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民帝国-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想到在这个漆黑一团的柴禾垛上,她获得了一种自结婚以来还从没有过的感觉,真正知道了做一个女人的好滋味。
   。 想看书来

8 火烧蛤蟆窝(1)
人算不如天算,老东乡一带又连涝了两年。
  原说一年就能挖好的新东河,却漓漓拉拉干了两年多,到上冻前才总算收工。这两年可把郭存先给拖惨了,有自留地撑着能凑合吃上饭,虽说吃不大饱,倒也饿不死。但举家过日子一点钱没有怎么行呢?特别是家里添人进口,花消大了用钱的地方就多。
  雪珍为他生了儿子,却奶水不足,需要搭配别的东西。这年头有钱想买点孩子能吃的东西都难,更别说还没有钱。妹妹存珠过了年要出门子,男的是她的初中同学,不仅不能要彩礼,还不能让妹妹走得太寒伧。太寒伧了从老娘那儿就过不去。这两年老娘的头发白了一大半,操心哪!
  最让老人操心的还是老二存志,越大心性越怯,不爱说话,没事不出屋门,就在那间小南屋的炕上一栽歪,瞪着俩眼珠子不是瞅窗户,就是看房梁。没人知道他脑子里在转什么轴,谁问什么也不吱声,这不得急死老娘吗!农村的男人年龄一大出现这副痴呆相,合理的解释只有一个,就是想媳妇了,家里有条件的就得赶紧张罗着给他成亲。郭家再穷总还不至于在全村是收底的,说嘛也不会让郭存志打光棍,于是从哥到娘都拉开架式撒出话去,真杀实砍地开始操持存志的婚事,先托人提亲。一动真格的麻烦又来了,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存志他根本就不想成亲。每次去相亲都得让老娘磨破嘴皮子,好说歹说还不行就又闹又骂,逼他硬挺着头皮去了,也是搭拉着脑袋不说话,人家问十句不定能回一句。你说谁家闺女如果没有大毛病,愿意找这么个肉头?再说你又不是干部,不是城里工人,身上没一点降人的玩艺儿。所以为他张罗了两三个,都是见一面就镲了。
  郭存先心里清楚,老娘觉得是存志这几年在南屋里睡觉受了二叔的影响,一老一少两辈儿的光棍,天天睡在一个炕上能有个好吗?这一年多全家人都明显的感觉出来,他平时就是跟二叔最近,性格也越来越像二叔……可这话不能说出口哇。就等着存珠出嫁后,让老二回到西屋跟娘一个炕。到时候他愿不愿意,还真说不好……郭存先认为是存志那次偷吃红薯苗挨打罚跪留下的病根,自那儿以后他的性格就发生了变化,前几年不明显,年纪一大到了该说亲的时候就显出来了。村上有许多光棍是因为说不起媳妇,他却是压根就不想说媳妇,这能不让老娘愁白了头发!
  但说了归齐还是钱的问题。如果他郭存先手里有钱,就可以直接从南边给兄弟买个媳妇。把媳妇给他送进洞房,来上个生米煮成熟饭,他即时爱不爱说话还不都得过日子。所以郭存先下狠心,趁这个冬天必须抓挠一点钱。明年打发妹妹出阁以后,尽可能地再盖起两间新房,该自己做的全做好,老娘就该省心了。说不定用新房子就能给存志换个媳妇。可到哪里去抓挠钱呢?又怎么个抓挠法呢?
  再想出去耍手艺是不大可能了,从上边贯下来一个新名词,管农民私自外出擀毡叫“盲流”,抓住要按重罪论处。重到什么程度?罚掉个人乃至全家的粮食指标。这个年月扣了指标就等于不给饭吃,不跟判死刑一样吗?如果不想当“盲流”被抓,就得有证明信,想要出公社,得带着村上的证明到公社开信。想要出县,就得带着村里和公社的两级证明到县里换信……现在这种状况村里不可能给他开信。即便村里肯开恩,上边的两关他也过不去。然而一过了年就又要修水库,他就更动不了啦。能想辙的就是年前年后这一个多月,既然出不去就得想出不去的办法。其实家里眼下也离不开他,雪珍带着孩子,老娘年岁越来越大,存志又是这个样子……难道就真地被活活憋死?
  郭存先可不是那种能被尿憋死的人,越难他就越有主意。找到办法后先给王顺写信约定好,他选的是一个辛店有集的日子,并提前告诉欧广明、刘玉成、金来喜分头到辛店集上碰头。因为郭家店的人都喜欢到近便的老东乡赶集,不习惯走十几里地上辛店的集,郭存先偏要选择辛店就是不想碰上熟人。
  

8 火烧蛤蟆窝(2)
他们在集上碰面后找了个清静好说话的地方,郭存先要了五个锅饼,外饶了五大碗热水,金来喜急赤白脸地抢着替他付了钱。待大家都稳住了神以后,郭存先指着王顺先把他介绍给大伙,这是我兄弟,我跟他是过命的。前些年大家都正饿得不行的时候,我在外边挣的粮食和钱,都是王顺兄弟给我往家里送,没少过一把棒子一分钱。今个找了你们哥几个,也是可以跟我换命的,就跟你们想商量一件能赚钱的事。我说完之后愿意干的就干,不愿意干的也没关系。
  其他几个人心里早就猜到了会有好事,个个兴奋异常,都催他快说出到底是嘛买卖?
  郭存先却不像别人那般兴奋冲动,反而显得格外严肃:这两天我一直在蛤蟆窝里转悠,里面长了满洼的好苇子。明年一修水库这些苇子就白糟踏了,也许还嫌它取土方碍事,先放一把火烧了它。这么多年来蛤蟆窝的苇子也都是自生自烂,谁要盖房去割一点,或者弄点回家烧火,都没关系。可是你真要组织几个人,拉开架式割了去换钱,那可能就是个事了。这种事说大可大,说小可小,现在的农民都穷疯了嘛。不疯怎么叫真穷?没有主的苇子割点活命能犯什么法!蛤蟆窝的苇子说没主还真没主,但凡是没主的就是国家的,有时候国家的东西还真就是不拿白不拿。我想干的就是这件事,王顺兄弟已经找好了大车,他负责运送,也找好了买主。我们只管割,割完打成捆,装到车上就不管了,第二天装苇子的时候拿钱,三一三十一有一个人算一份,大家平分。一车少说也卖个百八十的,干上几次明年的日子就不愁了……郭存先突然停下不讲了,就着热水大口咬锅饼。
  其他人也都不吭声,只管低着头啃自己手里的锅饼,每个人却都在心里掂掇这件事的分量,想的也可能是同一个问题,万一犯了事怎么办?郭存先有意给大家时间,就是要让每一个人都在肚子里打好自己的小九九,免得将来真出了事后悔。等到锅饼快吃完了,郭存先才宣布纪律:现在谁也不许说话,无论你心里想干或不想干都别说出来,不想干的就当是赶趟集,我嘛也没说,你嘛没听见。想干的今个晚上十点钟到蛤蟆窝北道找我,带一把大镰,磨快了,记住只带一把大镰就行。大车就停在北道上,我是一定会去的,就我一个人也要干。还有一条,无论你干不干,都不要跟家里人说,只许咱们几个知道就行啦。
  他这一不让大伙当场表态,那几个人立刻都松了一口气,回到家还有时间可以从长再考虑这件事。但每个心里都为郭存先这一招叫绝,不许大家说话,谁干谁不干相互就都不知道了。用不着相互商量,谁也不影响谁,不管选择哪一种都纯粹是自己的决定,将来不落埋怨。几个汉子从心里宾服郭存先,这才是当头的料,以后一准能干成点事。再看他找的这几个人,只论交情不管成分,成分高的人只会更感激他的信任,这年头能交下几个过心的朋友也是一种依靠,一种安全。其实成分越高的人嘴越严实,越靠得住,因为一旦出了事,什么罪责都要扣到他们身上。
  临收场的时候郭存先还想再罗嗦几句:我最后再讲个小故事,咱们就散伙回家。那是隋唐演义上的事,单雄信被唐太宗抓住后要砍头,他的好朋友徐世勣向唐太宗求情,唐王不准。徐世勣知道单雄信必死无疑了,就到刑场为朋友送行,他见了单雄信二话不说,撩开衣服抽出刀,噌的就是一下子,从自己身上割下一块肉,双手举到单雄信眼前。兄弟,我没能救下你,但你我兄弟一场,应该同死,可你走后我还有事要办,就请你先把我的肉吞了,表明我跟着你一块死了,还会一起化成土。将来要转世再做人,还在一起做好兄弟!
  整个蛤蟆窝没有一点光亮,大东洼里的深夜黑得瓷实。连续三年大涝,蛤蟆窝水足,成全了这一洼好苇子,在夜风中摇荡,发出沙喇喇、沙喇喇令人毛骨悚然的响声。对于割芦苇的四、五个汉子来说,这黑夜却像白天一样透亮,他们仿佛什么都看得见,丝毫不影响干活的节奏和速度。做贼就要有贼眼,或者说他们根本不必用眼,靠的是心,是胆儿。夜越黑,蛤蟆窝苇荡里的响声越瘮人,他们心里反而越踏实,手底下也越利索,左手这么一薅,右手这么一镰,唰、唰,喀嚓……差不多就等于一角钱到手了。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8 火烧蛤蟆窝(3)
他们已经干过四个夜晚了,运气不错正赶上风大云暗的阴沉夜,老北风像刀片一样划着他们的脸,他们却全无感觉,身上还热得冒汗。只有那个负责打捆的人,头发梢儿老是乍撒着,耳朵支楞着,格外警觉,时不时地要拿眼扫一下四周,塌下心听一听。
  忽然,他们中的一个发现南边有光亮朝这儿动弹,便小声惊叫起来:不好!存先,村子里有人来了。
  唰啦——镰刀全停住了。他们向郭家店的方向仔细张望。
  这会是谁?
  除去蓝守坤没别人,这两天他好像闻到点味儿,私下打听过咱们。
  要是他一个人就好办……
  好办?他才不好办哪!
  不对,有两三把手电呐,来的人不少……
  郭存先低声吩咐大家:听着,都带好各自的家伙儿,可别丢下让他们拿到证据。咱们从蛤蟆窝的后边绕个大弯子回家,千万不能让他们看见。回家后把钱藏好了,这段时间谁也不能花钱,死也不许透了风,其它的事都由我顶着。
  一阵沙沙啦啦,汉子们拿着镰刀,提着扁担,抽身钻进了苇荡。有个人紧张得挪不动腿,越动不了就越紧张,想抽根烟壮壮胆,嗤啦划着了火柴,郭存先怒吼一声:谁?你想干嘛?那人手一哆嗦火柴掉到干苇子上,“嘭”的一声火苗子就起来了……
  郭存先蹿回来一把拉上他就向外跑。早已干透的苇荡顺风烧起来了,劈劈剥剥像放鞭炮,火势由小变大,火苗由低变高,很快就蹿出了苇子梢儿。风助火势,火助风威,呼呼怪叫,嘭嘭乱响,火势越烧越旺,火面越燎越大,刹那间把黑夜烧出来一个大洞,浓烟夹裹着苇子灰,拧着旋儿打着滚儿地飘向深深的夜空。
  待那些想抓偷割芦苇的人赶到,蛤蟆窝已经变成了火海。他们喊叫着奔过来,又被火焰逼得不得不掉头往回退……为首的果然是郭家店治保主任蓝守坤,还带来五个民兵。这时候就带来一个团也没有用了,干苇子着了火,干瞪眼看着没法救……
  蓝守坤跺着脚的骂呀,这帮狗日的,准是郭大斧子干的,别人没这个胆儿!
  有人嘟囔:可怎么证明呢?偷苇子的人连个影儿都没看到,蛤蟆窝只剩下一窝苇子灰,他们红口白牙的死不认帐怎么办?
  那也不能便宜了他们!蓝守坤立马派人到公社和县里报告,让头头们带着人快下来,他要赶紧回村掏窝,不能让那些人跑了。
  蛤蟆窝的大火烧红了半边天,周围的村子里都能看得到。有睡觉灵醒的人一咋呼,成天闲得光剩下睡觉都快睡傻了的人,还能不爬起来看热闹?
  等蓝守坤心急火燎地赶回郭家店,北村口已经站着黑糊糊一大群看火光的人。拔脖子翘脚,嘁嘁喳喳,有骂大街的,有起哄叫好的,一见蓝守坤正是从从着火的方向跑回来,就有人嘻不溜丢甩闲腔:“是蓝主任哪,这么好的苇子你烧了它干吗?”
  “是啊,国家若是不要,让咱们割点不也好嘛。”
  蓝守坤正一肚子邪火没处撒:“谁烧的?我正在抓这个放火的!”
  他在人群里扒拉过来扒拉过去,举着手电筒挨个照脸……
  农民们继续骂骂咧咧:这蛤蟆窝自古就是附近这几个村子的,赶上闹大水苇子长好了,也是大伙的。自从一入社苇子也姓公了,姓了公也就没人管了。今年又说将蛤蟆窝修成水库,当头的上嘴唇跟下嘴唇一碰,苇子又成县上的了,归了县上你县上倒是管好呵,就让它这么点了天灯啊?
  蓝守坤没有在人堆里找到他想找的人,觉得自己猜对了,偷苇子的人不敢回村,或想回还没有来得及回来。他要赶快到那些人家里去查一查,如果家里也没有他们,那就好办了,深更半夜跑出去还能干什么好事?保准一审就都得吐噜出来。
  擒贼先擒王,他带着民兵直奔四队队长郭存先的家。在门上砸了好半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