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家长的革命-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你,做鬼都不会放过你。”
  为啥丫蛋说话这味儿啊,听了让人心惊肉跳的?看看爷爷怎么说就知道了:
  “这孩子从小就是一身的艺术细菌。”
  “这孩子就是想报复你……”
  我们再来还原一下我们那位马姑娘的家庭教育:
  马爸爸带着4岁的女儿去朋友家吃饭,饭桌上,朋友介绍一人给马爸爸认识,那人自我介绍完后,马爸爸站起来说:“我姓马,牛马羊的马,这样好记……”
  回家后,马妈妈问:“都见谁了啊!”
  “记不清了,只记得一堆动物!”
  这4岁的小姑娘大概分不清爸爸说了什么,也不管饭桌上坐着谁,就记着“牛马羊”了,这样好记……
  这三个字显然让她印象深刻,后来,也有了面试官对她的印象深刻。她哭鼻子的时候一定不曾想到,这个要命的自我介绍使她错失了机会。
  孩子就像一个照相机,把家长的思想行为一张张照下来,一张张印在自己的脑子里、行为上。在家长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前,一直生活在这种环境里的孩子自然更难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其实,这也正反映了家长们对类似行为的忽视,甚至可以说教育的偏移。家长朋友们认为:“孩子只需要学习就行了,这些没用的东西学它做什么,我没注意不也照样活了半辈子?”
  说得没错!这样子,照样可以找到工作,照样可以过日子,但谁不希望自己生命的质量更高一些?谁不希望孩子的生命质量更高一些?可是,连起码的自我介绍的素质和能力都没有,他从哪儿得来这样的保证?
  “牛马羊的马”,放在故事和小品里是笑话,可一旦放在现实生活中,放到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时刻,就绝不是笑话!一个说着“牛马羊的马”跟一个说着“*的马”的人,你更喜欢谁?如果一定要对两个人做素质和能力的评定,你会觉得谁更好?听了前者的介绍你会想到什么?听到后者的介绍你又会想到什么?你希望你的孩子作怎样的介绍?
  一个人的言行其实是他心理的表现,前者的介绍总会让人忍不住去猜想:难道前者对自己表示不满,或者对生活没有更多更美的追求?
  家长总想给予孩子更多,除了健康、学习,还有快乐,但家长朋友们,千万别忽略了,教育孩子,还要给他素质和品质的保证,这样的孩子走出去才会受人尊重、让人敬佩!
  

频繁跳槽:没有感恩心,也就没有职场未来
跳来跳去,最后注定是跳黄了职业生涯,职场焉有未来?
  国企收入稳定,待遇不错,但没有前途。
  外企工资高,待遇很好,但压力太大!
  房产热火朝天,我也要去赌一把。
  这工作再做下去我要疯了,我一点也没兴趣!
  老板真抠,又刻薄,比周扒皮还周扒皮,不高兴,我就走人!
  办公室政治味道太浓,我不喜欢,撤!
  这份工作太辛苦,这样下去我要累垮了!
  ……
  现在的孩子就爱折腾,折腾本来不是啥坏事,但穷折腾、乱折腾、瞎折腾就不行,否则,到了奔四奔五的岁数还是一事无成!
  一个家长对我感慨:“崔老师,你说比起我们那个时候,这些孩子多能折腾啊!我们那时有了份工作先甭提高兴不高兴,那肯定是先对老板、领导感激涕零,工作起来像头黄牛一样兢兢业业,丝毫不敢有半分含糊,忠心、踏实、认真。可现在的孩子呢?真是不得了,那脚底下就像安了弹簧,跳来跳去,就没见他们消停过,怎么那么不踏实呢?”
  他儿子大学刚毕业两年就已经换了5份工作,他是既担心又迷茫又惆怅:换一个两个也就罢了,但不能老换啊,这样老换,老不满意,啥时候是个头啊?更别提什么长远发展了。一听到他儿子说大话,他就犯嘀咕:这孩子脑袋里到底想的是啥?
  我笑了,说:“你分析得很对,但你只是看到了现象,没有看到本质!”
  “现象?本质?”这家长显然没搞明白,他急问,“那问题出在哪儿?”
  “我就直说了,感恩心!”
  “感恩心?”家长疑惑。
  “对,孩子缺乏感恩心!在孩子看来,工作只是一个谋生的工具,他工作老板付工资,天经地义!只要是立足于这一点,他就丝毫不会想到更多诸如感谢之类的东西,所以,他一旦觉得不满意,随时可以拍屁股走人,因为大家两不相欠!这样,频繁跳槽也就顺理成章了!而事实上,一个健康正常的心态应该是对工作怀着一份感恩之心,没有老板给予的机会你怎么工作?(不过他可能想,这是他能力强!)没有这份工作,你怎么成长?(可能他又会想,我付出劳动了!)这些孩子其实是可悲的,因为他们生活在自以为是的世界里,他们丝毫体会不到感恩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益处!”
  看家长勾着脑袋想问题,我顿了顿,接着说:
  “孩子没有感恩心,那么,即使老板写了推荐信,他也会认为是理所当然!一直生活在这样的概念里,孩子其实很危险,因为,这样必然直接导致他频繁跳槽,跳到最后,反而容易迷失,以至于浪费人生。频繁跳槽还势必带来浮躁感、挫败感、还有迷惑,你说这个残酷的、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能接受这样的孩子吗?你是老板,你愿意雇这样的人吗?即使他能力很强,任何公司也不会欢迎一个这样折腾的人!”
  家长的急切让我不忍,但我不得不告诉他:“孩子频繁跳槽是因为没有感恩心,以后也就很难有职场未来,而这种现象的背后,是因为我们作为家长,没有重视起对孩子感恩心的培养!”
  对啊,谁都希望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明天,于是,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家长就负责起孩子的所有事情。孩子逐渐长大后,为了让他专心学习,又剥夺了他的很多权利和自由,包括被教育的权利和自由,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孩子认为家长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对父母尚且如此,更别提对社会了。孩子没有感恩心,到底又是谁的问题呢?
  家长要做的就是,教育的时候不要舍本逐末,学习虽重要,但丧失了最基本的教育,也就造成了最恐怖的后果!现如今,频繁跳槽的孩子们也需要家长来劝导。这个社会不会看你高兴不高兴,人人身上都有责任,责任来自别人的信任,是需要担当和感恩的。
  养不教,父之过,我们家长还是回家写检讨书吧!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哈佛女孩远没有哈佛精神病患者多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是没有止尽的,小时候期望他能快点长大懂事,上了中学期望他将来考个好大学,上了大学又期望他找份体面的工作,步入社会又期望他能在大城市落户、建立一个美满的家庭……其实,把家长的心愿中最核心的部分提出来,就是希望孩子能好好地活着。
  哈佛女孩的出现对全世界的家庭产生了无比巨大的冲击力,但还有很多很多的“哈佛女孩”不被人熟知,一旦了解,相信其掀起的波澜绝不亚于哈佛女孩。
  曾经看到一篇文章,哈佛大学的一位辅导员在自己的博客中说:“我快覆没了。”在他分管的舍区内,有20个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一个学生因为严重焦虑而无法完成学期作业;另一个学生因为精神崩溃而错过三门考试……舍区主管把这封信转给了哈佛校长,显然,这个舍区的问题并不是特例,而是一种常态。
  “大多数哈佛学生还没意识到,即使那些表面看来很积极、很棒的学生,也很有可能正在被心理疾病折磨着,即使你是他最要好的朋友,也未必意识到他有心理问题。”这是一位曾患严重焦虑和情绪紊乱的哈佛毕业生的“经验之谈”。
  在哈佛,精神崩溃已经成为学校当前最棘手的问题。时常有孩子不明缘由地哭泣,总要把自己关起来才能睡觉。心理医生不够用,药物不能解决问题。“我是一个成绩优异的哈佛精神病患者。”有人这样描述自己。
  据说,有个名叫玛丽亚的哈佛女生,年仅19岁,在宿舍内自杀了。她的室友回忆说,就在她自杀前一晚,她和班里同学谈论天气时,还表现得十分开心的样子。“她看起来很好。她在听音乐,调子好像还很欢快。”
  ……
  我能感觉到,自杀是现在全世界都在关注的问题……国际预防自杀协会主席布莱恩·米沙拉说:“全世界每年死于自杀的人数超过了100万人,比死于战争、恐怖袭击及谋杀这三者的总数还多。也就是说,自杀者多于他杀者。”
  哈佛已经是求学的最高点了,但是,高处不胜寒,他们并不快乐。做大明星,每天面对聚光灯,多少孩子为他们疯狂,可是这些天生的*,也宁愿以自杀结束。我也曾面对一些痛哭流涕的家长,他们的孩子想要自杀,无奈之下想让我帮忙劝解;也有的家庭是父母选择了轻生,留下一个残缺的家庭,需要我这种外人的修补。自杀给家庭造成的伤害是无法计量的,尤其是白发人送黑发人,更让我们的社会多了一些没有欢笑、也恐怕将来没有依靠的人!
  据统计,在我国自杀已成为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每年至少有25万人自杀身亡,200万人自杀未遂。这些数据的背后,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啊,他们有家庭、有亲人,每一天都有人要面对亲人自杀的巨大悲痛。
  想一想前些天看的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炮灰团里跑来一个小书虫,他上蹿下跳,像一个小丑,喊着“我敬佩你们”,他说他们全校的同学都为中国的远征军流泪,他年纪轻轻,却一定要上战场,最终死在了日军的炮火下,死得壮烈。那时候的年轻人,他们放弃读书的机会,要奔赴战场,不是为了牺牲,而是为了更多的生命能够得到幸福安宁。可是现在的年轻人呢,吃穿不愁,又能读书,却会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选择自杀。也许当他们到了我的年纪,就会想:“当时实在太傻了,多小的事情啊!”可他们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感慨归感慨,孩子的问题还是要慎重解决,我们必须反省他们自杀背后真正的原因,而这些原因又暗示了什么?作为父母应该担负起什么?
  当今,很多孩子因为成绩、早恋、家庭暴力等问题最后选择自杀。他们觉得压力很大,他们觉得不被理解。他们需要的不是家长提供的物质满足,而是家长从未关注过的心灵渴望。他们内心深处,渴望得到鼓励、赞美、表扬和确认,可他们得到的又是什么?当他们觉得这个世界上连自己最亲最爱的人都不能够理解自己,那么,生命又有什么意义呢?更何况,他们本身对生命的理解就很浅薄。
  作为父母,我们是不是有责任为孩子的心灵成长负责,为孩子解释生命的意义?如此,才可以让孩子去理解生命、珍惜生命。孩子缺少的这些课程,家长应该准备准备,给孩子补补课了,否则,这些孩子谁知道还能折腾出什么事情来!
   。。

抱着女儿跳楼:当了爸爸却还没长大
两个大孩子,一个小孩子,组成了一个家庭。小孩子哭,大孩子也哭,并说着:“我自己还是孩子呢!你哭我也哭!”瞧瞧这都是什么事!还有更糟糕的,爸爸和妈妈吵了架,生气了,爸爸抱起两岁的女儿就要跳楼。这哪是一个爸爸,分明就是一个大孩子!你着急?生气?无奈?没用!教育出了问题,就只能教育出这样抱孩子跳楼的小爸爸!
  2009年7月7日上午,在重庆一环路建设路口新东方小区,30岁的胡滨军和妻子争吵后,于早上5点多抱着两岁半的女儿坐在8楼窗台上欲跳楼。10点15分,消防官兵第一次解救失败后,他突然跳进窗里,然后把孩子倒悬在窗外。孩子嫩嫩的大腿就在窗棂上摩擦,两只小手在空中焦急地挥舞着,楼下一位围观的女士当即吓哭。
  最后,孩子被救了下来。在看守所里,胡滨军最后解释说他太爱女儿:“我走了的话,她就要在世上受苦,我要带她一起走。”
  孩子遇到这样的父亲,差点命丧黄泉,不能不说这个孩子太可怜!这个做父亲的实际上更加可怜!孩子幼小,只要正确地加以引导,日后再进行正确的教育,她的未来依然美好。可是父亲所经受的教育基本完成,当然,结果并不理想:他的身体俨然是成人,可心灵发育不健全,或者说精神成长不成熟,这该如何弥补?
  也许有人会说,这只是个极端的案例,不用那么大惊小怪,而且,这是因为夫妻吵架,情绪失控做出荒唐的事完全可以理解!
  我的观点是,这样的想法更加荒唐!首先,作为成人,就应该具备作为一个成人所应该具备的能力,比如说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