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赵匡胤传奇-第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捣鼓,外边不乱里面乱,那时的官才不好当……”还说到石晋亡国,就是因为石重贵荒淫好色,只顾玩乐。杜威,冯玉、等官员各怀异志,拥兵自重,互相倾轧,导致亡国……

  柴荣只是肃然恭听,唯唯称是。

  郭相又说:“……如今你要做的,就是尽快的招兵买马,不但要多,而且要精。要的是精兵良将。越多越好。有了兵马,你得尽快离开这里,可以东出娘子关出井径,再出恒,定。那一路都有为父的人马可保一路通畅。够胆量的话,又可以直下潞州晋城下河南,那边可能有李守贞的兵马,会有些麻烦,但是也就更有立功的机会了……”

  柴荣听了,不禁野心勃勃,笑道:“孩儿正是从河南那一路来的,路上也颇熟悉,沿途守关兵将大都是些乌合之众,如果相父有令,孩儿愿从这边过去,纵使不能处处斩关夺隘,但一路上总可搜罗一批散兵游勇。”

  郭相大喜道:“我儿此言,正合我心。如果此行成功,不但切断萧翰关中一路的联络,更孤立汴梁,有利大王攻取东京,功劳不小呢。不过,我儿手头原来无兵给你,你还得临时搜罗,但即使搜罗来的也都是乌合之众,须得处处小心,谨慎从事才好。”

  柴荣说:“这都全赖父帅提点,不过,孩儿虽然没带过兵。但前些日子在辽东几年也是厮身于行伍,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倒也长了不少见识的。”

  郭相道:“我儿这么一说,也是在理。古人说:英雄行险道,富贵似花枝。自古以来那一个英雄好汉不是在刀枪林里杀出来的?他们的本事也不是在娘肚子里带来的,都是在打打杀杀里练出来的。我儿既有这个勇气,就放胆去干吧……”

  父子二人,一直议论至深宵,越说越投机,越说越合拍。说到激情之处,郭相说:“荣儿,你可知为父今日为何一见你到来就给你立马封官,又要你火速招兵买马,却是为何?”

  郭荣说:“这都是相父对孩儿疼爱有加,要孩儿早日成才之故。”

  郭相轻声说道:“我儿这话说对了一半,还有一半你不懂。如今的天下成则为王败则贼,不单当皇帝是这样,咱们做臣子的也是这样。手下兵微将寡你的官就当不大,没有权,也就容易受人欺。就说如今咱们朝中,谁个不是各树亲信党羽,扩张势力?这才保得住富贵。为父身边的亲信只有你姑舅兄弟李重进和你姐夫张永德两个。但他们一直都跟随为父身边南征北战,时刻难离。如今加上你来了,这就正好了:他们俩随为父到前面冲锋陷阵,你在后面替为父征兵集粮,为父的权势就强多了……”

  看着郭相的神态腔调,聆音察理,鉴貌辨色,郭荣自信已领悟父亲弦外之音,便笑着说:“如果孩儿与李家兄弟,张家姐夫,同心合力共助相父,就是要保相父坐龙庭登大宝,也不过探囊取物罢了。”

  郭相笑道:“胡说,胡说。一家人尽忠王事,同保荣华富贵,那就是皇恩浩荡了,你把话说到那份上,可是砍头的罪呢……”

  郭荣也笑着说:“相父有了权势兵将,又有咱们兄弟相帮,咱们不砍别人的头也就罢了,谁

  (211)

  还敢动咱们一根毛发……”         

  且说父子俩谈到深宵夜尽,一夜无眠,郭相把郭荣应如何操办军务,筹措粮饷等等事项一一交代代清楚。待到天亮后,命人传进张超,何徽,李刚,董方等十人,嘱咐他们今后跟随公子,办好北京的事务。随又传令家丁,士兵,收拾行装,准备上路。辰牌时分,两位留守都派员送礼,还亲自前来为郭相送行。一时之间,相府门前冠盖云集,车水马龙,热闹了半天,一众文武官员直把郭相一行送到东门之外十里长亭,这才告别,各自回府。

  且说那郭荣回到府中,即召张超等人议事。那张超,何徽,原在郭相府中管带亲兵。李刚,董方原在郭相军中掌书记。对里外事务都是熟悉的,所以郭相特地拨与郭荣使用。郭荣听取他们把北京及代北一带的形势介绍了一番后,随即修书一封,命张超带着四名亲兵,火速前往汾西,把慕容华一家接来北京。因听说太行山有数处不服契丹人的散兵,又命王豪前往龙泉关,收编太行一带的散兵游勇。

  那何徽出自郭相麾下,征战有年,在晋阳也是混得极熟的。今受公子委派太行招兵,便把此行所须事物,如何筹措等等,向公子禀明。公子早已得相父嘱咐,一切事务皆按旧例施行,对张昭等人的建议,无不言听计从。立便命李刚,董方修下文书,由何辉前往北京留守刘崇大人处借来一百步骑,前往太行山去了。

  数日后,张超把慕容华一家接到相府。在路上慕容华早听得张超相告,已知柴荣已改姓郭,如今已身任贵州刺使与都指挥使之职,甫相见时即便率家小下拜。郭荣见接来了慕容华,心中大喜,忙下位扶起就坐,连连说道:“教授乃郭某恩人,何必如此多礼。”

  慕容华道:“大人乃朝庭命官,古人云:礼不可废也。”

  郭荣随即吩咐家人把王氏夫人与公子引进内堂房舍先行安置,这里好与教授叙话。便先把承蒙相父委以官职一事相告。又把招兵买马之事提出,听取教授有何良谋。

  慕容华答道:“承蒙垂询,如今大人派人前往太行,正是良策。近年朝庭政权频繁交替,契丹入侵,天下纷扰,民不聊生,不但太行山那里有散兵游勇,就吕梁山一路,也不少散兵游勇,饥民,啸聚山林。日前大人途经那一路屡遭抢劫,就都是那一类人干的。如今若派人前往招募,也是一大兵源。”

  郭荣大喜道:“教授此言,正合吾意。如今就委教授参军之职,前往吕梁一路招募兵员……”

  慕容华忙说:“在下从未参与过军政,甫到麾下岂敢便领此重任。”

  郭荣笑道:“教授无需过谦,古人云: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如今天下扰攘,四海纷争,我汉王龙兴,正须延揽英才,教授满腹珠玑,如今正是大展骥才之机遇,又岂可失之交臂?千载一时,人生难遇。我看教授也无需犹豫了。”

  慕容华听了,便离坐下礼,接受委任。说:“承蒙大人过爱,卑职自当肝脑涂地,以死相报。”

  郭荣大喜,又命张昭随同慕容华,前往吕梁一带,招收兵员。

  张昭领命,也如何辉般的,请公子下文书到留守处借兵。郭荣又命李刚,董方修下文书,前往刘崇处借兵。不料过了片刻,张昭,慕容华两人空着手回来,说留守刘大人说:他那里无兵可借了。郭荣听了,不免心下着忙。心想:此去招兵,是要对付那些散兵游勇,无兵无将,那里对付得了?这事非得亲自走一趟不可。便吩咐备马,带了两个从人,径奔留守府而去。

  那刘崇听得郭荣亲临,忙迎进内堂,分宾主坐定,郭荣便把来意说出。

  刘崇皱着眉头说:“贤侄不说,本官也知道你来是要借兵,刚才你的人来了,也说了。但是,在他们这些下人面前不好说。如今不瞒贤侄你说,本官得了个北京留守的官衔儿,昨儿你家郭相南下,把本官的兵都带走了,我现也正招兵呢。你知道我手下有多少兵?”

  郭荣见他如此神态,也就随和着低声答道:“晚辈不知,请刘大人明告。”

  那刘崇树出了三只手指头,说:“就这么些。”

  郭荣叹道:“只有三千人?那倒是的。不光要守北京,还连上晋阳哪么大一块地盘,就是京防内外,也都是嫌人少了点儿。不过侄儿此来,只不过是借一百人,而且借用以后,不消几天

  便立即送还。不敢拖延耽误的。”

  (212)

  刘崇听郭荣这么说,一拍大腿嚷道:“天老爷!三千人?有三千人我立马借给你一千。”

  郭荣听了,不免也吃惊。忙问:“刘大人说的不是三千?那是多少?”

  刘崇压着嗓门,低声说:“只有三百人呢。前儿借了一百给你,现在连城门站岗还不够人,还能借给你么?”

  郭荣听了,大惊失色,不好开口,只是:“这…这…这…”的,说不出下边的来。

  刘崇见他着急,便说:“你也不用着急,本官这儿没兵,那马军都指挥使刘信大人那边倒是有的,待本官写个信给他,自然能借得到。”

  郭荣听了,这才放下心来,连连拱手致谢。

  刘崇道:“你也不用谢,都是替皇上出力罢了,郭相临走之时也是说好了的,本官能不帮你么?”一面说着,一面命书记写好文书,交与郭荣。又叮嘱说:“那军需钱粮,都贮在本府。你招得兵之后,可编好名册,到本府找他们领取就是了。”

  郭荣得了这话,又取了书信,万千之喜,连连道谢。回到相府,命张昭火速前往夀阳刘信处借兵。

  原来这刘崇是汉皇刘知远的亲弟,刘信是从弟。领兵打仗的本领不高,所以如今南征汴梁没带他们去,把他们留下看守老家,这倒是靠得住的。如今郭荣招兵是为了往前方送,他们也是明白的,所以都竭力帮助。那刘信见了刘崇来书,二话没说,立即选了一百轻骑,还派偏将樊爱能相助。

  郭荣见这一百轻骑不但人强马壮,又有将领带着,便要亲自率队前往吕梁。慕容华谏道:“大人刚到晋阳建府,一应事务皆须亲自处置,且何将军前往太行未归,大人暂不宜远出,那吕梁一带在下是比较熟识的,且有两位将军率兵,看来不难处置那些散兵小寇,大人自可安心留在府中料理……”

  两位将领也都劝说郭大人不必前往。郭荣听了,也就作罢。

  且说那慕容华领着两位将领与一百轻骑,辞别过郭大人,直奔汾西而去。这汾西地面,慕容华可是熟悉不过的。到了汾西,找了个驿站作为驻地。随又上街,找了几位熟悉亲朋前来议事。那些亲朋好友,见教授离家不过数日,即便率兵领将,衣锦归来,无不欣喜雀跃,纷纷前来道贺,出谋划策。两位将领见众人对慕容华皆以教授相称,也都改口称他教授。

  慕容华把众人所说的情报分为三类:一是本地的乡人,三五成群,在外游荡劫掠为生的。二是三二十人,匿迹外地打家劫舍的。三是百数十人啸聚山林,有点气候的。归纳起来,与两位将军商议对策。议定了对那些小股零星的则以招安为主:大股招之不服的则剿之。

  教授先是修下多份文书,到各处张贴劝喻,又委托乡人,到各地劝说相熟的人回来接受招安。这一手果然灵验,因教授素有民望,那些小股流寇,本是素仰其名的,如今得知他领兵前来招安,都纷纷纳降,三数日间,便收编了三百余众。二位将领大喜,便把新招的兵员,分别编入轻骑队,成为马步军。

  至于那些三几十人,一时不来的,慕容教授便与二位将军率军前往劝喻。一来是教授素有声望,二来是汉王已称帝,接受了招安便是堂堂正正的王者之师。三来又是四百多人的马步军来至面前,无力对抗,也只好接受城下之盟……。因此,不过三五日间,又收编了八百余众。这样一来,就有了一千二三百人马。慕容华把他们整编了一下,分作三队,每队四百余人。张昭领一队作左翼,樊爱能领一队作右翼,自己领一队作中军,浩浩荡荡的,颇有声势。

  惟有一些占山为王的大股贼寇,由于匪首过惯了小戥分金,大称分银的日子,不愿招安。更由于太岳山的霍山上聚集着一群三百余人的匪徒,为首的匪首人称白面狼的,自恃人多势众,占有地盘,往日经常四出打家劫舍,杀人放火,霍县,汾西,洪洞百姓深受其害。如今更是不把慕容教授放在眼里。其他股匪也惟他马首是瞻,故一时无法突破。慕容教授遂与二位将军商议。

  张昭道:“霍山这一群,不过也是些乌合之众,草寇而已。有道是射人射马,擒贼擒王。撂

  (213)

  倒了这个什么白面狼,那些乌合之众还怕不老老实实跟咱们走?端了霍山这一窝,其他的那些就都好办了。”

  樊爱能也说道:“教授尽管放心。小将知道这个什么白面狼,原来不过是太谷县白圭镇的一个剪径小贼罢了,一点本事也没有。只因连年战乱,官兵无暇顾及,他倒躲到这霍山混来混去混大了,称起霸王来了。明日咱们围上他霍山,且看小将三五个回合,把他砍掉。”

  慕容华听罢两位将军的意见,决定明日移师霍山。

  次日,三军起了个早,一路往霍山进发。申牌时分,来到霍山。这一带地面教授是熟悉的,三军一字儿排开,选一片开阔地面安营紮寨。

  山上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