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鹿鼎记:小人物之死-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亲的铁杆支持,照理说,王位顺理成章就应该是他的,但是历史偏偏走向了反面。

  他们之间的争夺,导致关安基的死亡,可以说,关夫子是间接死于这场党争的。

  关夫子应该是青木堂的核心力量,我们还能回忆起韦小宝任青木堂香主前,有资格争夺香主位置的人就是玄真道长和关夫子,可见他们两个各付民望,各有势力,由此可见关夫子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他应该为青木堂的发展壮大卓有贡献。

  这样一个人,实际上是冤死的;有什么比死在自己人手中更使人悲伤呢?

  但是,从这一回开始,天地会的确是有走下坡路的迹象了,陈近南陷入党争无可自拔,连这个青木堂香主韦小宝口里声称反清复明,干的事情却件件有利于康熙皇帝,天地会其实已经岌岌可危了。

  关夫子死在冯锡范手中,很大程度激化了天地会和台湾郑氏家族的矛盾,我想,从此之后,天地会将不会真正听服于郑家了,即便表面的拥护也可能不会再有了。 。。

第三十回
杨溢之痛苦的死了,在这一回中。

  杨溢之是金顶门高手,吴三桂对他家有很大的恩惠,于是对吴三桂誓死效忠。杨溢之是一个人才,虽然小说中没有具体论述他的才华,但是,还是有侧面的反映。如在康亲王府邸中,他应对得体,一下就吸引了韦小宝的眼球,并多方面拉拢,并和韦小宝结成兄弟。

  韦小宝虽然滑稽,但是,所结拜的兄弟却个个有本事,如康熙皇帝,索尔图,如桑结,葛尔丹,赵良栋,茅十八等等,如果不是有专才的话,韦小宝是不会行结拜之礼的,此一明证。

  韦小宝是竭力想拉杨溢之进入康熙阵营的,如他曾经在康熙皇帝面前说,可惜吴三桂对杨溢之的父亲有恩,不好过来,一句可惜,就是我对杨溢之的态度。

  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毁灭总是充满惋惜之情的,杨溢之的死亡,其实就是这一类型。

  杨溢之的死亡,标志着吴三桂集团的不得人心,不仅丧失了内部的向心力,也不能取的百姓的支持。

  杨溢之是死于双重压力的,杨溢之心中有两个忠,一个是忠于国家,即朝廷;一个是忠于吴三桂;但是,杨溢之并不认同他是吴三桂属人的身份;他一直认为吴三桂是忠于清廷的。在吴三桂受沐王府嫁祸行刺时,他着急辩解。

  但是,当吴三桂开始卖国时,杨溢之就无法忍受了,他内心开始痛苦,最终,大忠义战胜了小忠义,而正是这样,他受到无情的打击;就冲这一点,杨溢之就不是完全的奴才,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典型。

  杨溢之的死法和唐朝时候唐高宗王皇后一样,都是四肢、眼睛不保,看样子,这就极具悲剧意义,冤死的人,都该这样死去吗?

  杨溢之的名字,谐音是“羊一只”,羊,温驯而无私,即使如此,仍然难以摆脱被屠宰的厄运,杨溢之真是羊吗?

第三十一回
第三十一回,我们知道沐王府因汉奸刘一舟出卖,被一网打尽,沐小王爷被俘,敖立身被杀。

  这次事件的结果是,沐王府的实力受到毁灭性打击,从此一蹶不振,最后成为天地会的附庸。

  沐王府的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虽然顶着忠臣之后帽子受到江湖人推崇,但是没有形成一种势力,躲在幕后也没有一件出彩的事情,包括进攻行刺嫁祸吴三桂,都是败笔。

  归结起来,沐王府的失败根本原因是逆潮流而动;他们痛恨鞑子占了江山,更痛恨吴三桂,他们想杀吴三桂,但是实力不够;就采取嫁祸的办法,由此可见,沐王府也是狗急跳墙,为了对付吴三桂,可以不要自己的尊严(如和天地会立下协定,谁除掉吴三桂,就为谁马首是瞻,置帝统不顾),可以不折手段(嫁祸等等),可以不顾朋友的死活(如韦小宝当赐婚使,仍要刺杀建宁公主),沐王府的行径也不具备正义性。

  康熙的皇位越来越稳重,沐王府的希望越来越小,他牺牲了众多小人物,也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相反让吴三桂老死衡阳,沐王府这个吃祖荫的小集体,就此烟消云散了吧,多余,多余;英雄人物越多,越可笑,真是木头王府,白白牺牲小人物。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三十二回
该回跳过,因为无可说,莫可说。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十三回
本回中,李自成驾崩了;本来不应该用这个词,因为按小说的安排,他走的时候已经是一介平民,非但不是平民,而且是官府通缉的要犯,也就是做平民而不得的时候。

  无论李自成是怎样死的,我们都没有同情,像这样一个杀人如麻的大将军,的确无法引发我对他的同情,反而是悲伤。李自成是那个时代的大人物,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符号。李自成意味着那些在上层压迫下无法生存而走向反抗的符号,仅仅是一个无法真正成功的悲情符号。

  在小说的描述中,李自成杀了很多人,他都无法清楚自己究竟杀了多少人,总之,他心中是没有半分愧疚的,这些被杀的人的确很多,而且大多数是小人物,总之,死在他手里的基本是小人物,无论这些人物是百姓还是官员,反正都在这场历史的洪流中死去了。

  这些小人物可以谓之为改朝换代的人力成本,据有关学者分析,中国在明清改朝换代时,死亡人数为全国总人口的66%,也就意味着全国2/3的人口死于改朝换代的阴谋和诈术。

  难怪我国人民都喜欢安定,安定没什么不好,不到达一定的程度都不反抗,这就是原因,改朝换代的代价实在太大了,非必要不值得啊。

  李自成身为改朝换代所涌现出的代表人物,也就意味着他手下的冤魂会非常之多,俗语说一将功成万骨枯,是啊,李自成手下可不止万骨。

  明朝不是好东西,搜刮民脂民膏不遗余力,最终掘自己的坟墓,自己跳了进去,但是李自成代表正义吗,我不这么认为,李自成起义的目的可能仅仅是自己要填饱自己的肚子,为此,他招募的人大多也是强盗和吃不饱的人,于是也注定了他的失败。

  他失败了,没有谋取到皇权,让所谓的异族满族入主中原,其结果是更多的人卷入改朝换代的阴谋,更多小人物死在这场无谓的战争中。 。 想看书来

第三十四回
该回谈到郑施之争。

  郑成功和施琅的矛盾究竟如何产生、如何发展我们不必去细究,但值得肯定的是,郑成功对于施琅如此有能力的部下肯定是大大猜忌的,所以千方百计寻施琅的不是。

  矛盾的导火索来源于一个不起眼的小校,施琅派小校打探军情,小校没能按质量完成任务,施琅自然是要处分小校,但是小校却要向董夫人求情;看似一间小小的事情,但实际上却使得双方的矛盾公开化和白热化。

  这点和嘉靖皇帝的大议礼有异曲同工之妙,大议礼表面仅仅是一个礼仪之争,而实际上是利益的争夺,皇帝借此向顾命大臣索要权力,分割权力,从而树立自己皇权的绝对威仪,皇帝取得胜利,杨廷和等文官势力从朝廷中消逝,皇帝开始独掌乾坤。

  郑成功应该是想借这件事情树立自己的权威,表明自己对于部下的控制力,但是施琅还是按名义上的法去行事,小校这个小人物自然成为牺牲品,我想小校绝对不知道自己着这么死的。

  这个事实告诉我们,在专制主义集权思想下,那些所谓的英雄人物也不能免俗,都向往无限权力,而一旦拥有无限权力,就会沦为一条拥有剧毒毒牙的眼镜蛇,从而贻害人民。

  施琅离开了郑成功,投向了昔日宿敌,开始了漫漫的有职无权的福建提督生涯,从此,攻打台湾和复仇成为他人生的主题,从施琅的出走,我们能够看到台湾郑氏政权实际上是没有前途的,注定要走向失败。

  连带这场权力争夺的牺牲品还有施琅的一家,他们都无辜的成为郑成功的刀下冤魂,实际上这些冤魂告诉我们郑成功也有缺点。

第三十五回
第三十五回让我们看到神龙教的脆弱和不堪一击。

  康熙派韦小宝剿灭神龙教,并出动神武大炮二十挺,不可一世的神龙教终于垮台,无数少男少女成为炮下冤魂。

  照理说,神龙教应该是强大的,从陶姑姑的描述中,得罪皇帝尚可以躲起来,但是得罪神龙教断无活命的理由,可见神龙教的势力之大,问题是,神龙教怎么会这样不堪一击呢,被施琅轻而易举的就剿灭了。

  分析神龙教系统,发现他和朝廷一样,建立了以教主为首的绝对权力组织,他这个组织中,教主是最高权力,也是精神领袖;下级就是各“使”,如白龙使,青龙使等等,再下来就是各办事员;从这个系统名称我们可以看出神龙教的性质就是带着黑帮属性的邪教组织。他采取多种方式对人身进行控制,典型的就是爆胎易经丸。

  这种丸药就是身体的定时炸弹,从胖头陀和瘦头陀的遭遇中,我们知道了这种丸药的威力,这就使得即使万里之外,教主也可以牢牢地控制住下属,无论出于何种目的,神龙教主用了这种毒药,也为自己买下了定时炸弹。也可以这么说,当神龙教主用爆胎易经丸的那一刻起,就埋下了下属谋反的种子。

  其实神龙教主可能早就意识到这帮老家伙的谋反心情,但是他采取了下下策去对付他们,首先就是研发毒药对他们进行人心控制,其次就是招募少年教众进而和老字辈进行抗衡,他的目的的确达到了,人小好控制,从这帮少年至死不悔,在炮火的喧嚣中也高喊洪教主仙福永享寿与天齐的口号中,我们还是不得不佩服洪教主的御人之术。

  从洪教主招募的人来看,其实不乏有德才者,洪教主可能吞并了毛文龙的部分旧部,在这些人中,有武功卓绝者,也有知识分子,如陆高轩(陆高轩的文采连康熙都赞赏),但是这些人其实都和洪教主离心离德,只是畏惧,没有心服,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知道,洪教主的组织其实就是一个空中楼阁,以至于施琅基本不费力气的就剿灭了。

  那些在洪教主手下的形形色色的小人物们,终于轰轰烈烈的冤死在炮火中,成了炮灰,但是洪教主逃过此劫难,并开始了向“叛徒”韦小宝的扑杀之路。

  一步错,步步错,洪教主的路基本走到尽头。

第三十六回
无论如何,韦小宝在该回中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他被神龙教主所虏获,之后用计逃脱,而后奔波至东北极寒地区,为保住性命与苏菲亚长公主远赴莫斯科,一路风尘;以韦小宝扬州人的背景,经历如此极寒,加之异国无依无靠,又逢苏菲亚公主蒙难,肯定是最艰难的岁月。

  但是韦小宝这小子居然能克服逆境,从而帮助苏菲亚公主度过难关,度过难关的代价很大,那就是一场波谲云诡的宫廷政变。

  无论是何种宫廷政变,都有牺牲品,大到天子,小到参与政变的士兵,再到政变体制下牺牲的平民百姓,不一而足。宫廷政变争夺的核心要件是权力,成功者掌控权力,获得对失败者的处置权;失败者丧失权力,从此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在俄罗斯的这场宫廷政变中,死去的小人物就多了去了:

  首先,高层中的彼得之母皇太后娜达利亚。

  其次是附庸娜达利亚的大臣一级,如火枪队正队长以及不愿造反的人。

  再次,就是莫斯科守卫军,双方各有伤亡。

  最后就是最冤枉的城中的富户,这些人家产被劫掠一空,妻子儿女为政变的获益者所夺,很可能遭受凌辱甚至性命不保。

  政变成功了,至少苏菲亚公主获得了至高无上的权力,成为摄政公主,并执掌俄罗斯之大权,从这个角度来说,苏菲亚公主并不具备正义性,并不是说她正义,她就获得权力,而是她有权力的欲望,并通过非法的渠道,而获得权力。

  苏菲亚的权力之路刚刚开始,但康熙却在他的权力之路上走得越来越稳。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十七回
跳过也

第三十八回
该回中,司徒伯雷和巴郎星走上了黄泉路,他们两个其实都是英雄性质的小人物。司徒伯雷忠于大明朝,忠于汉室正统;巴郎星则忠于吴三桂,所忠诚的事物和境界都不同,但是都有忠的本质。

  巴郎星绝对是一流的下属,对主子的忠诚的确值得一提;巴郎星杀死司徒伯雷准备逃走,恰遇韦小宝率军围山,无法逃离;但是巴郎星还是想到擒贼先擒王的战略,意欲擒住韦小宝而取得逃脱;不料反被韦小宝所擒,于是真相败露。在韦小宝的严刑拷打逼供下,其他属人都投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