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无目的美好生活-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洪晃简介
洪晃,女,1961年生于北京;
  1968…1970年  就读于北京红日小学(史家胡同小学);
  1970…1973年  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外国语学校;
  1973…1977年  公派赴美国纽约Little Red School House读中学及高中;
  1977…1980年  学成归国,次年进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当英语播音员;
  1980…1984年  再次留学美国,就读纽约瓦瑟学院(Vassar College)国际政治专业,获学士学位;
  1985…1986年  在美国友邦保险公司纽约总部实习,后任美国Kamskip公司客户经理,兼做中国商务咨询;
  1986…1996年  德国金属公司驻华首席代表;
  1996…2000年  标准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法人代表陈晓鲁,总经理罗原);
  2000年……     任中国互动媒体集团(CIMG)首席执行官。《iLOOK世界都市》《名牌世界?乐》《seventeen青春一族》的实际出版人,《三联生活周刊》专栏作者。
  美籍华人洪晃系章含之之女,著名爱国民主人士章士钊之外孙女。其父洪均彦为北京大学经济系经济学教授(已退休)。
  洪晃有很好的中英文(还会法语)的语言沟通能力。她先后两次留学美国,其后一次就读的纽约瓦瑟学院是美国著名七大女子学院之一,罗斯福夫人、肯尼迪夫人均毕业于此学院。其在美国受高等教育,又长期在外企工作,加之具有两次与外国人的婚姻经历(其第一和第三任丈夫分别是一位美国律师和一位法国外交官),使其具有良好的与外国人沟通的能力。她的中共高级干部的家庭背景更是为很多外国企业、基金会及政府人士所看重。她与很多国外的基金、投资管理咨询公司有着密切的工作关系和良好的私人关系。
  洪晃有很强的社交和公关能力,在文化、经济领域有很广的人脉关系。自成为标准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特别是任中国互动媒体集团首席执行官后,凭着出色的个人能力和与陈晓鲁、罗原等一批高干子弟的关系,与国家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其他同类媒体(高档时尚杂志)也有顺畅的沟通和交流。加之从事时尚杂志多年,对时尚杂志圈内的情况多有了解。
  作为《iLOOK世界都市》《名牌世界·乐》《seventeen·青春一族》杂志的实际出版人,洪晃主要承担着杂志的经营和管理工作,特别是在广告销售方面,起着主要和重要的作用。经过七八年的努力,她把《iLOOK世界都市》办成了目前国内唯一一份没有外刊背景的高档时尚杂志,在中国时尚杂志的出版中占有一席之地。她结合了欧洲最好的都市指南,英国timeout杂志
  洪晃兴趣爱好广泛,文学、绘画、影视等多有涉略。她在《三联生活周刊》《iLOOK世界都市》等杂志上写专栏文章;写的《我的非正常生活》销售量达20万册;主演电影《无穷动》;其开的博客点击率达千万次。
  

目录
一、生活态度
  无目的美好生活/
  万恶的简约主义/
  情人不过节/
  老不死的爱/
  睡多少男人算“值”?/
  坏人娶亲/
  所谓女强人/
  小女人的福气/
  艳遇/
  解剖男人/
  难看女人千万别贤惠/
  怎么遍地都是美警察/
  2006春/夏流行趋势报道——本季流行闷骚/
  你的澡缸到位吗?/
  当文化人犯傻/
  难得糊涂/
  我爸爸的逻辑/
  就这么小心眼/
  二、家长里短
  四合院里的“文革”/
  没那么多坏爸爸吧/
  亲爱的,闭嘴,你是我的都市玉男/
  男人管理好N个女人的方式方法/
  都说混血小孩长得好看/
  献身还是卖身?/
  《无穷动》后遗症之一——“索拉?刘!”/
  《无穷动》后遗症之二——要送信,能杀人的电影/
  狗屎文化/
  上流社会,下流车/
  倒霉的达?芬奇/
  谁赖谁赖谁赖谁/
  当代寓言/
  陈娘子/
  近距离接触奸商/
  特殊人才使用说明/
  以公司为床/
  改版iLOOK/
  擦边球/
  一类节目。二类媒体/
  斗在798/
  关于创意园区的采访问答/
   。 想看书来

无目的美好生活
咱国家,每年GDP都能增长七、八、九个点。要不是有好多好多人“深深地投入”了好几回,怎么会有这种盛世景象。只不过我们的投入都是非常有目的的,是追求回报的。在咱这儿,投入的人不少,那怕是投入爱情、艺术和友谊,都能算出个内部、外部和中部的回报率,算不出来就坚决不投。
  我曾经有一个朋友,其老公是加州一汉学家,这两口子深深地在中国文人身上投入了好几回,把他们一个个弄去加州,好吃好喝,认真投入友情,有时候还搭上点爱情和色情,但是回报都不太好。就比如吧,他们把一个无名演员推荐给一个大导演,演员最后睡了导演,和他们吵翻了。还比如,他们也把我介绍给导演干个小活,结果他们跟睡导演的演员吵翻了时候,我采取中立的立场,没站在他们一边谴责这个该死的小婊子,从此以后,他们再也不在我身上浪费时间了。
  总而言之,我们的投入都是有目的的。我们投入友情是为了关系;投入爱情是为了占有;投入艺术是为了成名成家。我们对回报的期望值到了不可控制的地步,而一旦没有得到,我们可以坚定地放弃。在咱这,啥都有个bottom line,如果经商,这词儿应该翻译为“底线”,是个数字概念;但对于那种对友谊、爱情和艺术追求回报的人来讲更确切地翻译可能是“屁股线”。当其期待的回报没有的时候,他的屁股就再也不会坐在你这边了。
  我这辈子只上过三堂哲学课,然后就知难而退了。我当时对知识的投入很明确,就是为了文凭和奖学金。哲学这玩意儿太深奥,我搞不明白,可又怕分数太低,丢了奖学金,拿不着文凭。但这三堂课教的东西我至今记得非常清楚。第一堂课说的是“目的”;第二堂课说的是“过程”;第三堂课老师让每个人给自己定位是追求目的,还是追求过程。我向来力争做一个追求目的的人,但骨子里却是个追求过程的人,因为我致命的缺点就是贪玩。只要好玩我就想做,管你什么内部回报和屁股线,不想那么多。所以我在一个GDP增长七、八、九个点的经济奇迹中造就了个人财富增长率进入负数的奇迹。
  我这种傻瓜不多,但还是有的,现在和我一起在大山子798工厂瞎折腾的人就是这类人。明明知道还有不到12个月,地主就要把所有人都捻出去,现在的装修在短期内就会被推土机全部压平,还是有人在往这里搬,还有人在装修,还有人在创作。这种投入除了享受一下过程大概没有什么别的回报了。
  我倒是挺想号召大家没有目的地深深地投入一回。要知道,生活的乐趣都在过程里面,而目的只是在长长的过程之后一秒种的高潮。
  

万恶的简约主义
从原则上讲,我是个赶时髦的人,所以当简约主义风行一时的时候,我当然也紧跟了一阵子。在那几年,我的生活有了非常大的改变,我变成了一只小狗,天天追着自己的尾巴转:哦,这个杯子不洗影响厨房整体美观;啊,那个花瓶里面的花太有颜色不协调;哎呀,谁把一张纸放在书桌上显得乱;总而言之,生怕任何一丝生活迹象污染了我的高级简约环境。前几天,我认真翻了一下外国的家居杂志,发现简约主义终于过时了。谢天谢地,设计统治生活的时髦告一段落。
  这简约主义是设计师当道的设计霸权主义,是美学里面的法西斯主义。从前,设计师做的所有东西都是为了生活,简约主义把这个概念翻了个跟头,生活跟着设计走,弄得我这个贪图舒适的人被折磨得每隔三分钟收拾一趟屋子。我总结了一下,简约主义的罪恶有三条:
  第一、 主人是多余的。
  所有简约主义的房子里最好别住人,一住人就影响了这里非常干净的线条;卧室里不能留下睡觉的痕迹,被子要铺得比当兵的还有棱角;客厅里不能扔很多花枕头、毛毯之类的东西,不然和搁屁股的沙发不匹配;厨房更不能有任何做饭的迹象,特别是中餐,这么繁琐,要切这么多东西,把吃的东西弄得到处都是,这怎么可以呐。除了那盘颜色搭配的水果,厨房里难道要有吃的东西吗?你的房子如果简约了,那你就是第一个被简约出去的东西。你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在破坏风格,污染环境,所以最好你不要在你的简约房子里随便乱动。
  第二、 态度是冷酷的。
  有一本书,简约盛行的时候在美国也流行过,叫《美国神经病》(American Psycho)故事里的主人公就是一个简约主义疯子,他连所有遥控器都安排了摆放的位置,错位了一公分也能觉察出来。他的房子都是黑、灰、白的颜色,不能有任何暖色,不然他会喘不过气来。他的西装按照颜色从深到浅在衣柜里排练,他的所有女朋友不许过夜,做爱完毕马上换床单。只有这种酷哥才是简约的榜样。
  第三、 这是有钱的坏人玩的东西。
  仔细分析一下好莱坞电影,比如《与敌同床》、《够了》,这里面的坏人都是简约主义的忠实追随者。特别是《与敌同床》里面的那个丈夫,连厨房柜子里的罐头都得稍习立正,有一个歪了就抽老婆两大嘴巴子,非常过分。但是玩得起简约的都是有钱人,房子要大,东西要贵,五六十平米里面是玩不起来的,除非干脆睡地板。
  简约主义走了,我终于可以回家了。衣服可以乱扔,碟碗可以不洗,天天炒菜,夜夜取亲。这才叫舒服日子。
  

情人不过节
几年前,卡地亚公司委托我们做一组有关“情人节”的采访,我们的策划是采访十多对名人夫妻或情侣,让他们挑一件卡地亚的珠宝或手表作为“情人节”的礼物给对方。大部分人都很配合,只有一对非常前卫、非常受尊重的艺术家夫妇虽然接受了采访,但就是不配合。
  “只有没有想象力的人才需要用珠宝表达爱情。”这是艺术家的回答。
  我们的编辑非常为难,来回劝说,哄他们说点关于“情人节”的事情,让他们随便点个简单的礼品,但是这对夫妇——特别是男的——坚决拒绝合作。而他夫人是那种夫唱妇随的,只要丈夫不松口,她也不愿意帮我们的忙。编辑实在没办法,想起来我似乎是这对夫妇的朋友,只好恳求道:“晃不是你们的朋友吗?你们这么说,她怎么跟客户交差啊?”
  “你别把晃想得那么俗,”我的这位不合作的朋友说,“她会理解的。”
  最后,编辑只好非常沮丧地回来报告,说任务没有完成,要再找一对夫妇才行,还把这位艺术家说我“没那么俗”的话都转告给我了。
  我听了以后有点哭笑不得,一方面这朋友还是非常了解我对这种节日的态度,另一方面也够能刁难人的。我最后决定实话实说,给客户打了个电话。
  “他说只有没有想象力的人才需要珠宝表达感情,”我一五一十地交代道,“我不能改他的话,他也不让删,要不就换个人。”
  “不用了” 客户的公关经理想了想说,“就这么登好了,这也是一种观点。”
  我很高兴,看来客户也没那么俗,没那么商业。
  我这辈子谈过不止一次恋爱,但是没有过一次“情人节”。在我的记忆中,年轻的时候,如果恋爱了,天天都在过“情人节”。周围的世界都消失了,眼前的恋人就是所有,其他都不重要。我还记得谈恋爱的时候不希望有任何干扰,不接手机,不上班,不见朋友。在这种情况下跑出门去买点花、巧克力或者一大钻石戒指似乎真是有点多余。我的任何一个男朋友真的这么做了,我会觉得这个人很假,而因此干脆吹了。当然,这只是我。
  年纪大了以后有了个很稳定的关系,也觉得没必要一到二月十四号就非得买点东西,出去吃顿饭,抱一堆花回家。这时候如果两人能在厨房里一起做顿饭,聊会儿天,没大没小地闹会儿就挺好的,忙里偷闲也算生活了一下。当然,这也只是我。
  我成长在一个简单的年代,有比较简单的表达方式,爱情似乎不需要节日,只需要一个假期。对我来讲,“情人节”真是多余的。
  但反过来想,百忙之中,有个节日提醒大家去恋爱一下也没有什么不好的。我们生活在卡通时代,一切需要形式、夸张,有点节日把大家的生活规划一下。今天是开PARTY的日子,明天是回家的日子,后天是谈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