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CCTV艺术人生 精彩记录:极端制作-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思想。
  

第六章  大策划(8)
由凤凰卫视中文台执行台长刘春带来的〃集体记忆〃的创意,带领《艺术人生》从〃记录时代人物〃阶段进入到〃集体记忆〃品牌的创建阶段,《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刘欢……六十年代生人》、《红楼梦再聚首》、《西游记再聚首》、《歌声走过20年》等特别节目的相继推出标志着《艺术人生》黄金时代的来临。
  二十世纪的中国命运多舛,21世纪的中国惊艳初绽,诞生于新旧世纪交汇地界的《艺术人生》设置〃集体记忆〃的节目议题,选取可以勾连起一代人记忆的〃群体〃和〃事件〃为节目内容,真切地承载起一份当代中国人的世纪回眸与怅惘怀旧,一种超越消费主义的相濡以沫的感情成为历史记忆的新的展开,在细微和琐碎之中仍然投射出一种难得的时代感。这对于我们这个激变的时代而言,无疑是一种有趣的参照。
  刘春:我们过去讲文学理论里面的比较典型,什么叫典型呢?很多情况就是个别的问题的个别性代表了某些群体的东西,《艺术人生》特别容易感人的地方就是这个人在讲述他自己独特的生命状态的时候,打动了观众某些沟通的记忆。
  尽管我们确信自己的记忆是精确无误的,但社会却不断地要求人们不能只是在思想中百分之百地再现生活中各种事件的原貌,而是要润色它们、消解它们、完善它们、乃至赋予了它们一种现实中都不曾拥有的魅力……回忆的魔力。
  中央戏剧学院教师史航是《红楼梦再聚首》的主力策划人。
  史航:电视剧的《红楼梦》,更是横亘于八十年代的一道太虚幻境,我们追踪眺望,乐而忘归,书签,挂历,剧照,明信片,星星点点,散播在我们的记忆之中。这个旧非怀不可……要知道那两年全国人民都在牵挂,那么一群如花似玉的少男少女,关在剧组里,他们每天在忙什么?这个疑团过了二十年,总该解一解,让大家看看,谁跟谁琴瑟相逢,终成正果,再猜一猜,谁跟谁曲终人散,渺若参商。
  其实,大家更想看的是流年漫过的痕迹,看看那十二金钗,还有她们身边的灵秀丫鬟,槛外红颜,如今都是什么模样。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可是,我们忍不住不见,宁肯对自己残忍也对她们残忍……看到她们眼角的鱼尾纹,我们才算是看到了岁月的真面目,二十年的光阴,就像一个早已飘摇欲飏的风筝,此刻,我们终于可以惘然松手,任它离我们而去。有她们陪伴,有她们为证,我们这一刻,终于放心地老去。
  然后,我们就是想知道,这二十年她们都去了哪里,忙了些什么……〃这些年你过得好不好,偶尔是不是也感觉有些老??〃她们能忙什么,她们跟你我一样,忙着读书,留京,下海,出国,结婚,离婚……所以,我对这一期节目的定位就是〃中国人的红楼梦,红楼人的中国梦〃。前一句,大家都不需提醒就能想到,后一句,则是我觉得最不能忽略的角度。黛玉下海,宝钗远嫁,湘云归了故里,宝玉转为幕后,我们平日里依稀还能邂逅的容颜,不过凤姐,鸳鸯,妙玉,晴雯,迎春数人。
  借助〃外脑〃为节目提供新鲜的创意、观点,是《艺术人生·红楼梦再聚首》非常看重的一个环节,毕淑敏提出的〃要对剧组成员纵向、横向对比〃,鹿郡提出的〃红楼梦人生之TOP〃,张绍刚的〃挂历的礼物〃,苗棣、马东的〃仪式感〃等一些好想法都对这期节目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艺术人生》最伟大的地方,它的不可重复之处就是它是一个中国近代或者中国现代以来的艺术或者文化的历史。这个历史是大历史里面的小记忆,每个人的记忆会成为一个大历史的图景,这个历史是以个人记忆见证的历史,二十世纪中国命运大历史,在这儿变成每个人物自己的记忆,每个人记忆汇成历史,《红楼梦》都是我们记忆中的财富,《红楼梦》怀旧激起那么多人的兴趣,是因为《红楼梦》是伴随我们整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历史的一个篇章。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六章  大策划(9)
在此之后,《艺术人生》明确提出了〃作品是时代最鲜明的缩影〃的策划理念。在成功策划《刘欢……六十年代生人》之后,又推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东方红再聚首》、《西游记再聚首》等节目。〃集体记忆〃的节目样式使《艺术人生》的策划视角不再局限于明星个人的生命历程,而是迅速将视角置于民族的集体情感之中。而后,《艺术人生》又将视角转向风云变幻的中国当代文艺史。《歌声走过20年》邀请了见证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史的20位歌手来到演播室,唱老歌,讲往事。当成方圆倾诉她对邓丽君的敬意时,当乐评人江水鱼对中国乐坛坚持了十余年的林依轮和陈明、满文军朗诵里尔克的诗句〃有何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时,《艺术人生》又把〃集体记忆〃的理念推向更深的层次。
  由心理学专家毕淑敏、赵梅和方欣带来的〃心理辅导〃的理念将《艺术人生》从一档〃情感类〃的谈话节目向哲学、宗教学和心理学层面切入。
  通过媒介进行人际沟通所产生的愉悦感和放松感,是高科技时代对于人类情感的一种及时的补充和补偿,与科技进步相对应的是人们生活中的日渐疏离,建立人际关系比以往困难,人们希望有一个交流意见、表达看法、互相倾诉的公共场合,需要在公众化的个性表达中获得一种对于自我的认知,需要在一种人性化的环境中获得信息的沟通、情感的慰藉,以及在谈话中的倾诉与逃避。《艺术人生》作为情感类的谈话节目恰恰向公众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依托这个平台,《艺术人生》的思想厚度随着策划深度不断向哲学、宗教学和心理学层面切入。
  任何社会事件都是人类精神和心理的流变。
  王峥:首先,《艺术人生》通过老人探讨人生和生命的终极意义。人难免一死,黄泉路上无老少,于是有了宗教和哲学对于生命的指导。老人不应该只是政治的附庸,老人用了毕生来参透生命。比如谢芳,她并不好做,历史给予她太深的烙印,相反她对生死和人生的意义有着多过于普通人的思索,她说20年前她的母亲去世后她觉得人生太没意思了,那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第一次我们栏目有了古稀老人谈到了生死的终极问题。
  打开嘉宾最后一扇心理闸门,让他们在《艺术人生》得到最舒服、最舒适、最和谐、最美妙的一种释放,这个释放的过程就是他们和电视机前的观众进行倾心沟通交流的过程。
  赵梅:我们中国是大转型的时代,现代人随着社会的进步,心理慢慢向外界敞开,开始学会真实表达,这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艺术人生》中的嘉宾说真话,说人话,在与朱军交流的时候,他能够把自己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这个过程在我们心理学叫宣泄疗法。通过话语、泪水宣泄出去了,他们收获的是轻松,是对自己心理的抚慰。
  在《陈坤》这期节目中,赵梅用电话和现场的陈坤连线沟通,让〃受伤的孩子〃陈坤慢慢回望自己心底的伤痕,慢慢解开压抑自己多年的心结,在镜头前潸然泪下。
  赵梅:他姐姐的去世对他影响很大,我告诉朱军怎样既敏锐又温情地提问陈坤,有人说朱军问得太狠了,我说其实应该问,他得往下走,但是我们又不伤害他,是善意的。当时让我跟陈坤对话,我就说作为演员你已经成为公众人物了,你就是年轻人的榜样。我们的工作是帮助一个人精神成长,让他从创伤里头走出来,把创伤变成资源,使创伤得到升华,升华是心理防御机制最成熟的一种方式,就是把痛苦的东西变成了有意义的东西,他就做到了。
  在心理学专家的影响下,主持人朱军的提问话语由〃你在想什么?〃转变成〃此刻您心中的感受是什么〃,他的主持风格也实现了〃不断向嘉宾的内心递进〃的跨越。
  心理学家介入《艺术人生》的策划,在某种程度上是将《艺术人生》的〃人生〃大文章推向了〃人性〃的境界,由此而产生的传播效果是具有震撼力的,当《艺术人生》把〃挖掘成长中的跌宕起伏〃与〃新明星〃们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所产生的影响力已远远超越了一档明星谈话节目所承载的内涵。新明星们比他们的长辈既幸运又不幸,幸运的是成长于稳定的社会,不幸的是个人作为一个个体直面经济大潮下现实的人生,甚少理想主义。因此,对他们个人命运的挖掘更应表现青春所特有的激情和迷惘。朴树战胜忧郁症的渴望,羽泉坚韧的音乐之路,赵薇少年的反省,在别的娱乐节目中,他们有时像与世隔绝的神化一样,在《艺术人生》中,他们开始历数成长的伤痛和光荣,成为一个个正在崛起的明日之星。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六章  大策划(10)
王峥:《艺术人生》2003年春节特别节目《我的父亲母亲》,本来做这个节目之前只是觉得春节归乡的游子会和父母有情感的交流,但是,在策划过程中却发现如此之多的人还尚未解决和父母的关系。比如许巍,林依轮,孙悦,中国人的父母和孩子的人生纠缠在一起,儿女极易对父母产生负疚感,而疏离感又挥之不去,在策划时发现这又和社会学、心理学产生了关系。中国社会为什么在最近的几十年父母和儿女间有如此强烈的情感纠葛?在节目的过程中,我们和嘉宾共同驶向记忆的深处,历史的轮廓终于渐显,有文革时对于情感的压抑,有对儿女在新时期价值观的不认同,有中国传统中父为子纲的伦理限制,栏目在破解时有很多策划和普通观众一同审视了我们身边最接近的关系。我想,这就是〃是什么让人泪流满面〃,是对人类情感的重视与冷静的审视。《艺术人生》完成历史使命的一天也就是中国人很好地释放自己的情感和重建信仰的一天。
    深描
  在现代社会中,公众对社会实况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众媒体,媒体所选择的议题及其所呈现出来的形式构建着受众头脑中的世界。〃现代传媒首要的文化功能,便是选择建构'社会知识'和社会影像。大众是通过传媒建构这类知识和影像来认知世界,来体味曾经经历过的现实生活。〃同时,电视媒介为大众的交流提供了技术条件,为大众建构了一个可以自由交流的公共场地,一个具有社会公器性质的谈话的物理空间,提供了可以发展谈话节目的大众话语空间,在培养观众的话语新习惯和对社会的良性推动方面,具有其他节目所不及的作用。《艺术人生》作为一档人文类谈话节目,它所具有的〃品格、道德、良知〃以及所建立的〃心灵交流通道〃契合了媒介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深度关联。
  陈镭:《艺术人生》的平台比较适合我,既跟艺术有关,更重要的是跟人生有关。我把自己的人生理念和价值观转换成、假想成观众希望知道的那些东西,通过各种类型的节目在做一个传递而已。就是借别人的火,点的都是自己的烟,但是自己的烟也不是象牙塔里的孤芳自赏,而是通过电视媒体的大众传播的手段。如果不谦虚地说,我可能是在表达我对社会的认识,就是我对社会的理解,我对人的理解,说穿了,我以前写文章,写作品,写小说,写评论文章,现在无非借助了一期期节目,一期期不同的嘉宾,来传递。
  正是由于在人生某点上得以共鸣,从而达到心灵的契合。《艺术人生》不仅说是嘉宾的〃人生艺术〃,更是策划人从自身的角度对嘉宾的人生提供了解读的渠道。
  王峥:我觉得陈镭的个人经历,在《艺术人生》得到巨大的体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生人这个年龄段的策划人是艺术人生的骨干之骨干,包括朱军,包括于丹、刘春,这几个都是。所以我觉得策划人中的六十年代生人,他们将承上启下的理想主义和自己对人生的痛彻感悟奉献给了《艺术人生》。我们的策划人们甚至不惜奉献自己的〃隐私〃来激发年轻编导的灵感。
  感悟生命,探讨生死,这样的策划基调注定了《艺术人生》的策划可以不具有〃职业策划〃的条分缕析能力,但必须具有〃直指人心〃的洞察力。
  陈镭:我们每天经历无数的事情,甚至是视角,总有一个东西让我们心一酸。我属于比较敏感的一个人,比较极端,但是我不会轻易地说让我心里一酸的事,我会紧紧地抓住它想为什么这个事让我心里一酸。接触《艺术人生》恰恰就是最合适的平台,因为走进《艺术人生》的演播室的主人公,或者是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或者是有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