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解开,还有你这儿该扫扫了,”柳易生猛扇扇子,“你就不怕牢中发生疫症?”
“下官马上去办。”王孺人远在京城,钦差近在眼前,当下该听谁的尹知县无须考虑。
“几位大人还是去外面歇会儿,小人好打扫这里。”负责这重刑犯牢房的老狱卒点头哈腰的请道。
“是呀,几位大人,我们出去等吧。”尹知县忙说道,这里空气着实不好。
赵剑秋本还想亲眼看人给赵立业疗伤,但柳易生却扯扯她:“走吧。”
觉得他另打主意,赵剑秋老老实实和他一块离开。
果然,辞别尹知县回到客房后,柳易生小声告诉她:“赵立业其实并无大碍,他的琵琶骨被锁链绕了几圈,但只是做个样子,没真穿过去。”
“当真?!”赵剑秋又惊又喜,就算赵立业罪大恶极,但律法已经判了他死刑,何必让他在仅剩的几个月还受折磨。
柳易生凝视着赵剑秋:“你好像挺关心这犯人的,不会因为你们都姓赵吧?”
“我…”赵剑秋是可以敷衍说同情心泛滥的,但她还是选择说实话,说“赵剑秋”的故事,“我…其实我和王涛有仇…”
********
京城长安,
长乐公主还没有到达京都向父皇告状,所以这天宣和帝带着太子,父子俩都是笑容满面的来到了永安公主府。
永安公主今日卯时生下一名男婴,宣和帝终于有了第一个外孙,老丞相杨博也终于有了第一个重孙子。
“恭迎皇上,太子。”老丞相和驸马早就等在门口了。
“免礼平身。”宣和帝亲自搀扶老丞相起来,君臣二人相视而笑,都忍不住在心中感慨往事,之前老丞相的独子便因为劣王之乱而殉职的,所以宣和帝将女儿下嫁给其孙儿,八年后永安公主终于生下男孩,还了他们杨家子嗣。
“恭喜姐夫!”应天宏真心道贺,对不跟他争什么的亲人,他也在乎那难得的亲情。
“多谢。”杨书友的脸灿烂如这盛夏的阳光,让应天宏不得不移开视线。
有子嗣真这么幸福吗?应天宏不由得想起自己的前太子妃周氏,那时她摸着肚子也是笑得如花美丽,可惜…
初生的孩子是不见外人的,但外公舅舅自然例外,永安公主在内室静养,由奶娘抱出粉嫩嫩的小婴儿给皇上。
“都说外甥像舅,这孩子还真像宏儿小时候。”宣和帝小心翼翼将外孙交给儿子抱,“宏儿你看看。”
明明孩子是像爹的,老丞相心里不赞同,嘴上却说道:“是呀,外甥像舅嘛,说起来太子也该再娶个太子妃,让皇上早日抱孙子了。”君臣这么多年,他能不知道宣和帝特意带太子过来看孩子的意思。
本来饶有兴趣看着小婴儿的应天宏,动作不由得一僵,杨书友忙从他怀中将宝贝儿子接了过来。
“今天不是来看皇姐的吗?怎么将话题扯到我这儿了?”应天宏笑得有点不自然。
“玲儿也故去三年了,你身为太子,也不能总没有太子妃,是该考虑了。”宣和帝好象也是才想起这事,无限感慨。
“儿臣…”应天宏不知该说什么,他女人多的是,再要一个也没什么,问题在于父皇这回又打算给他找什么样的,他现在能要子嗣吗?
“还有四天就立秋了,到时永安也能舒服些,这大热天做月子,你当丈夫的一定要多费心。”儿子的事提了提,宣和帝又开始关心女儿。
杨书友恭敬的回答:“父皇请放心,小婿已经准备好了,换洗的衣物、冰块、避暑药物一样都不缺,还有公主住的竹轩,是府里最凉爽的地方。”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三十五章 闻人方
更新时间2010…8…19 14:17:34 字数:3005
(感谢fairlytale的粉红PK票。*^_^*)
竹轩是永安公主府原有的建筑,但竹子却是杨书友后来栽的。
自从算出妻子这回的预产期会在夏末秋初,杨书友就开始张罗做月子的地方,竹轩风景如画,四面栽上竹林后,热风又进不来,正适合产妇静养。
知道女婿如此贴心,宣和帝甚是欣慰,这个驸马是他亲自挑的,比长乐那丫头自己挑的不知好上多少倍,同样是公主,怎么就有不懂事的呢?
从公主再想到儿子,宣和帝终于信了“龙生九子,九子不同”的古话。
……
在太子陪皇帝驾临永安公主府时,太子府的王孺人在心腹丫环的搀扶下,娉娉婷婷的进了茗苑楼。
茗苑楼是太子府大总管闻人方处理公务的地方,看见王孺人进来,闻人方从容起身,不卑不亢的行礼:“孺人不是身体不好吗?怎么到这儿来了?”
王孺人弱不胜衣,眉间愁容淡淡:“还不是家兄的事,不知大总管可否派人去解县,着令当地官员督办?”
带愁的美人向来着人怜惜,可王孺人这样子对应天宏管用,对闻人方却形同虚设,“不是凶犯已经判了秋后问斩吗?”他语气明显不想管。
“当地官员哪有大总管的人可靠?”王孺人是讨好的语气,“奴家是怕夜长梦多。”毕竟嫂嫂的信上写着…
“府里的人手本来都不够用,怎么往外面派?”闻人方冷淡的推脱,他可没空去管一个小妾的家务事。
“这是奴家的私事,奴家不敢花府里的银子,这些是给差人的路费。”王孺人示意丫环捧上一盒金银。
闻人方看也不看:“要不这样,等府里的事忙完了,我就派人去趟解县。”他只想打发走王孺人,府里事忙着呢。
闻人方敷衍的口气连丫环都听出来了,小丫环忍不住为主人鸣不平:“大总管,是太子让孺人找你的。”
“小晴!”王孺人连忙呵止小丫环。
闻人方不怒不喜:“既然如此,就让太子过来说吧。”
王孺人连忙赔礼:“大总管请见谅,这事有大总管记着便成,何须惊动太子。”
闻人方淡淡点了下头,总算是给了王孺人面子。
王孺人松口气,拉着小晴匆匆告辞,再也不敢提兄长的事。
出了茗苑楼,小晴才问道:“这位大总管,连太子的面子都不给吗?”她知道这位大总管在府里很是说了算,但今天近距离接触,才发现已经到了一手遮天的地步。
“那是因为太子器重他,当然,他也有让太子器重的本事,以后你见他可要小心。”王孺人叮嘱小晴,她得宠于太子,不过是凭着好脸蛋,可张孺人、李孺人她们哪个又长得难看了?太子不是非她不可,但闻人方却是无可替代的,美人和江山,太子选谁还用说吗?
……
府里只要有闻人方坐镇,应天宏就一百个放心,所以出了公主府,他就去了坤宁宫。
今天母后怎么没去看皇姐?父皇没说太子就没问,这皇家和一般家庭可不一样,不是什么话都能直说的。
但应天宏还是担心自己母亲,可到了坤宁宫一看,韩皇后正安稳的坐在椅子上飞针走线。
“母后,皇姐生了个男孩,你不知道吗?”应天宏不相信没人通知皇后。
“知道啊,母后绣好这礼物就去看你皇姐。”韩皇后扬扬手中的绣品。
应天宏这才看清她手中正在绣着的是件绘着吉祥图案,用珠宝串着的小儿肚兜,“还是母后想的周到。”不说这些珠宝多有价值,就是皇后亲自刺绣这诚意,便可见她对养女如何疼爱,不愧贤后的美名。
“这可是你父皇第一个外孙子,不用心怎么行?”韩皇后却叹口气,“其实哀家绣的第一件肚兜是给你那孩子的,可那孩子跟咱们无缘…”太子妃小产,流掉的是个已成型的男婴,她想起来就心疼。
怎么今天都冲着他来了,应天宏不耐烦的起身:“儿臣府里还有事,就先回去了。”
“宏儿,”韩皇后忙唤住他,“你有没有考虑再娶个太子妃?”儿子总不给她抱孙子的机会,她能不着急吗?
“这事父皇已经在考虑了,你问父皇吧。”应天宏往外推。
“是吗?”原来皇上一直惦记着,韩皇后心理安慰多了,她好怕宣和帝会将注意力都转到平王那边,虽然平王是庶出的,但太子一直无后,而平王又一天天长大,难保朝臣不会劝皇上什么馋言。
……
正当王孺人被闻人方拒绝时,身在解县的赵剑秋仍在担心太子府派人过来或者王孺人亲自过来。
所以一听到王大少的夫人同意见钦差大臣,她马上就准备动身去王家。
“你还是一个人去吧,有些话也好发问。”知道了“赵剑秋”的遭遇,柳易生体贴的建议,“这位王大少的夫人听说与其夫并不是一类人,你不妨好言问问她。”
赵剑秋点点头:“那你呢?”
“我查赵立业的案子。”柳易生回答道,受害者家属买通狱吏,让凶手临死前多受些罪,虽说在法理上不合,但情理上也能让人体谅,可谁又在向着赵立业呢?这个凶手背后还有人不成?
“那个老狱卒一定知道什么。”赵剑秋寻思道,“他负责赵立业那间牢房,赵立业的琵琶骨有没有被锁他应该最清楚,上午探监时他急着请我们出去,怕的就是我们会发现这秘密。”
“那就从老狱卒开始。”柳易生笑道。
……
商量好分开行动,赵剑秋就谢绝尹知县的陪同,只让县衙的差人领路,乘小轿前往王家。
王家是解县最大的暴发户,佣人据说就有上百人,但赵剑秋下轿后发现门中迎接的就两个人,一老一少,老的六十多岁,小的挺多六、七岁。
怕钦差大人挑理,老人先上前介绍:“老奴是王家的总管王忠,这是我家少主人,奉我家夫人之命特来恭迎钦差大人。”
王家的小少爷身着素服,扎着一条孝带,听老管家介绍自己,便上前施礼道:“王方奉母命恭迎钦差大人,大人里面请。”他小小年轻说起话来却是彬彬有礼,即不顽劣又不露怯,着实难得。
赵剑秋颇感意外的看看王芳,很难想象这样的孩子会是那个王涛的儿子,她对那未见面的王家夫人开始感兴趣了,什么样的女子能教出这样的孩子?
王方请赵剑秋去的是内宅,本来这于理不合,但赵剑秋本是女儿身,从不用顾忌男女之防,何况打听李氏的事也不好让太多人知道。
内宅里仍由王方做陪,奉上茶水待客,然后王家夫人才出现在珠帘之后,隔着帘子与赵剑秋说话。
看来人家不是不顾忌男女之防,是有些话必须由女主人出面和钦差大臣说。
赵剑秋打起精神应对,果然说了几句“节哀顺便”的客套话后,王家夫人开口问道:“听说钦差大人就是隔壁卫县人氏,不知家里还有什么人?”
“剑秋家中只有内人李氏一人,我上京赶考时,她便回理县岳丈家暂住,我入翰林院后也曾托人捎信,让她和岳父到京城团聚,不知为何现在也没回信,这次虽然是到杭州,但毕竟是公务,也没时间回去看看,说来还真是挂念。”赵剑秋照办原来的话,然后又加上一句,“萧总督原说帮剑秋寻妻的,也不知找到没有。”
赵剑秋之所以这么说,是她直觉王家夫人不是在闲话家常,而说官府已经在找李氏,是怕有人现在对李氏下毒手。
王家夫人沉吟一下,才说道:“九个月前,妾身在街上无意中遇到一个昏迷的女子,她醒来后自称为赵李氏,住在卫县薛家村,妾身本来派人通知她丈夫,不想她丈夫进京赶考去了,又去理县通知她娘家人,不想她父亲因病刚过世,妾身看她孤苦无依,便将她留在了王家照顾。”
“李氏人在哪里?!”不想这么快便知道了李氏的下落,赵剑秋急忙追问。
王家夫人这回犹豫一下才答道:“她…两个月前生下一个女儿,因为产后体弱,受了风,当时便过世了。”
李氏死了?!生了个女儿?!赵剑秋受到的可是双重打击:“那…那个女儿…”如果按十月怀胎算,这女儿应该姓赵,难道“赵剑秋”还有后代?
王家夫人再说道:“李氏临终前说,为了让她丈夫安心赶考,她隐瞒了自己怀有身孕一事,但那孩子右手腕上有一青色胎记,和她丈夫的一模一样,李氏的丈夫今年二十一岁,名字就叫赵剑秋。”
说罢,珠帘掀开,一个丫环抱着一个熟睡的女婴交给赵剑秋。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三十六章 再查案
更新时间2010…8…20 14:05:15 字数:3107
丈夫王涛活着的时候是个什么样的人,王家夫人相信邻县的赵剑秋没亲眼见过也亲耳听过,李氏生前更是担心,自己在这种人家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