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生设计在童年-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究的精神。
   txt小说上传分享

音乐教育的意义(2)
上高中,到了十一年级以后,荣誉班的学生要求学期结束之前,必须写两三篇关于古典音乐作品的评论文,两三人或者三五人合作举办一次专场演奏会;还要观看专业和业余的音乐演出各两场,并且写出每场演出的观感和评论。这样的音乐学习,不仅仅只是学习某种乐器的演奏技巧,而且是让学生进入对文化艺术的高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对高雅艺术的热爱,陶冶高尚的情操。特别要指出的是,这样的荣誉学生在女儿所上的高中,一个年级400多名学生中不是只有一两个,而是有三五十人。
  现代人的生活离不开音乐,音乐已成为人类日常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很多孩子小时候不喜欢学琴、学音乐,这是事实,就像很多孩子从小不喜欢上学,不喜欢做功课一样。有人认为勉强小孩学琴、学音乐很荒谬,但是并没有多少人认为强迫孩子上学念书是荒谬的。他们认为,上学念书是学文化知识,学音乐学琴是闹着玩儿的,或者只是为了家长的面子和虚荣。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文化认知上的差异,音乐地地道道是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只要家长耐心引导启发,孩子对音乐的热爱是可以培养起来的。生活中的音响,或古典,或现代,或者干脆是某种噪音,都被人当成了音乐。孩子的脑袋里,一种艺术形式不去占领,另一种就会乘虚而入,无形中构成了情趣和层次的差别。
  学音乐,特别是学古典音乐可以培养人细腻的作风和情感,古典音乐是需要耐心地慢慢去欣赏品味的,了解古典音乐的奥妙和艺术上的价值也需要人们认真地思索。
  研究表明,音乐可以开发儿童的智力,甚至植物在优美的音乐环境中也会生长得更好。据说,哈佛大学50%以上的本科学生在中小学时期认真地学过音乐,或者练过至少一种乐器。根据哈佛大学官方报纸《哈佛大学公报》2004年4月公布的情况,在这年录取的新生中,有26%的学生致力于音乐活动。女儿高中毕业那一年,全美300万高中生争夺的美国国家荣誉学者,只有7 600人入围决赛,女儿所在学校440名应届毕业生中有12名成为最终的决胜者,其中6人就是高中管弦乐交响乐团的成员。
  看来,音乐艺术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的确起到了某种不可忽视的 ( 事实上,是常被忽视的 )、潜移默化的浸润作用。
  

“放羊”和“开小灶”(1)
——中西合璧
  学校宽松的教育环境,为孩子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对于我来说,不盲目欣赏美国小学“放羊”式的教育,而是乘机开“小灶”。
  我既赞赏美国小学教育的开放、宽松和自主,也珍惜、发扬中国传统教育的优点。适当的题海训练,具备较好的“应试”本领是不可忽视的,“应试”本领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很重要的素质。利用开发智力和创造性思维最宝贵的童年时期,抓紧时间,率先“起跑”,这种“中西合璧”的方法是成功的妙方。
  女儿常对我说,美国的学校比中国的好,因为上学都是玩,不像中国的幼儿园要学很多东西,学不好还要受罚。
  美国的学校与中国的大不一样,韦恩太太从不难为孩子们,她在课堂上让大家轻轻松松地玩儿。比如,让孩子们用彩纸剪出各种各样的形状。可以剪一朵花,再写上或画上孩子们认为好玩的东西,把它们贴到大张的纸上,旁边写上flower( 花 ),bird( 鸟 )等,并写上自己的名字,就算是完成一份作业。有趣的是,那些图案不管像什么,像不像,韦恩太太总是在边上贴个小星星。女儿告诉我,这就表示good。有趣的是,用一张黄纸剪成一个圆,贴到纸上,无论注明是sun; 还是moon,都给贴个星。美国老师可真逗,不管怎样,先鼓励再说。不过,如果在那圆球边上再加上几条向外发散的线条,注明 sun,表示太阳比月亮更亮,就会多得一个星。韦恩太太就是用星星的个数来表示她的满意程度,女儿常常为了多得到的一两个星星而兴奋不已。
  除了剪纸之外,从学校里学的另一项技能就是用蜡笔涂色。孩子们在韦恩太太发的印好各种图案的纸上用蜡笔涂上色彩,至于涂什么颜色,随各人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每天放学回家,女儿都要把书包里的东西翻出来给我们看。里面除了有剪刀、蜡笔外,就是一叠一叠剪纸贴画和还未上彩的图画。妻子看了,不禁担忧地直嘀咕:“这学校真是放羊了,好像什么也不教。中国的孩子,3岁就开始背‘床前明月光’了,这么大的孩子,早该学两位数加减法了。”我的看法则不然:你看她几个月下来,英语已经说得挺流利,嘴里不时冒出一连串句子,让你发好一会儿愣才反应过来呢。再说剪纸,看起来好像没有“学”到什么,实际上培养了小孩的观察力和创造性。孩子们剪的花鸟或其他动物的形状都不是老师教的,是自己观察或想出来的。你说树叶是尖的,有的小孩说某种树的叶子是圆的。你说松鼠的尾巴总是往上翘,但有的小孩说,他家后院的松鼠生气时是拖着下垂的尾巴跑走的。大家都说坦克应该是绿色的伪装色,高倩把坦克涂成金黄色的。她说,她涂的色彩,表现的是落日前的坦克,不信,你出去看看,夕阳照耀下的汽车是不是金黄色的。
  我对这样的教育方法倒是挺欣赏的。它培养了孩子的观察力,充分发挥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背几句诗词要好。虽然老师不教两位数加减,甚至都没正经教数学,但是几个月下来,女儿翻着那一叠叠剪纸贴画和蜡笔上色的图画,翻来覆去地数着韦恩太太贴在上面的小星星,还是自己琢磨着把那个数目给“算”了出来。
  这样没有课本、没有教学目标的“放羊”,居然也收到了挺好的效果。更令我高兴的是,女儿对学校的感情日益加深。她每天总是巴望着去上学。放学一到家,就往我的办公室挂电话,而且总是这样开始:“爸爸,你知道吗?”接着,津津乐道地报告学校里发生的一件件小事,学校成了她快乐的源泉。
  不过,如果我盲目欣赏这种“放羊”式的教育,女儿一定不会取得今天的成果。在美国的小学甚至初中阶段,基本的、面对大众的普及教育的要求并不高,许多学生和家长没有认识到,仅仅达到这些学校的基本教育程度,绝对不足以应对日益加剧的竞争。不少对美国教育不甚了解的华人家长,被孩子轻轻松松拿回来的一个又一个“A”所迷惑,直到十年八年以后,才大梦初醒,可惜为时已晚。
  我在既赞赏美国小学教育的宽松、开放和自主的同时,也珍惜发扬中国传统教育的经验,对女儿进行过不少重复性、熟练性的训练,比如说大量练习解数学题。我把这种思维叫作“中西合璧”的教育模式。
  在欣赏美国教育方式时完全否定中国传统教育的优点是很不科学的。相反的,应该将中国与美国教育的经验和特点结合起来。
  从数学来说,熟练、勤练几乎是在基础数学学习阶段的唯一办法,虽然我并不认为这种数学训练的办法培养了所谓的逻辑思维,但是,适当的题海训练,对帮助孩子练就在一定的压力下,具备较好的“应试”本领是不可忽视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应试”本领也是一种很重要的素质。必须承认,我女儿早期数学学习完全采用中国式的题海战术。她上小学、初中时参加地区数学比赛曾得过第一、二名,上高中的头两年,还五次获得州数学比赛的一至四名。这些都是得益于题海战术的训练,练到很多题目都见过,根本不必思考就能答题。后来,她的数学比一般学生超前好几年,到高中十一年级就学完微积分并通过全国“统考”,相当于大学两学期的课程,以至上大学时免修数学。
  

“放羊”和“开小灶”(2)
美国面向七八年级学生的最高级别的数学比赛是“数学大赛”( MATHCOUNTS ),由美国专业工程师协会和美国数学教师委员会发起举办。我提早一年为她订购了一箱子10年来的“比赛真题”。“数学大赛”有地区赛、州赛和全国赛,每年的实际赛题都超过100页,题解也有近百页。她参加了4人组成的校队,获得克萨斯州团体第二名。据统计,每年参加全美“数学大赛”决赛的250人中约有1/3是华人!他们中到底有多少人是由于华人的“数学天分”而成功的?还有多少人不是由于中国式的“题海战术”而成功的呢?
  我深信,许多中国孩子在美国的成功,大部分得益于他们家庭的东方文化的影响,得益于在中国接受基础教育的家长根深蒂固的教育思维的潜移默化。中国传统教育中目前正在广受批判的某些方面,其实正是在美华人子女获得成功的方法。不承认这一点是不公正的,放弃这个“祖传”至宝是不明智的。至少,以我自己的经验和观察,我女儿和其他华人孩子早期教育的成功,正是这种中国式教育方法在崇尚美国教育的中国家长不知不觉的运用下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不要让学校干扰教育(1)
我从来不让学校教育干扰我的教育。
  ——马克·吐温
  不能达到自己教育目标的学校教育,就不是好的教育。无论是“好”学校还是“差”学校,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干扰实现自己教育目标的现象。学校教育如果不能满足自己的教育期望即人生目标,反而干扰孩子实现这个目标,就要设法改变它,终止它或者远离它。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自己的教育目标,把教育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千万不要让学校教育干扰了自己的教育。
  人的兴趣爱好、特长和能力常常是在小学、中学阶段培养起来的,如果在这个阶段思想被禁锢,各方面的特质没有得到充分发展,长大以后再塑就困难多了。
  马克·吐温说过一句话:“我从来不让学校教育干扰我的教育。”他说的“学校教育”显然指的是在学校老师的教学范围和压力下,为不感兴趣的科目,为成绩而被动学习涉及面较窄的知识,“我的教育”指的则是自我教育和人生的教育。
  他认为,“我的教育”所学到的知识,远远胜过从学校里学到的知识。
  我认为,教育,就应该是完整的教育,是包括方方面面的,不应该局限于教科书上有限的知识。
  很多人认为,在美国教育的小学阶段,学校里并没有教多少有用的知识。他们在对美国“基础教育”失望和无奈之余,不知如何应对,虽然有的家长,喜忧参半地让他们的孩子走了跳级的路,但是一个孩子一生中能跳几级呢?以我之见,许多华人孩子即使跳两三级之后,他们的数学还是可以领先的。那么,接下来呢?难道还要不断地跳?
  我倒对人们常常抱怨美国学校“不教”什么东西的现象不以为然。中国的数理化基础看起来很强,奥林匹克竞赛遍地开花,相形之下美国数学教育很差,可是为什么美国的数学家并不比中国少呢?
  我想,学习的问题在于自己,我认为,美国小学里“缓慢”的教学进度反而是可喜可贺的,它给了孩子们充足的空间,让孩子获取更多各自感兴趣的东西,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拥有一个自我发展的机会。如果学校里的功课极为繁忙,孩子们还怎么会有时间和精力做自己爱做的事情,开发自身的思维和潜力呢?怎么能够为自己特定的人生目标,学习和培养某些特定的知识、能力和技能呢?学校宽松的气氛反而给了自身发展以条件,让孩子可以自由挥洒,开发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这实际上是“坏事”变好事。
  家长应该抓紧孩子的这一阶段,探索孩子的兴趣志向,根据孩子的特点,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为孩子安排各种学习和活动。千万不要荒费这个大好时机!我就是从女儿的学前班开始,直到五六年级这一段最宽松、最重要、最宝贵的时间里,培养了对她产生终生影响的爱好、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锻炼了独立的和较成熟的思维。
  我的办法是,在这个阶段给她大开“小灶”,安排很多课外自学计划,参加校外活动项目。比如,解数学题、练打字、学芭蕾和民族舞蹈、学钢琴、学游泳、大量阅读课外读物、练写作、学习法语西班牙语、背SAT/GRE单词,等等。当然,这都是要好好计划,想办法让孩子在愉快的状态下接受的。
  广泛的涉猎,有意培养的兴趣爱好,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课外学习打下的坚实知识基础,融会贯通成了她的品格,使她从小养成勤奋自主的习惯。从六七年级开始,她自主学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