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人遭遇皇帝-第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笔保献雍芤晕约旱难剩艿玫揭环菥窠谈傅墓ぷ鳎峁霰诙椤
  老子死了,儿子接班,孟子又上门来了,继续想得到这份美差。谁知梁惠王不买他的账,他的儿子梁襄王继续不买他的账。说得口吐白沫,这个“不似人君” 的梁襄王,只当耳旁风。因为,到了战国时期,“战争”是唯一手段,“侵略”是家常便饭,梁襄王绝非白痴,他所需要的是欺强凌弱的霸权主义理论,帝国主义精神,孟子的王道仁政,却是反对你动不动用巡航导弹,打这个国家,炸那个国家的。当然,人家要端茶送客了。司马迁讽刺这位圣人:“持方枘欲内圆鑿,其能入乎?”
  第二次碰壁,亚圣当然不很开心,于是作出“望之不似人君”的结论。
  此时此刻,有一位叫庄周的同时代人,冷眼在一边看着,不禁莞尔。在《秋水篇》里,有这样一段话,我一直以为是说给孟子听的。“井蛙不可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语于道者,束于教也。”老兄,你有必要对这位“不似人君”的家伙,苦口婆心,大费唾沫么?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群身份为“说客”的知识分子,仆仆风尘于各个邦国之间,向人君们兜售其治国安邦之道,以求得一份差使。只有庄周例外,楚庄王厚币相聘,许以为相,他为求得一份自由,宁为“孤豚”,不作“牺牛”。人君“似”也好,“不似”也好,与我何干?他浑不论,所以没负担,他没负担,所以很轻松,躺在漆园里看天上的白云苍狗,顺便看孟夫子的笑话。
  人各有志,追求不同,儒家讲入世,讲齐家治国平天下,孟子做不到庄周那样豁达,那样潇洒,那样放浪形骸。所以,卷起铺盖,挽起裤腿,重新上路,风餐露宿,忍饥捱饿,不辞劳苦,奔走于山东各国的驿路上。去寻找新的赏识他满腹经纶的人君,来兜售他的“仁政”和“性善”主张。
  中国的老百姓,还是真得感谢孟子这个“不似人君”的论断,等于是一把尺子,可以用来丈量数千年封建社会中那些皇帝,或不是皇帝的皇帝,够不够格?如果老百姓有了这一份敢于抬起头来的勇气,看看皇帝的嘴脸,拿这把标尺来丈量最高统治者,实在是了不起的精神解放。
   txt小说上传分享

皇帝的嘴脸(4)
当然,话说回来,在毫无民主可言的封建社会中,有这点勇气,或者,没有这点勇气,能改变“不似人君”者的一根毫毛么?这里,就得以沙陀人李存勖(885…926)为例了。
  他在没有当皇帝之前,倒也没有多少可挑剔的地方,一坐上龙椅,就不是那东西了。欧阳修的《新五代史》,对这个 “不似人君”的后唐庄宗,有一段精彩的记载。
  “其战于胡柳也,嬖伶周匝为梁人所得。其后灭梁入汴,周匝谒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周匝对曰:‘身陷仇人,而得不死以生者,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之力也。愿乞二州以报此二人。’庄宗皆许以为剌史。郭崇韬谏曰:‘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剌史,恐失天下心。不可!’因格其命。逾年,而伶人屡以为言,庄宗谓崇韬曰:‘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三人,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卒以俊为景州剌史,德源为宪州剌史。”
  这样一个戏子皇帝,也许是中国历史上的唯一。
  在中国,皇帝有表演欲者很多,而且,很多皇帝都是非常好的演员。别看坐在龙椅上,像模像样,人五人六。一下朝,晋惠帝是个白痴,隋炀帝是个色鬼,东昏侯是个无恶不作的坏蛋,而刘宋苍梧王,齐文宣帝,金海陵王等等,则是制造灾难的祸乱之源,但在扮演皇帝这个角色的时候,都是很尽职的演员,该念该唱,一点也不荒腔走板。所以说,不具备戏子的本领,是当不了皇帝的。
  然而,铁定了要当一个专业戏子,把乔装打扮,粉墨登场,献艺舞台,真正下海,定为自己终极目标者,恐怕就只有李存勖一位。旧时,梨园行供祖师爷牌位,据说为唐玄宗李隆基,其实,李存勖才是最适当的人选。他是真正的皇帝级演员,唯一能与他媲美的,也许只有美利坚合众国的罗纳德·里根那位总统级的演员了。但是,里根入主白宫以后,就跟好莱坞一刀两断,很不乐意别人说他曾经当过戏子。李存勖进了洛阳,却把戏台子搭到了皇宫里来,以作一名戏子而感到无尚光荣。
  孟子说过:“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一个国家成为人君用来表演的舞台,这样的统治者,还有什么仁政可言呢!
  应该说,他确有表演才能,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时有客串的欲望。“皇后刘氏素微,其父刘叟,卖药善卜,号刘山人。刘氏性悍,方与诸姬争宠,常自耻其世家,而特讳其事。庄宗乃为刘叟衣服,自负蓍囊药笈,使其子继岌提破帽而随之,造其卧内,曰:‘刘山人来省女。’刘氏大怒,笞继岌而逐之。宫中以为笑乐。”
  最为滑稽突梯的,一次,“庄宗尝与群优戏于庭,四顾而呼曰:‘李天下,李天下何在?’新磨遽前以手批其颊。庄宗失色,左右皆恐,群伶亦大惊骇,共持新磨诘曰:‘汝奈何批天子颊?’新磨对曰:‘李天下者,一人而已,复谁呼邪!’于是左右皆笑,庄宗大喜,赐与新磨甚厚。”
  “李天下”,是这个戏子皇帝的艺名。这位叫敬新磨的俳优,就是抓住“李”“理”同音的误会,在台上扇了这个戏子皇帝一记耳光。而这位皇帝,竟然挨扇得十分高兴,真是可笑透顶。
  这样的二百五,当上最高统治者,能“似人君”么?
  “然时诸伶,独新磨最善俳,其语最著,而不闻其佗过恶。其败政乱国者,有景进,史彦琼,郭门高三人为最。是时,诸伶人出入宫殿,侮弄缙绅,群臣愤嫉,莫敢出气,或反相附托,以希恩幸,四方藩镇,货赂交行。”最后,戏子当政,国事日非,胡作非为,大势已去,“一夫夜呼,乱者四应,苍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李存勖在乱军混战中,被弑于那个艺名叫门高的俳优刀下。他的尸体,也是他宠幸的艺人们,“聚乐器而焚之”。
  欧阳修总结道:“《传》曰:‘君以此始,必以此终。’庄宗好伶,而弑于门高,焚以乐器,可不信哉,可不戒哉!”(以上均《新五代史》)
  

皇帝的嘴脸(5)
如果,中国漫长的历史中,仅仅只有这样一个戏子皇帝,也许使后人不免寂寞。
  所以,无独有偶,明代后期,还出了一个木匠皇帝朱由校,这位“不似人君”的明熹宗,那就更了不起。此人若是生在今天,获得一个高工的职称,肯定不成问题,冲他这份专长,倘不是模型工程师,也该是水利工程师,然而造物主偏要把大明王朝交到这位不成器的皇帝手里。
  “上性好走马,又好小戏,好盖房屋,自操斧锯凿削,巧匠不能及。”(李逊之《三朝野记》)
  “又好油漆,凡手用器具,皆自为之。性又急躁,有所为,朝起夕即期成。”(抱阳生《甲申朝事小记》)
  “又极好作水戏,用大木桶大铜缸之类,凿孔创机,启闭灌输,或涌泻如喷珠,或澌流如瀑布,或使伏机于下,借水力冲拥园木球如核桃大者,于水涌之,大小盘旋宛转 ,随高随下,久而不堕,视为嬉笑,皆出人意表。”(刘若愚《酌中志》)
  这样一个木匠皇帝,大概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唯一。
  放在今天,李存勖的演技,未必能评上高级职称,或者得什么国家表演奖,但朱由校的木工技艺,却绝对是一流的,据说明代有的皇帝,大字都不识多少,那么,按工人技术职称评定明熹宗,八级模型工是笃定可以拿到手的。
  让一个最擅长,也最投入,而且干得兴趣盎然的能工巧匠,来治理偌大的帝国,要不被他整得稀里花拉才怪?据王士禛《池北偶谈》:“有老宫监云:明熹宗在宫中,好手制小楼阁,斧斤不离手,雕缕精绝,魏宗贤每伺帝制作酣时,辄以诸部院章奏进,帝辄麾之曰,‘好生看,勿欺我,’故阉权日重,而帝卒不之悟。”果然,大明王朝的棺材盖,应该是经这个“不似人君”的家伙合拢上的,他的弟弟朱由检,不过再钉上几枚永世不得翻身的断头钉,宣布彻底灭亡而已。
  在中国历史上,“望之不似人君”之列中,还真是人才济济。
  那个堪称优秀杂技演员皇帝,也是不能忘怀的。齐东昏侯萧宝卷:“有膂力,牵弓至三斛五升,又好担幢,白虎幢高七丈五尺,于齿上担之,折齿不倦,自制担幢校具,伎衣饰以金玉,侍卫满侧,逞诸变态,会无愧色。”
  那位有从商热忱,“作列肆于后宫,使诸采女贩卖,更相盗窃争斗。帝著商贾服,从之饮宴为乐。又于西园弄狗,著进贤冠,带绶。又驾四驴,帝亲自操辔,驱驰周旋,京师转相仿效,驴价遂与马齐”的汉灵帝刘宏,也是中国皇帝行列中一块活宝。
  至于唐僖宗李懁,“上好骑射,剑槊,法算。至于音律,蒱博,无不精妙。好蹴鞠,斗鸡,与诸王赌鹅。鹅一头至五十缗。尤善击毯,尝谓优人石野猪曰:‘朕若应击毯进士举,须为状元。’对曰:‘若遇尧舜作礼部侍郎,恐陛下不免黜放。’上笑而已。”按孟子对梁襄王的评价,就更“不似人君”了。(以上均见司马光《资治通鉴》)
  还有一个赵佶,更是不像样子的亡国之君,他当皇帝,实在不是那材料,但他的诗,词,书法,绘画,却无不出色。这个绝对的玩家,当他和李师师缠绵床榻,高唐云雨之际,正是北方强邻跃马渡河之时。然后,“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他和他的儿子钦宗,成为金人的俘虏,再也回不来中原。当他押解北上,至金中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还被胜利者金朝的太子,请去表演球技,传授诀窍。而他的蹴鞠技艺,更是了不起,唐僖宗李懁又瞠乎其后了。那种汗颜的场面,真是令人难以言说。元代大臣脱脱在编撰《宋史》的《徽宗记》后,不由掷笔叹曰:“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王士禛《池北偶谈》)
  所以,别看他们一个个都披上了龙袍,坐上了王位,当上了皇帝,但是,摊上这样“不似人君”的戏子、木匠、杂技演员、小商贩、球星……可想而知,中国老百姓在他们的统治下,会有什么好日子过了。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皇帝的嘴脸(6)
中国的士大夫,那些古代知识分子,说来也实在是可怜兮兮的,永远在找一个赏识他的主子,而从来不敢想自己成为主子,永远希望有一个好皇帝,而从来不敢对那些“不似人主”者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孟子见了梁襄王后,不是马上产生出这个不像皇帝的家伙,应该赶紧从龙椅上滚落下来的想法,却是觉得他不使人感到敬畏,而有些遗憾。既然你老人家,都认为他“不似人君”了,你还要那个“所畏”干什么?
  尽管如此,我还是佩服孟夫子,因为他后来好像明白了。他在齐宣王那里,被问道:“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这就是说,皇帝不怎么样,他就不是皇帝了,干掉他,是可以的。
  今天,这是一句脱口而出的话,可是在有皇帝的年头里,大有掉脑袋的可能,于是,那个在砖象上有一张苦瓜脸的孟子,却比所有帝王的嘴脸,更令我从心眼里起敬了。
   。。

文人之死(1)
中国文人,有一种奇特的品质,无论其为大名人,还是小名人,无论其为好死者,还是赖死者,应该说百分之九十点九,都以维系数千年的中华文化自任,绝不敢让这一线香火断绝在自己手中。也许每个人的贡献有多少之别,努力有大小之分,但都能尽其绵薄,报效祖国母亲。
  人总是要死的,对死者而言,死了死了,也就了了。但对生者而言,便有着不同的盖棺论定。司马迁早就说过,或死得重如泰山,或死得轻如鸿毛。但这个评价,有时也很说不准的,时间推移,历史沉淀,会使当时比泰山重的死者,后来变得比鸿毛还轻;反过来,死时比鸿毛还轻,经过数朝数代以后,又变得比泰山还重了。因此,对旧时称之为“士”,后来称之为“知识分子”的中国文人来说,最省事的办法,以其寿终正寝,曰正常死亡,以其死于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