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赵匡胤传奇-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耶律德光不是长子也当得皇帝,我是正宗的长子长孙,我怎么就当不得皇帝?我现在凡事小心翼翼,处处担惊受怕,为什么?那是因为大权不在我的手里。一但我当了皇帝,大权在握,要风有风,要雨有雨,我还用怕谁来着?想到这里,哪总算是想通了。于是,一路之上两人除了巫山云雨,朝欢暮乐之外,就是计算着怎么样把叔皇搞下来,把这个皇位弄到手。因此,一路之上,真个是‘心无旁骛’,部下的人走得快也好,走的慢也好,就是要把重兵摆到自己的身前身后,以保安全。一路上就是细细计算:第一是回到上京,怎样哄得太后欢喜,哄得她下懿旨要耶律德光回去上京。第二是在耶律德光回归路上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对付耶律德光,这就能把这皇帝的位儿弄到手了。

  一路之上,都只顾着把精兵亲信调集身边,为自己保驾护航,保着个美人儿的安全,其它的都抛诸脑后了

  正是:入山不怕伤人虎,只怕人情两面刀。又道是:螳螂捕蝉,不知黄雀在后。可叹这月里朵,枉称聪明绝顶,处处计算着他人。不知哪阋墙之灾,已经迫近眉睫了。

  诸位读者要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十六回:中圈套辽主命归阴  杀狐林兀欲夺皇位
前面说到,大名府的人马领了北平王的犒赏之后,心有不足,打算再抢他一把,因而并未回去,只在娘子关前埋伏了下来。

  这日,探子来报,辽兵大队人马已过了井陘,正继续沿大路缓缓北往。

  众人听了,立即动身,几个探子先行,队伍随后进发,含枚疾走,走了一个时辰,探子回报,前面已发现契丹人的堕后资重队伍。

  为避免打草惊蛇,众人继续悄悄地缓行跟进。约莫酉初时分,探子回报,契丹人已就地歇息,停止前进。众将听了,也忙令队伍停止前进,四位将领悄悄去到前面观察,只见契丹兵

  将,俱皆人解甲,马卸鞍,东分西散,七零八落,各自休息去了。                               

  读者不禁要问;自来行军必有斥候先行探路,为何如今契丹人毫无警觉?难道他们就那么不会用兵?

  这就是“骄兵必败”之故。此次契丹人对中国用兵,已争战两年。如今汴京已陷,石晋已亡,皇帝也已被俘虏在这里,还会有谁来对抗?更何况这河间一带,原来本是杜威管辖的地段,如今杜威已降,这里也就如同契丹人自己家里一般了,还要防些什么?他们绝不料到这半路上会杀出一群程咬金?再说,这支人马是兀欲的,若在往日,倒是号令严明军纪整肃的,可这时的兀欲却正抱着个美人儿取乐呢,这军纪难免就懒散下来了。

  四位将领见敌兵毫无防备,心中大喜,正好趁着这暮色初起之际,领着人马,悄悄接近,忽地一声号令,人马一字儿闪电般杀出……

  战场之上,两军相遇,以有备对无备,以精锐对疲惫,大名的士兵们飞骑冲向那些散落四周,脱盔卸甲,正开始埋锅做饭,就地休憩休憩的契丹士兵,一阵乱砍乱杀……赵匡胤等四员将领则犹如猛虎下山岗,四骑马呼剌剌直向那两个正躺在地下睡觉的契丹将领冲去。

  那些契丹将士,一时之间,还没弄清是从何而来的那一家的兵马,就被砍瓜切菜般的杀得死伤遍野。那两员殿后的将领,更是马不及配鞍,人不及披甲,就被打翻在地……

  杀了一阵,陈德贤见顺风得利,急令那三百士兵停止追杀,迅速收拾财宝,各配马匹驮好,火速撤退。赵匡胤领着石守信和二百人马,继续向前追杀了好一段路,忽听得后面一阵锣响,知道陈参军他们这边业已得手,估计已撤出了好一段路程了,于是,也就下令收兵,领着两百骑人马,旋风般地跟上他们,一同回大名去了。

  果然正如所料;一些逃得快的辽军士兵,跑到前队报信,说道后队遇上了劫匪,杀了人,劫了东西,耶律兀欲听了,急忙派了大队人马赶着回来救援。可是待得这些救兵到来时,已是暮色四合,到处一片迷蒙,那些“劫匪”们早已跑得无影无踪了。

  看时,只见死的死了,伤的伤了,抢的也抢了,天色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大家无计可施,也作不得主,只好赶回前头部队,再把情况报知耶律兀欲。

  耶律兀欲听了,猜想这儿临近河东,附近也没有谁的部队,肯定这是刘知远手下人干的。但也奈何不得他,况且他此时一心一意计算着的是回到上京之后如何向太后说话,哄她下旨命德光回上京那才是大事,后面部队的一些财物被劫了,他也满不在乎。只是催趱人马,继续前行。一路之上披星戴月,沐雨幯风地又走了半个多月,这才到了上京。接着便向太后报捷,献俘,献宝。跟着,又说了张彦泽,傅柱儿之流如何如何的烧杀抢掠,汴梁的官员如何如何的口是心非,一些将领各自佔山为王,不愿归顺,刘知远又盘踞河东自立为帝等等等等一大堆新

  闻。(只是财宝被抢之事没有说。)细细的告诉太后。

  萧太后原来就反对耶律德光入侵中国的,如今得知他灭了石晋,留在汴京称帝,又听了耶律兀欲的这一番话,更是满怀忧虑,忧心忡忡,说:“这小子不听我的话,叫他不要打中国,他偏偏要去。如今灭了他石家天下还要在那儿做皇帝,那里的人靠得住的吗?那里的皇帝好当

  的吗?这十多年以来,年年打中原,损了咱们多少人马?还留在那儿干嘛呢?”随即令人把石

  重贵一家子男女一百余口送到先王阿保机陵墓哪儿去守陵,令他们在那儿耕牧自给。又下令永康王耶律兀欲伲仓技按湃飧罚谰频任铮偎偾巴炅骸j陀泄欤肿潘

  传密旨,请耶律德光速回上京。

  耶律兀欲见太后颁下懿旨,正中自己巧计,满心欢喜。吩咐将士歇息三天,随即点齐人马,大蓬车内,依旧藏着个冯雨怜,取道又返汴梁。

  有话即长,无话即短。不一日,耶律兀欲领着人马,回到汴梁,金銮殿上,呈上太后懿旨及犒赏物品。耶律德光离家日久,也难免思亲情切,见了太后的赏物,十分高兴,太后赏的酒,就在殿上即时启封,给各位大臣各上一瓯。耶律德光举瓯起立,对群下说:“太后的赏赐,寡人不敢坐下来饮,就与尔等站着来饮吧。”

  众辽将欢天喜地,纷纷高呼万岁,擎瓯抢到前面,对着耶律德光一吸而尽。那些汉臣被挤得东歪西倒,跌跌冲冲,左闪右避。在契丹人兴高采烈欣庆胜利的同时,汉人官员们却倍感屈辱与难堪,这些汉人知道,他们高兴什么?他们高兴的是他们胜利了!他们庆贺什么?他们庆贺他们亡了中国!因此,这些汉官们更深地体会到亡国的剜心般的痛楚。

  耶律德光得知耶律兀欲又带来太后的口授密谕,朝会后,便召兀欲进后宫叙话。兀欲便将太后命耶律德光速返上京的话一一告知。

  这段时间,由于辽兵旧习不改,四出抢掠,使得四方百姓纷纷聚众反抗,一些离汴京较远的州县也纷纷反水。耶律德光已感到中国的事,不好治理,听从萧翰的建议,派出杜威,李守贞等汉官回原任地方管治。但人虽派了去,*却越来越多,弄得一筹莫展,束手无策,本来已经想回上京的了,今见有萧太后令,便来个顺水推舟,决意北归。当即把萧翰,赫哲,宝力格,那日图等几个心腹召来,告知此事。经一番商议后,次日早朝,便向朝臣宣告:因思念太后,决定明日北归上京。

  当下有汉臣奏道:“主上新登大位,正宜征服四隅,统一江山,威加海内。皇上既是思念太后,不若迎太后銮驾前来汴梁,更可朝夕侍奉。”

  耶律德光笑道:“尔等如何得知,俺家太后在上京,尤如千年古柏,根盘叶茂,享万年之基业,岂能轻易移动?朕意已决,尔等不必劝留。”

  接着,便宣告耶律兀欲帅本部人马护驾北归,又派快马传信邺都,命赵延寿立即集结人马

  待命,同返上京。还点了一批汉官及后宫妃嫔美女随驾同行。委萧翰为汴梁留守,宝力格,那日图,赫哲等仍留汴梁以助萧翰。就定明日辰时启程……

  那些后宫佳丽听说要去上京,都吓得哭哭啼啼,如丧考妣。一些汉官不愿去的,纷纷东躲西藏。耶律德光大怒,下令封城搜捕,搜出者就地斩首……,大队人马次日依时起程。

  却说那赵延寿见耶律德光自己当了皇帝,连讨他封个皇太子也不答应,甚至连自己要求的

  “大丞相錄尚书事”和“都督中外诸军事”两个官职也涂掉,知道石晋已灭,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自已不但不再被重用,而且是疑忌日增,本来打算把邺都一带的小股兵马收集起来,好扩大地盘,充实力量。谁知出师不利,一开始在大名就打了个小小的败仗,便重新整顿一番,想着下一步的行动。不料汴梁传来消息,耶律德光摆驾北归,杀了一批不愿去上京的大臣。又传令到邺都,命自己同返上京。不禁大吃一惊。

  却说多年之前,耶律德光本来是答应让赵延寿的父亲赵德光当皇帝的,可是后来却给石敬瑭当了。赵德光满肚子委屈,郁郁不乐。耶律德光知他心怀怨恨,恐他作乱,因此,在石敬瑭当皇帝这十多年时间里,赵氏父子在辽邦都是无职无权,过着半拘禁的日子,赵德光也因此郁闷而死。后来石重贵叛辽,耶律德光兴兵*,又用得着赵延寿了,起用他带兵打先锋,又答

  应了灭了石晋就让他当中国的皇帝。

  赵延寿记忆犹新。当年父子叛唐降辽时,耶律德光是亲口答应让他父亲当皇帝的。可是,后来见石敬瑭跟李从珂打了起来,形势比他父子更有利用价值。因为赵德光求耶律德光扶助他 

  当皇帝的条件是:“立国之后,永为友邦,互不侵犯。”但石敬瑭的条件是:“奉耶律德光为

  父,自己做儿子,自称儿皇帝。还奉送幽,云十二州,年年贡帛三十万匹。”试想:让你姓赵的当皇帝,你只称我是个友邦,让姓石的当皇帝,我却成了个父邦了。因此,耶律德光就把这个皇帝给石敬瑭当了。

  父亲是因受骗气愤,郁闷而死。自己如今处境与父亲当年如出一辙,这个当不能再上了,因此,打定主意,不去上京。立即把军队撤离邺都,全力攻打大名,一来避开大路让耶律德光过去,料定他急于赶回上京,必不会来大名府找自己。二来拿下大名府也可扩大自己的地盘,也是一份功劳,不算是越轨行为。因此,趁传令差使还未来到邺都之前,连夜把部队开跑了。

  再说那耶律德光离家南下已是多时,在汴梁待得也十分厌烦,此时未免是归心似箭,一路上有兀欲陪伴,说说笑笑,只觉得比住在宫庭之中,更觉快活写意。

  浩浩荡荡大队人马,过了黄河,逶迤走了半天,在延津驻了下来。耶律兀欲打前站,早已把穹庐支撑妥贴。待耶律德光御驾后队到来时,天已近晚。兀欲命羽林卫队作速架设御营,又忙把耶律德光先迎到的自己穹庐里歇息。

  那耶律德光在汴梁待了一段时间,一来是朝政操劳,二来是酒色伤泄,走了这一天,竟累得不行了。因见耶律兀欲在那里咋咋呼呼,里外操劳,叹道:“孤王只走了这一天路程,这里却累得不想动弹。你比孤王小了这几年,身版却如此硬朗……”

  耶律兀欲笑道:“叔皇哪里的话呢?这是多谢太后疼爱,怜惜小侄来回奔跑,就把下面刚刚上贡的两支长白山千年山参赏了小侄……”

  耶律德光听了,嚷道:“混帐的兔崽子,这么好的东西怎么不拿来孤家用用!”

  耶律兀欲敲着脑袋说:“该死!该死!一忙着就糊涂了呢……”回头喝令亲兵:“快把爷的参汤端出来给皇上喝。”

  亲兵们听了,忙从帐后端出一盅参汤,呈送上来。耶律德光接过,一仰首,一口气喝尽。连说:“好参汤!好参汤!兀欲,你看,他们说中国有什么什么的好东西,我看他们就没有咱们长白山这样好的野山参。咱们这参可是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呢。”

  兀欲忙接着说:“这是太后所赐,叔皇喝了,更是百病不侵,万寿无疆呢。”

  叔侄二人正说话时,忽报派往邺都传令的使臣,有急事报告。耶律德光听了,便命传进帐来。原来这使臣是日前从汴梁派往邺都命赵延寿集结待命,同返上京的。谁知邺都余下只有百

  十余伤兵病兵,也不知赵延寿大队人马去了那里,故急急忙忙回来报告。

  耶律德光大怒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