四手,好汉架不住人多。  
  体操是个体运动,足球是群体运动,个体所能展现的仅仅是个人的能力和风采,而群体,不但给了个体发光发热的机会,更是团队意识、团结协作的结果,能够使个人能力在集体成就中得到体现。  
  第二,挑战无极限,心理很受限。  
  体操要求高难度的动作,完美的姿态,甚至超越个人能力。挑战无止境,“不可能的任务”也只有职业特工队才能完成,目标太高,挑战受挫,容易让人失去耐心。足球却是释放情绪的活动,方的球场和圆的足球,代表的是一切皆有可能。  
  第三,一切为了孩子。  
  德国继承了罗马帝国时代的军事化教育和普鲁士王国时期的军国主义传统,青少年成长中有一项重要教育就是军事训练。早先,体操就是作为体能训练的重要课程设置的,但体操过分强调培养意志品质,一味强求高难度,忽视了人体的生理特点,既起不到健美体型强健体魄的作用,搞不好还会拉伤、摔伤、扭伤身体。比较起来,足球要跑,要配合,既能强健身体,也能团结同学,改造孤僻性格,只要把握得当,不因为踢球荒废了学习,绝对是青少年教育的良师益友。  
  就这样,足球在德国这块沃土上生根发芽了。1885年,第一个足球俱乐部“法兰克福”在柏林成立。建立这家俱乐部的人取这个名字很有给法兰克福打广告的嫌疑。后来,金融重地法兰克福成了德国足协总部所在地,那就是最高权力所在地啊。
  3。 一步数十年
  攻坚克难,战胜体操,扎根沃土,德国足球走出了第一步。在上帝制造通天塔后,足球成为一门新的无国界语言,既能切磋技艺,也能交流感情。掌握了新语言的德国人喜滋滋地抱着足球跑去敲邻居的大门:看,哥儿们也踢球了,咱们比划比划吧。  
  第一批敲门的人里有一位犹太人。  
  瓦尔特?本泽曼是犹太银行家后裔,小时候在瑞士蒙投接触并爱上足球。16岁那年,在卡尔斯鲁厄中学读书的本泽曼创建了“国际足球俱乐部”。犹太少年天生有着商人的精明,他爱踢球,更爱经营足球。  9年后,本泽曼继承家业,成为柏林金融界的一员,但足球仍是这个年轻人的最爱。他召集了柏林、汉堡、卡尔斯鲁厄以及斯特拉斯堡的踢球者临时拼凑成一支球队,以旅游交流的名义去了巴黎,没想到这支杂牌军十分神勇,大胜当地球队。  
  本泽曼信心倍增,第二年花了2000马克请了英格兰联队来做客,结果被英格兰的职业球员打得七零八落,输了个2∶13。甭管结果如何,本泽曼的这些尝试总算让德国足球在非正式状态下与国际足坛接轨交手了。而且,惨败给英格兰球队的结果让本泽曼意识到,有自己的联赛、自己的管理机构对足球发展多么重要。  。 最好的txt下载网

雄鹰从战火中展翅(3)
本泽曼的想法和德国足球的支持者们不谋而合。一年后,1900年,德国足协成立。第一届会议地点定在莱比锡——著名的体操运动基地,这一行为有点像是对体操示威。 
  这次会议直接带动了莱比锡地区的足球发展,不但迅速成立了VFB莱比锡队,而且还拿到了第一届城市联赛的冠军。  
  之后,各地成立的球队如同雨后春笋。在南部,出现了拜仁慕尼黑、凯泽斯劳滕、纽伦堡,在西北部鲁尔工业区,有沙尔克04,多特蒙德。  
  而所谓的城市联赛,也就是各地新建球队的第一次会面,大家熟悉熟悉情况,摸摸底。即使成了冠军,也不能说明VFB莱比锡队的实力有多强,只能说他们在这条路上先走出了一步。  
  这时候的足球比赛比大街上踢野球规范了,有了球场,球门,规则,裁判。虽然一切仍然简陋,门要现搭,球要现吹(没错,就像吹气球一样吹),而裁判是球场上最忙碌的人,既要卖票又要搭球门还要跟着球员满场跑,但此时足球引发的热情已经不逊于任何一项运动。  有了固定的场地和买票看球的观众,也就有了基本的收入渠道。  
  建一支球队除了需要热情,更需要资金。  
  资金有多重要?举个例子:当了冠军的莱比锡队第二年放弃了卫冕的机会,原因是这一次决赛地点定在科隆,而莱比锡队买不起车票。一句话,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做了这几年基础功课,德国足球有了底气,打算迈出国门了。1908年4月5日,在德国南部边境线外,瑞士城市巴塞尔,德国队和瑞士队进行了一场“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国际对决。双方在场上谦恭有礼,互相称“您”,赛后还身穿燕尾服参加了盛大的宴会,一派睦邻友好景象。德国队3∶5输了,但他们一点也不吃亏,因为得到了一个福星,在不久的将来,瑞士回馈给德国的,可不只是一场胜利。  
  与此同时,德国也同匈牙利、俄罗斯以及英格兰进行过几场比赛,有16∶0赢俄罗斯的,也有0∶9输给英格兰的,这样大起大落的成绩很有点不靠谱,但乐观地说,也代表了德国足球发展的无限可能。  不幸的是,一战爆发了,无限可能变成了唯一可能:战争阻断一切,弃球从军吧。  
  战争结果众所周知。德国足球失去了发展的沃土,也没了友好的氛围——谁也不喜欢跟一个战争狂徒兼仇家踢球吧。关键时刻,瑞士伸出了友谊之手,1920年的一场友谊赛使德国足球重新看到了希望。  
  本泽曼也看到了希望,一战之前,为了避祸他早早去了英国,一待十多年。这时候,他毅然回来,创办了著名的足球杂志《踢球者》。媒体是喉舌,有了话语权的足球这时就是汇集民众凝聚力和自信心的灵药。在战后,由于政治压制、军事制裁、经济衰退,德国国内民族主义、军国主义的思潮迅速抬头,一股新的战争情绪正在酝酿。《踢球者》所倡导的自立自强的思维成了另类的声音。  
  在这段微妙的平衡期,德国足球的希望却是岌岌可危。1930年,第一届世界杯在乌拉圭举办,但德国马克贱如砖坯,没钱付路费。到了1934年,世界杯在盟国意大利举办,德国近水楼台,曾经战胜匈牙利。但此后,在法西斯的阴影笼罩下,所有的公平竞赛都走了样,就像1937年同丹麦那场友谊赛。当时的丹麦队屡战屡胜一年未尝败绩,却以0∶8惨败给德国。与其说丹麦人输给了德意志的青年军,不如说是输给了第三帝国不可战胜的意志——球场边竖起的纳粹冰冷的枪口,这种情况下丹麦人要能轻松自如地运球射门,那就真成神人了。  

雄鹰从战火中展翅(4)
连年战争阻断了足球的发展。没有稳定的经济支撑,没有和平的比赛场地,没有训练的机会,甚至没有踢球的人——所有的青壮少年都被拉上了战场……  
  德国人感叹:我们的足球真正起步比别人生生晚了50年。  
  起步晚不要紧,咱们起点高。  
  德国足球的高起点,在1954年。  
  本泽曼已经看不到了。1933年,德国开始成为犹太人的地狱,这位心系足球的六旬老人匆匆逃离德国远走瑞士,第二年逝世于瑞士蒙投。留在他身后的,是对德国足球的忧虑和未了的希望,战争割断一切,但他希望,足球能让人们重聚。  
  安息吧,本泽曼先生。你的梦想将由一个叫泽普?赫伯格的人来完成。
  4。 从废墟上崛起
  赫伯格从恩师约翰?贝尔茨手中接过国家队的教鞭,是在1936年。在此之前,他曾经是德国“最有声望的球员”。退役后他跟着贝尔茨做了助理教练,从这时起,德国国家队有了一个传统,很有点禅让制的意思:教练退休,助理教练继任,一脉相承,薪火相传。  
  赫伯格上任这一年,柏林举办奥运会,元首亲临现场观看了比赛,德国国家队受宠若惊,个个歇菜。这场在紧张混乱中输掉的比赛预示了十年间德国足球的方向。德国宣传部长戈培尔说过,文化是第三帝国的宣传工具。文体不分家,足球自然也逃不脱这个命运。和瓦格纳的歌剧一样,德国足球也只是元首默许的一场演出,演砸了就吃不了兜着走。  
  到了战争后期,元首忙着打仗没工夫看球,国家队的比赛压力小了。但赫伯格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手下的球员们被拉上战场,成为战俘,或者失去生命,他所能做的就是尽量与这些球员保持联系,证明他们还活着。  
  活下来的寥寥无几,弗里茨?瓦尔特是其中之一。瓦尔特是从前锋改踢中场的,一直效力于德国西南的凯泽斯劳滕队,二战时,他成了一名伞兵。幸运的是,瓦尔特投到了德国空军王牌飞行员赫尔曼?格拉夫的旗下。这位爱好足球的空军将领是赫伯格的朋友,两人有一个共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球踢,不管战争如何,都要尽量保护好球员。格拉夫在军中组建了一只叫做“红色猎人”的足球队作为球员的庇护所,瓦尔特就是受到庇护的球员之一。战争结束后,成为战俘的瓦尔特辗转回到祖国,很快被国家队教练赫伯格招到麾下,任命为队长。  
  瓦尔特说:我快30岁了。  
  赫伯格说:德国需要一支国家队,我需要你们。  
  年已知天命的赫伯格并没有宣扬宏图大志,但是瓦尔特明白了这位性格低调、面容严谨的教练的苦心。他知道,德国,失去的是什么,面临的是什么,需要的是什么。  
  足球,荣誉,祖国,三位一体。并不是刻意标榜的高尚伟大,这些,已经深植在德国人的血脉里。  
  德国足球和全世界人民一样盼着战争早点儿结束,但战争结束并不代表德国足球的冷冻期结束,国际足联对德国足球的禁赛期还在延续。  
  在这段艰难岁月里,瑞士又一次张开了天使的翅膀,给德国足球带来了温暖。1946年,他们说服当地的美国驻军,同南德的三个城市慕尼黑、斯图加特、卡尔斯鲁厄举行了三场友谊赛,送给德国三场宝贵的胜利。而瑞士付出的代价是接到了国际足联的罚款单。不过这笔罚款由瑞士民众集资募捐代缴了。瑞士人民无疑是团结互助睦邻友好的好榜样,他们明白,隔绝不是办法,团结才会进步。  

雄鹰从战火中展翅(5)
1949年,被英、法、美占领的德国西部成立了联邦德国,称为西德;而苏占区成立了*德国,称为东德。  
  德国分裂了,德国足球也成了发展不平衡的分裂体。在此后的40年间,西德足球创造了举世辉煌,走出了巨人球星;而东德足球,尽管也曾参加过世界杯这样的顶级大赛,但成绩都乏善可陈,在整个德国足球发展史中,始终被西德的光芒掩盖。如果西德是大哥,东德只能是小弟。  
  我们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