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昨天和今天的世界领袖-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克洛维的后裔统治法兰克人达两百四十年之久,但是这些统治者却是一代不如一代,于是到了公元七世纪初期,法兰克的国王们成了有名无实的统治者,真正治理国事者是世袭的行政官,称为“宫相”(mayors of the palace)。宫相们控制全国经济,握有军事大权,人民所效忠的也是这些宫相。
  公元七五一年,教廷终于正式支持当时法兰克的宫相,亦即查理曼的父亲丕平。教宗扎加利(Zacharias)表示:“我们最好将国王之名授予一个有智慧、有实权的人,而不是赠给一个空有头衔的人。”于是教宗将原来的国王希尔德里克三世(Chil…deric Ⅲ)遣入修道院,并指示丕平接掌法兰克王位。
  丕平的登基改变了法兰克王权之本质。在此之前,尽管法兰克的统治者皆为基督徒,他们的行径却很像异教徒,他们将王位的宝座归功于一代代的杀戮。然而丕平却将王权归功于上帝,他是教廷所指派的君王,他视保卫教廷为自身使命,其重要性不下于保卫自己的子民。他和历任教宗的关系相当密切,终其一生都常与罗马教廷通信,扎加利教宗的继任者斯德望二世,是丕平儿子们的教父,而且时常致赠精美昂贵的礼物给查理曼兄弟。
  查理曼生于公元七四二年,是丕平的长子,他耳濡目染,自小就深深敬爱教廷。查理曼的母亲贝尔特拉达皇后(Queen Bertrada),是个非常虔诚的教徒,他的老师则主持欧洲最著名的修道院。此外,教宗斯德望二世对他的殷切关照,以及丕平国王对教宗的敬爱,想必也令查理曼印象深刻。早在亲临迎接教宗之前,查理曼已经是个虔诚的教徒,终其一生,查理曼都衷心地信奉上帝。

查理曼大帝(2)
丕平国王使查理曼了解,支持教廷并不只是交换礼物,如有必要的话,一国之君必须冒着牺牲子民生命的危险来保护教宗。
  丕平登基不久之后,他对教宗斯德望二世的忠诚就遭到考验。教宗此行不仅只是友谊性的访问,他是前来请求丕平协助抵抗虎视眈眈的邻国——伦巴底王国(Lombards)。
  伦巴底和法兰克一样同属日耳曼民族,两国多年前曾是盟友,但是丕平与教廷的关系改变了两国的关系。伦巴底最近几任国王都相当强悍且野心勃勃,他们不愿将自己局限在意大利北部的领地内,因而在南边建立了两个公爵领地。教宗所统辖的罗马恰好在这两个领地之间,伦巴底国王此时已开始觊觎罗马了。
  虽然查理曼当时只是个青少年,但他仍积极地参与抵御伦巴底人的战事。他同时协助父亲,平定了法兰克南部阿奎丹(Aquitaine,今法国中部)的叛乱。
  查理曼二十五岁时已深谙统御之道。他自十九岁起开始指挥自己的部队,同时,除了对教廷的热爱之外,他也相当推崇文学、科学、艺术等精致文化。在意大利,古罗马文化传统仍普及,而曾受罗马帝国全盛时期统治的阿奎丹也继续蓬勃发展罗马文化,因此尽管查理曼前往意大利和阿奎丹都是为了参战,两地的文化气息却令查理曼永难忘怀。
  年轻的查理曼很早就养成对统御、宗教和文化的热爱,这三股热情相互交叠,使他成为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
  第二章:年轻时代
  一个伟大的统治者必须具备非凡的精力和热情,同时还必须真心喜爱权势,年轻的查理曼自幼即具备这些特质,有时甚至显得太过火了。
  查理曼的外表与他的性格相去不远,他高大魁梧,身高将近一百九十公分,身强体壮且精力无穷。查理曼惊人的体力除了与生俱来外,还得归功于他的养生之道。他的胃口很好,但饮食从不过量,饮酒更是节制,他同时维持每天运动的习惯。奇怪的是,查理曼的声音尖细,似乎和他的外形不太协调,但除此之外,他浑身上下都自然散发着充沛的活力与权威感。
  查理曼不仅望似君王,缔建王国和统治人民更是他的生命重心。此外,查理曼似乎天生就是唯一的统治者,他自幼即不愿与其他人共享权力。
  丕平国王在公元七六八年过世,法兰克王国遂由他的两个儿子——查理曼和其弟卡洛曼(Carloman)——接管。依照法兰克的习俗,国王逝世后其领地由王子们均分,而不是由长子单独继承。因此,查理曼必须与卡洛曼共同治理法兰克,此事由一开始便引发冲突。
  在丕平国王逝世的同一年,阿奎丹再度叛变,查理曼决定马上带领他自己的一小队人马前往阿奎丹,他甚至没有花时间等候贵族们的援助,查理曼认定了和他共享阿奎丹统治权的卡洛曼,一定会出兵相助。但是卡洛曼是个犹豫不决、意志力薄弱的年轻人,而且一向嫉妒查理曼的领导长才,于是他恶意拒绝出兵。查理曼无计可施,只好单独抗敌。尽管有这些不利的因素,英勇的查理曼仍在两个月内敉平了叛乱。
  事实上,查理曼可能宁愿独自面对挑战。在战火平息之后,两兄弟的嫌隙日深,甚至谣传两方即将开战。
  然而,在命运的安排下,双方的敌意并未引发战争。公元七七一年,二十二岁的卡洛曼突然过世,查理曼因而可以独自统治法兰克王国。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查理曼大帝(3)
查理曼从小就是个重感情的人,但由他和卡洛曼的关系判断,查理曼有很强的支配欲,即使对他所挚爱的人也不例外。
  在八世纪时的法兰克王国,父母们通常都要为他们的子女安排婚事,丕平国王和贝尔特拉达曾为二十出头的查理曼安排两门亲事。第一任妻子希米楚迪(Himiltrude)是法兰克族的一位公主,她为查理曼生下一个驼背的儿子丕平,这个长子日后却被视为庶出。查理曼的第二任妻子蒂塞德拉塔(Desideria),是伦巴底国王之女,对查理曼而言,蒂塞德拉塔显得太聪慧且太独立。很快地,查理曼就和他的第一、二任妻子离婚(当时离婚的法规并不如中世纪时严苛),查理曼要自己挑一个适合的对象。
  最后他终于如愿以偿。查理曼的第三任妻子希尔德佳迪(Hildegarde),是他真正的挚爱。希尔德佳迪是查理曼的理想伴侣,她十三岁就嫁给他,而且似乎一直保持少女时代的沉静与温驯。她心满意足地操持家务、照顾家人,而且经常陪伴查理曼出游。
  尽管希尔德佳迪是查理曼的亲密伴侣,她却很少过问国事,对查理曼是言听计从。另一点令查理曼高兴的是,希尔德佳迪和他在肉体上亦相当契合,她一共为查理曼生下了五女四男。
  三十岁的查理曼此时家庭生活美满,而且统御了整个法兰克王国,他的下一个计划是解决与撒克逊人(Saxons)的边境争端。撒克逊人也是日耳曼民族的一支,身材高大、金发且非常强壮。但是不像曾经侵略罗马帝国和其邻近区域的日耳曼部落,撒克逊人避免与罗马人接触,也不领受可能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罗马文化。撒克逊人向以不敬神、好战和骁勇善战驰名全欧,他们的领地与法兰克王国的东部边境相邻,两个民族数百年来始终都处于交战状态。
  丕平国王在位最后十五年间,法兰克人和撒克逊人相安无事,但这只是风雨前的宁静。公元七七二年双方又起争端,刚开始只是些小规模的战争,没想到这些小争端竟是查理曼与撒克逊民族长期激战之始。
  撒克逊人首先开启争端,他们焚毁一座教堂,法兰克军队马上出兵还击。查理曼其实也只需要一个出兵的借口,他本来就急着展现他军队的实力,而且他知道外来的挑战可以激发士兵的荣誉感,使军队更团结,此刻对抗撒克逊人之役正是查理曼所等候的良机。查理曼也非常重视此役的宗教意义,他一直希望使不信奉上帝的撒克逊人皈依基督教。
  查理曼一听到撒克逊人焚烧教堂的消息,马上召集贵族们开会,请求准予出兵。查理曼于公元七七二年首次出兵,这一场战役规模不大,象征意义却大于实质意义。法兰克军队摧毁了撒克逊人信奉的“树神”(Irminsul,一个巨型树干,撒克逊民族一个神的象征),撒克逊人很快就投降,并保证不再挑衅。查理曼解决所有争端后,刚好赶回家陪伴希尔德佳迪,一起庆祝他们第一个儿子的诞生。
  但是不久之后另一方前线又有麻烦,这个争端部分肇因于查理曼以前的婚事。查理曼和第二任妻子的联姻,是伦巴底国王狄西德里乌斯(Desiderius)政治谋略的一部分,目的在于解除丕平国王对伦巴底的牵制。狄西德里乌斯和伦巴底的前几任国王一样,是个野心勃勃的君主,他从未履行自己对丕平的承诺,不但没有把土地归还教宗,反而企图保持伦巴底的疆界,并计划扩充领域,他唯一的障碍就是矢志保卫教宗的法兰克人。狄西德里乌斯本来希望借由儿女们的联姻,软化法兰克人的态度,但是查理曼把蒂塞德拉塔公主送回伦巴底,无意中破坏了狄西德里乌斯国王的计划,激怒了狄西德里乌斯。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查理曼大帝(4)
公元七七三年,也就是查理曼登基为法兰克国王两年之后,罗马教廷向查理曼请求紧急支援。伦巴底对教廷展开另一波攻击行动,教宗乃求助于法兰克王国。查理曼在贵族议会上提出出兵,一如往例,贵族们很容易就被说服,一致投票赞成出兵罗马。
  查理曼是个天生的征服者,虽然他称不上是个一流的战士,在战场上的表现也不是非常杰出,但是他的领导能力极佳,而且深知如何鼓舞士气。
  在中世纪初期,行军速度和军队人数是战争致胜的关键,查理曼专擅军队之移防,当他召集部队准备应战时,绝不容许任何迟到的借口,即使迟到一天也会受到处罚。因为当时没有地图,因此领导军队移防必须仰赖敏锐的直觉,以及丰富的地形常识,查理曼就具备了这两项专长。此外,精力过人的查理曼行进速度快得惊人,士兵们深受查理曼的感召,大家莫不紧随其后而行。
  查理曼像当初出兵阿奎丹一样,马上展开攻击行动,尽管许多士兵攀越阿尔卑斯山时喃喃抱怨,查理曼却不为所动。几个月内,法兰克军队攻陷了一个又一个伦巴底城市,到后来只剩帕维亚城(P*ia)仍做困兽之斗。公元七七三年,查理曼进攻帕维亚,但是他下令长期围城。帕维亚的屏障相当完备,查理曼不准备展开全面攻势,以免造成无谓牺牲。
  查理曼把部分军队留在帕维亚,自己前往罗马进行第一次访问。身为一个虔诚的教徒,查理曼早已预期罗马之行将使他大开眼界。当他抵达罗马时,他简直感动得无以复加。罗马城内四处旗帜飘扬,自卫军列队行礼,学童们低声唱着赞美诗,查理曼急着要与这个安排如此盛大欢迎仪式的人会面。
  阿德利安一世(Hadrian Ⅰ)在公元七七二年接掌罗马教廷,他出身古老的罗马贵族家庭,其慷慨大方和优雅气度皆显示他是贵族之后。阿德利安教宗不但安排盛大的仪式欢迎查理曼,还以丰盛的宴席和表演节目招待他。
  对查理曼而言,更重要的是阿德利安教宗还有着罗马贵族强硬正直的性格,是个热爱文化、教廷、受过良好训练的知识分子,阿德利安教宗的虔诚和热忱,赢得查理曼百分之百的尊崇。
  在帕维亚的战事方面,经过九个月的长期围攻,查理曼和他的部队终于攻陷该城,征服了伦巴底。至此,查理曼完全步其父后尘,敉平阿奎丹的叛变,击败伦巴底的军队。但查理曼在伦巴底一役的胜利中,却表现出他不同于丕平国王的独特风格。
  丕平国王始终满足于伦巴底人所提出的和平承诺,但查理曼则不然。查理曼要求永久和平,对他而言,就等于是彻底征服伦巴底人,他不愿像他父王一样,让伦巴底人带着他们的诺言离开,结果仅落得两年之内再度被迫越过阿尔卑斯山来平乱。查理曼决定接收伦巴底王国,将之纳入法兰克的版图,并于公元七七四年,封自己为伦巴底和法兰克之王。
  查理曼征服伦巴底之后,阿德利安教宗要求接收部分伦巴底的领土,查理曼因为急于帮他的新朋友达成心愿,便慷慨地答应了教宗的要求,此举更巩固了教廷和法兰克王国之间的关系。
  然而,查理曼并没有在意大利久留,对家庭和国家的忠贞促使他回国,何况他亦得知希尔德佳迪刚产下的小女婴不幸夭折,他希望在爱妻哀伤时陪着她。此外,查理曼还必须应付另一场战斗——据报,凶狠的撒克逊人再度进犯,规模比以往更大。

查理曼大帝(5)
撒克逊人传统上并没有国王,而是每个部族各立领袖,在缺乏内部统合的情形下,撒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