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赵匡胤传奇-第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李金全方把诸将召集到中军帐,问道:“刚才之事,诸位都看到了么?”

  诸将拜服道:“若非主将洞察其奸,几中汉军机关也。”

  李金全道:“出兵之前,某已派人前往河中探察,那郭威已把那李守贞密密围困得水泄不通,又派人马堵住长安一路,断其外援,只待城中粮尽,方动手去对付李守贞。兵法有云:小敌之坚,大敌之擒。故知郭威乃知兵之人,不可轻敌。日间他把赢弱之兵布于江边,诱我度河也。其实他的精兵必定伏于后,待我半度出击。刚才又趁黑夜扰我,我若出击必受其掩袭。见我不动,他无计可施,现当全军后退也。”

  与是,这才下令做饭,饭后,派人随后追踪密探,果然数万汉军,都屯于二十里外。诸将尽皆叹服。

  郭威先拟诱唐军度河而掩袭,后又拟乘夜诱唐军出营而击。结果两计皆不成,知李金全亦一将才,不敢小视。乃屯兵于江岸,观唐军如何动静。

  原来李金全虽全军在沂水与郭威相持,仍有探马在河中探察。这日,又有探马回报,说及凤翔,长安二处与汉兵多次交锋,互有胜负,西蜀援军因缺粮草,已退兵回蜀。李守贞被汉军三将围困在河中,终日饮酒解闷,只等着西蜀南唐两处救兵来解围。

  李金全听了,对众将道:“刘汉有郭威为帅,率全国之兵以讨河中,看来李守贞在劫难逃了。我以三万唐兵以抗郭威,袭汴梁,救河中,也是捉襟见肘,不如归去为是。”

  两军相峙,又是一月有余,彼此间既无不共戴天之仇,且又势均力敌,互有顾忌,不敢冒然进犯。众将因见汉军势大,郭威善兵,皆有退意。李金全遂派使者到汉营言和。

  郭威道:“汉唐两国,本无相恶,尔家将军既有此意,请于明日起各后退三十里,徐徐班师。”

  郭威这个提议,是防己方撤军时对方掩袭之意。李金全知对方亦有退意,即命人传话道:“我军乃真心和解,无意相峙,郭帅既有和解之意,我军可先退三十里。”

  次日,唐营这边,一面遣使知会汉军先行撤军,自己即便拔寨起程,退到三十里外去了。那边郭威本来就无心与唐兵交锋,一心只记挂着河中的事儿,当探清了唐兵果然是全军后撤,也便全师北归。

  行至半途,忽逢天使赍旨相告,原来凤翔来京告急,说是蜀兵又来犯境,请即派兵救援。因此朝庭命郭帅火速回师河中。郭威得旨,只得昼夜兼程西进。刚抵陕州,迎面又来了凤翔信使,报道蜀军因探知南唐军与汉军和解,郭帅回师河中,他们也回川去了。这样一来,凤翔既无蜀兵,郭帅也不必奔赴凤翔了。

  正是:征战南北又西东,图王争霸仗武功。天公喜与周郎便,扫清区夏显蛟龙。

  郭威此次平叛,兵员是临时组合的,战场上三面受敌,全凭着是朝廷上几位要员的全力支持,少主听从众议,这才得以从容指挥*。但李守贞倚仗兵精粮足,城坚壁固,负隅对抗,此次郭威回师北上,能否攻破河中,请看下回分解。

第五十八回:赵思绾长安被杀  李守贞河内丧命
上回说到郭帅见唐军已撤,得知蜀军也已退兵,且喜解除了南面与西面之忧,率师便回河中。白文珂,刘词,赵匡胤三将已在前方驿道相迎。郭帅也不暇休整憩息,就将部队依旧回到西城一带接防。

  且说这河中被困,至今已有年余,月前,李守贞见郭帅分兵抗唐,认为有机可乘,多次向西城突围。无奈诸将早有防范,分层堵截。李守贞只是徒死将士,却冲不出去。如今见郭帅回师,便狗急跳墙,试图孤注一掷,选出精壮兵丁分为四队,每队一千人,于子夜分从四门杀出。城外汉军已是不分昼夜防范的,一见城内有人突围,便实行堵截。双方厮杀至次晨,互有死伤,河中士卒死伤过半,且被俘百余。

  郭帅吩咐对俘虏给于优抚,送到后营给予饭菜款待,伤者给予治疗。又召众将会议,说道:“……河内被困年余,士气涣散,李守贞必作困兽之斗。我军务必加强戒备,不得松懈。更饬令从今日起全军上下一律戒酒,违者按军法从事。”

  果然不出所料,李守贞一连三日,不断派兵冲突,但都被汉军杀个七零八落,非死即伤,或是被俘,无法突围。

  再说汉军营中,有一个名唤邓德的将领,乃当朝枢密副使李业的表弟。李业是当今皇太后亲弟,邓德靠着皇亲,也任了陕州监军之职,原来本是好酒之徒,当日他的属下俘获了河中两名将领,得到郭帅表彰,也倚仗点皇亲国戚之势,未把元帅放在眼内,也是一时乐以忘形,回到帐中翻出自己随军带备的酒,一块儿大喝一通,喝了个酩酊大醉。也是他霉时倒运,碰着郭帅巡营,见他醉得人事不醒,勃然大怒,也不待他酒醒,下令把几个人牵出辕门立斩,首级悬挂旗竿示众,四个亲兵也各打四十军棍。一时全军肃然。

  先是刘词悄声谏道:“这邓参军乃皇太后懿亲,大帅何不将他押送回京,交皇上处置。”

  郭帅道:“将军岂不闻‘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么?军令如山!法不容情。不管他是谁的表弟,就是本帅表弟,今日也是斩立决。”

  赵匡胤见了,回到营中,对石守信王审琦等一众人道:“今夜之事,诸位兄弟都看到了?大帅说的:军令如山,法不容情。今后大家都小心要紧。”

  再说那些被俘的河中将士,原来听李守贞说被汉军所俘之人,都是即时斩首的,因而与汉军拼命厮杀。但如今见被俘后不但有饭菜款待,又为伤员疗伤,如要归家的,可遣返回家,愿意加入汉军的又欢迎加入。因此,大都愿意投诚归汉。

  郭帅大喜,就令那些被俘将士中通文笔,能写字的,给城内的熟人写信,劝他们莫再受李守贞蒙骗,负隅顽抗,赶快出城归降……。信写好后,郭帅又令他们各自把信拴在箭杆,射进城里去。

  干这事儿是很随便的,谁愿意写的就去写。愿意射的就去射。一时之间,这些拴了信的箭,乱纷纷的向城里射个不停。

  干这事儿的被俘河中将士,在城外汉军中是嘻嘻哈哈,如同儿戏般的。但城中将士看了,却目瞪口呆。这些被汉军俘虏去的兄弟,怎么一下子变得欢天喜地?嘻笑玩乐地向城*箭?但再一看信中的内容,就都明白了。于是,一些平日与李守贞意向相背的将士,有些悄悄的出城投降,有些却突然打开城门,整队出降。

  李守贞得知后,又惊又恼,忙把身边的亲信卫队调去守城,把一些认为不可靠的部队换了下来。

  城外汉军见城中已乱,诸将纷纷请命攻城。郭帅便令白文珂,刘词,赵匡胤各令本部,分攻南,北,东三门,自帅中军攻西门,同时发兵进攻。各将士围攻日久,求战心切。又见敌军已露败象,都想一鼓而下,灭此朝食。因此,人人奋勇,个个争先。无奈城高堑阔,李守贞又亲率死党登城督战,反复战斗一个多月,双方各有死伤,仍未攻下。

  郭帅见徒劳无功,反损将士,便下令暂停攻击,依旧加强包围,不许懈怠。

  正在这时,郭从义,王峻派人前来报称:长安被围日久,粮草已绝,蜀兵无能来援,赵思绾杀人为食,有投降之意,现请示如何处置。

  郭帅询及众人,秘书王溥道:“赵思绾以一卑劣小人,窃踞州府。旋又叛国投敌,反复无常。降我亦无可用,杀之亦不可惜。”

  赵匡胤亦说:“三镇联手反叛,三个全都是反复无常的小人,大帅统大军在此年余,耗朝廷钱粮无算,正是为剿除此等逆贼。如今胜算在握,对这等乱臣贼子,正应铲草除根,诛杀殆尽,莫使它逢春再发,给朝廷留后患。”

  郭帅听了,深以为然,遂令匡胤率现在所辖一万人马,委王溥为监军,前往长安,凤翔二镇,相机而行,处置赵思绾,王景崇二逆。

  那赵匡胤到得长安,与郭从义合兵一处,得见赵思绾遣人送来有意归降的书信。按郭从义之意,欲借受降之机,把赵思绾杀掉。但那王峻原与赵是旧日相交,只说未得朝廷明令,不应妄杀。赵匡胤,王溥便把郭帅之意告知,王峻听了,始无话可说了。

  于是,以郭从义名义,写了一封纳降书,命人送进城去。赵思绾私下里不见王峻来信,仍不放心,正在踌躇不决。

  属下判官程让能原来暗下里已与郭从义暗地里互通信息的,便对赵思绾道:“将军如恐郭从义那厮不可靠,不妨写一封降书与郭从义,以缓其兵。再写一封奏折往朝廷,待朝廷恩准后,那时,谅他郭从义也不敢加害将军了”

  赵思绾大喜,疑虑顿释,就命程让能马上拟就降书和奏折各一封,降书就命人送到郭从义行营,奏折则另遣专使送往朝廷。

  过了半月,专使已亲闻上谕,朝廷已经恩准赦宥,保留原职,调任华州留后。诏书不日即可送到。赵思绾大喜,引颈候望。

  又过了两天,朝廷诏令颁至行营了,宣称朝廷另又加授赵思绾检校太保之职,并令从速前往华州赴任。

  郭从义接得诏令,立即命人进城告知赵思绾,集齐全体将领,释甲免胄出城接旨。那赵思绾那知就里,正喜孜孜的率了几员将佐,尽皆穿着袍服出城,来到行营。那郭从义也领着一众官员,列队营前,笑脸迎入。待到赵思绾等人下跪接旨时,冷不防郭从义一声号令,两旁甲士一涌而上,把赵思绾和都指挥使常彦卿双双拿下,也容不得他俩说话,随即推出辕门,枭首示众。

  得到长安来报赵思绾已伏诛,郭帅大喜道:“长安已平,先去一患,吾可专心惟一,无须分神兼顾,河中指日可下矣,”于是,命郭从义就在长安赈济灾民,暂代州事。又命赵匡胤领本部人马前往凤翔,协同赵晖对付王景崇。这里却不分昼夜,督促将士奋力攻城。

  河中本已人心涣散,得知长安已破,守城将士更是无心为李守贞卖命,纷纷出降,被汉军攻入了外城,李守贞无奈,只好集聚一些心腹人马,退保内城。攻城将士正在兴头上,无不摩拳擦掌,奋勇当先,要趁势攻入内城。

  郭帅道:“困兽犹斗呢,何况他还有一批军队在里面?咱们不要着急,现在是凅水抓鱼的时候了,你怕他还能飞上天不成?咱们将士的命珍贵着呢,他里面没吃的没喝的,那些当兵的准要出来投降,咱们看他能撑几天?”

  李守贞也自知无路可逃,到了尽头了,只命人在衙署内堆满柴草,准备一但破城便引火*。又吩咐几个子女,一但看见衙署起火立即把各自的妻儿子女统统杀光,一个不留,以免遭他人凌辱。

  符家二小姐符映霞早已得知攻城主帅就是大小姐的家翁郭威,定必不会加害自己。如今丫环秋菊又打探得李守贞准备城破之日杀尽一家老少,主仆二人便密密计议,商定了巧计逃生……

  且说那内城的将领,见主将已自己准备死路,谁还替他守城?于是,觑个方便,打开城门迎降。汉军见了,一涌而入。有人报与李守贞,李守贞一面驱赶家小上楼,一面命人引火焚着柴薪,一时间毕毕卜卜,火光烛天。

  李崇训看见老父衙署起火,知道大势已去,提起佩剑便把姬妾子女一刀一个杀个精光,偏偏的就不见了符映霞,四下寻觅,来到后园,只见符映霞的贴身婢女秋菊伏在井栏大哭呼救,原来符氏已投井自尽了。李崇训听了,倒好!也免得自己动手。于是提着佩剑回房自刎,跟随他老子去了。

  郭帅在大营见了内城火光,忙命将士们强攻入内,那里还需强攻?内城守军早已纷纷开城出降了。待汉军驰入府衙,泼水救火时,早已成了废墟了。士兵们忙着翻开杂物,找到李守贞尸体,就把首级枭下。其家属的尸体,也逐一辨认。一些受烟熏晕倒尚未死亡的,也逐个弄醒,一一盘问。惟独衙后一所房内,端坐着一位青春女眷,身旁还有一丫环紧紧护着,不让士兵近前。一将领见了,正喝令士兵把她扯开。那丫环高喊:“动不得!动不得!我家小姐和你家元帅郭相爷是至亲,你们动不得她!”

  将士们听了,不敢造次,连忙报与郭帅。郭帅听了,忙令人前去问话。那丫环不慌不忙地答道:“我家主人姓符,这是我家二小姐,名唤符映霞,大小姐符映云许配你家郭大帅的郭荣公子为妻房,怎么不是跟你家元帅是亲戚?”

  郭帅听了,忙命人把这丫环送到大营来,问道;“你这丫头,你既说你家大小姐符映云嫁与我家郭荣,为什么这位二小姐符映霞,却又厮身在这李守贞家属当中,你可从实说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