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完结 重生于康熙末年(雁九)-第11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边的皇子,病死的病死,出继的出继,压根就没有几个活到乾隆退位的。 
  外戚扶持皇子夺嫡这件事,在历朝历代,都不少见,并不是什么合适的买卖。 
  登上皇帝位的皇子,多半回头就要收拾母族,这也是“兔死狗烹”的惯例。 
  毕竟,若是真有人情味儿,心肠软,那也登不上那个位置。 
  父族兄弟父子都无情,要是单对母族讲人情味,那也太扯淡了些。 
  曹颁向来愀散,怎么会费这个心思?他虽没有见过索额图与明珠可对那两位的事迹却如雷贯耳的。 
  只是,世事真如曹颗所想的那样顺当么?若历史真的拐了个弯儿,曹颗会如何? 
  此桌·1,马车里的二人,一个是随口说出,一个权当戏言,却忘了什么叫“一语成词”o 
  见十六阿哥似笑非笑,曹颗突然觉得不对劲。 
  两人之间,是言谈无忌,可十六阿哥并不是无的放矢之人。 
  “庶福晋那边,有了消息?”曹颗问道。 
  十六阿哥摇了摇头,道:“没有,不过是阿哥所另外一位庶福晋有了喜脉。消息报道皇上、皇后跟前,两位都很是欢喜,重重地赏了那庶福晋。宫里的人惯会捧高踩低,五姑娘的日子怕是要难过起来。 
  弘历今年已经十六,身边已挂有两位庶福晋,还有几个侍妾,却始终没有宫人怀孕,这也让皇上、皇后很是担忧。 
  尤其是在今秋皇上大病后,对于弘历、弘昼身边子嗣之事,就格外看重。 
  今年选秀,为了皇子嫡福晋的体面,除了给两位皇子指正妻外,没有指侧福晋,可是格格、侍妾却有好几个。 
  名分虽不高,可皇上盼着两位皇子早日开枝散叶的心思,却是显而易见。 
  即便身份低微,这个时候诞下皇孙,那在御前也就挂了名。即便明年嫡福晋入宫,对于皇孙生母,也要客气三分。 
  曹颁却不为五儿担心,若是五儿真生下弘历长子,那才是在风口浪尖。 
  “有十六爷看顾,即便难过又能难过到哪儿去?”曹颗笑道” 
  见曹颗坦坦荡荡,十六阿哥不禁摇头,道:“四姑娘成了亲王福晋,曹家的显赫不在眼下,而在将来。除非五姑娘不生皇孙,否则曹家总要搅合进去的,多少要心中有数才好。” 
  这却是真心告诫,曹颗收敛笑意,郑重点了点头。说话功夫,马车已经到了曹府。 
  曹颁早已先一步打人回来通传,所以十六阿哥随曹颗进了兰院时,李氏已经换了衣裳,在廊下候着,初瑜站在凄凄身后。旁边站着个十三、四的少女,眉眼娇嫩,体态娉婷。 
  见十六阿哥到了,李氏俯身下拜。 
  十六哥见状,忙疾行几步,上前扶住李氏,道:“说了多少遍太夫人还如此多礼,岂不是折煞我?” 
  两人长姊幼弟,又是相熟的,十六阿哥便扶着李氏,一道进了屋子。 
  “早想去给太妃娘娘请安,却不敢轻慢行事,没想到太妃娘娘还记得老身寿辰,专程打香玉过来。”李氏指了指那个少女,带了几分感激说道。 
  没错,这少女正是前几年小选入宫的李香玉。 
  十六阿哥笑着说道:“那丫头在额娘身边几年,额娘甚是喜欢,如今连我同十五哥都要靠后。频娘说了,既将她带出宫,本当早安排她除了宫籍,好骨肉团聚。可实在疼爱这丫头,想要再留两年。若是太夫人不恼额娘抢人,额娘说这丫头的终身,也额娘包了。” 
  这些话牵扯到香玉终身,香玉早已待不住,红了脸拉了拉初瑜的衣袖,低声禀了一声,便退了出去。 
  密太妃本是李家姻亲,由李煦送到御前,对于李家,她始终抱着感激之情。 
  如此厚待香玉,固然有香玉柔顺、乖巧可人疼有关,多半还是念着李家的旧情,想要回报一二。 
  她虽出宫奉养,可十五阿哥处境微妙,她也不好大喇喇地帮衬李家。 
  李氏心里有数,面上已经露出几分感波,道:“能得太妃娘娘青睐,是这丫头的福气,老身欢喜还来不及,哪里还会哆嗦什么?” 
  密太妃赐下的寿礼,上午已经由两个嬷嬷送来,香玉就是那时候到的。 
  十六阿哥先下又亲自过来是一遭,固然有交代香玉之事,却也给了李氏体面。 
  当晚,十六阿哥便陪着李氏用了晚饭,算是提前拜寿。 
  香玉则留在曹家,十日后再回十五阿哥府。 
  次日一早,曹颗穿戴整齐,阖家上下,到兰院拜寿。 
  李氏换上枣红色寿字纹的旗装,前襟下摆上绣了“五福捧寿”的花榉,头上也带了万福万寿镶珠长簪,越显得慈爱平和。 
  耳艘不清外客,只亲戚朋友,今日也要不少要过来贺寿的。 
  曹颁还先进宫恭贺万寿,还要再去衙门打个转才能回来,便将待客之事,交代给天佑与恒生两个。 
  天佑与恒生仔细听了,将父亲送出门,才去寻几位管家商量迎宾待客之事。 
  今天是李氏五十九生日,也是皇上四十九万寿。 
  按照民间的说法,“明九”、“暗九”都是坎儿,李氏险失爱子,长子又差点牵连,心里已经有了忌惮,回到京后,就往寺里舍了五百两银子,点了十盏长明灯,自己也吃起了长斋。 
  雍正那边,虽没有像李氏这样挂念儿孙,向佛祖祈祷,却是也体会了生命之脆弱。 
  他不能忘记在圆明固昏迷在床的日子,他是那么着急,却无论如何也睁不开眼睛。 
  他想要见十三阿哥,可皇后做主让他“静养”,连十三阿哥都被拒之门外。 
  雍正坐在养心殿正殿的龙椅上,眼前由皇后领着后宫妃嫔,向他恭贺万寿。 
  看着皇后身上的明黄色吉服,雍正只觉得甚是刺眼。 
  待后妃退到一旁,接着贺寿的,是几位皇子与养在宫里的几位格格 
  待皇子同格格们贺完寿,雍正才移驾太和殿,接受王公大臣的朝贺。 
  沉闷的宫廷礼乐,繁琐的仪式,高居在龙椅之上,接受着王公百官的顶礼膜拜,雍正的心却越沉重。 
  眼看就到知天命之年,雍正突然生出几分畏惧…… 
  在宫里恭贺完毕,又去户部参加了一个部议,曹颗才匆匆回府。 
  已经是中午时分,贺寿的亲朋好友,都到得差不多。曹项也从翰林院回来,带着天佑、停生陪客。 
  除了曹家出门的两位姑奶奶,还有朱家、李家、孙家这样的亲戚,至于魏家兄弟与左成兄弟那边,则是以孙辈的身份过府来贺寿。 
  饶是没请外客,里里外外,也摆了十几张桌子,正经热闹了一番。 
  席间,众人关注最多的就是四姐儿指婚之事,对兆佳氏谈不得恭喜几声。 
  兆佳氏笑得合不拢嘴,望向曹顷的时候,就带了几分得意。嫡庶之别,这就是嫡庶之别。没听说哪家庶出的姑娘,会比嫡出的姐儿嫁的好的。 
  曹顷运气好,嫁了奉恩将军,却又得了嫡支的国公爵位;四姐儿的运气更好,指给一个无爵王府阿哥,转眼就成了亲王。 
  曹顷却恍然未爵,拉着嫂子初瑜,低声说着什么。 
  初瑜听了,面上依旧是笑吟吟的,神色却变得有些郑重,同旁边的朱夫人告了声罪,带着曹颐离席…… 


 
TA共获得: 评分共:0 条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smail007 
粉丝:65607金币:3541威望:162348  注册时间:2012…01…04。发私信 关注TA 


。发表于2012…07…06 17:29 只看该作者 
439 # 。 
  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简亲王府的六格格(中) 
  “三妹妹说的到底是哪一家?”到了梧桐苑,初瑜已经忍不住,问道。 
  “就是简亲王府的六格格,继福晋嫡出的那位。前些日子,我同两位贝子夫人过去王府那边做客,正好见过这位六格格。容貌性情,都像极了继福晋,端庄大方,可亲可敬。若是能求做曹家长媳,也是曹家的福气。”曹颐说道:“正好听着继福晋的意思,是舍不得六格格外嫁的,多是要在京里做亲。” 
  初瑜听了,却是一愣,皱眉道:“怎么是他家?” 
  曹颐见初瑜如此,犹豫了一下,道:“嫂子莫非是在意简亲王府的名声不好听?王爷如何,我就不多说了,这继福晋完颜氏,是我年幼时便认识的,教养极佳,为人处事,谁也挑不出不是来。” 
  她并不是多事之人,之所以乐意中间牵这个线,一是因天佑是她最疼爱的侄儿,二是觉得六格格确实不错。 
  初瑜摇摇头,道:“三妹妹误会,完颜福晋是庆大爷嫡亲妹子,早年我也见过两遭,相貌人品都是好的……不瞒三妹妹,你哥哥虽不赞成孩子们早做亲,可我这两年也开始留心孩子们的亲事。宗妇长媳,更是重中之重。八旗贵女,多是娇养,即便没有攀龙附凤之心,也被家族教导,多存私心。稍好些的,多被宫里留了牌子。反而是宗室里的格格,前程未卜,又打小有教养嬷嬷跟着,不乏性子纯良的。圣祖一系,血脉太近了些,你哥哥在意这个,定是不许的。简亲王府的六格格,因年岁同天佑相当,我还曾留心打听过,晓得是好的……只怕是没缘分……四妹妹亲事不变,转眼就成亲王福晋,曹颙再与王府联姻,似乎太招摇了……” 
  曹颐闻言,不由叹了口气,道:“嫂子顾虑的是,大哥行事向来小心谨慎,定不喜这般张扬之举。” 
  曹颐也不是外人,初瑜也没什么可瞒的,便低声将恒生之事说了。 
  喜事都碰到一起,却让人有些心里没底,畏手畏脚。 
  曹颐听了,既为恒生欢喜,又体会了初瑜的为难。 
  四姐儿只是还能说是隔房的,恒生却是曹家养子,真要以蒙古汗王世子身份尚了庄王府大格格,那天佑能不能娶宗室格格,还是两说。 
  以天佑的出身,完全可以报备宗人府,尚宗室贵女,可世人也重养恩。恒生即便认祖归宗,只要人在京城,身上就有曹家的印记。 
  一家两个儿子,都尚宗室贵女,那宗室格格也太不值钱了些。 
  “如此,嫂子打算怎么办?”曹颐问道。 
  初瑜道:“实没法子,只好另选名门闺秀。” 
  也只能这么办了,曹颐虽觉得有些遗憾,可也不好再多说什么。 
  因曹家小一辈,都没有婚娶,抱着做媒念头的,岂止是曹颐一人? 
  李氏多是笑眯眯地听着,跟着这个赞这家的少爷几句,跟着那个赞那家的姑娘一会儿,就是没一句准话。 
  兆佳氏失了众人的奉承,不由觉得没意思,抓了几颗松子吃了,心中腹诽不已。 
  外头都当曹家大太太贤惠孝顺,到底是真孝顺,还是假孝顺? 
  她这老嫂子性子和顺,要不是被儿媳妇辖制住,哪里会对孙辈的亲事都不敢插手? 
  忙乎了半日,等客人陆续散去,已经是黄昏时分。 
  曹项没有立时回东府,而是被曹颙留在书房,为的是天佑备考之事。 
  府里除了天佑,还有莲花书院出来的两个举子,加上左住、左成兄弟与魏文杰,就有六个备战会试的举子。 
  曹项的意思,是建议从翰林院礼聘个博学的老先生,对大家多指点指点。 
  这会试不比乡试,录取比例更低,竞争更加残酷。 
  曹颙虽没经过古代的科举,却是经过三百年后的高考的,又有一番思量。 
  他的意思,整合近三十年的科举试题,请翰林院里的翰林轮流到曹家为几个举子分析考题,并且磨合范文,并且根据他们自身的经历,多谈些下场体会。 
  这样平和大家心态,使得下场后会挥最佳状态;还能因磨合历年会试范文,对于翰林院判卷官的喜好,仔细琢磨些。 
  曹项觉得这样学,学的太杂,可见堂兄心意已定,依旧是按照吩咐行事。 
  于是,进入十月后,每隔三日便有一翰林到曹府“做客”。 
  翰林多清苦,曹家的“礼敬”大方,加上学生中,有几个好苗子,这些老翰林便也享受着为人师的乐趣。 
  一个月下来,有个老翰林,看上焦文的资质,想要收为关门弟子,带在身边亲自教导,便托了曹项来说项。 
  曹颙听了,道:“焦文虽是客居曹府,也不过是为了同天佑一道读书,关于他拜师与否,我不好为其做主,还是要看他自己个儿的意思。” 
  曹项也晓得这个道理,曹颙便使人去请天佑与焦文过来,说了此事。 
  那老翰林虽品级不高,可在翰林院资历深,对于焦文这寒门举子来说,拜其为师,只会有益无害。 
  焦文却道:“曹世伯,曹世叔,两位长辈关爱之心,小侄感激不尽,只是小侄近日已觅了一位良师,正打算拜在其门下,怕是要辜负胡先生的美意。” 
  “是哪位?可也是翰林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