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王朝的背影(孙守名文化散文集)-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杆甑耐醪谌瞬湃缭频奶拼延倍觯忱牍俪。谙衷诳蠢矗彩遣豢伤家榈摹V徊还徘樽淌ⅰ⒕椴蛔愕乃趺匆膊换嵯氲揭黄断⑼跫Α坊峤约捍蛉胧瞬愕赜 
  这场玩笑开得太大了!王勃本来想着为沛王助兴,把英王的斗鸡激怒一下,谁知却偏偏卷入政治漩涡,让皇帝龙颜大怒。无意的王勃触动了高宗皇子争斗的最敏感的那根神经,结果皇帝一怒之下,立即下诏废除他的官职,将其逐出沛王府。不过,对王勃来说,那篇激情四射、文采似锦如绣的文章的确让他兴奋异常,阵阵喝彩之声仿佛还在耳边回荡。“牝晨而索家者有诛,不复同于彘畜;雌伏而败类者必杀,定当割以牛刀”,这是王勃最为得意的句子,这神来之笔简至如珠圆玉润,每每想来令人击节叹惋。可怜的、毫无政治敏感和经验的王勃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被赶出京城,踏上了去蜀地的征程。 
  这次打击,是少年得志的王勃人生的第一次大挫折,心情由狂热一下子变得冰冷。面对沉沉暗夜,他慨叹世事苍凉,“天地不仁,造化无力,授仆以幽忧孤愤之性,禀仆以耿介不平之气。顿忘山岳,坎坷于唐尧之朝;傲想烟霞,憔悴于圣明之代。”含泪对苍天,感慨何人诉! 
  这年五月,王勃从长安出发,开始了他近三年的漫游生活。他是在一个料峭的早晨出发的,简单的几件行李,挥挥手,与冰冷的洛阳告别,恓恓惶惶,走入大雾弥漫之中。短亭,长亭,亲友相送,眷眷深情,幽幽别离。父母的叮嘱,兄弟的安慰,让王勃肝肠寸断,泪眼婆娑的他做梦也不会想到,人生朝暮间会天翻地覆!雾塞苍天,泪雨迷蒙,太多的无奈,随着飘浮的白云而去吧。从此,王勃走进了他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凄迷而孤独的岁月。 
  五月,绿树成荫,百花争艳,可王勃的内心却满是刺骨的寒风。他背着空空的行囊趔趔趄趄地走在唐朝这块凄寒的大地上,内心阵阵抽搐。漫天的大雾,曼曼修远的路途,哪里才是自己的人生归所? 
   一只折翅的小鸟,仆倒在水面上痛苦地挣扎。王勃快步跑过去,用双手轻轻捧起,把它放在树枝上,他又转身默默离去。天空,变得碧蓝,高飞的鹰隼展翼翱翔。此情此景,忽然改变了王勃的心情。人生旅途漫长,坎坷泥泞又算得了什么!也许,就是自己的无知导致了这场不期而遇的灾祸;也许,在睡意朦胧中皇帝就会想起那个才思敏捷、诗情勃发的自己;也许,他还未到蜀地,那纸充满期待和温暖的诏书已从京城出发……王勃,忧愁不再,迷惘已无,在这个大雾迷离的日子,他拽开脚步,向前方奋勇前行。 
    鲜花铺地、烈火着锦的京城里,依旧歌台舞榭。皇恩浩荡,宫廷内日以继夜的仍然是丝竹琴弦。三千佳丽,妖艳梳妆;王公大臣,走鸡斗狗;士人游女,筵宴酬唱。春风殆荡,万物极乐,好一派太平景象!此时的王勃,已在蜀中将近三载。三年的岁月,一千多个日夜,足以让人颓废沉沦。狂热的功名利禄之心渐趋平静,生活的体验,山川的感召,让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真正步入了隐士生活。在简陋的住处前,他开辟了一小块空地,种上喜欢的秋菊,还有些菜蔬。锄地松土,浇水施肥,朝看霜露,午拔杂草,诗意地生活。远远近近的乡人捧茶执酒,相知相乐。与友人诗词酬唱交往,愈来愈多,他用真情赋出了一首首富有田园情趣的诗篇。没有丝竹管弦,他自制乐器。三五诗友相邀,举酒月明之下,诗情勃发之时,便引吭高歌,友人击木相和,声振山林间。 
  王勃,诗意的王勃,愿终生与林相伴,与月相依,与友相和,与乡邻相守。在一个醉酒的深夜,他热泪盈眶,给千里之遥的父亲写了一封家书,书中表达了他甘心永住蜀南之意。这封情真意切的长信,越过千山万水,在几个月后,到达父亲手中。父亲览毕,慨然一叹,潸然泪下,一腔悲愤涌上心头。 
  造化弄人,蜀中的生活让王勃留恋。这期间,朝中虽曾先后征召过他,心灰意懒的王勃都称病辞谢。公元六百七十二年,一纸诏书,王勃结束了他的蜀中生涯。带着无限眷恋和不舍,他终于回到了京城。 
  这时,唐高祖的儿子李元婴于公元653年建造的滕王阁已风雨飘摇,新任洪州都督阎伯屿已数次登临,多次征求同僚的意见,正欲加以重修。然而,也许好事多磨,他还要等上三年,因为那个诗意的王勃还要在人间遭受一场坎坷与磨难。 
  檐宇虚敞,丹刻华丽的滕王阁注定要与诗意的王勃同行,那个器宇轩昂的唐朝注定是王勃的。
第六篇 守望唐朝的春天
    大唐的天空一碧万顷,微风带着醉意轻轻吹拂,拂过红花绿柳,拂过青山绿水,拂过殿台楼阁,拂过寻常巷陌,揉拂着诗意时代的唐人笑脸。 
  王勃的回京像一粒小小的石子静静地投掷在浩瀚的大海,激起了丁点儿浪花,就再也无声无息。好在他的才名还在,父亲和几个兄弟还在京城为官。当时掌管选拔官吏的裴行简、李敬玄开始把善意的目光注视在这位曾为神童的年轻人身上,他们频频暗送秋波,公开征辟王勃出来为官。可是,王勃是个恃才傲物的不拘常礼的雅人,他根本不屑以才名出仕,还写文章加以声明。两位主管典选的大员哭笑不得,一怒之下,再也不去理会这位让人无法认同的年轻人。 
  对于王勃,我的内心充满了矛盾。他是位才华出众的诗人,博古通今,学富五车,满身散发着诱人的智慧;他又是位愚蠢透顶的酸秀才,自傲自矜,不知底里,满脸全是对世人的不屑。他满腔热情地追求功名利禄,企图用一世才华跻身上流官层;可是,面对机遇,他又冷眼相对,拂袖而去。今天,重新审视他的人生,不得不让我们对他性格的两面性产生种种疑惑。 
  正在节骨眼上,王勃听到朋友陆季友说虢州这个地方多药草,不知道他是那根神经过敏,对药草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兴趣。于是经父亲八方请托他终于谋得了个虢州参军的职位。一到虢州,他便手持长铲,身背笼斗,踏遍山峦,搜觅药草。虢州的山山水水留下了他的足迹,在走山访水的过程中,有时诗意风起云涌,这时的他全然不顾风雨,蹲踞在树旁、岩下,用手抖抖颤颤地写下行行飘着馨香的诗句。诗意的王勃不甘寂寞,他的内心是阵阵波涛,是明月清泉,只要有诗,他的精神灵魂永远是雨露禾苗。 
  然而,他的不拘世俗、桀骜不驯的诗意与同僚简直判若云泥,格格不入,众多同僚开始不断用异样的目光盯视着眼前这位不遵典礼的“怪人”。不仅如此,有些世俗小人慢慢转入对王勃的诋毁、谩骂和攻击。上司的面前摆满了状告他的书信,只要王勃不在眼前,那些长了三只怪眼的家伙们就三五成群议论纷纷,大概是说王勃为官低级平庸,只适合做山中老农,与他同入官场简直让人无地自容。 
  王勃觉察到有人在造谣中伤,并没有过多的在意。不过,说实在的,诗意的王勃真的情商有余而智商不足。他万万不可在不该出问题的时候偏偏又毫不犹豫地做出惊世骇俗的大事,并因此带来了苦恼终身的大灾难。一个叫曹达的官奴犯了大罪,按唐朝的刑律必须处斩,这一时成了官场的焦点。王勃鬼使神差,悄无声息地将他藏在自己家里,个中原因,史书并无记载。可是,这个糊涂的王勃接着又做了件出人意料的大事,他怕事情暴露,就又把曹达给杀掉了。这真是让世人目瞪口呆!消息传开,舆论哗然,王勃随即被捕入狱。包庇已是死罪,杀人更应偿命。王家父子焦急万分,想方设法贿赂当权者,以图救出身陷囹圄的王勃。可是,大唐的刑律实在苛刻,要救出一个犯了死罪的人谈何容易。 
  狱中被判了死刑的王勃反而沉静下来,面对孤灯夜月,他三日不寝不食,一言不发。狱吏怕他自寻短见,层层上报,派专人来劝,可他仍然沉思默想。他把自己的人生丝丝缕缕地冥思苦想了一番,惊讶地发现,一切都是本末倒置。大唐,不是他王勃的;自己,本不该身为唐朝客。明天,午时三刻,他就要离开唐朝,他的魂灵就要化作一道清风飞散于杳无边际的大唐的天空。他忽然就笑了,笑得那么灿烂。终于,把一切该想明白的都想明白了,作为唐朝过客的王勃,心静如水地等待着朝露,等待着晨钟,等待着午时三刻的灿灿阳光……   
    孰料,大唐的天子突发奇想,恰恰在夜半时刻发了一道大赦令。也许唐帝的母亲过寿,也许又有了一个呱呱坠地的小太子,也许……不管怎么说,这道赦免令救了王勃的性命。当狱吏腆着大肚子屁颠屁颠地讨好着将消息告诉王勃时,他消瘦清俊的脸上一片凄迷茫然。站起身,拍拍身上积久的尘土,他黯然神伤地走进唐朝的阳光里。 
  劫后余生的王勃,淡然而平静地生活着,他不再纵情山水,不再与蝶蛙为舞,不再引吭高歌,不再诗友酬唱,好像冥冥之中他预知生命的无多。他真的特别珍惜这些美好的岁月,他要和不多的时日赛跑。朝廷恢复了他的官职,他毅然决然地付之一笑。他夜以继日,日以继夜在伏案写作,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就完成了祖父王通《续书》所缺的十六篇的补阙;撰写了《周易发挥》五卷、《唐家千岁历》、《合论》十篇、《百里昌言》十八篇,同时还创作了大量诗文作品。 
  王勃把自己该做的紧要的事一件件有条不紊地做完,就那么平平淡淡地、静静地日夜不息地做着,没有喜悦,没有哀叹,无喜无悲的人生注定是令人心悸的。可此时的王勃心平如静,他要第二年春天前往远在天涯的交趾,去看望因自己被贬的父亲。 
  春天,会是绿意盎然吗?春天,会是山一程水一程吗?他想像着那个美丽令人神往的可爱的春天…… 
  此时此刻,洪州都督阎伯屿重修的滕王阁已经拔地而起,艳丽的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闪出万道光芒。“襟三江而带五湖”、“江天风月贮一楼”的滕王阁再也按捺不住兴奋和喜悦,那个才气与日月齐光的王勃终于要飘然而来了…… 

第七篇 流泪的滕王阁
    南昌郡器宇轩昂的滕王阁在一个阴雨霏霏的傍晚,终于迎来了神情忧郁的大唐才子王勃。 
  王勃背着简易的行囊,缓缓地行走在通往江南的崎岖蜿蜒的古道上。沿途的湖光山色让他淡泊的心绪变得透亮,洗尽京城的风尘,避开人生路途的磨难,大唐的天空忽而就变得清澈瓦蓝。二十六岁的王勃走出喧嚣的京城,走进唐朝美好的春光里来…… 
  诗意的王勃风尘仆仆,带着心灵的创伤,带着江北的凄凉,带着对父亲的湿热的爱,一头就闯进了洪都新府南昌郡,与满含热泪翘首以待的滕王阁不期而遇。 
  唐王李渊的儿子李元婴建滕王阁时做梦也不会想到后来会有个旷世奇才王勃出现,否则,他会结结实实地耗些钱财让滕王阁永远风光无限。那时的李元婴是个落难的皇子,当其它的皇子们都在父皇面前邀宠献媚、投机取巧之时,他被黯然流放到荒远的江南;当宫廷政变,权位易主之时,他仍然无奈地踞于悲凉的山水之间。但他反而把天地看得更加宽阔。放浪形骸之外,流寓山水之间,有时也纸醉金迷,挥金如土,他就是要让京城放心,弃却与他人争位的疑心!暮春之初,他忽而看中了倚江背城的这块风景秀丽的地方。建个阁楼吧,清风明月之时,纵情登览,把酒临风,何其乐也!乐而忘忧,人生几何!李元婴的滕王阁就这样以旷达的胸襟耸立于浩浩荡荡的江水之畔。日夜流逝的江水呜呜咽咽地诉说着滕王李元婴的悲与喜、忧与乐、辛酸和无奈。 
  其实,王勃踏上南昌郡之前,都督阎伯屿已经为重新整修的滕王阁举行了三天的宴会。这场高朋满座、胜友如云的盛大集会是他精心组织的,他实在为自己修葺滕王阁的壮举杰作感到由衷的喜悦。春风柔韧拂面,沁骨的清爽让他心情舒泰。他率大小诸般官员登楼,眺览一望无际的山山水水,陡然升起一种豪迈。南昌郡啊,人烟阜盛,物华天宝,人杰地杰,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治理三年,如此盛景,岂不令人心醉!聚汇天下文人墨客于滕王阁下,赋诗歌咏,饮酒畅叙,岂不快哉! 
  此时的王勃,正好就在滕王阁下,他不经意间抬头望了望阁楼;而这时,阎都督也恰好低下头,他们的目光就那么相碰,一闪而过,几秒钟,各自移开。此时,惠风和畅,波澜不惊,天地间一片清明。 
  翌日,各地文人才子佳士如鱼归大海,纷纷而来。碧水蓝天,滕王阁前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