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鹿鼎记:小人物之死-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八回中仍然见到天地会会中的伤亡,具体表现在与吴三桂的仇恨中,玄水堂堂主林永超描述派人行刺吴三桂,接连死去了79人,这样的人数,表明天地会损失之大。

  采取行刺的方式,在春秋时的确奏效,但是,对于官僚集团已经成熟的封建社会末期,丧失了他的功效,对此,陈近南是清醒的,陈近南说道“骂他是骂不死的,行刺也不是办法”;可是,满汉畛域使人盲目仇恨吴三桂,非要采取行刺的方式,手刃仇人才痛快,这也进一步解释了吴三桂三番之乱的失败原因。

  满人在进取江山时,采取了暴力手段,因此人民产生仇恨;而满人是吴三桂引进中原的,所以一切的错误就是吴三桂的,所有的痛苦都是吴三桂带来,这就造成人民对于吴三桂的痛恨大大超过了所谓的满族人。连沐王府都以杀吴三桂来作为政治妥协的条件,吴三桂民怨极大。

  多少人死于行刺吴三桂,或间接为吴三桂而死,在今天看来可笑的事情,但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却显得多么的可贵,一个真理:谁伤害了人民,人民就永远痛恨他! 。 想看书来

第九回
第九回沐王府走到了小说的前台,虽然第二回就有沐王府的出现,但是是侧面的,只是通过茅十八的和韦小宝的侧面讲述,突出了沐王府的历史来由和在江湖的地位。

  沐王府本是朝廷的贵族,在明朝建国初期,以军功起家,从而坐镇云南;可见,沐王府的命运和大明王朝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换言之,沐王府是大明王朝在云南的屏障;明王朝灭亡后,大清入关后,对于江山的统一战争消弭了沐王府的势力,沐王府遭到灭顶之灾,只因几个忠智之士,沐王府才得以延续血脉。

  可惜,赵氏孤儿的剧目在大清没有上演,虽然在江湖中得到崇高的威望,但是没有形成真正的政治势力,足以对抗朝廷的政治势力,所以,沦落江湖。

  沐王府的悲剧就是没有能及时观风向,仍忠诚于奄奄一息的明王朝,没有注意大时代的变化,其实,以沐王府的地位,如果投降清朝,将获得更大的政治利益,可惜,沐王府不是吴三桂,毅然选择了和明王朝共存亡,所以,这种自杀式的方式不得不令人敬重,就像死也解不开的政治纽带,大明和沐王府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只留下星星点点的无关痛痒的反抗。

  沐王府在这一回中,牺牲了一个家臣,就是白寒松,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名家将死于政治口角,其实谈不上政治口角,仅仅出于道不同不相与谋的意气之争。用一个可笑的类比,就像孩子们打架,只是他们打架的主题却要严肃的多,那是有关政治的正统问题——唐桂之争。

  其实,如果扩大化一些,这是明朝党争的延续;历史显示,明朝是党争最为严重的时代,唐桂之争,表明即使明朝灭亡,这种党争仍然没有结束,还在以可笑的方式延续,所以,白寒松其实就是这样的牺牲品,太不值得。

  第九回中,还有一个胖掌柜和两个伙计丢掉了他们的性命,他们似乎没有门派;的确是天地会的牵连了他们。天地会租住了回春堂药店的房子作为据点,我觉得药铺掌柜不一定会知道他们的身份,在朝廷打非的举动中,他们被无辜牵连致死。

  说得更清楚些就是徐天川得罪了朝廷“西选”命官卢一峰,卢一峰查到了徐天川的行踪,因此,动用职权掳走徐天川,为泄愤杀死房东。由上看来,唐桂之争又有了无辜的牺牲品。

  但是写到这,想起一个现实问题,作为房东,租房子一定要谨慎,预防反朝廷分子啊!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十回
第十回“尽有狂言容数子,每从高会侧诸公”。 

  这一回康亲王府一仆役死于暗算。但我觉得是大快我心。具体说来,齐元凯为得到四十二章经而成为康亲王府的武士,他重金买通王府的这名仆役,终于获得机密。在取四十二章经时,齐元凯设计将该名仆役杀死。这名仆役为金钱而背叛康亲王,出卖王府机密,的确有必死的理由,叛徒的死亡往往是不会获得同情的。

  此外,齐元凯算尽机关终于未能获得《四十二章经》,似乎重申了金庸先生小说的主题:机关算尽往往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反而顺应自然会得到。 。。

第十一回
第十一回伤亡惨重。

  首先被死神眷顾的是三名宫廷侍卫。假太后欲杀韦小宝灭口而不得手,继而在逃走的过程中,被这三名宫廷侍卫发觉,假太后为脱身,为保护自己,杀他们灭口。三名宫廷侍卫死于自己的职责,殊为可哀。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清廷的宫廷防卫是多么严密,要想行使行刺手段,断无成功的可能。

  这三名侍卫,有一名并没有完全死亡,在看到韦小宝收留方怡时,企图阻止劝说,为韦小宝所杀;这名侍卫真是可悲,在这个时候,他如果装死,在黑夜中,韦小宝肯定记不清他的容貌,他只要不说话,就能避免死亡,可是他没能够,无论如何,这三名侍卫的死因是同样的,他们死于假太后和韦小宝之间的恩怨,而更深层次的就是死于神龙教阴谋。

  其次就是沐王府的自杀式袭击。沐王府以极大的代价,派人入宫行刺皇帝,企图嫁祸吴三桂。可是这样,除了带来自我的牺牲,和数名御前侍卫的伤亡外,没有任何意义。此举,连陈近南都哀叹沐王府没有人才。首先,康熙帝即使不用任何人都去挑拨,都会剪灭三藩政权,因为三藩俨然独立王国,不听中央调遣,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康熙帝必然会消灭吴三桂的势力;其次,采取欲盖弥彰的的自杀式袭击,反而遗人笑柄。沐王府,为除掉吴三桂,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可谓悲壮。

  在沐王府和清廷其实是和吴三桂的较量中,沐王府失败了,是策略上的失败;失败的结果,就是一大群小人物的死亡,小说中没有具体写他们的姓名,只有两名御前侍卫,留下了姓氏,那就是施老六和熊老二,应该属于低等侍卫,他们的死亡,没有任何价值,因为,沐王府没有达到嫁祸吴三桂的目标,还让康熙掌握了他们的情况;而宫中侍卫,也就是获得韦小宝代为申请的多发抚恤。

  之后死去的就是瑞副总管。按小说的介绍,他号称铁掌无敌,武功高强,而且长期在外为假太后办事,办事能力应当非常好(从其取得四十二章经来看);但是,却死于韦小宝之手。不过,瑞副总管即使不死于韦小宝之手,也会死于假太后之手,因为他也是机密事件的处理者,虽然他并不知道机密,但是,难免为多疑而狠毒的假太后杀人灭口,这其间只是时间问题。

第十二回
第十二回倒是比较平静,只死了四名太监。精彩的打斗场面已然没有。

  假太后派四名太监一皇帝的名义召见韦小宝,偏偏为韦小宝所察觉,韦小宝借御前侍卫之手以勾结刺客的罪名将他们斩杀,不可为不冤。这说明了清朝宫廷的一个现实,那就是宦官地位的低下。宦官的命运不仅掌握在他们的主子手里,连普通的御前侍卫都可以主宰,杀死他们也不用负责(尽管是皇太后身边的人)。我们也知道,韦小宝后面真正成为康熙的左右手,委以重任,也是他脱离太监身份以后,那时,他是康熙的臣子,而非小太监了。

第十三回
第十三回轻松而精彩。

  除了韦小宝和方怡、沐剑屏的打情骂俏,感情进一步加深之外,韦小宝奉康熙之命放走刺客,以刺探敌情,是本回的重头戏。韦小宝用江湖上最为鄙视的蒙汗药迷倒众侍卫,并借机杀死假太后来传旨的太监,吴立身等三人终于脱身。

  被杀死的太监中有一个人留下了姓名,那就是董金魁,董金魁等四个太监也是不明不白的死去,他们只是奉了假太后的命令,让韦小宝觐见的,可这样一个不好的时机,偏偏为韦小宝所杀;他们死的极其迅速,比起前回中同样以私通刺客的罪名宰杀的太监,他们不经意间为韦小宝所迷倒,继而没有痛苦的死去,可谓幸运一些。

  我忽然想到,前回中,四名太监因为贪图韦小宝的钱而被韦小宝抓住把柄;而董金魁则是为酒所害,可见酒色财气害人不浅。

第十四回
第十四回把人带入了紧张的境地,先是沐王府和天地会首脑的第一次正式会晤,约定谁先除掉吴三桂,就为谁马首是瞻,这样的约定的确使双方得以妥协,这样的情况虽然使人觉得松了一口气,但是,却让沐王府和天地会陷入更糟糕的境地。因为政治的妥协是那样无奈。

  后是神龙教的人物登场了,但是确实带来一股阴森森恐怖的气氛,先是不明就里的康熙带着韦小宝请安问罪,结果韦小宝为假太后所制,被迫去取《四十二章经》。韦小宝机智的逃脱,并杀死了柳燕,柳燕成为本回的第一个亡魂。第二个亡魂就是神龙教邓炳春。

  但凡神龙教的人死去,我发现我的同情度是最低的,神龙教是一个彻底的邪教组织,招募少男少女,并以毒药控制人,企图在辽东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可惜没能实现,反而被康熙一围剿,就退出了范围。

  神龙教的势力其实是微不足道的,施琅一出马,似乎没有经过波折,一举就拿下了,可见,神龙教的势力之弱小,而且神龙教内部并不团结,新旧党,五龙门之间,矛盾重重。这样一个教,是不能成事的。

  柳燕是一个怎样的人,不好做评价,但是,他身材肥硕,而且狠毒,给人的感觉是肯定不愉快的,这样一个人,肯定为神龙教的教义熏陶的变态至极,除了杀戮还是杀戮;柳燕给人的感觉是没有美感的。

  邓炳春是建宁公主的亲身父亲,也是假太后毛东珠的师兄,也是一个很辣的角色;由此看来,神龙教的人的确不是可以掌控天下的,他比不了宋江的梁山水泊,以义相交,故能创建地方势力;神龙教让我想起丁春秋的星宿派,反正就是阴森森、恐怖的一大群人;不过相比之下,神龙教还是好些,至少他的教主不会为阿谀奉承所迷倒到那种地步。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十五回
第十五回康熙终于知道了假太后的阴谋,并派韦小宝到五台山寻找他的父亲,“已故”的顺治皇帝。这一回,伴随着韦小宝真实身份的展现和他脱离太监身份,以及终于携方、沐二人离开皇宫等等,都是一幕幕惊险的画面。

  其实,这一回方怡离开皇宫有一段描述,那就是:

  方怡出得宫来,走出十余丈后,回头向宫门望了一眼,百感交集,真似隔世为人。

  其实对于方怡、沐剑屏和韦小宝都可以说是隔世为人,只是方怡的表现更为深沉,更加惹人怜爱。从离开皇宫的这一刻起,三人的身份有了极大的不同,具体说来:

  韦小宝完成了从小人物到大人物的转变,此时,他已经不是小太监,而是御前侍卫副总管,兼黄马褂,真正成为康熙近臣,处理机要事件;方怡则为了大义而成熟,毅然决然离开倾慕的恋人刘一舟,此时,他尚不知韦小宝假太监的身份,却做出如此牺牲,不得不叹服;至于沐剑屏,小说没有写,但是,可见他开始了*的旅程,成为女人了。

  可谓小人物的死亡,而大人物之旅开始了。

  但是精神的死亡值得讨论,肉体的死亡更是论述的重点,本回中,不幸遇难的就是追踪韦小宝行程的三人,他们已经是假太后阴谋下的又一牺牲品;其实,陶红英不应该那样做,将他们打到就行了,何必取他们的性命,真是狠毒。他们也是不明就里啊。

  此外,本回中神龙教有一次被提及,并大肆渲染神龙教的武功和厉害之处,小说中说道:

  他权力自然没皇帝大。不过你得罪了皇帝,逃去躲藏起来,皇帝不一定捉得到你;得罪了神龙教教主,却是海角天涯,再无容身之地。

  如此可怕的神龙教,不知多少冤魂;但是,假太后是神龙教的,神龙教是不是也运用了康熙的权势,或者大清的皇权,大概会是,否则,如此不堪的神龙教,那会被施琅一举攻破,落得丧家之犬的境地呢?

第十六回
本回无伤亡,故不论。

第十七回
其实,第十七回也没有人真正死去,但是却不得不论,因为庄家三少奶奶迈入了我的视野。 

  相对于正常人而言,庄三少奶奶和众寡妇已然不具备社会人的性质了,他们虽然活着,但是和鬼没有区别,所以本回想论述一下他们。因为明史案,庄家这样的富户受到毁灭性的打击,无论生者还是死者,都面临了浩劫;这是一个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 

  正是这样,庄三少奶奶也深受其害;在封建株连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