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赵匡胤传奇-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杀杜威是应天顺人的,他是石晋王朝石敬瑭遗留下来的一颗毒瘤,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但是,杀了杜威之后,关内政局又来了一次大动荡。

  怎样的动荡?

  首先是凤翔:原来驻守凤翔的侯益赴京朝王来了,王景崇接管了他的地盘和兵将。听说刘知远死了,王景崇心里就打起个小九九来了:自己原来只是刘知远手下一名牙将,这次出兵三镇只因事起仓促,朝中无人可调才派自己来的,如今凤翔节度使侯益走了,兵权抓在自己手上,刘知远在日,当然是帖服服的听从管辖,如今刘知远突然死了,难道还怕这刘承祐?况且他刚刚继位当皇,肯定要收买人心的,于是,便命人写了一通奏折上呈,说是:目前关中虽然平定,但人心不稳,西蜀依旧虎视眈眈,请皇上委景崇以节度使之职,俾得以安定时局云云。

  这时承祐登基不久,朝中确也是不大安定,诸位顾命臣当然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便批了下来,就委王景崇为凤翔节度使,兼领西路指挥使之职。

  这时,原来在赵匡赞手下的赵思绾也打起小算盘来了。他深知留守长的节度副使安友珪常日对自己很是信任,老实可欺,便带着手下一千人,依旧回长安。那安友珪也毫不防范,开关接入。不料那赵思绾早有阴谋,一声鼓噪,指挥手下抢占官衙兵营,还令人捕杀安友珪。安友珪无法,只得带着家小和一百亲兵仓惶出逃,也跑到汴京去了。

  这赵思绾占了长安,洋洋得意,也奉表上京,就说安友珪挟带私逃,不知去向。如今自己暂领职事,请朝庭速颁明诏,委自己为节度使,以安众心。

  朝庭本来明知原委,只奈是天下未平,鞭长莫及,也只好委他个“节度使”之职以安

  其心,也可算得到暂时安宁。

  但是,河中的李守贞却更异想天开了,因见刘知远死了,刘承祐年少无知,打量着朝中无人能与自己相抗衡,加之这次三镇之叛表面看来像是平了两镇,其实一镇都没平。凤翔的侯益换了个王景崇,长安的赵匡赞换了个赵思绾,无异“以叛易叛”,比原来两个叛得更徹底了。刘知远未死的时候,已经是力不从心,无力西顾。如今刘知远一死,这刘承祐更是个阿斗不如的草包,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刘汉江山就等我去收拾的了……。于是,便立起旗号,自称秦王。随即派人前去凤翔长安二镇游说王景崇,赵思绾。就说:刘知远已死,刘汉必亡。寡人如今自立为秦王,邀二镇纳为麾下,合力同固关中,共图大业。

  王景崇,赵思绾正是眼高手低,贪得无厌的小人,刚刚有了一个地盘,便就野心勃勃,正在思量得陇望蜀之际,一见李守贞派人来游说,正中下怀,忙不迭的答应了。这赵思绾更是别出心裁,在当年唐宫旧库里,翻出一袭旧龙袍,命织工按形翻制,依旧是金丝彩线,依样画葫芦做了一件,还命文牍写了一份“劝进书”,煞有介事的派人“呈”到河中。恭请李守贞正位登基,立国为皇。

  李守贞想的正是这一着。一见赵思绾来了“劝进”,喜出望外,以为这是天命所归,人心所向,九五有望了,连忙命人赍“旨”把王景崇封为太师,赵思绾封为太尉,又各赏了两万贯,命二处加速扩军备战,以防汉军前来*。

  那赵思绾本来就兵微将寡,(只有那一千人)正想扩大势力。如今有了朋党,便可肆无忌惮了,首先是四出招兵买马,搜罗市井流氓,弄了两千余众。还感不足,便挨家挨户搜捕,綑绑进军营,遇着家有资财的,更是趁机劫掠……弄得长安内外,乱作一团,到底还是让他抓了三四千人……。

  在那个时代,凡是有野心的军阀,都是想当皇帝。凡是拥立他的都是想升官。李守贞这时也正是这样。他的下属恨不得他马上就九五之尊,称王称霸。各人也就马上攀龙附凤官升三级。于是,天天闹哄哄的又说那里见了什么异征,那里又出了什么祥瑞,说得李守贞心痒痒的。

  那一日,正与一群下属饮宴,喝了个天旋地转,头昏脑热之际,有人又嚷起“请秦王正位为皇”的调子来。李守贞也正在兴头上,取过弓箭,指着前面影壁上一幅“猛虎舐掌图”笑道:“诸位既要拥戴孤王,咱们就来个向天讨象。孤若有福取代刘氏天下,这一箭就射中虎舌。”

  说完,挽弓发箭,一箭射去,可可的正中虎舌。那一群大小喽啰们见了,尽皆哗然齐呼万岁。都要李守贞立即坐朝称帝。

  那李守贞虽然是满心欢喜,毕竟仍是底气不足,说道:“如要称帝,应取汴梁,定关东以作帝业基础。”于是,就趁着这一腔酒势,便下令立即发兵前往攻打同州。更命王景崇,赵思绾二人随后引兵跟进。

  同州与河中最近,最早探知李守贞叛乱的消息。节度使张彦威忙向朝庭上奏。新汉帝刘承祐见奏,忙召四大臣商议,只因眼下朝中已无兵可派,遂下令滑州守将领兵赶赴同州,协同防卫。李守贞见同州增兵添将,已经有所防备了,便派王继勋转向南下,攻占了潼关。探马报到汴京,朝廷这又着起个忙来。忙命澶州节度使郭从义与监军王峻领本州之兵前往长安,堵住赵思绾。邠州节度使白文珂领本州之兵径赴河中,*李守贞。又再派夔州指挥使尚洪迁领本部前往长安以助郭从义。又命阆州防御使刘词领本部前往河中以助白文珂。

  几路人马浩浩荡荡,分路西进,一时颇成气势。惟独那夔州指挥使尚洪迁自恃勇力过人,手下又兵强马壮,想抢先立个头功。一路更是马不停蹄,先行进入关中。也不待澶州兵来到,自己便摆开架式,径直杀到长安城下。

  那赵思绾先已探得夔州兵先行到达,早有准备。续后探得尚洪迁孤军深入,竟然敢直逼城下,也是气不打一处上,就在长安城外布陈以待,一见尚洪迁兵马,便冲杀过去。一场混战,毕竟战场有主客之分,作战双方有劳逸之别,斗了半天,夔州兵马毕竟是经过长途跋涉,远道而来,未免人马疲怠,不比长安兵马以逸待劳,斗着斗着便渐露弱势。

  赵思绾原已知道有两处兵马前来攻伐自己,本意已是想先击退一处,以免两面受敌的,

  如今见夔州兵阵脚已乱,便调集全部人马,一声鼓噪,掩杀过去。任教你尚洪迁如何勇猛,此时也是无法抵挡,只好节节后退了。那赵思绾得势不饶人,步步紧逼,跟着穷追猛打,恨不得把对方一口吞掉似的。那尚洪迁本是个粗人,打了败仗已够憋气的了,再被他紧跟不舍,死缠不放,也打出火来了,喝住人马,回过头来又再拼命厮杀。毕竟败兵难以言勇,虽然堵住了赵思绾兵马的追杀,但尚洪迁身上已被伤十余处。副将收兵后,后撤十里安营,但尚洪迁因伤势过重不治,当晚身亡。

  次日始遇郭从义,王峻领着澶州兵到来,见夔州兵败,尚洪义战死,倒吓的二将就地驻扎下来,不敢进军。那邠州节度使白文珂领兵来至同州,得知尚洪迁在长安兵败将亡,也留驻同州,踟蹰不进。朝廷多番下旨饬令二处进军,各将都是互相推搪,借故拖延,一连半月,毫无进展。

  刘承祐无法,只好又召廷臣商议。众人各执己见,众说纷纭,都说出了一些道理,但却说不出解决的办法。

  杨邠见冯道在那里只是垂首低眉,一言不发,便道:“冯太师四朝*,对今日关中时局,自应有灼见,何不与我等参谋参谋?”

  冯道见杨邠点到自己,不好推搪,徐徐答道:“……依老朽愚见,我大汉立国未及一载,即逢大丧。关中各镇守将大都归附未久,故尔人心浮动。如要平伏安定,非得派出德高望重的宿将亲临*不可。”

  刘承祐听了,很觉有理。回思此前调动各州人马,果如冯道所说。彼此之间各不相容,朝廷亦难指挥。于是,便派枢密使,殿前都指挥使郭威为西路招谕安抚使,西路军兵马大元帅,率军西征。所有河中,长安,凤翔等关内诸镇及此前一切调往西征各部,悉归大元帅节制。

  此时郭威虽当庭受命西征,但朝廷基本无兵可发,自己身边只有三百亲兵,不足以壮行色。遂令快马前往晋州告知郭荣,速调精壮马步一千,以作前锋。

  郭荣此时正在绛,晋。接令后,迅即挑选一千精兵,配以良马,就令赵匡胤率领,从怀州渡河,到*迎候大元帅皇师汇合。

  因想起了上月赵匡胤曾说过派人去招兵的事,便问道:“上月曾听吾弟曾派人招兵之事,未知是否曾有眉目?”

  匡胤道:“大哥不问,小弟也正要告知。小弟大闹汴京之时,曾把一些人马安置在朱仙镇的皇庄,上月派了石守信,王审琦二位弟兄前往看视,日前派人回报,哪儿聚集了好几千人,现在缺钱缺粮……”

  未待匡胤说完,郭荣忙接话道:“那个地方恁地聚了哪么多人?都是些甚么人?”

  匡胤道:“都是汴京周边百里被辽人打马草,弄得无家可归的庄家人,拖男带女的。更多的是散兵游勇,听说光是原来在杜威手下被辽人缴了械,后来逃出来的也不下两三千人。”

  郭荣道“行!咱们这儿有的是钱粮缺的是兵,你立马带上钱粮,先把哪些三老四小的给安顿好,再把那些青壮的都给咱带过来得了。”

  匡胤听了,大喜道:“俺要问的,正是这个。有了大哥这话,小弟知道处置了。”

  临行之际,郭荣再三叮咛道:“此次父帅西征,关乎社稷安危。吾弟此行,务必尽心竭力,勿殚辛劳,好替父帅分忧。”

  赵匡胤道:“大哥只管放心,相爷此行关系重大,小弟焉敢轻忽了草,有误大哥重托。”

  话虽如此,郭荣还是叮咛再三,亲送人马上路。

  赵匡胤只留下张全义,李汉琼两人,领着一千人马留驻大营,自己领了七百人马,押着钱粮,马不停蹄的赶往朱仙镇去。

  来到皇庄,只见依山榜水,乱七八糟的茅棚土舍,住满了东一堆西一堆的人群,皇庄大院四周围满了乱哄哄的人群。

  原来早期在汴京跑出来到这里的人不多,加上原来管理人员只有百十来人,后来杜威的几千号散兵聚拢到这里,人就多了,原来石守信,王审琦等一班兄弟在这儿的时候挺镇得住,后来田训一来,把这群兄弟拉走了,就乱套了,跑到外边偷鸡摸狗,打家劫舍的都胡干,成了个贼窝般的。前几天,石守信,王审琦来了,就又老实了。听说大公子要把他们招回到朝廷队伍去,都老老实实的在等着。

  如今,果见大公子来了,在这里出去的“十兄弟”也跟着回来了,个个都盔明甲亮,旗帜鲜明,一派皇者之师的气度,这群散兵游勇莫不心悦诚服,尽皆听从整训安排。

  由于这些原来都是石晋的部队,只不过因为杜威卖国降辽才弄到这个田地罢了。如今通过三天整训,果然又是一番气象。匡胤便把余下的钱粮交付与皇庄留守人员,领着这批人马回*而去。

  回头再说东京方面,郭威此行领了大元帅之衔,且又是当朝枢密使,可谓出将入相,位极人臣。但刘汉立国伊始,兵员不多,前者高祖御驾亲征,他是把禁军带去的,而如今郭帅出征,禁军不能带走,因为在晋阳随驾南下军队本来就不多,一但分配到开封,皇城内外布防,便已所剩无几,这次三镇叛乱,朝廷根本已是无兵可派出,只能是靠左抽右调,从各州调动兵马。郭相身边僅有三百名亲兵。故行前派人到晋州吩咐郭荣,尽快抽调人马在*等候,以充实队伍。

  少帝刘承祐正因为朝廷缺兵,听从冯道的话,考虑到郭相位高权重,多在外征战,在朝臣中极有威信,故派他前往。

  郭相行前,又想起冯道的话说的也颇有道理,便借顺道之便,进冯府辞行,兼且问策。

  冯道见郭帅亲临下问,不敢不答,便道:“……三镇联叛,主谋在李守贞。李守贞在晋,辽二代俱掌兵在外,自恃如今汉军大多曾在他属下出身,多有恩惠,必念旧情,两军交锋之时,必会反戈相向。故敢于一意孤行,一反到底。”

  郭威忙问:“太师所说他‘多有恩惠’,未知是指那方面的恩惠?”

  冯道说:“无它,多予赏赐而已。这李守贞人虽贪婪,但不惜对下属赏赐。不但有功必赏,就是平常时日,也时有小恩小惠对下属予以拢络,因而,在下属之间也确是颇有口碑的。”

  郭威听了,甚觉有理。回身再与几位大臣商议。杨邠,史弘肇原都是行伍出身,知道临战兵将最是亏待不得的,故而异口同声,要把国库所有钱财倾囊而出,以助郭帅此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