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文胆-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官,这已不得而知。比较清楚的是,青年时期李斯受过一次影响他整整一生的深刻哲学启蒙。
  年轻的李同学曾在上蔡郡里当小吏,就是那种出门遇到群众挺着胸,回到单位见个副科长都点头哈腰的角色。李同学有项长处,走到哪里就观察到哪里,观察到哪里就思考到哪里,思考到哪里就追问到哪里。这样的人放在苹果树下,就可能成为牛顿,放在小狗环绕的实验室,就可能成为巴甫洛夫,放在莱茵河畔的乌尔姆镇的客床上,就可能成为笛卡尔。

远道而来(2)
谁能说人会在哪里受到一点启悟,而终至影响其整个一生?欧洲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幼年时遇到怀疑论者夏托纳夫神甫为教父,这才使得他播下怀疑论的种子,反对一切精神权威,终身坚持科学理念,反对盲目的宗教崇拜。
  给李斯同学启蒙的是老鼠。
  和所有人一样,李斯同学不得不常常光顾厕所,和所有人不一样的是,李斯同学不光带着排泄物还带着问题上厕所。世界上不是缺乏问题,而是缺乏发现问题的眼睛。有李斯同学的眼睛莅临,肮脏而难闻的厕所,就出现了哲学。
  他发现,厕所中的老鼠不仅伙食差,卫生条件不达标,而且精神状态也不够理想,每当有人或狗走近时总张皇失措,充满惊惧和恐慌。由此,善于联想的李斯同学想到了粮仓里的硕鼠,住在宽敞的庑屋,食用着囤积的粮食,而且也不会被人或狗惊扰,生活优哉游哉。于是,李斯得出一条伟大的命题——一个人贤能或不成器,享福或承祸,都和老鼠一样,就在于他处于什么环境。
  后世的哲学家说:环境可以改变人。
  李哲学家则要更进一步:环境决定人。
  既然环境决定着人,我为什么要老死上蔡,像厕中老鼠一样苟且而卑微地终其一生,不走出去,换个高级别的环境来重新塑造李某的人生?在这种思想鼓舞并支配下,年轻的李斯同学毅然决然踏上了出国求学之路,脚尖迈向的方向是齐国的临淄,主修专业是帝王之术。因为那里有名震天下的大儒,稷下学宫里的“最为老师”荀况。
  不用经过高考,也不用填志愿,报学校,只要认定跟谁学,背起铺盖卷千里迢迢奔赴老师那里即可,求学之路就这样简单,简单到让今天挤在高三毕业班的夜自习教室里辛勤磨砺的的学生们羡慕到匪夷所思。不仅如此,毕业程序也简单得如同儿戏,只要老师哪天说你可以下山,到江湖上走走了,或学生自己觉得已功德圆满,想到社会上闯荡闯荡,那么学业即告完成。
  留学国外完成帝王之术专业深造的李斯同学,已不准备回到上蔡,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聪明才智,他的目光很有些辽远和空旷,有一览众山小的意思。此时,楚、齐、赵、魏、韩、燕六国已尽呈软弱疲塌之相,而如今,只有秦国雄心勃勃,几年来,它攻打韩国取成皋、占荥阳,置三川郡,又攻赵国夺榆次、狼孟三十七城,置太原郡,再灭东周王室,迁其君。秦国欲吞并天下而称帝,这正是布衣之士崛起于蓬蒿,施展其抱负的大好时机。他向荀老师的告别词,慷慨激昂,极其充分地表达了他的就业愿望和人生志向。“我听说遇到时机,就不要懈怠。现在,正值万乘之国相互争雄之时,为游说之士主政掌权提供了天赐良机。秦想要吞并天下,称帝四方,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人生在世,最大之耻辱莫过于卑贱,最大之悲哀莫过于贫穷。久处卑贱之位、穷困之境,却还愤世疾俗,憎恶功名利禄,自称有所不为,这不是学士的本意。我要毫不迟疑地抓住这个时机,决心西行,去游说秦国。”?
  知徒莫若师。望着这个充满才具而德修欠缺,有经天纬地之才而无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学生远去的背影,荀老师会深深叹息一声的。叹息里,有对学生前途的无奈,也有对六国未来命运的惆怅。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天才驰骋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死,嬴政立,国事从此皆决于吕不韦。
  吕先生迎来了生命中最为璨华的乐章。如果用贝多芬的《第五钢琴协奏曲》来形容,此时正是重要的降E大调回旋曲部分,逐步增强而形成的动力,呈示出钢琴的全部光辉,展现出盎然而又激动人心的无限生机。
  李斯此时的走入,无疑恰逢其时。早一年来,可能太早,迟一年来,绝对太晚。倒霉的韩非同志会在未来的岁月充分证明这一点。
  李斯非常清楚初来乍到的第一步应迈向哪里。聪明的人一举手一投足,便展示了他的聪明之处。他知道,吕家后院是他闯咸阳的首个驿站,那里鱼龙混杂着3000个自命不凡的脑袋。
  摆出一幅招贤纳士样子的政治票友吕先生,此时正乐呵呵地迎接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宾客,所以李斯同学不用费时、费事兼用银子打通关节,或靠人引荐,很容易就走到了吕先生的面前。他态度诚恳,陈词坚定,请求做文信侯的门客。老吕几乎是在见面的一刹那,就喜欢上了这个远道而来,口音相仿的李姓书生,再往下深聊,他对国际局势的敏锐洞察,对经邦纬国策略的侃侃而谈,对扩张强大路上存在问题的深刻见解,关键还有接近于商道的鼠道人生哲学,无不让老吕相见恨晚。你太有才了,还做哪门子门客呀,直接做负责秦王侍卫工作的郎官好了。
  吕不韦想不到,正是他推荐到嬴政身边工作的这个33岁中青年干部,最终将走进自己今天的办公室。如果说他最后的罢相、见逐,直至饮鸩抱憾而死,除了嫪毐之祸,以及与太后私通搞得皇帝很不爽这些原因,还有的就是,李斯的政治才能和远见,的确远远高于他不止两三个等级。
  身处最高首长身边,自然可以时时将自己的看法以比特快专递更迅捷的速度,方便灌输到那双最高贵的耳朵里。他开讲了,用的是自己的人生哲学加荀老师那里学来的帝王之术理论,解决的是大秦目前面临的最实际问题。
  他说:“平常的的人因不懂得抓机会,所以常常坐失良机。一个能成就大功业的人就不同了,他能趁有机可乘时,见机而作,甚至不顾其他,残忍地采取行动。”
  他又说:“从前秦穆公称霸春秋时,却为什么没有向东实施吞并?原因是当时诸侯还很多,周王室的德望和凝聚力还没有完全衰落,所以,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这些霸主依次而兴,相继尊崇周王室。然而从秦孝公以降,周王室卑贱微弱,诸侯国相互兼并,函谷关以东形成六国,大秦征伐他们至今已有六代君主,现在诸侯国就像秦国的郡县一样归附于秦。凭秦国之强大、大王之贤明,铲除诸侯如同扫除灶台上的灰尘一样容易,这是成帝王之业、实现天下一统的万世难逢的大好时机。如果现在不抓紧去做,等到诸侯实力再度强盛,彼此相互团结订立合纵盟约,那时即使有黄帝一样的贤能,也不能吞并他们了。”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好几年书。犹如醍醐灌顶的嬴政高兴了。你太有才了,还做哪门子郎官呀,直接做长史好了。
  突击提干,很快拔擢升级的中年干部李斯,继续进谏。他要求秦王组建一直有谋略的说客别动队,带着黄金、美玉、人民币、美钞,去游说诸侯各国中有话语权的知名人士,凡可以用金钱拿下的,就不惜成本,凡金钱不能买通的,就用剑将他们放倒。当然尉缭同学也积极推荐这妙计,嬴政采用后,几年来收获颇丰。龙颜为此更加晴朗。老李同志,你端的有才,别作长史了,做客卿吧。
  十年间三升其职,这个曾经委身在上蔡郡做小吏的中年男人,望着咸阳安谧的明月,应该感慨他在人生十字路口的正确抉择。天生我材,这是任我驰骋的疆场啊!
  然而,平步青云的李客卿想不到,公元前237年吕不韦被免相,他为此吃了小小一惊。
  还有一个没想到,几乎和他前后脚来到大秦的水利专家郑国,此时被查明乃韩国派来的奸细。企图用为秦开凿泾水为渠的庞大水利工程,来耗费秦国的国库和人力,使之无力侵韩。
  事实上,这是有史以来一次最为笨拙的间谍行为。欲行患,实施惠。因为水利专家郑国同志开凿的郑国渠,此时已发挥了巨大的效能,灌田四万余顷,收皆每亩一钟,使得粮食产量亩产过黄河,秦因此而益加富饶,为后天的东征南讨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放在今天,这是袁隆平啊,举国都应感谢他。
  早就因外来人才挤占自己席位而大为恼火的本土宗室大臣们,纷纷走出来说话了。外来的这些和尚,虽然木鱼敲的很响亮,蒲团坐的很安稳,但心中念的还是他们自己的佛,诸侯各国来事秦的人,大抵是为他们国君到秦国来游说、离间的,请把他们驱逐出境。恼怒的秦王,果真在全国上下大索客卿,赶鸡一样统统驱逐。
  李斯先生籍贯是楚国上蔡,自然也在被撵走的行列。
  如果李先生真的灰溜溜走了,历史将是另一幅扫兴的模样。
  不用担心,苍蝇是轰不走的,没长翅膀的李斯同志同样也轰不走。
  

鼎力一统
很幸运,大秦挽留住了对它来说至关重要的李斯。
  但与萧何为大汉拉住同样重要的韩信不同的是,李斯,是自己留住了自己。靠的是文采飞扬、刿切入理的一篇文字——《谏逐客书》。
  对于刚愎自用、独断专行的秦嬴政,能靠一篇文字让他收回成命,态度由此发生180度变化,恐怕这是绝无仅有的一回。李先生的厉害,可见一斑。
  在这篇词采和论辩都极为精彩的信件中,李斯同志首先从秦国的历史入手,清晰指出正是历任秦君大胆启用外来人才,才带来今天的大好发展局面。秦穆公请来由余、百里奚、蹇叔等人,才使得秦国于西戎称霸;秦孝公任用商鞅,推行变法,才改变了秦地风俗,使得国富民强;秦惠王重用张仪,攻下三川,吞并巴蜀,瓦解了六国纵约联盟;而秦昭王启用范雎,使得秦国,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这些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不远万里,来到秦国,将无私的爱与襄助倾注在这里,将青春和汗水浇洒在这里,他们有哪些地方对不起秦国呢?再说了,你关闭自己大门,驱逐走所有客卿,他们必然走向你的敌对国去贡献聪明才智,那你不是等于在做借兵器给仇寇,送粮食给盗贼傻事吗?国内无贤人,国外又与诸侯结怨,我看秦国的患难就要来了。
  字字入耳欲发聩,声声扣心响振聋!
  嬴政一想,是啊,历代先王为了心中亘古的强国梦想,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死而后已,没有人才外援,能有今天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吗?先辈未竟的事业,要在今天的我手里实现,光利用本土出产的这一帮傻蛋能行吗?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大海不却细流,故能就其深。我怎么狭隘成这样子了,真是的。
  停!快把先生们都给我请回来。一步三回头,磨磨蹭蹭走到骊邑的李斯同志,终于望见从咸阳方向追来的马队,他笑了。那感受,如同走回一场失而复得的爱情。
  而真正应该放鞭炮,演电影,举行篝火晚会,或用烛光party来热烈庆祝的,是嬴政。因为,李斯同志的回归,使可能跑偏的秦国得以复原和矫正,李斯同志的凯旋,是秦国历史的凯旋。尽管这一点,还须等到16年后的公元前221年,才能得到全面验证。但聪明的嬴政,已经在推行李斯政策的过程中,愈来愈深刻地领会到其中的妙处和甘甜。他的《谏逐客书》阻止了秦国在扩张路上的一次重大失误,使极有可能关闭的延用人才大门继续洞开,为秦国吸纳进大批才能之士。茅焦、尉缭、王翦、王贲、李信、王离、蒙恬等一大批来自外国的文士武将,都将在秦统一六国的伟大工程中,分别建立他们的不朽功勋。这些人的重新召回和后来者的继续涌入,形成了战国最高级别的智囊群体,源源不断地为大秦的开疆扩土提供着智力支撑。
  仅此,六国就已经注定了灭亡的下场。
  李斯同志主张组建的离间别动队,插入敌人后方,用金钱开道,大肆收买诸侯国中有话语权的高官。使得秦国的特高科组织成员,蛀虫一样深入到各个敌对国中,从内部有力瓦解对方的君臣关系乃至政体结构,使他们自毁长城。关于此,贾谊先生在《过秦论》中没有注意到,但李斯推行的反间行动在秦统一大业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甚至比正面战场更有着奇效。
  ——公元前229年,国势颓废但因武安君李牧的存在而数次大败秦军的赵国,再次遭到秦王翦率领的大兵压境,然而秦军仍多次受挫于李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