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完结 重生于康熙末年(雁九)-第10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十三卷 雍之始 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莲花书院(下) 

  京城,庄亲王府。 
  王府内外张灯结彩,今日是王府二阿哥弘普娶亲前一日。京城百姓,见识了什么是十里红妆。 
  大清早由十三阿哥府的几位阿哥,带着几个庄王府旁系子弟,前往国舅府催妆。 
  国舅府嫁女,气派非同寻常,丝毫不亚于宗室女出嫁。送嫁的队伍,足有数百人,陪送的庄子就有两处,城里的宅子铺面,更有十来处。陪嫁侍女、下人有数十人。 
  因送妆的队伍太过惹眼,引得不少百姓驻足观看。 
  除了那些全套家具不算,剩下的摆设与日用,不是银晃晃,就是金灿灿。看得众人,直流口水。 
  只有那些官宦人士,破有几分见识的,知道这是国舅府送妆,都觉得有些怪异。 
  按理来说,像国舅府那样有身份的人家,就算给女儿丰厚的陪嫁,也多在古董珍玩、珠宝首饰这些既值钱,又体面的东西上使劲;只有不管不顾的地主老财,才给女儿置办金银之物。除了耀富,也为了以后便宜女儿在婆家不够开销,好直接化了金银耒使唤。 
  不过,想到国舅府那位“鼎鼎大名”的夫人,就又觉得置办这样的嫁妆,才“附和”那位的出身。 
  国舅府这边,来凑兴的,权贵人家少,多是京里攀附佟家的小官,虽看着繁花锦簇,却已呈衰败之相。 
  从正日某三天开始,国舅府便摆开了流水席。即便没有帖子,只要看着干净体面,也能来混一顿吃喝。这使得国舅府添了不好热闹,放在外人看来,真是泼天富贵。 
  佟家女眷,不管素日关系与李四儿如何,倒是来的齐全,不过是看在庄王府面上。 
  十六福晋虽已经有身孕,但是能不能生阿哥,生阿哥能不能站住,都是两说。这嫁入王府的玉敏,说不定就是未来的亲王嫡妃。即便是瞧不上她生母,谁也不肯在这个时候得罪人。 
  况且玉敏早年由嫡母教导,规矩言行都是好的。大家就算是挑剔她生母,也不会昧着良心,空口白牙说她不好。 
  有两位经年的长辈,看了玉敏这样的品格,都带了几分遗憾。要是玉敏是从先头那位肚子里出来的,别说是王府阿哥,就是宫里的阿哥也匹配得上。却是被生母身份拖累,到底有些不足。 
  前院,偏厅。 
  隆科多揉着额头,这几日老陪客人,宿醉难耐,只觉得心里犯呕,脑袋沉沉的。再加上看到长子岳兴阿眉目清冷地站在跟前,他只觉得头更疼了。 
  有心想要说两句软话,可严父的架子端惯了,实在放不下。 
  他清咳了一声,道:“这几日辛苦你了。” 
  岳兴阿嘴角露出几分讥讽,道:“不过是当今摆设,不敢称辛苦。倒是父亲,酒量却是见长。人都说借酒消愁愁更愁,就算日子不好过,父亲也当多保重才是。”明明是家中操办喜事,却说起这个。 
  隆科多神色一凝,已经蜂起心火,瞪眼道:“怕是不能如你的愿,一时三刻我还死不了 !” 
  岳兴阿皱着眉,侧过脸去不看隆科多,冷冷地说道:“父亲高寿才好,也成全了儿子,儿子去迎客了 !” 
  说话的功夫,不待隆科多应答,他已经转身出去。隆科多看着长子的背影,脸上青一阵、红一阵,最后化为一声长叹。 
  要是搁在十年前,长子敢这样忤逆,他 早就使人请家法,动手管教;现下他却充满了疲惫,晓得自己已经老了。 
  过了好一会儿,他方恨恨道:“混账东西,怕是不能如你的 愿。就算你撅蹄子,还得给我披麻戴孝……” 
  想着儿子一身重孝,倔强站在灵堂的表情,他竟然忍不住笑了好几声,直接出了眼泪…… 
  紫禁城,养心殿中。 
  雍正面前,摆放着一个打开的小匣子。他打开里面折子,仔仅看了起来,脸色变的难看起来。 
  看着看着,他冷哼一声,撂下折子,从左手边,拿起另外一本折子,越发着怪,轻声道:“娶妻不贤,到底是郭罗络家的人…… 
  他沉吟了一会儿,抬起头来,自言自语道:“曹颙这个家伙,是不是开始在直隶敛银子了……” 
  他想的是曹颙年前递上来的那个“直隶发展大计”内务府已经派了几个司官,派驻清苑城。 
  两年的时间,并不算长,曹颙也没工夫耽搁。他却是想错了,曹颙年后着手的第一件事,并不是民政,而是军政。清苑城,总督衙门,官邸。直隶境内的几位提督、总兵、副将,受曹颙所召,齐聚总督衙门。堂上高坐的曹颙,没有众人初次来拜见时的温煦,神情中带了几分肃穆。 
  “诸位也当知晓,皇上使本督出京,除了督抚一地,还有为练兵计。关于此事,如何行事,本督已经有了定夺,还请诸位多多操劳。”曹颙说着,使书吏抱了一叠文书过来,分发到众人手中。只有薄薄的几页,却是看得众人都变了脸色。 
  这是三条练兵之策,一是简兵,回去测试绿营兵力,不外乎拉弓、举石这些,达到一等标准的提拔为什长,二等做普通兵丁,三等标准的留作后勤,三 
  等标准都达不到的,退籍为民。 
  这些退籍为民的弱兵老兵,发回地方,直隶籍贯的可以优先租种官田;其他省人士的,则给予一定的银钱。 
  给予简兵的时间,是一个月,在三月初会由总督府使人去验看。若是发现有弊情,按违逆军令罪论处。 
  二是募兵。因太平时节,百姓不爱送子弟入伍,由地方贴补一定补助的形式,从地方征集闲散青壮,年底前满员。 
  若是募不满,或者还有吃空饷之人,不管是何原因,都是“办事不利”、“平庸无能”将由总 督府上报朝廷,予以惩处;反之,差事完成好的,则将由总督府上书御前请赏。相关官员的损失,则有地方养廉银贴补。 
  三是强兵,严肃纪律,按照一 定行事练兵。今年六月验看老兵,明年六月验看新兵。双优者给予嘉奖,两次验看都不合格者,按照不合格比例,给予惩处。 
  这以后,就写着各种营兵考核内容,从单兵武力,到整营的武力不等,写得非常详细。 
  眼前这几位就是直隶绿营的头头儿,自是对绿营弊端了解得比曹颙更透彻。 
  按照曹颙所制定的这个标准,现有的绿营兵,最少要精简下去四成。原本缺口就大,这样一来,每营缺额就得过一半。 
  众人只觉得头皮发麻,拿着这文书,既带了几分忐忑,又带了几分雀跃。他们已是瞧出来,总督大人要大刀阔斧。可杜绝吃空饷,这又断了他们的财路。别说还有皇命,即便没有皇命,新官上任三把火,他们也没有引火上身之意。 
  曹颙见他们面带挣扎,知道他们舍不得吃空饷那些银子。可若是不能杜绝吃空饷,想要强兵,那就是扯淡。 
  “俗话做的好,千里做官之为财,尤其诸位在武职上,本就比文官日子过得要艰难。外头孝敬少,各项官场往来还得撒银子。可现下不是本督盯着直隶,是皇上在看着直隶。皇上目下无尘,最不待见的就是什么,不用本督哆嗦。诸位大人心中也有数。既是皇上恩典,使得地方上设了养廉银子,诸位大人也当安心承受皇恩才是。”曹颙有条不紊地说道。 
  几位武官,互相看了看,最后还是由一个提督牵头,起身道:“既是督师帅令,卑职自是领命!”其他人跟着站起,也都是恭恭敬敬地应了。熬到这个地步,即便是武官,也都是人精子,并不是看上去那么敦厚。 
  这边应下,那边就述起苦来。”简兵”、“强兵”还好说“募兵”这一条却是艰难。 
  即便家中真有闲散的青壮劳力,也没有几乎人家真愿意送子当兵。出去扛活,或者在城里打零工,一年也能赚几两银钱。这般诉苦,不过是为了多向总督府这边要些银子罢了。 
  曹颙心中有数,吃了一口茶,道:“慕的新兵,年纪不能过三十五,必须得到二等兵标准,每慕一人,将补贴兵属五或十两银子,这一条,将会在今秋的总督令上,向全省百姓公示。”听着前面,众人还带了欢喜,听到后头,神情都古怪起来。 
  不仅断了财路,还要做白工,全部指望都放真的所谓的“奖赏”上,大家心里都有些腻歪。 
  练兵是皇上给总督的旨意,又不是给他们的旨意,差事办的再好,功劳的大头也是总督,能不能吃到汤汤水水,还要看总督大人厚道不厚道。 
  就听曹颙接着说道:“这募兵之事,毕竟辛苦熬神,每招募一名合格新兵,总督府会给予一两银子的‘车马费 〃。这笔银子具体如何分配,就由诸位做主,本督并不干涉。”众人听了,原本躲躲闪闪的眼神一下子又亮了起来。 
  直隶绿营满额将近三万人,除去缺员与“简兵”退民的,最少还要慕一万多人才能满额。这“车马费”固然不是多么庞大的数日,也能够以慰众人心怀。除了暗暗窃喜,众人心 里多少还生出几分古怪。 
  曹颙哪里去管他们心里如何想,他毕竟分身无术,不可能驻扎在绿营,也没工夫每日里盯着这些,只能将差事都派下去。见众人再无异议,曹颙便使人送了笔墨上来,请诸位大人签字。 
  众人不禁骇然,都晓得这落笔无悔,这文书就成了不是军令状的军令状。 
  可总督大人之前耐着心一条条给他们解说,他们都点头了,也没有再质疑的借口。何况,只有总督府这边支持到位,这文书上的三条并不难完成。于是,众人就都签了名字。 
  直到出了 总督府,才有一个副将低声抱怨:“有钱能使鬼推磨,这是将我们当小鬼使啊!” 
  另一人道:“看出督帅大人是从户部下耒的,这开口闭口不离银子,只盼着他老人家不要出尔反尔,能真心体恤大家伙儿……” 

第十三卷 雍之始 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春色 

  阳春三月。水面上,时有华丽的花船绂纹地划过,船里传来悠扬的琴声,为无限的春光增添了一棒绮丽。 
  在花船中,有一艘大船格外显眼。 
  那船比寻常的船要大的多,有三层,每一层都精巧的花灯,花灯下挂着彩绸。虽说现下是白天,看不到花灯绚丽,可轻柔彩绸在风中飘送,随船乐姬若隐若现,浅吟低唱,别有一番味道。 
  常在秦淮河上讨生活的这些人,多是炼就了火眼金睛。就算是偶有秦淮的游客,也为这骆的气派咋舌。看到这艘船
时,便有不少人留意。 
  “这是谁家船,新开张的买卖?”不远处,一花船船头,一个肥胖的中年男子,怀里搂着个穿着容貌俏丽的女子,瞪着小眼睛,使劲地看着大舴,道。 
  那女子顺着他的眼神望去,却是一愣,随即笑道:“好气派的大船,奴家倒是头一回看到,还得问妈妈……” 
  那胖子心里媚奇,便回头喊了一声,便见船舱里出来一个三十来岁的妇人,头发梳得一丝不乱,只插了一支牡丹金钗,未语先笑,看着令人心生亲近。 
  这样的装扮,看着旧像是良家妇人,可在秦淮河上讨生活,又有几个离了风月的,只听她笑着说道:“秦爷……” 
  听这秦爷,问那大船,这妈妈定睛看了一眼,就认清来历:“那是扬州卢家的船……” 
  “扬州卢家?”那胖子日光闪烁:“就是盐商卢家?怪不得人人都说盐商豪富,到底是不一般。” 
  这妈妈按话道:“大爷说的正是,卢家虽比不得程家年代久远,却也富了好几辈子。近几年来,竟是隐隐有超过程家的意思。外头都说,卢家在京里有靠山。他们家三老爷,现下在巡抚衙门做官,官职虽不高,可在江宁城里也无人敢小瞧……估摸是在宴请官客,卢家每年三、四月都要来江宁打点,想来今年也不例外……” 
  那胖子嘟囔 一声,道:“官客有什么了不起,我大哥也做了官,管一省之地。等老爷投奔到大哥那边,也跟着气派气派。” 
  那妈妈见他言行粗鄙,身上穿戴带了村气,只当他随口吹牛,倒是没有放在心上,只有依偎在胖子身边的年轻女子眼神闪了闪……不远处的花船上,已经摆上了酒席。 
  正位上坐着两人,却不是卢家家主卢老太爷,而是两个高壮汉子,一个四十来岁,一个三十来岁。 
  年长的那个,满脸铜钱大的麻子坑,带了几分彪悍之气;年少的那个,眉眼俊朗,留着短须,腰身笔挺。 
  下首陪客的,一个六十来岁的老者,一个三十来岁的中年人,两人眉眼有些相似,他们就是方才那妈妈提及的卢家老太爷与巡抚衙门做官的那位卢家三老爷。有老太爷在,这卢家三老爷,只是执壶把盏的份。 
  “曹镇台、李抚台能赏脸,老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