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世狼烟-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法,使敌放弃“五环打击”的惯用战略,从而使我国首脑机关、国家重要设施得以免遭杀伤。此种战略将迫使敌国不能发挥其固有的中近程空中火力优势。我国空中有无人飞机改装的大量“导弹”和巡航导弹集群;水下有无人潜艇集群,地上有弹道导弹和陆基巡航导弹(超远程火箭炮)。以我国生产成本优势转为远程武器数量优势,以我国之兵力集中和火力集中,迫使敌国兵力、火力后撤、分散。后发制人,迅速瓦解敌之攻势。虽为蜂群战术,却蕴涵雷霆之力。此战术也可有效消除敌军隐形空军的威胁。我军不能以技术落后之空中力量,成架次、成批次地消灭隐形战术飞机,但可以凭借总体远程火力体系的优势,成建制、成集群地将其消灭或赶出战场之外,使其无用武之地。
  当然,当我军掌握战场优势时,也不妨借用“五环理论”,直接对敌军战略目标和经济设施实施打击,对敌军首脑机关进行“斩首”。
  无论是“逆五环”还是“正五环”理论,都要求我军首先具备压制敌人进攻的能力,而不是抵御敌人进攻的能力。我们必须改变关于传*场的基本定义。美国之所以在200多年里肆无忌惮地连续发动240多次战争,主要是因为战争一直在别国领土上进行,美军即使失利最多也不过是撤军而已,对国内民众不会带来任何实质性的伤害。我军之传统本土防卫战略最大的缺陷也在这里,不能使潜在敌人的本土受到威胁和伤害,因此也失去了基本的威慑效应。未来新型军队应该树立这样的大战场观:凡对我国发动战争者,其国家所在地、海外军事和其他目标,均是战场的一部分,应在我军打击之下。我军必须拥有超越前线的全方位、全领域打击能力,如此方可制止某些国家和好战分子的寻衅。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军采取远程火力对攻,不失为一种以战止战的有效战略。
  (4)要能够进行太空攻防和网络战争——这是未来战争的主要样式。2001年美国已经进行了纯粹的太空战演习,2006年2月6日又进行了网络战大演习。目前,美、俄及其他先进国家军队,无不以此为目标整合部队,研制装备,演练战术。未来我新型军队也不能只沉迷于现代化“补课”,还必须锁定“未来化”的战争样式,未雨绸缪。
  总之,我军之新型军队基本战略战术的指导思想,应以不接触为原则。今天美国进行的那些局部战争还是战场上的不接触,其全球瞬时打击计划预示着未来的不接触将有全新的战略含义。不仅美国,世界其他国家最新的军事理论和武器发展计划,也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不接触”。敌以不接触战法对我,其最害怕的也是别人以“不接触”对它,美国的TMD、NMD的基本战略用意就在这里。我军未来军事理论的着眼点,不是向后盯着我们自己的“传统”,而应该是主要瞄准世界军事领域最新、最重大的变化,因敌制胜。
  21世纪的中国军队,无论思想、精神和技术形态上,都必须腾空而起,凌空翱翔。唯有如此,方可保卫翼下这片故土的宁静,护送中华号巨轮自信远航,担负起世界和平赋予中国的神圣使命和义务。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俄军改革镜鉴(1)
一、历史
  车臣俄罗斯历史上曾先后进行过数次比较大的军事改革,如16世纪中叶伊凡四世的军事改革;18世纪初彼得一世的军事改革;19世纪60—70年代米留金的军事改革;1905—1912年的军事改革;1917年之后新建苏军等。这些颠覆性的军事改革,推动了俄罗斯军队的近(现)代化进程。
  二、现状
  从1992年开始的俄军体制改革堪比这些历史上著名的军事改革。至2006年,俄罗斯酝酿已久的雄心勃勃的体制改革计划终于付诸实施,标志俄军在军事改革的道路上向前迈出了极其关键的一步。
  (一)叶利钦时代:艰难拉开军改序幕
  苏联解体后苏军四分五裂,俄罗斯军队刚组建即陷入危机,作战能力急剧下降。1991年海湾战争的爆发震动俄军,此后军事改革开始酝酿。
  ①格拉乔夫时期
  1992年5月,根据新任国防部长格拉乔夫的改革设想,俄罗斯军队建设的总目标是建设一支“精干、强大而又便于指挥的现代化职业军队”。
  具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到1992年底,主要完成国防部、总参谋部和其他指挥机关的组建工作,研究并确定俄军建设构想,清点现有装备、削减军队数量,制定军队结构、编成、部署和裁减计划;
  第二步:截止于1995年,重点调整军兵种结构,陆军由集团军级和师级结构向旅级结构过渡,基本完成由原苏军驻扎地区向俄国内撤军任务,并组建新的机动集团;向义务兵役制和合同兵役制相结合的混合兵役制过渡,兵力总数调整为210万人;
  第三步:从1995年开始,将国防部改为文职机关,对各军兵种机构进行彻底改组,改革军区体制,建立职能和地区司令部,完成新的军队集团和军事机关的组建工作,完成混合兵役制的过渡,将俄军数量裁减至150万人以内。
  实施情况:由于受国内经济形势持续恶化影响,军费严重短缺,直接影响了军队训练和战备任务,改革严重受阻。其间又爆发了车臣战争,两大原因,导致俄军第一次改革未能如期完成。
  ②罗季奥诺夫时期
  俄军在车臣战斗中的表现一落千丈,较苏军时期不可同日而语。据统计,1994—1996年的车臣战争中,为对付两万多车臣武装分子,俄军先后派出10万大军,以牺牲了2483名军人、损失80辆坦克、729辆装甲车、93门火箭炮、18架直升机和420辆汽车的惨痛代价铩羽而归。此战表明,军改必须继续推进。
  1996年7月叶利钦签署总统令,任命罗季奥诺夫上将为俄罗斯国防部长。罗是*人物,强烈反对北约东扩。他认为应该恢复和保持俄罗斯在世界上军事强国的地位。
  为此,罗提出如下改革方案:
  保留战略火箭军、海军、空军“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不调整其兵力和编成,突出核武器的威慑作用;在3—5年内保留陆军、海军、空军、防空军、战略火箭军五大军种,只对陆军兵力进行削减调整,最后达到依次占兵员总额的30%、15%、13%、12%、10%的比例;保留10—12个“21世纪多用途合成师”作为“战斗核心”部队,集中财力物力确保其战备训练,将空降兵重新划归陆军,裁减空降兵为3个师和2—3个旅,合并空军的一些航空兵团,海军每个舰队各保留一个分舰队或区舰队;精简总部、兵种、大军区和舰队机关,建立一支强大的预备役队伍。 。 想看书来

俄军改革镜鉴(2)
但是罗的军改方案遭到在军事改革方面有较大发言权的国防会议秘书巴图林的否决。在巴看来,国家经济难以维持如此庞大的军事力量,现阶段俄国家安全只能靠战略核力量来保障。在2005年前必须将300万总员额减至170万,合并相关军兵种,进一步削减国防预算。为此,必须在战略导弹部队、军事航天力量和导弹空间防御部队的基础上组建导弹—航天部队,将空军与防空军合并,成立直属总参谋部的战略力量作战指挥部;撤销陆军总司令部,大幅度裁减军队员额,保留武器装备制造企业的科技、生产和动员潜力,扩大先进武器装备技术的出口,夺回失去的国际军火市场等等。
  俄军在炮击由于俄军高层意见严重分歧,且罗季奥诺夫掌军期间,俄国内经济形势更加恶化,其军队改革方案还未实施,即宣告流产。
  ③谢尔盖耶夫时期
  到1997年,随着俄罗斯政局渐趋稳定,国内经济缓慢回升。同年5月,叶利钦任命谢尔盖耶夫为国防部长。同年7月,谢尔盖耶夫以罗季奥诺夫和巴图林的改革方案为基础,制定出新一轮军事改革方案,规划了2005年前俄军建设和改革的蓝图。
  该方案目的是使俄武装力量的结构、战斗编成和人数达到最佳状态;提高军队技术装备的性能水平和战斗准备程度;切实改善军官队伍状况,改进军官的培训和保障,增强军事法制和军事纪律建设;加强军事科学体系和军事基础设施建设;为军人及其家属提供可靠的社会保障。
  在改革方案执行后,俄军费开支明显增加,军人社会地位提升,军心开始稳定,军队内*人员得到严惩。1998年,俄军将原先的五大军种改编为陆军、海军、空军和战略火箭军四大军种,总兵员120万人,将陆军总司令部降为陆军总局。叶利钦称赞说,谢尔盖耶夫上任两个月所干的事比罗季奥诺夫一年里干的还要多。
  (二)普京时代:大刀阔斧,锻造新军
  普京执政以后,全盘审视俄军改革的发展思路及现状,作出大规模裁减俄罗斯军队的决定:一是将战略火箭军由军种降格为兵种,原先该军种的总司令降格为司令员,并进行总数为8万人的大幅度裁减,将战略核力量保持在最低限度——够用的水平上;二是重新建立陆军司令部,以统一的指挥机构促进整个陆军的建设和发展。
  ①精简机构,换装武器,建设职业化军队
  2001年3月2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任命与其关系密切的前情报官员谢尔盖·伊万诺夫为国防部长。
  伊万诺夫计划从四个方面入手对军队进行改革:一是确立符合俄罗斯国情的新军事学说;二是简化指挥链,将国防部变为一个更精简、更有效的机构;三是通过增加拨款,研制新型武器,恢复士气;四是分阶段将其军队改造成为一支有能力以较小的伤亡和更先进的装备对付各种威胁的职业化军队,其中包括俄罗斯如何在海外投放兵力。
  两年后,改革开始初见成效:俄军合同兵役制计划实施顺利;作战训练的强度和质量得到提高,陆军和空军接收第一批新型升级武器,国防开支增加,官兵士气回升。
  2003年“伊万诺夫原则”出台,重点致力于军队职业化。
  自2001年至2004年7月,因受前总参谋长阿纳托利·克瓦什宁的阻挠,伊万诺夫军事改革方案一度受到干扰。为降低总参谋长的地位,改革派对联邦《国防法》作了修改,俄军作战控制权实现了从总参谋长向国防部长的转移;俄军出售、研制和装备了一大批先进武器。根据2003年制定的职业化计划,目前俄海军和空军大部分人员(半数以上)已经是合同兵役人员。预计于2007年底之前,包括空军、海军和核武器部队以及所有的空降部队和海军陆战队、大多数步兵旅和所有特种分遣队的约88个单位将全部成为志愿兵部队。

俄军改革镜鉴(3)
可以说,自2001年开始的伊万诺夫军改,基本取得了成功,为下一步俄军采取更大幅度的编制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
  ②大刀阔斧,全面调整军队编制体制
  困扰俄罗斯军队的根本问题是:规模庞大、体制臃肿、指挥效率低下、军兵种结构不合理等。从1992年开始直到2003年的改革,一直都是围绕克服这些问题进行,但始终没有有效根除这些问题,只是逐步逼近这一目标。
  鉴于国内外政治、经济、军事形势的共同作用和影响以及十余年军改成果的量变积累,2006年俄罗斯军事改革步伐突然提速,让全世界大吃一惊。
  5月10日,普京在克里姆林宫发表第七个国情咨文中指出,俄罗斯军队的现代化问题是当前俄罗斯最主要、最现实的问题。俄罗斯作为拥有核武器以及强大军事政治影响力的世界大国应该肩负起维护世界稳定、消除威胁的主要责任。5月24日,俄国防部长伊万诺夫在俄罗斯议会发表讲话,对未来5年的军队改革前景进行了描绘。5月29日,俄国防部正式作出决定:撤销现有六大军区,成立三个地区司令部,分别针对远东方向、中亚方向和西部欧洲方向。该方案将于明年起实施,预计未来两三年内全部完成。
  根据5月29日俄罗斯国防部会议精神,俄军这次改革重点将从四个方面着手:
  (1)改革编制和指挥体制。按照俄军最新改革思路,俄军将于2010—2015年完成军队结构改革。首先,撤销陆海空三军总司令部编制,职权收归总参谋部,成立相应的陆军、海军和空军局,明确区分国防部和总参谋部的职能。按照改革计划,国防部是负责人事政策、后勤保障等职能的文职部门,总参谋部是真正意义上的军事指挥机构,直接指挥军队的作战训练。其次,废除战略火箭兵、航天兵和空降兵司令部,组建战略核力量、军事航天防御、快速反应部队司令部。最后,大幅精简六大军区、四舰队司令部机构,使其变成行政管理机构。
  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